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我制作的《三峡》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xx年第1期上,我执教的《三峡》荣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当代文坛巨匠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借助,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过余秋雨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先生回答说:“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首先,我让学生在“长江之歌”的音乐中去欣赏“三峡风光”。同时,在首页的下方有长江三峡的简单介绍。
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学生可以点击“作家作品”页面自己去学习。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打开“《三峡》”的页面,伴随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我首先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结合本页下方的“朗读时注意句间停顿”和“生字注音”页面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
让学生打开“词语释义”页面,用鼠标点击加点的字,查看字意。然后,小组合作翻译句子。
第二步 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
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点,讨论:
①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②夏天三峡江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③写了春冬之时三峡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④是如何描写秋景的?
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
(1)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哪一个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第三步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
结合“影视资料”,体会“两岸、重岩叠嶂”、“清荣峻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四步 课文小结,情感熏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赞美,让学生结合“相关诗词”,去再一次领略三峡的美。
2、“三峡”是美丽的,我们山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等。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山亭吧!
语文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月亮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月亮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全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介绍村前和村后的美景。本文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另外,教材中的插图展示了月亮湾的美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即《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这些都是关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两首》和《蚕姑娘》,初步领略作者写景的方法和对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月亮湾》巩固了所学方法,为学习《快乐的节日》做好铺垫。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景的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3.课时安排
《月亮湾》这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借助录音带和图画介绍月亮湾;学生自学本课生字,然后自读课文,说出三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理解新词。第三课时,检查识字、背诵情况。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月亮湾的美景,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文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要想教好一节课,了解学情很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基础功底薄,识字量少。但他们看图说话比较积极。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新词,同时结合课文的插图以及图画,这节课一定能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 以读促解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引导学生多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直观教学法
通过幻灯、图画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词、理解课文。
3. 图文结合法
本课文的插图,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和本人的板图,进行口头说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与教相适应,我指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练一练——画一画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一上课就板书课题<板书:3
月亮湾>让学生大声齐读题目,接着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和幻灯出示月亮湾的田园图片,问学生,“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答:美丽的村子)“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美呢?”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默读,并讨论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学生自读,并讨论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指导用叙述的语气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找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共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个别回答,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边画图,边问问题:
(1)怎样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
(2)几座石桥?(一座石桥)
(3)河水怎样?(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
(4)清清的河水怎样?(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5)满树的桃花像什么?(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通过说出景物和其特点,以及结合教师的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段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出示写有词语: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抢答,教师再借助幻灯让学生核对答案。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讨论和激烈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协作学习的技能。
3.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1)/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2)/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学生集体交流并讨论。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4.让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用什么比作什么?再要求学生用“像”说一句比喻句。从中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技能。
5.学生边看板图,边复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学这一段,并回答问题:村子的后面是什么?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五>检查学习效果
为了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测评题:
1.基础题: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拓展题:画图写话。
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然后写几句话,再向同学介绍。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我通过板书让学生了解了月亮湾的地理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附板书:(略)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
二、说教学思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由此我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②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③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三、说教法、学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能有效,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4、用朗读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建议》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14、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自叹不如
知人心
这样板书,显示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又显示了借箭成功的条件,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浙江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文《葛洲坝工地夜景》,文章写了我在葛洲坝工地上看到的热火朝天的紧张劳动场面,赞扬了劳动人民巨大的力量和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贡献。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学好这种方法,又能为下一单元学习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打基础,本课又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在本课学习中,若能更好地领会这种学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课教材,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根据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
2、学会根据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方法,这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决定的。
3、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本课文字优美,感情丰富,所以确定这一目标。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所以我确定目标2学会根据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和伟大贡献。这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而且要从文章中的词句中去挖掘出人民的力量和贡献,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确定这一目标为难点。
本课我将分3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学习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理清脉络进行分段,找出重点句
第二课时:抓重点句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进行仿写
教法:
我想主要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落实教学重点。同时还采用情境教学法,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专场迷人的夜景,通过老师生动而充满激情的语言、课件、录音等手段,使学生入情入境,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课文;采用举一反三,学法迁移法,因3、4自然段结构相似,用此方法能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换的过程。
学法:
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办法,而本文感情丰富,更是适合用此方法;另外,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读-划-品-想-读等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引到美丽迷人的葛洲坝工地,使学生入情入境,一下子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产生课文的兴趣。紧接着简介葛洲坝的雄伟,为下文体会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物伟大贡献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三、检查预习,学习新词
四、理清脉络,分清段落
五、找重点句,初步落实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再次读后,很容易能找到两句话:
(1)课文开头第一句,(2)第5节第一句
在此,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句话的意思,再确定重点句,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入于积极活跃状态,从不同角度分析出第(1)句是概括课文了主要内容,第(2)句点明文章中心,所以要确定第(2)句为文章的重点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读重点句
二、理解重点句,引导质疑
1、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然后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由质疑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智慧,并能找准教与学的起点,起到教学导向的作用。
2、梳疑后,归纳出三个问题:
(1)作者目睹到怎样的工地夜景?(2)从哪里看出大坝凝聚着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智慧?(3)作者为什么要高喊人民万岁?
