说课稿

时间:2021-04-22 18:3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 说目标

  1.要学生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 说学清

  学生已经学过10 以内数加减法和20以内个数的认识,那张我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不会很难,终点是引导学生算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 说教法

  情景演示与同桌交流向结合。

  五、 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首先厨师运动会场景,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提到饮料图,老师引导:盒子里有几盒饮料?盒子外有几盒饮料?那一共有多少盒饮料?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先仔细想一想,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这时,学生可能有三种答案:

  1、 数一数的办法。1.2.3.4.……13。

  2、 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

  3、 先放进一盒凑成10,10加3得13.

  那怎么列算式?

  9+4=13

  现在我们没有饮料,可以先用小棒来代替它,用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9盒加上几盒就是10盒。那拿走盒子外边的1盒还剩几盒。(3盒)10和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

  那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现在把咱们计算9+4=13的方法再说一次,和你的同桌说说,互相纠正。

  六、 说练习设计

  做一做1.2.3.题,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口算9加几的算式。

  七、 说板书设计

  9加几

  9 + 4 = 13

  4可以分成1和3,9和1合成10 ,10加3就是13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课《省时省力来画图》中“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前进、后退、抬笔、落笔等基本命令,而本课是让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体会重复命令既省时又省力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重复命令的嵌套》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学会使用REPEAT命令。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并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

  难点:让学生自己“悟”出重复命令中的内容重复次数和重复内容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及教具准备:

  教师:网络教室、教学、投影仪等。

  二、说教学理念及教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因此本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进行讨论、探究,以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使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教学对象分析及学法

  所教学生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边数与角度的关系,命令形式从单一命令到复合命令,命令功能从一步操作到多步操作,学生的认识过程也从形象过渡到抽象,学生对LOGO语言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本课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 揭示课题──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四个环节。

  下面我就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水平和生活情感汇报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起立,请同学们遵照老师的口令,画一个图形,并仔细观察重复了几次,是个什么样的图形。

  (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前进一步,左转90°)

  生:正方形,重复了4次。

  师:同学们,这样画一个正方形是不是很麻烦呀?有更好的办法吗?

  神奇的LOGO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来。屏幕显示“repeat 4[fd 100 rt 90]”,请同学在LOGO语言中输入,看一看有何效果。(也画出了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省时省力来画图》──如何使用LOGO重复命令(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认识重复命令。)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20分钟)

  师:通过刚才指挥小海龟画正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呀?小海龟是怎样执行重复命令的?

  生答:小海龟重复了4次,每一次旋转90°。

  师:repeat(重复命令)重复的次数[重复执行的命令]

  ↓

  REPEAT 4次 [FD 100 RT 90]

  师:重复的次数=边数 你怎么知道旋转的角度是90°呢?

  生答:

  (预设)

  因为正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90°。

  因为正四边形的边是4条边,内角和是360°所以旋转的角度是360/4等于90°

  师:刚才我们用重复命令画了个正四边形,知道了它的边数是4条边,角度是90°,如果画一个边长为100的正三角形呢?想一想它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呀?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边数与及角度的关系)

几何图形


边数


旋转公式


每次旋转角度


正三角形


3


360/3


120


正四边形


4


360/4


90


正六边形





正18边形





正多边形


边数


360/边数



  (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学生画正四边形,理解小海龟的旋转角度,再利用知识的迁移法让学生计算出正三角形的旋转角度和边数,进一步突破难点)

  师:那位同学愿意试一试,看看和你们的想法相同吗?

  Repeat 3 [FD 100 RT 360/3]

  (展示作品,相互评价,并让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由此我们得出,画正多形的命令为:

  Repeat 边数[FD边长 RT360/边数]

  重复的次数就是边数

  旋转的角度就是360除以边数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画出正六边形,正18边形、正60边形、正360边形。想一想小海龟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下面赶快验证一下吧。

  Repeat 6 [FD 100 RT 360/6]

  Repeat 18 [FD 100 RT 360/18]

  Repeat 60 [FD 100 RT 360/60]

  Repeat 360 [FD 100 RT 360/360]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

  (三)大显身手 感受成功(12分钟)

  刚才的验证同学们发现了,边数越多正多边形就越接近圆形,真了不起,你们已经都成了电脑编程小高手了,那么老师出个考题考考你们,如何用重复命令画一个五角星呢?又如何计算旋转的角度呢?

  (出示)温馨小提示

  1、重复的次数=角数

  2、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小组内讨论,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小结及时评价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旋转的角度=180-180/角数。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4分钟)

  师: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下课的时候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本人对本课的认识,不足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教材位置

  《黄河魂》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课文在教材中的位置是第118——122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联系

  在本组课文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黄河的雄伟气魄。在学习时,要继续复习、巩固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反复诵读课文,想象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体会壶口瀑布惊天动地的场面,从黄河身上汲取营养。

  教学难点、关键

  1、通过学习,了解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感受祖国母亲河——黄河的伟大。

  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3、反复体会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教、学用具

  教师:第四套五十元面额的人民币、图片、挂图、幻灯片、MP3、Powerpoin课件、FLASH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图片及有关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资料和英雄事迹。

  教学思路

  激趣

  导入新课

  朗读

  识瀑布壮美

  品读

  悟题目深意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现阶段年龄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连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更好地领悟其深刻含义。]

  第三部分

  学法分析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悟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并从中真切领悟题目的深意。

  第四部分

  教法

  1、课前做好较充分的准备。

  2、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壶口瀑布的壮美。

  3、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并正确领悟题目深意。

  [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落在“读”上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第五部分

  学法

  1、以读为主,在读中释词,在读中释句。

  2、在读中感受壮观,在读中领悟题目深意。

  第六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壶口瀑布又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景象。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咆哮而去。你们想了解那动人心魄的壮观场面吗?那我们就随着文中的作者到壶口去看一看吧!

