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1-06-30 15:57: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范文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在新课程中仅存的一条命。所以提到他的地位,我觉得它是现在高中生窥见鲁迅杂文的最后一眼。从另一方面讲,《拿来主义》是新课程中唯一的典型的议论文,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在文中都有体现。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根据

  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3、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

  4、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5、理解主题,探讨“拿来主义”在当代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

  2、学习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二、说学法

  (一)分析学情

  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是多有学习,但是对于杂文,确实第一次。尤其在现在淡化文体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至少没有形成议论文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一方面教授本课的基础上,交代夯实议论文相应的知识。

  (二)学法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提问式教法、小组讨论法、诱导研读法。

  (2)学法:课前预习法、课堂探讨法、课后练习法。

  此外,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教法

  编者提出: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包括: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论证的内在逻辑性。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设置导语如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即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也就是说教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故我决定从如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从“果”入手,切中要害

  问题:1.文题“拿来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第1题的设置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抓住要点,同时为第2题的提出做铺垫;第2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识台阶。

  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

  问题分为三阶梯度,每梯度的问题即为一个高度的台阶,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

  2.什么是“送去主义”?作者依次摆了哪些事情来说明的?

  3.如何理解这两句话:A但终“不知后事如何”;B也可以算显得的一点进步了。

  第二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区别和联系?

  2.作者是怎样批驳“送去主义”的?

  3.“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含义各是什么?

  第三梯度:可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批驳“送去主义”?有几点原因?

  2.作者对“送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至此第一步的第3题的答案就圆满了。

  设置三个梯度习题的根据,主要是针对学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适合全体学生、第二梯度适合多数学生我们时刻要以课本为蓝本,重在培养素质,以上习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三步:课堂训练、巩固成果〔出示微机图片(一)〕

  (说明:如此设计训练题的原因在第二课时中,我将详细阐述,这里不赘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者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旨的原则。

  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

  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第八、九自然段可分别各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

  3..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

  4.“鱼翅”“”“烟灯和烟枪”“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

  问题设置原因: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

  问题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

  第四步:根据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设置了不同层次的训练题。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职高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提炼文章主旨。学习本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方面的一篇杂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和一些人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外国文化的基本原理、正确态度和方法,指出了“拿来主义”对于创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鲁迅先生对外国文化的见解,时至今日,仍然放射着思想的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

  A.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

  B.揣摩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C.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B.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训练学生概括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A.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B.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4.教具准备: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采用“疑问教学法”,即激疑──质疑──析疑──释疑,以培养学生积极质疑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与教师“疑问教学法”相适应,学生采用“疑问学习法”(即生疑──质疑──析疑──释疑)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文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文章层次,突破“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个难点,突出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这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疑──简介写作背景导入新课,让学生想问能问。

  当时,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二、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会问。

  阅读课文,围绕文章的思路、结构和观点质疑,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

  三、析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善思会议。

  (一)筛选重排疑难问题。

  (二)采用探究式析疑。

  1.采用个体探究式析疑,通过因果论证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层次。

  (1)通过背景介绍,结合课文阅读,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这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反映出来?

  (2)根据文题,你知道本文会写些什么?

  (3)从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指出文章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原因”,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呢?哪些自然段是写的是“结果”,即什么是“拿来主义”?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结论”,即文章主旨?你认为文章应该怎样划分文章段落?各段写的是什么意思?

  (4)作者写作的思路是什么?本文的论证方式是怎样的?

  2.采用群体探究式析疑,主要通过例证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的分析突破“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个难点。

  (1)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什么?这段是否回答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2)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可分为哪几层?每层各写了些什么?

  (3)在论证“什么是送去主义”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送去主义的表现和实质是什么?

  (4)在论证“送去主义的危害”时,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

  (5)在论证“送来的危害”时,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

  3.通过揣摩犀利幽默的语言,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1)本文语言犀利,幽默讽刺,请找出第一段中的语句加以体会,理解其真正含义。

  (2)“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释疑──导解导结导练,让学生善解会练。

  (一)导解释疑,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略)。

  (二)导结激活,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导练激励,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

  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A.残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x片(yā)脑髓(suǐ)

  C.自栩(xǔ)玄虚(xúan)

  D.吝啬(sè)蹩进(piē)

  2.《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

  3."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

  4.第3段的中心是()。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5.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A.比喻论证B.对比论证C.类比论证

  6.第3自然段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

  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

  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

  7.第4自然段“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8.第5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处表示否定,第2处表示强调,第4处表示特指

  B.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强调

  C.第1、2处表示否定,第3、4处表示特指

  D.第1处表示否定,后3处表示特指

  9.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10.3~7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分析“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总结全文。

  教学设想:

  采用“疑问教学法”,以学习和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为突破口,分析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想问能问。

  二、质疑──根据质疑提示,让学生善问会问。

  请同学们阅读第7-10自然段,围绕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和“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充分质疑问难。

  三、析疑──个体探究式和群体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善思会议。

  (一)筛选重排质疑问题。

  (二)采用探究式析疑。

  1.学生析疑主要采用群体探究法进行析疑,突出教学重点一:比喻论证。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质疑,重新设计了两个问题来突出此重点。

  (1)对待外国文化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拿来主义者对待不同性质的外国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呢?“大宅子”、“鱼翅”、“x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运用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2.主要采用个体探究法进行析疑,突出教学重点二: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问题:结合前面的分析,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即拿来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态度和方法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3.采用个体探究法,通过分析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炼文章主旨。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五句话,这五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本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4.采用群体探究式析疑,应用扩展。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呢?

  四、释疑──导解导结导练,让学生善解会练。

  (一)导解释疑,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略)。

  (二)导结激活,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

  1.归纳中心。

  2.归纳写作特点。

  (三)导练激励,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

  一、指出课文中下列词语的含义。

  1.拿来

  2.使用

  3.毁灭

  二、指出下列比喻的喻体。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三、选择题:

  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方式()

  A.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C.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

  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1)滴水穿石(2)铁杵磨成针

  观点:

  1.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

  2.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

  4.学生往往越过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

【拿来主义优秀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拿来主义课件

2.老舍《猫》优秀说课稿范文

3.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4.蜀道难优秀说课稿范文

5.兰亭集序优秀说课稿范文

6.观潮优秀说课稿

7.拿来主义教学反思4篇

8.《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9.《买新书》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