三、抓重点句,根据问题(1)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领会葛洲坝的美丽和巨大作 用,初步领会感情
1、学生速读课文,划出写葛洲坝工地夜景的句子
2、出示第二节课文
(1)这句话运用比喻写法,写出大坝的美,所以我采用先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你怎样感受到大坝的美--引导仙女、珍珠、宝石分别指什么,从而学生能初步感受到大坝的美,为了深入理解,我再通过CAI课件播放,让学生再次感受美,最后让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句话。
(2)这么美的大坝有什么用呢?引导读第5节,理解夜明珠指的是葛洲坝建成发电后各地的电灯,从而领会大坝的巨大作用,为理解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铺垫。
四、抓重点句,根据问题(2)学习第3、4自然段,深入领会感情
1、先扶学第3自然段
(1)读:读段落
划:划出写了哪些工人,他们在干什么
品:从哪些词句中最能看出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智慧
想:闭上眼睛联想当时场面,加深理解
读:进行感情朗读,通过个别读、小组读、比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工人紧张地为建大坝而不分昼夜地紧张劳动
(2)总结学法
2、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4节,既理解内容,又形成自学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反馈后,教师帮助理解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因为这几个比喻句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这样比喻及作者倾注在句子中的感情理解起来就较难,所以我先采用播放由工地上各种声音合成的录音,再播放一些合奏曲、交响乐,让学生比较这两种声音的异同,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达到领会作者内心的感情。
五、抓重点句,根据问题(3),升华感情
再读写大坝作用的句子,理解人民万岁,及作者当时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读课文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进行朗读比赛
二、选自已喜欢的语句再进行朗读,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仿写练习《参观____》
板书:
5 葛洲坝工地夜景
迷人:你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
大坝
作用:夜明珠撒遍祖国大地
迷 人 人 民
的
夜 景 工人:紧张工作
劳动情景 万 岁
声音:像-像-像-像-
板书的设计既能突出抓重点句帮助理解课文的特点,又能提纲挈领地将课文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起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作用。
总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让学生积极动脑,发展思维,同时注重学法指导,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读中陶冶情操。
语文说课稿 篇5
语文说课稿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优秀的语文说课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秀的语文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专题有两个功能:一是对前面20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第一板块的两篇课文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辩的文章。《兰亭集序》作为一篇书序,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作者的生死观,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当下人生,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我想教学时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注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展现的诗意的人生境界,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情怀和他们精神超越的优美姿态。
所以,根据该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 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二、说教法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曾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重视学生诵读,因为文言文有讲头,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但这种做法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本身,他们喜欢的只是其中的所谓文化。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在教学中感到了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于是我参照新课标精神尝试改变文言文教学思路,从由教师讲解变成让学生诵读,从重视翻译到重视感悟。我把自己的思考设计为“文言文五步诵读法”: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句意,三读读出情感,四读品味评价,五读回味理解。《兰亭集序》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但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为了清楚的体现我的“文言五步诵读法”,我把两个课时放在一个整体中)
1、诵读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诵读都有目的,每一遍诵读都有任务。通过诵读,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小组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具准备
课件:王羲之生平简况、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帖影印、兰亭集序录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古人对生死进行的哲理思考引出王羲之对生死的感悟。
(二)作者、作品以及文体简介
结合课下注解①了解作者后欣赏插图,再在幻灯上出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书法“飘若游云,矫如惊龙”的特点,同时简介文章体裁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知识目标中对序文特点的了解。
(三)五步诵读
1、第一遍诵读:听录音范读,小声跟读,完成以下任务。
(1)、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2)、勾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字词,读完后讨论。
(3)、 给生字词注音。
2、第二遍诵读:自由诵读,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指出文中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幻灯片展示字词句)
3、第三遍诵读: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要求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4、第四遍诵读: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学生代表带着感情诵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1)第一段中,作者的乐因何而生?
