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7-08 10:35: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理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课本

  《特另外葬礼》是一篇关于情况掩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茂盛到枯竭的历程及人们的体现,阐明情况粉碎给大自然带来严峻危害,报告我们要爱惜、掩护情况,敬服我们配合的故里。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辞而别”、“招呼”造句。

  3.借助课文语言质料,了解情况掩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干系,了解到掩护情况的紧张性,从而经济秘诀生热爱大自然,掩护大自然,敬服地球的情绪。

  教学重点:

  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情况的粉碎渐渐枯竭,领会情况粉碎给大自然带来的严峻危害。

  教学难点:

  接洽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况后的局面。

  三、接洽现实,说计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演示法

  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础。

  (2)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特另外葬礼”举行质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另外葬礼?”“为什么要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呢?”“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不但让学生自动探究,并且造就了学生的思想本领。

  (2)朗读感悟

  凭据课本的特点,捉住课文的精美片断,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孕育发生对教学内容的奇特感觉,睁开想象,并有时机渗透排泄语言训练,击生路生的思想,使孩子们从心田猛烈发出要掩护情况,敬服地球的呼唤。

  (3)查阅资料

  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自学本领,充实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开掘这些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掩护大自然的情绪。

  四、说流程(略)

  正所谓教学定法,烦请老师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乡下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4课,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幼年到渐渐长大的时间推移为“经”,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的空间转移为“纬”,交织成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赞赏之情。

  全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我所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学生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象丰富。因此,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学生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权,在合作中学习,是我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丰富的想象,有表达的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是我教学的又一理念。 语文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课标还要求“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这样的:

  《乡下孩子》一课,反映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又感悟到这一点,既而转化为对农村,对大自然的热爱呢?在教学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乡下孩子的客人去体验、去感悟乡下生活,进一步想象,乡下孩子还会干些什么?同时,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素材,再现农村生活,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所以,教学的主线是“以说为入、以读为主、以悟为神”。

  一、 情境导课,激发兴趣。

  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飞舞的蝴蝶,游动的小鱼和漂亮的白鹅,可爱的花狗,美丽的公鸡,馋嘴的猫咪,,憨厚的胖猪,清澈见底的溪水,盛开的野花等景物,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乡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接着问:谁会在这里生活呢?当学生说道乡下孩子时,我又巧设过渡:“今天,就有一位热情好客的乡下姑娘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诉老师,她生活得特别快乐,所以专门做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你们想知道吗?”这种导课方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看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三读课文,划出小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 创设意境,读中感悟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寻找自己兴趣相投,关系亲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组内大胆质疑,积极发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这时,我就作为小组的成员,深入到各小组,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主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小组汇报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汇报第一小节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他是“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我让学生说一说,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会觉得怎么样?爬在爸爸背上会干些什么?由此唤起学生得到父母爱抚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情感体验,回忆起当时欢乐愉快的心情,体会到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就像“欢唱的黄鹂”,父母看到天真活泼的孩子就像“盛开的野菊” 。

  [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把乡下孩子小时候在妈妈怀里“撒娇”、“淘气”,在爸爸背上“顽皮”“任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体会后,心灵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读出那份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的愉悦之情。]

  又如: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我觉得他们读得不到位,就出示课件,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乡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乡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会编个什么样的故事?(美丽的童话故事)他选用什么样的草叶,会吹出什么动听的曲子?体验乡下孩子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嬉戏时的活泼愉快,学生进入情境后,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和背诵这一小节。

  小组汇报完后我用第一人称的语言描述,导读各个小节,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乡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乡下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感受乡下孩子在如此环境中是幸福快乐的。激起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启发想象,迁移练习。

  对课文进行朗读、背诵后,我对学生说,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乡,你会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样也编个诗歌吗?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较浅,让他们言之无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图上有小狗、公鸡、小猫、小鱼、小猪、鹅等学生喜爱的动物,学生们见了个个神采飞扬,见物欲言。纷纷举手发言:“拾一把稻穗,乐坏了骄傲的公鸡。”“割一篮青草,馋得小羊咩咩叫。”“捉几条小虫,撑圆了公鸡的肚皮。”“捡几根肉骨头,乐得小狗直摇尾巴。”这样,“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思维活跃,不仅能够准确地运用课文上的句式,而且还能够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喜爱的小动物、吃的食物及相关的一些事情。这时,我又引导学生:你们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现成诗歌,说给“大眼睛妞妞”听吗?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在尝试中体现我能行的快乐,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满童趣的小诗。比如:“曾是妈妈怀里/可爱的小猪。曾是爸爸背上/顽皮的猴子。弹一首歌曲/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打一次篮球/锻炼锻炼自己的身体。”虽然不够完美,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迁移练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拓展,去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通过《乡下孩子》的教学,以创设情境、趣味阅读、感悟运用为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水上飞机》是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伎俩,形象的先容了水上飞机的遍及用途,向学生显现了科技新结果。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小海鸥发明了一条稀罕的大船后想去问个毕竟。第二至七自然段,写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攀谈,相识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重要用途。第八自然段,写水上飞机听到警报后立刻前去救济遇险船只。

