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
《梦圆九天》记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震撼人心的一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杨利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对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也很熟悉,但是,对于文中蕴含着的对几代航天人的赞叹,为祖国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却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朗读和感悟才能理解。为了完成从文本到情感的升华,我主要从课题上做文章。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我就直接出示课题,问:“梦圆九天”中的“梦”指什么梦?“圆”又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学生明白了课题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是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为什么今天终于成功了?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种探寻为后面的答案和对中国航天人的辛劳和智慧的赞叹埋下了伏笔,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重点指导“飞天”,凸现精彩瞬间。
课文关于飞船升天的描述非常详尽,它从视觉、听觉、心理活动几个方面描写出了飞船腾空而起那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不仅是指导写作的范例,也是激发学生对那激动人心的震撼瞬间的赞叹和钦佩之情的一个媒介。指导这一个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飞船升天那一瞬间是那样让人激动,那一刻是那样激动人心,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这雄伟壮观的场面。(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视频)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四起,我看到——,我听到——,我感到——。
师:是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出示课文17节: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顿起……来自你的四面八方。
师:请你大声读读这段话,想想在你的词语宝库中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一场面?(震撼人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惊天动地……)
师: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场面,这样震撼人心的一瞬间,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生朗读后其他学生点评他读的如何?师随即显示有关的关键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那辉煌的时刻,(音乐起,师引读:9时整,……几秒钟后,听到……)
师:现在,谁能当回小记者,来现场报道“神五飞天”这一震撼人心的一刻。请你们各自准备一分钟。
通过看视频(激发情感)——说话练习(表达情感)——深情朗读(再现情感)——现场报道((升华情感)
三、追问事件背后的故事,思考文章主题
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去文中找找。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同样,也请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体会。
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那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载人航天十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员杨利伟迈向太空的时候化为幸福的回忆。只有此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微笑是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让我们走进他们,看看幕后英雄微笑背后的艰辛,也许你会有更深的感触。(音乐起)出示相关的补充资料。
师:过去的艰辛已成为幸福的回忆,来!带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微笑,再来读读。
师: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无名英雄,他们就这样默默关注,默默奉献,所以说——飞天成功更大的功臣应是那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努力的所以航天人。看!飞船升空了!(再次播放视频)让我们和所以的航天人一起体验这份激动,这份喜悦。
师小结:正是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圆了我们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我们为有这样的航天人感到骄傲、自豪,是他们让我们——(指课题)
通过追问“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通过补充资料,通过朗读,学生对航天人的艰辛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这些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伟大创造由衷敬佩,对祖国科技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四、回归课题,剖析文章主旨
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来,再次追问,为什么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得以实现?它的实现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乐,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铸就的又一座巍巍丰碑,中华儿女将在浩瀚宇宙中大显身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神舟五号上九天的那份激动,如今,六号也成功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在这样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对祖国的自豪感亦在加深……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及前后联系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声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作者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以美仑美奂的笔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重点写“途中听泉”和“山寺听泉”,全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写了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至五自然段写了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鼎湖山泉声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
3情感目标:A、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了解鼎湖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我们学生要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二、四自然段相关泉声的生动描写,深切感受泉声的美妙和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之情,并有感情地读好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并灵活运用课文所学和自己网上查得的相关资料;想象和品位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法①品词析句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
训练②以疑导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疑定教,顺学而导。
(二)学法①自主研读法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
研读②品味想象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品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紧扣题眼,以疑导学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聽”字故意写成繁体字,并趣解“听”字,由此提醒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学习本课,品味泉声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由“听泉”这一题眼,引导学生看题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揭示话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学生对文章才有一个整体的感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读”,通过“读”来达到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目的:
1、轻声自由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以“鼎湖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领会作者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研读“途中听泉”,初识泉声的特点