(2)第二段中,作者的痛缘何而来?
(3) 第三段中,作者的悲由何而发?
5、第五遍诵读: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讨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作者由乐转痛有无道理?
(2)、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
(3)请大家来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五)小结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时尚,以清新自然的散体笔法记述了那次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会;并触景生情,临境兴叹;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自然真谛的追问,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人性觉醒的启示录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佳作,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美观,概括性强,故将板书设计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乐——时、地、人、物、事
↓
痛——生命短暂、人生易老
↓
悲——亘古不变的规律
语文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之刻画人物方法之中通过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预想来说课。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教学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阅读能力,能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理解小说的主题,品味小说中的精彩语言。七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说的特点,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一些基本方法。《范进中举》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阅读分析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通过对重要人物范胡屠户的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拓展训练分析张乡绅的个性化语言他的形象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2、难点:在语言实践中如何运用个性化语言描写人物形象。
(三)教材处理:
这篇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在已经完成一课时的情况下,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对故事情节已有大体的了解,这节15分钟的课重点分析范胡屠户这个人物,在这篇课文中胡屠户的语言极具个性,通过分析的语言来概括他的性格特征。而张乡绅的形象分析是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完成的。
三、教学模式程序:
(一)模式:启发式、学生主动参与型
(二)程序:
1、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出课题。
2、利用电脑课件展示比较阅读图表,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了解手法在本文中具体运用所达到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运用电脑课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
4、利用电脑课件对课堂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说教法,教无定法,但贵在教要得法,根据内容,以及学情,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手参与型教学模式,训练运用语言,进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拔下,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动手写画来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效果反馈及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1、以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方式授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主动性,并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答问题的能力。
2、学生掌握一些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一年级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在交际话题下,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根据话题和情境交际应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
二、教材分析
《请你帮个忙》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伙伴”这一主题下的口语交际,也是本册书的第二次口语交际活动,是一次交流类话题。书中通过三幅情境图:问路、借笔、请别人拿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如何请求别人的帮助。交际情境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这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插图右下方提示的礼貌用语,明确了交际习惯:请求别人的帮助时要使用文明用语。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口语交际的起步阶段,他们喜欢表达,但表达不够规范,有时不能清楚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要求。在交际时,出现比较多的情况是“一问一答”或者“你说我说”之后就结束了,交际过程不够顺畅。部分学生表达时不够大方、自信。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习怎样有礼貌地应对。
学生虽然在一上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已经学习过“要注意听别人说话”“跟别人沟通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等交际习惯,但要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还需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反复提醒,迁移运用于学习活动和日常交际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教学目标
依据本次口语交际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简单应对。
3.能在请别人帮忙时说清楚要求,看着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
其中,能在请别人帮忙时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把要求说清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在交际的过程中有礼貌地应对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
在这堂课上,我根据交际内容,创设不同类型的'交际语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与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交际互动,落实教学目标。
(一)巧设课堂情境,唤起交际动机
(二)编织生活情境,实践交际互动
(三)延伸真实情境,提升交际能力
1.巧设课堂情境,唤起交际动机
上课伊始,我边准备教具边告诉学生:今天老师需要一些小磁粒,想请同学帮我贴到黑板上。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请求非常热情,纷纷高举小手要帮助老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有礼貌地感谢他们的帮助。就这样,本次口语交际的“序幕”拉开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我创设的“贴磁粒”的交际情境中,也为本节口语交际课“请你帮个忙”提供了一个良好示范,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
2.编织生活情境,实践交际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也就是说应当具备贴近真实生活的特点。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时,要重现学生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学习真实的表达。
情境一礼貌寻求帮助
首先以教材中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借笔”这个场景展开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李山”的过程中,学会有礼貌地打招呼。
接着让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情境,演一演在课堂上借笔的过程:同学们一定也遇到过没带铅笔、橡皮的情况吧?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表演的同学什么地方做得好?以评促学,以学定教,随机出示礼貌用语。在初次交际的过程中,渗透要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寻求别人的帮助。并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还会用到哪些礼貌用语。
情境二示范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运用来形成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地接话,和他人对话。在双向互动中,在演练过程中,学会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说清楚自己的要求。
我利用教材中“问路”这个情境,让学生在生与师、生与生的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李山是个爱运动又好学的孩子,在一次外出买书的时候,遇到点儿小麻烦。他是怎么向叔叔问路的呢?他会怎么说呢?”在真实的表演中,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边演边说进行口语交际,强化交际互动,细化听说要求,培养交际习惯。
(1)情境表演,初学应对。
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引导下体验:请别人帮忙时,要把自己的请求说清
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态度诚恳,用上礼貌用语。
(2)相机奖励,渗透方法。
(3)评议讨论,落实要点。
认真听,说清楚,有礼貌,并在奖励、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要求,一步步达成目标。
情境三实践交际应对