  [以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好奇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将课文读准、读通。

  2、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壶口瀑布的?

  [这一环节的安排,达到了三个目的:一、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二、指导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三、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疑边思,为后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三、反复诵读,想象情景(8分钟)

  1、播放《黄河魂》课件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感受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

  2、要求学生小声跟读,边读边找描写壶口瀑布壮观景象的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遵循主体教育思想,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二、抓住“壶口瀑布”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落实基础知识;三、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领悟情感。整个环节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融合,又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研读、赛读,找壮观(8分钟)

  l、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段落朗读。

  2、推荐选手赛读。

  3、播放《壶口瀑布风景》课件。

  4、在读中深切感悟哪几自然段是描绘壶口瀑布的。(第3—5自然段。)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触类旁通,实现了学法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五、品读,悟题目(7分钟)

  1、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边听边想:作者为什么长时间伫立在壶口瀑布前?

  2、齐读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领悟这不只是写壶口瀑布的气势,而是写黄河的精神、黄河人的精神、黄河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3、讨论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这一环节突出“悟”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课文为什么不以“壶口瀑布”为题目?]

  六、小结(2分钟)

  黄河——伟大祖国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那奔腾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咱们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为了民族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们的豪情千秋万代、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就像黄河精神一样:如瀑布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七、延伸拓展(2分钟)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但黄河治理势在必行,你对未来的黄河有何设想?人们又将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河造福子孙后代呢?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以《未来的黄河》为题的想象作文。

  [课内与课外结合,教材与生活结合,也体现了语文综合课的趋势。]

  八、布置作业(3分钟)

  1.展示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这一环节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九、板书设计

  23、黄河魂

  目睹奇观

  震撼、折服

  令人

  赞美

  耳闻轰鸣

  感染、激动

  十、教学反思

  1、要进一步强调读,做到读——悟——再读——再悟——升华。

  2、悟的程度一切由学生读来决定,决不能由教师包办。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2)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诵读法和引导法,以词语复习感知内容为切入点,然后学生通过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词悟文

  1、认读本课文生字、词。

  2、选词说理解。

  3、用以上词语中的几个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理解,如事情发生在哪里?开始怎么样?并随机诵读、示例解词,渗透学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一句话理由】顺学生的常态学习习惯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学法。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那么,这堂课上,老师的目的是什么?

  过渡: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已经意识到的东西又是什么?

  【一句话理由】带着问题默读,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最近发展区,呈现当下任务。

  (三)深入学习,感悟情感

  1、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这堂课中,孩子们在情绪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课堂经历了那几种气氛?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各自读读,还可以做上批注。

  交流。

  预设:热闹——沉默——热闹

  2、课堂出现了两次热闹的场面,他们所体现的情感是一样的`吗?体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内容,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对课文人物神态、动作的理解。

  随机指导朗读(分角色、师范读、男女生分读),重点指导9、14自然段。

  3、是什么让这两次热闹的场面有不同之处的?学习沉默的相关内容。

  感受“霎时”“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他们在想什么?

  随机诵读,读出静、思(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4、这沉默产生了什么效果?

  (引导:对父母?对老师?对课文的学生们?)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相关的内容。

  【一句话理由】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课文情感,通过诵读来提升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可使学生加深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强化收获

  1、学了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各抒己见

  2、学完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怎么样?选择下

  的一题,说说你学本文的收获:

  ①最让你喜欢难忘的是()。

  ②最让你感受深刻的是()。

  ③最让你()的是()。

  3、孩子们在这一阵可贵的沉默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东西,意识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为他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一句话理由】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收获,不仅是深化文本人文情感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文化品质的有效策略。

  (五)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文章《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

  2、摘抄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小作文《的爱》。

  【一句话理由】在广泛阅读、积累了词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练笔,体现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兴奋讨论

  实际行动

  感受爱回报爱

  【一句话理由】这一板书,既能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说课稿 篇5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现说课如下: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本课教学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学习目标

  结合课前预习,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和深入阅读,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

  1.激情谈话,学法引导,导入新课

  2、字词反馈、借词释文

  3、.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4.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情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渗透学法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语中培养语感,在语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

  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以及播放配乐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学法

  整堂课上,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书声琅琅中,在汇报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也体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生成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针对学生的体会感悟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2.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

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精选例文

4.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

5.【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6.精选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7.精选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8.范濂同志逝世

9.精选诗歌作文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