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7-02 23:29: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分析教材,把握训练要点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5课。讲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感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意志顽强、为百姓造福的献身精神。本课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3自然段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

我拟订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10个生字(音、形、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会1个新偏旁。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目标力求有层次、具体明确。

  三 以情为线,优化教学流程

  本着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激趣入境——读中设境——境中悟情——情中悟理。

  激趣入境:上课开始,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爱读神话故事吗?请说说你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哪些。”“读课题,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表达、交流的愿望,努力营造一个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读中设境: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变化,始终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为主旋律。教学第一小节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同时鼓励生生间的互评。将画面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第二小节的学习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自由还给学生。我这样设计:①分四人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②交流汇报。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禹为了治水吃过哪些苦?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通过看、读、议、评进一步理解感悟大禹治水的辛苦。

  境中悟情:第三小节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看图讲故事,自由交流发言,感情朗读感悟大禹的伟大。

  情中悟理:学第四小节时,通过询问:“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老百姓的日子怎么样了?”(播放流动图)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感情火花,让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最终脱口而出:“大禹,我想对您说……”这样,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

  四 以学促教 ,落实读写项目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

  在写字教学中我通过示范书写、让学生随老师板书书空、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使写字得到落实。

  通过让学生说心里话:大禹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进而鼓励个性化发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启发学生想象:教学第一节时,通过放影像(“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并想象洪水画面。进而引导学生想象:禹为了治水吃过哪些苦?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会怎么想?你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呢?通过几次想象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加深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课堂上尽量体现“以读为本” 、“以情感人”、 力求找到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学法方面,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地问、看、听、说、读、划、写、思、议、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使学生感悟读中生情、景中有情的乐趣。

  五、有的放矢, 选择教学媒体

  针对学生知识经验少、喜欢直观、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我自制了音画、图文并茂的课件来优化教学环节,同时注意了小黑板、字卡、纸条等常规教具的运用,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六、“情”为线,合理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以“情”为主线,以事为据,精选词语,通过对比,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感悟大禹的伟大。板书力求美观、醒目、易理解。

  附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害 无家可归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多梦的季节》是湘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分为五节,开头和结尾两小节的内容完全一致,首尾互相呼应。整首诗让人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诗歌语言生动,音韵和谐,意境深远,有利于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操。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哼、繁、鹰、遨、曾、哗、旋、涡、谜、默”10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繁茂、遨游、旋涡、沉默”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沉默”、“多梦”的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

  语文学习讲求的是学生直面语言材料、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读通、读透,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多梦的季节》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如果教师讲得太多,诗歌会讲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会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才能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理解课文的内容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

  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的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我主要让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多种形式地读、多层次地读,读中感悟。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出示课件。

  2、谈话引入: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看着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多梦的季节(板书)。

  3、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先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这首诗共有几小节。点拔:你知道什么叫浏览吗?注意:不要一字一句地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3、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读书,整体建构

  1、了解诗歌的结构。

  自由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吟诵开头与结尾的两小节,体会这两小节表达的情感。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师生评价。“很熟很熟的路”是指哪条路?

  (2)你怎样理解“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这句话?

  (3)小组合作交流。

  (4)学习汇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在长大,在嘴里哼着的'小曲中渐渐长大。所以有了“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的诗句。

  (5)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第一小节。

  四、读悟结合,走进文本

  1、教师范读(现在听教师读。教师读的时候你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和读者一同走进童年的梦乡。随着老师的读,你在脑子里浮现课文的画面,会吗?)

  2、刚才是谁把你带到梦境里去的?(对,除了老师的读还有你们自己。是你们用心去想象,才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的,你们说得对吗?)

  3、小声朗读第2-4小节。(这次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除了用口念,还要用脑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想一想,各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合作学习第2、3小节,提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第2、3小节。

  (2)用横线画出写景象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写作者心理的语句。(3)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5、集体品读第4小节,体会这节诗歌表达的深刻含义。

  (1)全班朗读第4小节。

  着重理解“沉默”、“多梦”的意思。

  (2)引导学生口语交际:你认为小作者会梦见些什么?