  课文故事性强,景象饶故意见意义,语言生动生动,没有高妙的原理,没有晦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增强语言训练,引发科学兴趣的好课本。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为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认知目标。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技能目标的训练和完成情感目标,而全课的重难点也就在于第二课时所要完成的目标上,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教材本身特点,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在小学生面前,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以读代讲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谁来当当吃惊的小海鸥”,“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的语言,男女生分角色读等途径,努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燃。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的掌握了知识。

  另外,我还辅以直观教学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说学法

  (1)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揭题后,就让学生质疑课题,如“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

  (2)合作学习法

  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才,他们除了自身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外,还必须具备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学习。让他们集思广益、互相切磋,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直观导入。

  导语:“飞机”(板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都认识它吗?谁来说说你对飞机的印象?相机出示课前准备的飞机图画。师问:这些飞机都是在哪飞的呀?那你们见过“水上飞机”吗?(板书:水上),这样,通过谈话激趣,导入了本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水上飞机。

  课一开始,我用导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接下来让学生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质疑”一开始就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带学生进入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语:当你看到你从来没见过的很奇怪的东西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它又是怎样做的呢?

  (1)指名读(1)自然段,请学生评价(2)指名读小海鸥想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3)全班齐读(1)自然段

  (4)解决什么叫“究竟”

  2、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接纳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出2、3、4、5自然段

  (2)第五自然段:通过提问的方法办理这是一架“救护机”,它的功效是:救济海上罹难船只(相机板书:救护机救济罹难船只)

  (3)训练对话,引导朗读

  a同桌对话,师要求要加语气、心情、行动。

  b男女生分脚色读,师读第六自然段

  在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偏重让学生举行朗读,由于情感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紧张的训练,它既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又能生长语言,熏陶情绪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学】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根据所定的内容、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开放式教学。

  【说教材】

  (多媒体出示“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的歌词。诗歌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

  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歌颂了他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全诗分六节,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共写了三层意思。第一节写只见山坡上牛儿在吃草,却不见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暗示王二小已经牺牲了,表达了人们悲痛和怀念的感情。第二~第五节,记叙了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和英勇牺牲的经过。第六节呼应第一节,写人们对王二小怀念和歌颂。

  【说教法、学法】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整体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激趣促读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说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

  【说教学过程】

  根据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和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现对《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教学过程的这四大教学环节(多媒体出示“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1. 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伴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将收集到的“儿童团小英雄”的图片一一呈现于学生眼前,课内外相结合,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接着老师问: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顺利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2.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接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整体教学法,利用“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出示“视频文件”),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为了使教学如行去流水、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整体感知后,安排这精炼的过渡语(多媒体出示:在阿姨深情的朗读下,加上精美的多媒体画面,使得这个故事特别感人!你们想不想学?那就打开书本,自己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试看吧!)很自然就转为学生自读自悟过程,并讨论:哪几个自然段写王二小跟敌人作斗争而英勇牺牲的?使学生明确这一课时要学的主要内容。顺利进入第二~五自然段内容的深入学习。

  评:(读文章,善于含英咀华,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神韵和精髓,赏阅文章的美感所在,同时,也才能不断陶冶自身的语文情趣。)

  3.精读感悟第二~五自然段

  在深入学习这个大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第二~五自然段,教师先以优美的感情朗读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读好课文产生兴趣,然后激趣:(你们想和教师读得一样好吗?咱们小朋友可不要着急,先来看看这一自然段吧!)顺利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两次指名读后,利用图片重点理解“潜伏”和“后方机关”,敌人来扫荡的目的就是消灭八路军和杀害老乡的,这时情况危急吗?顺势指导学生读出紧张、危急的语气。这一过程中,可以安排个别读,也可以是男女生对读,读得好的及时表扬,并请其他小朋友也像他那样读一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情况的危急。

  (这里设计了教师范读,自读体会、交流,感情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用心去品味,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

  评:(此次读书训练属于积累层面的诵读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内化课文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老师训练学生积累语言是有所为的积累,更是情感化的积累。)