话题1:“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2、研读“山寺听泉”,品味泉声的美妙
话题2:“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精读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电视、CD等媒体中听到的“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是怎样的,进而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等词。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流的景象。
(2)质疑理解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天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课文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学会感悟了泉声的美妙后,我把练笔挤进课堂:引导学生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题眼“听”字,以趣解繁体的“听”字,统领全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聆听、辨识、品味泉声也须“入耳、入目、入心”,方能感悟泉声之美妙,润物之无声也整个板书,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既起到引领读书方法之功效,又突出了文章之中心,可谓一箭双雕也。
听
入耳入目入心
泉声美妙泉水润物
聆听辨识品味
语文说课稿 篇3
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g、、h》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g、、h三个声母。认准字形,发音准确。2、正确书写g、、h三个声母。
围绕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由前面认识的8个声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3个新声母。
二、引出新授内容。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通过学生想象说话和教师总结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引出了”鸽子图”、”蝌蚪图”与”喝水图”,并引出了音节ge、e、he。
三、教学g、、h的读音。
我由“鸽子图”引出“g”,通过范读,讲发音方法,再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正确读出“g”。为了使学生读准音,我编了顺口溜:一只白鸽g g g。为了让学生认准形,我让学生找藏着的g,并让学生说说g还像什么,又编了顺口溜9字拐弯g g g。
“”和“h”的教学与“g”的教学基本相同,只是在“”的教学时,我穿插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嘴前,让学生比较出:发“”时,吐出的气还要强一点。
四、课中操。
教学到此时,我觉得学生比较累了,我便穿插了课中操《找朋友》,让学生轻松一下。
五、教学g、、h的写法
1.歌曲《找朋友》之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说说出示的三幅图分别像什么,他们的朋友是谁。从而引出了g、、h。接着,我再利用新的顺口溜让学生再次记忆了字形。
2.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笔顺与格式。
3.在h的书写指导时,我进行了h与n的比较。
4.最后是学生练习描红书写。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1、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吗?不仅全中国的人爱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达哀悼之情。(补充对周恩来赞扬的资料)周恩来12岁时说的一句话令人喝彩。(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当时校长的喝彩呢?学习第三部分体会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读书目的的与众不同,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为周恩来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折服。然后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
语文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
二、检查预习
给加粗的字注音: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六、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七、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八、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九、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十、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十一、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失街亭》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古代白话小说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古代小说常识,培养鉴赏古代小说的意识,解读名家名篇,初步涉入小说规律之门。而《失街亭》又位于本单元第三的位置,属于一篇课内自渎课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巩固作用。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①、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②、体味小说情节安排上的前后关联、紧张自然的特点; ③、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诸葛亮、马谡的人物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A、通过自读渎课文,提高积累、整合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B、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领悟优秀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马谡这一反面教材,教育学生逐渐形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品质,不言过其实,重视实践,不死守教条。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3、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1)重点:学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分析孔明“三嘱”、马谡“三笑”、司马“三探”、诸葛“三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失街亭,谁之过”(可展开专题辩论)
二、说教法与学法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客观对象,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明白易懂,教师不必串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以培养自学能力
2、《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可作简单介绍。建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而,这次讨论课的方式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倒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热身
上课之前,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播放电影片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突,渲染情感,创设氛围,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演义》 。
(二)导语设计
俗话说:勇不勇看水浒,智不智看三国。意思是说,水浒中多勇士,三国中多智士。在前一课,我们 学习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了解了施耐庵那精巧的艺术构思,也欣赏了梁山好汉们的智勇双全的气概,相对于施耐庵的《水浒》,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又向我们展现了另外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历史风云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三国古战场看看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吧。 板书课文题目。
(三)作家作品介绍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可说是中国第一个用全力作小说的作家,其作品包罗万象,著有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成书和故事要点,街亭之战的战前情况。详细见教师用书)
(四)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练习: 试用《三国演义》的章回体形式,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命一个小标题。
1、孔明分兵拒司马,马谡立状守街亭 2、司马设伏取蜀兵,马谡大意失街亭 3、亡羊补牢时已晚,发号施令另打算 4、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五)问题研讨,点拨分析
1、分析马谡其人
(1)教师介绍马谡其人如何深受诸葛亮重用的相关情节(先后献攻心计、离间计)。(2)学生讨论,然后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只要符合这些意思即可)