口语交际课是“听—说—应对”的交流场,交际互动中的应对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有趣的活动能使交际的情境活泼、生动,“请别人拿球”这个情境,更容易调动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一听说在课堂上可以踢球玩,立刻兴致盎然。在情境中,学生动手、动脚、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交际,以听说为基础,以评价为反馈,在愉快的氛围中落实:认真听,说清楚,有礼貌。学生的应对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的交际性得以逐步落实。
3.延伸真实情境,提升交际能力
口语和书面语不同,发展有先后。第一学段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应以敢说、
愿意说为主,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口语交际课就是要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不爱说的学生爱说,让全班学生尽可能地说。
因此,最后一个情境的设置,我通过自编儿歌帮助学生总结交际方法,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不同的内容,演绎不同的场景,根据老师提供的校内外不同情境,自选演练,交际体验。
(1)体育课后,找不到校服了。
(2)妈妈没有按时接我放学,想到传达室给妈妈打电话。
(3)放风筝时,风筝不小心落到了树上。
(4)游戏时,妹妹不小心摔伤了。
选取典型的以学生生活为场景的语境,具有实践意义,提供恰当、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各种场合的交际行为,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会有礼貌地应对,请别人帮忙。
语文说课稿 篇8
《北大荒的秋天》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单元主题是赞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本课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形象地介绍秋天的北大荒景色迷人、物产丰富。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景色迷人,第五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物产丰富,第六自然段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北大荒秋天的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概括全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我在教学中还将采用“一点突破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再自主诵读、合作交流、真情感悟中获得美的享受。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感悟描写北大荒美丽、富饶的句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对祖国热爱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北大荒秋天的景美、物丰。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的,并会进行仿写。
本课的第一课时我主要跟学生一起初读感知,交流北大荒的情况,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写字中注意“荒”“燃”两个字。下面我将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作重点说明: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三个环节完成。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切入中心。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板书:北大荒的秋天)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北大荒的秋天,(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在小朋友抓住课文中心之后,教师激励谈话,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词句、感情朗读,享受美。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来吧,轻轻捧起手中的课本,咱们走近北大荒,一起来发现美,享受美吧!秋天美在哪里呢?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想象意境,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自己认为美的词句。小组交流。这里由本文中心句引导小朋友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句,品味全文,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不仅激发孩子们学习的自信与勇气,更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思考的甘甜。
在教学方法上,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中比喻的准确生动,拟人的形象巧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在教学中,紧扣每节重点:第2自然段:紧扣“一碧如洗”,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天空的纯净之美;再结合多媒体画面及生活经验,让小朋友认识“银灰、橘黄、血红、绛紫------”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感受流云的“五彩斑斓”(相机理解这个成语)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的美丽,延伸开去,找几个同类型的色彩词。第3自然段:在读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品味小河的“清澈见底”。第4自然段:这是本课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将图文结合,采用默读,找中心句;再读,找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体会出秋天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情绪高涨,通过朗读将此情此景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先齐读、再分组读的形式让小朋友体会本节总分的构段方式。第5自然段:抓住“大豆摇铃千里金”等词让小朋友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再次深情朗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深切体会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其次,在学生们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将借助板书设计指导背诵,同时指导学生的模仿习作能力:
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国庆节大街上热闹非凡!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向大家介绍一下吧!由此进入第三个环节:仿照课文、片断练写。苏教版教材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样会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紧扣“真美”一词,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原则,我设计如下板书:
北 大 荒 的 秋 天
天空 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
语文说课稿 篇9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31课《恐龙的灭绝》,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像这一类的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这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被我们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由于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又会被我们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了科学课或常识课。那么这类课文到底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它的教学更具有语文味呢?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始终坚信着这么三句话:只要我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就能多夯实一点基础;只要我多关注一些细节,学生就能多收获一点成功;只要我多关注一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多提高一点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体现科普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注重字词教学,落实初读目标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这对于低段的阅读教学更是重要。为此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先请学生感知文本尝试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随后以检查词语和难句朗读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这里,词语的呈现是精心预设过的。第一组的六个词语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这样的构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组其实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出示这样长长的词语不是让他们认识结构,而是给予一定的朗读指导,停顿记号的出现就是给学生一种意识,以后碰上这样的长词语也能学着停顿。讲到停顿,这里还有就是一个长句的停顿,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读长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予帮助,经常性地给予指导,相信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见效的。
同时还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课题中的“灭绝”让学生猜意思,随后一个追问“一只恐龙死了可以叫灭绝吗?”从而让学生对灭绝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孵”字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母鸡怎样孵小鸡,再告诉学生“孵”左边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过理解构字特点理解字意;“哺乳动物”这一专有名词的解释,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样一生下来就是小狗,小时候还要喝妈妈的奶水这样的动物叫哺乳动物,随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什么也是哺乳动物。相信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自然就能多夯实一些基础。