  为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紧接着进入师生互动探究的教学环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环节中,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的多项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有机整合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主动、真动、互动、生动,充满生机的教学局面,突出本部分重点,突破本部分难点,达到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此环节使用的课件中,这张图片“二小带路图”帮助学生体会王二小在与敌人作斗争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从而激发学生对王二小的钦佩之情,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老师小结这一部分内容,升华这一部分主旨。)

  紧接着进入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

  让学生齐读小标题(二小给敌人带路,把敌人带到了哪儿呢?)后,结合“二小带路”图理解;然后出示“埋伏圈”的图,(过渡:战斗进行得真激烈,八路军在埋伏圈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看到这样的镜头,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结合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广泛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生生互导,生生互补,体现相互合作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思维,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在两部分内容教学之间,也安排这承上启下过渡语(王二小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使敌人的扫荡计划落空了,保证了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的安全,气急败坏的敌人……引入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使教学过程流畅、结构严谨。

  4.总结课文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这一大环节中,我又设计了3个小环节。首先欣赏影片《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个视频文件,帮助学生回顾全文,扣人心弦的画面,跌宕起伏的音乐,将整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的感情也随之光泽而动。此时画面、音乐、心灵的相互碰撞与弥补,学生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你们歌唱的是什么样的王二小?”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的引导、激励和板书,使全文的难点足以突破。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最后一个小环节中,我设计了配乐朗读,“看来同学们都很钦佩王二小这位小英雄,那就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无限钦佩之情,来把这个故事读读吧!”

  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教者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突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

  本课时教学的主旨是借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感知,但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课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年的无穷乐趣,处处洋溢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怀。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文章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每当……便……”突出赶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哗哗往下退,只要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赋予浪花以人的神态心理,使浪花奔涌跳跃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写出“我”赶海的兴奋与快乐。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总体写出赶海的人们的活动,又通过细节描写,写了“我”和一个小伙伴的个体活动。其中抓蟹、捉虾是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写赶海的人们在夕阳中归家,海滩也恢复了平静。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给人留下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文章的结尾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似”。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或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背景图,在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这就是——赶海。

  4、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并引读。

  5、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我借助背景图画和乐曲等手段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纠正错音。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浏览课文,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用惊喜、好奇等恰当的语气读好练习4中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整体感悟是深入体会的基础。而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结果。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初次自读、再次自读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本文的内容比较浅近,同时“赶海”对本地的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学中,我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等途径,引导学生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

  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便……”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

  2、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放手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渗透着对“武将”、“俘虏”等词语的理解。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再次出示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并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欢快的心情。

  3、经过前面充分的交流和朗读,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

  [设计意图:情景表演是学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现文本”的一个认知升华的过程,对巩固学生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现音乐与画面,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我”对大海深深的爱,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板书设计

  赶海

  浪花回头 追赶浪花

  趣

  抓螃蟹 捉、捞、捡 捉大虾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关于教材

  《蒲公英》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塌实际。文章不但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时语言优美、生动,又是一朗读的好材料。

  二、 关于教法

  本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两条主线进行精读指导:一是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并读好人物对话;二是引导学生从蒲公英种子的不同选择而造成的不同结果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以读代讲,力争读出情、读出字、读出理。还力求在课堂中创设一种童话世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 教学流程设计

  1、 强化初读看图认识蒲公英,揭示课题,简介内容,指出本文并非介绍植物,而是一个寓言故事。由此引入处读,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问题。

  2、 精读感悟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洁白”“绒球”“蓝天白云”等词,引导想象蒲公英种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理解;(1)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2)蒲公英种子的不同态度;教学形式主要采用:听录音——读课文——找关键词——分角色朗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两种命运的对比中,体会内涵的道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 复述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关于学法在学法设计上

  着重以读为主、以自己学习为主、以讨论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以取得“读的熟练、学的投入、议论踊跃”之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而是以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构想:

  在以往的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学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学中,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三、学设计: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学重: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学难:

  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也是学习的难,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学设计。

  1 请学生仔细读第二部分内容,看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 依循学生的发言,提炼出一个讨论题:爸爸要汤姆必须放掉鲈鱼,汤姆不情愿地放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在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预测:在这里或许有学生联系遵守交通规则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乘公交车主动投币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校园生活中保洁来谈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师适机加以引领、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3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再让学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词句的情感体验。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汤姆在放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正为这样,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学习积累,对这段话就采用这样的处理,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中彩那天》,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课外拓展的这篇读物,选自人版大修订版五年制第五册,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内容与我们这篇课文相似相通。选择文阅读,意在让学生在自主自能读书的基础,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让三维目标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发展。

  综所述,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设想,但是课堂学是动态发展的,当学生思维被激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景,这些都是正常的,对,我们应该适机加以拨,使课堂学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三、说教学程序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分页标题#e#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一-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将

  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闹钟小

  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

  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

  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写“鸟”字,认读其他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本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鸟”字。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出当上小学生后一天中你最喜欢做的事,并用拼音写一句话。(这个课前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了选择的余地。)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借助音画,激情导入

  1、听《上学歌》,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2、你为什么要来上学?