(3)探讨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①直接描写 :A、一“笑”——笑丞相:“丞相何故多心也?……” B、二“笑”——笑王平:“汝真女子之见!……” C、三“笑”——笑对手:“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这些语言充分展现出一个自视甚高、轻敌麻痹、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的谋士形象。
②间接描写: 一是通过写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 二是通过写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 三是通过写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笑反衬马谡的无能。 ( 以上主要通过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分析诸葛亮其人:
(1)教师介绍后人对诸葛亮其人的评价:如“古今贤相第一人”,“多智而近妖”等等。 (2)学生讨论,然后概括诸葛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通过分析诸葛亮的“三嘱”、“三哭”来展现其人物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探讨作者写诸葛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 ①衬托手法: A、 以司马懿的态度反衬: 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B、 以王平的正确建议来衬托:“……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 军士不战自乱矣。”
② 直接描写: A、知人善任,小心谨慎:派熟读兵法的马谡守街亭;派做事谨慎王平协助马谡 B、知彼知己,机智多谋:严密防备街亭;街亭失守,稳妥撤兵汉中 C、勇于自责,赏罚分明:“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 奖赵云、斩马谡 D、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 “流涕”——是因为内心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处治马谡; “大哭不已”——是为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
(六)课堂讨论,各抒己见
失街亭,谁之过? (学生各抒己见,可以认为是马谡的责任,也可以认为是诸葛亮的责任,还可以认为两人都有责任,但理由论据要充分,说服力要强。)
(七)课外作业,巩固延伸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针对三国归晋的结局,说说三国灭亡的原因,然后写成一篇短评。
语文说课稿 篇7
学情分析
《心愿》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哲理中的最后一课。文章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表达了强强、苗苗以及槐树妈妈的共同心愿——希望槐树籽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变成一片片树林,每个人都在为建设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对生字、词的掌握。第二课时即本课时是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了前面几篇童话故事后,孩子们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一个进步,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了一些见解,本课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坚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一、在知识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围绕“心愿”理解课文
二、在情感目标方面涉及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产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我用儿童熟悉的歌曲“种太阳”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建设大西北,应是大家的事,人人有份,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结合小组讨论及绘画等方法来充分达到寓教寓乐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槐树妈妈、槐树籽及强强和苗苗的心愿——建设大西北,而孩子们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下列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以读为主。
复习生字、词后,由“种太阳”导入,展开话题“我的小小心愿”在学生积极“热身”后,导入课文。在这里主要以读为主,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朗读,“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接着读课文,品味人物心理状态,这里我用到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对于重点词句要细细品味,如:“盼望”的心情很难体会恰恰朗读在此发挥了作用,再如“您怎么不送我们走呢?”“我们”语气加重,要读出焦急的心里,还有“树叶辛苦地干了一春一夏,应该先送它们”反复读,既读出槐树的生长特点又体会到人性化的品质,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本课时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突破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接下来课文说了强强和苗苗两个孩子的愿望——绿化大西北,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开发大西北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话题,这是本课教学难点,在此,我制作了课件,通过直观的刺激,让孩子们直接看到大西北的面貌,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说一说对大西北有了一个怎样的了解,也更容易地了解到为什么要建设大西北,又结合朗读课文、分析课文,通过强强和苗苗的行为体会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性,让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一个转折词“可是”把学生的情绪带入低谷,而两个孩子积极想办法,又让学生们了解到强强和苗苗的愿望很迫切,也隐含着开发大西北的迫切,这种迫切也是课文的难点之处,需反复朗读体会,因此前几段的朗读模式远不能调动起孩子们情感,于是我让孩子们参与课文剧,表演此部分的故事情节,去深入体会强强和苗苗的心理变化,既印象深刻又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课文最后用槐树妈妈的想像引申出建设大西北的迫切愿望亦是本文的重点之处,在此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并勾画出表现迫切实现愿望的动词,如:飞跑,抖动,跳(愉快)摇晃等,让学生模仿快乐的场面,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快乐情景。
三、感情升华,能力拓展。
在想像的同时进一步感情升华,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假如你是强强和苗苗,你会怎么为大西北作贡献呢?”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加融入故事,体会故事内涵。“你有什么心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自己想怎样做?”组织学生大胆发言,由课上引进生活,使语言教学更生活化。
四、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会积极表扬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漫画贴画送给他们,对于没有来得及回答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肯定,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板书设计:
15 心愿
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对学习的一个巩固加深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作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自主性,因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较感兴趣的作业:
选择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作业:
1、画一幅你想像的未来大西北的画,讲给大家听。
2、续写课文最后一段“槐树籽娃娃已经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3、大西北的小朋友们收到强强和苗苗这些远方的小朋友寄来的树种和草籽后,会怎样写信来感谢他们呢?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学情分析
随班就读对象菲菲,先天智力发育有欠缺,性格内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由于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家长对她比较保护,因而导致她缺少足够的生活积累,也影响了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词汇量的缺乏、词语积累的不足,更造成了她在阅读和写作上的困难。同时,还存在上课思想不容易集中,使得她和普通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的学习,受到更多的困扰。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适时多为菲菲提供学习机会,在课前与课后要更多地关注她,帮助她尽可能地跟上班级同学的学习进度,使她真正地融入到集体学习中。
二、教材分析
《松鼠》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六年级(沪教版)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课文通过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突出松鼠的令人喜爱。