  五、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小组内互相交流。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3、出示课件,伴着音乐和情境图,美美地把整首诗再读一遍。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首诗,我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梦魇般的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向往和快乐成长的眷恋之情。

  2、每个人的童年生活是互不相同的。学过这首诗后,你是不是觉得这写的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和同学一起,说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吧!

  附:板书设计

  所见小树雏鹰

  多梦的季节所思长大意味着什么

  所行沉默多梦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够读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载歌载舞、铺天盖地、美不胜收、豁达乐观”等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品质。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出示维吾尔族民族风俗的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维吾尔民族风俗的独特魅力。

  五、课前准备

  电视、展台、电脑。目的是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去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大家猜,会是什么地方?(播放视频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维吾尔风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在读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特征的是哪一句?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三)重点研读,感受民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的结尾:“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学生再浏览课文,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和田维吾尔族民俗特点的?【通过再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结论。】

  3、从学生回答的5个方面(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能歌善舞、爱美的天性、聚餐多样)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方面“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与学生共同学习,并提出学习要求:(1)找出能够体现和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的句子。(2)这段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4、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每个小组选择一处感兴趣的维吾尔族风俗的段落,进行学习交流。【关于积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提出,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都是积极存在的。】

  5、小组随机回答,教师相机进行点评,并把文中出现的有关维吾尔族风情的图片进行展示。

  (四)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2、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维吾尔族的资料,加深对这一民族的了解。

  2、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作业渠道,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作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七、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掌声》,首先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重点,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等因素来谈《掌声》的设计构思,从主观愿望、客观效果来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教学设计,最后谈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掌声》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引领作用。我想: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小英”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能质疑,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扣住词语理解句子,扣住句子体悟情感,扣住情感升华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小英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像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学生在激情、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爱、懂得爱、奉献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启发点拨法:巧妙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视频资料,使课件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直观、形象、视觉效果好。

  3.创境想象法:创设假如小英就在我们的身边等环境,让学生以想象谈话的形式理解文本。

  4.评价激励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科学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冰河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解词,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扫除文字障碍。

  3.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据学生标记的内容,找不同组的几个同学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通过两次不同的读,特别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味感情

  学生自行朗读,标记抒情议论性语句,让学生按小组完成这项工作,朗读与评说相结合,组内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对“可怜的猫”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掌握“浇水、施肥、翻、挑”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让学生能够懂得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才有收获,从而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4、充分利用文本及阅读资料进行交流,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真正感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两只小兔子所说的话。针对教学重点首先我将采用小组汇报朗读生生评价的教学方法。其次运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可以利用看图、看多媒体画面或做动作来理解“翻、浇、挑”等字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难点我是这样突破的: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提问、答疑,让学生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三次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和对比阅读,在质疑与答疑的过程中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做法不同,所以收获不同,从而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根据生本教育理念,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我设置的课前研究是:

  1、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交流。

  3、搜集有关兔子的故事、童话、成语或相关图文资料。

  围绕课前研究我设计了课前活动、小组汇报朗读、质疑解疑的环节。

  课前活动:交流关于兔子的有趣的故事或成语等。为学生创设情境,烘托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会利用电脑出示两只可爱小兔子的动画,给学生以形象感受,唤起学生热情,设悬念两只小兔子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样便于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读、小组互读、汇报朗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意。力求做到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停顿正确、像平时说话一样不拉长音。进而通过生生评议相互指出优缺点,随后再读课文争取读的更好。接下来我将适时追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顺势进入质疑环节: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别的同学来帮你解答。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质疑解疑的环节有利于活跃孩子们的思维,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多元形式、趣味识字

  通过学生自读、小老师领读的方式熟悉生词,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拼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去拼音由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最后通过踩地雷、同桌对对碰等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4、指导辨析、书写生字。

  出示“拉、把、给”,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字书写,最后展评并修改。“拉、把”二字,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提手旁:(1)横要往右上斜;(2)竖钩要写在横的右半部分;(3)提的倾斜度要大一点,不要写平。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他们自主发现字的结构和注意点,从而更好地把握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另外,我还将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做到“眼离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一寸”,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板书设计(设计得怎样更精妙)

