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5 16:38: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狼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第二段写狼故意找借口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第三段写小羊说明不是他把水弄脏的道理。第四段写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第五段写小羊又一次说明不是他在背地里讲狼的坏话的道理。第六段写狼暴露了本来的凶恶面目,向小羊扑去。

  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

  (1)寓体生动形象:狼的“故意找借口”、“气冲冲”、“不想再争辩”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2)寓意抽象概括:寓言故事往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寓言寄寓意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对教学大纲的单元目标以及寓言教材特点的分析,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狼和小羊的话,在品读中体会狼找借口一次强于一次的狡诈凶恶本性。

  (2)(过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体(狼和小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凭借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关注小羊命运,续写故事。

  二、说教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景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从而带动言语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开始。

  开篇我先创设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环境,深深吸引住学生,当他们陶醉其中的时候,再使情节突然一转,(“一只大会狼突然从远处走来了”)随着狼的出现,将矛盾推出。这将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轻松进入课文的学习。有了这么强烈的对比,学生就容易就找准狼和小羊的心理位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文本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离现实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推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而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会随之敏锐起来了。

  三、说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像《狼和小羊》这样的童话形式的寓言故事,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情景教学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分角色读、演读、齐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再现寓体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我用情景教学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再现故事发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同时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为学习全文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概括课文内容——找三次对话——引出狼和小羊的话,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疏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寓体形象。

  (三)细读品悟,关注小羊的命运,认识狼的本性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品悟,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例如提示学生“他像一只凶恶的狼吗?为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学生在相互的评价中逐步体会狼和小羊对话的不同语气,以提高朗读能力,阅读感悟能力。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对话,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读书解疑。学生读懂了,想清楚了,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四)课外扩展:

  续写故事。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呢?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情感,体验后,就能轻而易举地走入狼和小羊的内心世界了。并想像生活如果遇到和狼一样的坏人时,你会怎么做呢?在透彻理解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小羊命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本课我采用版画的形式,突出狼和小羊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狼所说的话是毫无根据的。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刚上过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习作《难忘的……》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次习作可写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内容主要是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仅就写人来说,可写的就太多了,老师、同学、来校的客人等,只要是印象深都可以写。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顺序。

  2、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4、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①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事或一节课。

  ②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难点:

  从人与事的叙述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习作叙述的是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所以最好从学生本身的生活事说起,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开阔思维,勾起有关记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将从以下方法切入教学。

  (一)情境导入法。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图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刘翔、北京申奥成功,上课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事了,以轻松有趣的导入引领孩子们进入生活情境,走进话题。

  (二)志同道合,说具体。

  在指导课时我根据学生们的意愿给他们分好组,在同组内交流相同的话题,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

  在指导课与批改课中采取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等交流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叙说。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指导选用材料;

  (四)指导写好材料。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这个环节是基点。

  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导入,课件出示奥运冠军获奖的情境,北京审奥成功,及学生上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环节轻松而有趣,老师随机板书“难忘的……”,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难忘的人、事的回忆之中。

  第二环节:明确习作要求

  这个环节其实是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

  老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审题,找出习作的内容与习作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不用太吃力学生就能概括出来。

  第三环节:指导选择材料

  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

  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学生讲述从简单到复杂。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打算写哪方面的内容?接着问:什么人令你难忘?什么事令你难忘?哪节课是你最难忘的?再问令自己难忘的原因。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多向互动,选择材料。

  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学生个人的发言,有小组的交流、有师生交流、有同学的评议与补充,同学们的评议与补充又分在志同道合组内评议,在全班评议,人人参与了活动力求说得更具体,评得更忠恳。

  3、学会评议。

  这个过程有学生的发言、听者的聆听,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认真鉴赏、学会评价,这是能力的培养。

  4、创设身临其境的叙说环境。

  课前让学生准备相片,写人的可准备文章主人的相片,写事的如旅游的可带上自己到景点中照的相片等。在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一边看一边说更能激起叙说的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对难忘情节的回忆,从而说具体。

  第四环节:指导写好材料

  文章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重难点,也可以说是小结想学生把文章写好,还得在方法上做些指导,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有凭借,不会觉得难下笔。在评改课中为了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总评;

  (二)指导评改;

  (三)自评;

  (四)例评;

  (五)互评;

  (六)赏读;

  (七)写评语;

  (八)小结。

  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

  第一、二个环节是修改好文章的基础,学生经过努力写出了文章,肯定想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老师首先就给予了评价,讲出优缺点,更能激发学生想修改的欲望,指导评改是修改的基础,所有的修改都是以评改要求作为依据。

  第三环节例评,让一个学生上台来评讲一份作文,教师从旁指导,台下的同学就知道作文是怎样改的了。这是为下面的自评与互评打下了基础。

  第四环节例评,经过例评,学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可以自主修改了,这个过程学生要找出自己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与自己的“得意之改”。这能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鉴赏能力。在例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认识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这样多向的互动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把文章写具体。