  3、小组交流绘画:当上小学生以后一天的生活并读一读写的句子。

  (直观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伴随激情的对话和优美的音乐,将识字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使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发言,展示识字途径

  今天,老师把大家喜欢的词语都收集在一块了,咱们一起走进早晨的生活,去学习喜欢的词语,好吗?(课件出示全文)这些字你认识吗?

  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还没学呢,怎么认识的?

  (简单一问,展示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方法及途径。对这些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想在课外多识一点字。)

  (三)、自学词串,整体感知

  课堂上还有这么多字不认识,怎么办?

  1、小组里读读生字,会读的读给大家听,不会的互相帮助。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2、开火车读 ,六列火车同时启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后,开火车读,六列小火车同时启动比赛读。更好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团结互助性,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逐行学习,说话练习

  1、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行

  (课件出示鸟叫,闹钟响)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呢?

  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1)(调动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增强识字情趣,使之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较强的状态。)

  太阳公公张开了笑脸,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闹钟也响了,好象在催小朋友们赶快起床呢!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随时评析纠正。

  齐读。教师评价小结,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2、小组互帮,学习第二行

  组内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一起拼拼生词,读一读

  说说哪些生字最易读错.最后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3、集体自由发言,共同学习三四行

  观察图片,说说顺序(先……再……然后……说话训练,同时结合生活常规教育)

  自告奉勇,读读生词

  当当老师,评价优缺

  做做演员,朗诵表演

  第四行同样采用集体自由发言的方式学习.

  (从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互帮-集体自主学习,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朗读、说话、表演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五)、再读韵文,体会韵味

  (出示整篇韵文)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串起来读啊,让人觉得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轻声读一读韵文。

  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韵母变色)

  瞧,发现了什么?原来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怪不得读起来这么顺口呢!

  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强调韵尾,做动作)

  老师读得怎样?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呢?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有趣!你们想试试吗?(放flash)(通过放电影这一形式来指导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了模仿的榜样,同时也教给了朗读的好方法--想象朗读法.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看完动画,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读通顺,还不能一字一顿,也不能拖腔。

  齐读。指名读。(在学生诵读时,不光要求他们读正确、通顺,还要防止一词一顿,也不能拖腔,速度要适中,语气要轻缓,最后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朗读韵文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在这些词里,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它来说句话。两个呢?三个呢?(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练习用上一到三个喜欢的词逐渐把话说具体。)

  (六)、利用游戏,复现生字

  六个小组来比赛,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台背对屏幕猜词。然后逐个出示生词,其他小朋友可以用动作、语言来描述,猜的小朋友从生字卡中把这个词找出来。答对小组得金星。

  (利用游戏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课的生字。)

  (七)、 掌握姿势,写好汉字

  首先我请学生回忆写字时的注意点.接着

  1、唱写字歌,作好写字准备。

  2、(出示“鸟”字)古时候的人看见小鸟的样子,造出了“鸟”字,请你仔细瞧,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它的哪些部分和小鸟很像?

  数数有几笔?

  找出已学过的笔画。

  学习新的笔画,书空。

  3、在田字格中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4、在习字册上描红。

  (在写字教学中从描红入手,仿临结合,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在内容上做到难易区别对待,不平均用力,力求事半功倍,低耗高效。在写字过程中,努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

  (八)、扩展延伸,发展思维

  1、小组讨论交流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早晚或星期天的生活常规。

  2、集中交流,练习仿说(可以用自己的话,能模仿书中的词串练说更棒,可以是一句或多句)。

  如:爸爸的晚上

  落日门铃回家

  晚饭洗澡看报

  电视脱衣睡觉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练说中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九)、作业

  必做题:

  1、临写鸟字四遍。

  2、背诵韵文。

  选做题:

  1、学着文中的图画画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

  2、学着文中的图画,拍摄一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等)晚上或星期的生活常规画面。

  ( 作业采用自助餐式的,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择题而作。作业设计注重对字词的巩固和对课文的适当延伸,并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不追求结果,重在过程参与,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选择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相关文章:

1.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

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3.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4.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

5.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西地平线上说课稿

6.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鹰学飞说课稿

7.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

8.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

9.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