本单元是围绕“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选编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文章准确地说明与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善良情怀。
三、设计思路
考虑到课文的内容、教学目标及菲菲现有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指导铺垫
菲菲在阅读速度方面非常地慢,就必须在课前作知识性的指导,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她先学一步。我指导菲菲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并基本把握课文的大意,解决了她在初读课文时所遇到的问题。
(二)落实教学重难点,培养提高复述能力
学会复述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方法的指导。
课堂上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绍松鼠特点的概括性的句子,并将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漂亮、驯良、乖巧
然后请菲菲重复。
继而再请学生从文中圈划出具体介绍松鼠这三个特点中关于“漂亮”的关键句子并板书:(如下)
面容--------面容清秀
眼睛--------闪闪发光
漂亮(2节)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吃食姿势----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这部分的课文内容,最后请菲菲复述。这样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复述出这部分的课文内容。
学生圈划出了松鼠的三个特点中的一个特点的具体介绍,就不难圈划出其余两个特点的具体介绍了。于是我仍然请同学根据板书的内容复述课文,再请菲菲及时地模仿同学复述一遍课文的基本内容,她也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这样既可以让她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外知识的交流互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课文是通过介绍松鼠的特点,来突出松鼠的令人喜爱。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也是像松鼠一样,我就请学生选择所熟悉或喜爱的动物来介绍,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请菲菲先仔细地听同学们的交流讨论,然后鼓励她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动物来介绍,可以先在纸上写下来,然后进行口头的表述。
四、教后反思
作为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既要考虑班集体教学的整体性,更要兼顾到理解能力欠缺的个别学生的教学与辅导。制订出个别教学计划,采取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程序上从开始到结束,都要给学习能力欠缺同学以充分参与互动交流的机会,营造对他们的认同和友爱的教育教学氛围,树立其学习信心,挖掘其记忆与表达的优势,促进她的理解、思维等能力的持续发展。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以时间为序,通过童真、童趣的方式描写了一个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应该做的事,以及他的心里想法的变化。以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例,来告诉同学们应该有时间观念,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做有益于我们身心成长的事。
二、说目标
1.会拼写、拼读本课13个会认字,能按正确的笔顺写出本课的七个会写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及理解本课的词语。
3.感受并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时间观念,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都形成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在课文感悟中,使同学们能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设问学生,你们每天都是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几点上学,这些事情都是你们自己愿意做的吗?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读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会认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圈划生字。
2.教师拼读生字,学生跟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会认字的巧记方法。
4.教师点评:本课的会认字中“接”的拼音是“jiē”不是“jīe”;“觉”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jiào”,组词(睡觉),也可以读“jué”,组词(感觉);“梦”可以拆开来记:木木夕;“伙、伴”都是和人有关系的字,所以偏旁是单人旁;“却”的拼音是“què”而不是“qùe”。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教师找同学朗读第一段,同时同学们思考: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欢哪一个?(学生回答:做了玩踩影子游戏和回家睡觉这两件事,他更喜欢玩踩影子游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小朋友虽然更喜欢玩踩影子游戏,但是他依然选择了回家睡觉,因为他知道到了该睡觉的时间。而且他知道睡觉有睡觉的好处“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讲解“各种各样”这个成语。
3. 教师找同学朗读第二段,同时同学们思考: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欢哪一个?(学生回答:做了睡觉和起床上学这两件事,他更喜欢睡觉。)
4. 教师讲解:从文中“要是不上学就好了”这句话能看出他更喜欢睡觉。课文中的小朋友虽然更喜欢睡觉,但是他依然选择了起床上学,因为他知道到了该上学的时间。而且他知道“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5. 教师找同学朗读第三段,同时同学们思考:这一段里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他更喜欢哪一个?(学生回答:做了玩跳房子游戏和上课这两件事,他更喜欢玩游戏。)
6. 教师讲解:从文中“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这句话能看出他更喜欢玩游戏。课文中的小朋友虽然更喜欢玩游戏,但是他依然选择了去上课,因为他知道到了该上课的时间。而且他知道“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7.教师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8.教师讲解:以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例,来告诉同学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时间观念,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做有益于我们身心成长的事。
9.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往后按段落来朗读课文。对于朗读的较好的同学教师应给予奖励。
在本环节,学习课文和字词的同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不管是老师带读还是学生感悟,都是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形成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自己组织句子充分表达出来。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5.引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加减法记忆:禾+中=种;比较记忆法:样和伴比较;分类记忆:伙和伴的偏旁都是单人旁,过和这的偏旁都是走之旁。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教师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熟记会认字,掌握会写字。
2.以记日记的方式写一写,你每天要做哪些事,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要做不喜欢的这些事。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以时间为序,板书“月夜(踩影子游戏)——睡觉(做好梦)——起床(上学)——课间(跳房子游戏)——上课(老师讲故事)”,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接一个”,板书的艺术化是低年级教学的有力促进。
六、说效果
本课的字词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的方式,这样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方法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字词。一年级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了这篇课文可以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课文品读中,教师适时的把课文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能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催生形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有关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语文》说课稿
5.语文荷花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