  小白兔 小灰兔

  要菜子 送白菜

  种菜 吃菜

  送菜 要菜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减缩。这样设计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付出劳动才有收获。

  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课前活动:你在生活中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吗?请你跟大家分享你的小故事,说说你都会做哪些事。学生自由讲述。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辛勤劳动是一项美好的品质,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

  2、快乐复习、回顾字词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2)快来帮小兔把山上的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

  挑担子 浇水 翻松 饿了 时候 施肥

  用开火车以及七色花扩词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词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紧接着教师设问:大家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顺势进入故事情境。

  3、划分角色、表演朗读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练习朗读,然后佩戴动物头饰上台进行表演朗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价。

  通过让学生表演、观看、做出评议,谈自己的体会,在形象接触中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更好地体会并学习小白兔的优秀品质。

  4、小组研学、精读感悟

  师交付学习任务: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

  引导学生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突出小白兔和小灰兔不一样的做法和收获;在谈到小白兔动作的词语如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时课件展示小白兔种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小白兔的辛勤和小灰兔的懒惰。揭示本课道理:只有自己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5、指导写字、交流评价

  出示“活、种、吃”,说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字书写,最后展评并修改。强调本课要写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

  6、链接阅读、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选择本课同步阅读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分享阅读感受。

  7、板书设计

  ( 勤劳 )的小白兔

  ( 懒惰 )的小灰兔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淦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桑娜抱回孩子和渔夫同意抱养孩子的部分。

  上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间进一步明确课文思路及桑娜一家的贫穷,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需要支架,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渔夫提出抱养孩子的语言描写。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出示的“学习向导”,明确了学习的方法,“找一找后品读”。待学生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了两处句子。

  第一个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提一个问题,“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做不可?”然后小组交流解决。让学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并让学生读出这种体会。设计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二个句子是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然后让一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把这些语句朗读给大家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的方式,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语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

  学生明白了桑娜哪些有担心、害怕、坚定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 再一次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

  要求学生读出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次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使朗读经历了由“初读到品读到感情朗读“的过程。通过悟读,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

  我又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把思维的方向指向关键词

  “熬”,让学生思考“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通过这个熬,让学生想象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一读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围绕描写渔夫神态的语句提问,(想一想渔夫严肃什么?忧虑什么?)再一次地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后,在全班内评读,在评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最大收获,

  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穷人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同时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待学生谈完感受,教师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使学生受到人生启迪。

  这一新型的家庭作业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三项作业的设计均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有关,意在于通过灵活的作业形式,使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 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文情节生动、形 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 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其中,目标1、2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 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 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学为乐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说起英雄,你们会想起谁?

  2、 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英雄,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4、 出示课题,解题“从军”一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燕山”、“年龄”、“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三、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个小节,二小节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学第一小节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后,围绕问题“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展开交流。随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中我将抓住“经常”一词引导学生联想当时北方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危急情况。从而顺势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紧急”一词。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谈谈什么叫做“焦急万分”,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理解木兰的想法,弄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板书:替父)从而感受到木兰爱家爱国(板书: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紧接着,我将结合第六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个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相机进行合理地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句子,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教学第三节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组短语和其中的四个动词“披、跨、渡、过”,让学生读一读,谈谈体会,让学生感受木兰越马横枪、英勇善战威武形象,(板书:英勇善战)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教学中,我将结合课文插图,着重抓住“惊讶”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为什么惊讶,顺势将“英勇善战”和“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此时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学完课文后,我将以一个句式训练:“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让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全篇课文,我认为也必不可少。

  板书设计:

  爱家爱国

  木兰从军

  (替父)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8-30

《语文》说课稿05-10

语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范文05-04

语文《荷花》说课稿06-13

语文《母鸡》说课稿07-16

语文说课稿06-22

语文《画》说课稿11-30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综合说课稿12-20

语文上册说课稿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