  第五个环节是赏读,生经过自己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修改好自己文章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赏读一翻,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

  第六个环节是学生经过赏读,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得意之处与不足,经过自己的认识给自己打评语,就更容易继续修改,培养了学生自己鉴赏的能力。

  第七个环节是小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根据修改提示再修改、修改。

  接着老师出示课件:修改建议:开动脑筋,仔细推敲,认真修改,勤于动笔,教师的小结简洁明了,鼓励学生主动修改。

  四、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堂课,写具体、语句通顺、有条理

  板书设计

  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这一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文实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鉴赏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体察作者喜爱赞颂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鉴赏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察《望海潮》中作者喜爱赞颂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的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和评价诗词的能力。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

  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他就是柳永。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接下来简介柳永: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多次应试不第,就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他的词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

  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从此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潦倒。长期出入歌楼舞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四)欣赏诗词。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听《望海潮》朗诵。听完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

  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

  示例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说课稿 篇4

  总体设计理念: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儿童诗,全诗三小节,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在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特意设计了风娃娃这一情景,让学生在读风找风中感受风,想象风,并让学生找到风后再表演风,还动手写风、画风,并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自己感悟、体会风的调皮可爱。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师生间平等对话,并且在情景和行动中进行重点词句的内化。

  围绕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制定如下课时目标: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会认写8个生字,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在写风、画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价值观: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好处和坏处,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出发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为了是我的课堂更形象生动,我特意用字卡、多媒体课件来辅助上课。 整个教学过程是根据我们学校课堂实用教学“四读三练”教学法中的“四读”法(即预读、悟读、情读、赏读)来安排设计的:

  一、 预读课文,巩固生字词,解决读书障碍。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选择生字组词说话。

  二、悟读课文,感悟风的特点环节,我特意设计几组有“风”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的调皮可爱。出示课件(几组“有风”的图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读书,要从读中悟”,所以我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采用不同形式读课文,从而更深刻感受风的特点。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老师配乐范读。思考:叶圣陶爷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找到了风。

  3、请同学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再读一遍课文。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上“树叶颤动风 在那儿了”“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了”、“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了”。

  三、情读课文,体会自然之美。

  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学生先说后读。

  新课标指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不仅要让老师动起来,还要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掌握知识的主人,我特在此设计了一个让全班学生参与的“律动”——边做动作边欣赏课文。使学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

  1、请学生做动作,在行动中内化文中三个重点词语。

  师:“树叶颤动”是怎么动的呢?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师示范引导理解颤动。)风娃娃来到了,树叶轻轻地摆动。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2、生自由练习朗读全文。再做做“林木点头”和“河水起波”的动作吧!

  3、看板书背诵课文。

  新课标要求,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特意在四、赏读课文中,创新拓展,让学生写风画风。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去找风,模仿作诗。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做汇报。

  2、画风。(老师引导师范)

  3、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自己说说作品的内容。

  4、总结:学习了《风》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呢?(学生汇报)

  5、迁移小练笔,布置作业:我爱校园的风

  学生读了风、找了风,写了风,也画了风,最后让学生再“听风”,以一首节奏明快的“东北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训练。

  6、音乐欣赏:“东北风”。

  7、板书设计: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

  14风 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了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了

  致远实验学校 孙中梅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 u lie pears?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Let’s learn与Let’s chant。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水果单词apple、range 、pear 、banana。这部分教材以四个水果单词为主线,通过Let’s learn与Let’s chant的学习,激发出学生不挑食的思想意识。围绕这一核心内容我设计了歌曲、游戏等多种活动,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有效地巩固了生词。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apple、 range 、pear 、banana。

  2、通过Let’s chant,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听说认读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的能力。

  2、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充满好奇,乐于分享的品质。

  2.了解有关水果的一些知识,懂得水果对人的身体有益,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听懂、会说四种水果单词:apple、 range 、pear 、banana,要求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难点:1.能正确运用本课单词,用上节课句型作替换练习。

  2.读准apple、banana这两个单词。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入具体的场景,将学习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了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做到多表扬、勤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说、玩、唱以及同桌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综合复习

  1、热身War up

  1)课前一分钟英语口语会话活动。

  T: Hell!Bs and girls!

  Ss:Hell!Miss Zha!

  T:Gd rning,everne!

  Ss:Gd rning,Miss Zha!

  T: Nice t eet u.

  Ss: Nice t eet u t.

  2)Free tal.

  3)T: Tda 5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5篇】相关文章:

1.《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范文

2.《离骚》说课稿范文

3.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4.琵琶行的说课稿范文

5.《归园田居》的说课稿范文

6.实用的赤壁赋说课稿四篇

7.实用的赤壁赋说课稿3篇

8.木兰诗说课稿范文

9.《木兰诗》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