二、巧释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精妙
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必作理性讲解,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所领会即可。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进行比较,使恐龙灭绝之谜更是引起人们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关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尽管学生知道两亿年要比三四百万年表示的时间长,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学生释没有概念的。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用了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将其进行对比,随后小结“把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么一比较,怪不得说人类历史跟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两句话。这样就淡化了说明方法的传授,可在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痕迹。
同样,我们在教学科普文章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即怎么个准确,怎么个简明,怎么个科学等等。这篇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就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
“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这个词语去掉,你再读一读,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从句子中删去,就会与实际相悖。而且学生在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长期以往,将会对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并滋养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可见,语文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科普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了解某些科学常识,更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说明这种常识,即说明的语言、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顺序。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课文第3自然段关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这一说法在表达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我抓住这个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化的训练。
先标一标有几个句子,想一想每句话在讲什么;再师生进行对一对的游戏,知道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个句子的顺序,理清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清其因果关系。就在这一步步精心的预设下,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对他们以后如何读懂一段话做了方法指导,授他们以“渔”。
以上三点仅是我针对这个文本的特点力图体现科普文教学时浓浓的语文味,设想总是美好的,也带有很多个人的主观意愿,很愿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评指正。如何让我们的科普文教学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单调枯燥,我想方法肯定还有很多,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3、品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和品读,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讽谏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制定: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赏析讽谏艺术
三、教学方法
诵读涵泳,启发诱导。以诵读带串讲文言文文本,以诵读带整体感知文本,以诵读完成对文本人物的分析。
四、教具及课时安排
拟使用多媒体课件
拟采用一课时完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在做讲座时,看到会场上传来的一张纸条上写了“无聊”两个字,愣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哪位先生署了名却忘了问问题?”教授这一幽默,既显示了自己的风度,也给了对方留有余地的反讽。假如教授当场发怒,那便有失风度。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人公遇到了比教授更为棘手的问题,我们看他是如何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淳于髡》。(目的是用悬念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重点字音
赘(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n)不蜚(fi)十驷(sì)
赍(jī)金禳(ráng)田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
3、学生朗读
4、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
第三环节:文言知识积累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疏通文意,并总结归纳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归纳,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备要:
1、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
(2)诸侯振惊通“震”,惊恐
(3)汙邪满车同“污”
(4)威王大说通“悦”
(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
(7)合尊促坐通“樽”
(8)髡尝在侧通“常”
2、古今异义
(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言谈辩捷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未尝屈辱古义:折服侮辱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执行法令、法律
(4)私情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说
(1)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
(2)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
(3)威王大说喜悦
者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
(2)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故
(1)欢然道故旧的事情
(2)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
以
(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
(2)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
(3)以髡为诸侯主客把(介词)
4、常见实词
(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
(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
(3)冠缨索绝断(动词)
(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动词)
(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
(7)后有遗簪丢失(动词)
(8)日暮酒阑尽(动词)
5、常见虚词
(1)数使诸侯屡次(副词)
(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
(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就(副词)
(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副词)
(6)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
(7)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
(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
6、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
(3)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
(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
(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
(4)止王之庭(省略句)
(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
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
3、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
4、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五六斗径醉矣。
答案:
1、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
2、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
3、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
4、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在熟读课文,翻译语句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每一段内容的要点,下节课我们将对文本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探究,进一步了解淳于髡这个古代智者的其人其事以及文章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简单提问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文本探究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第1自然段中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用意是什么?
暗示齐威王不理朝政,致使百官处理政事懈怠混乱,国且危亡,而齐威王就像大鸟一样,三年不蜚不鸣,没有任何措施。
2、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最后,齐威王以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3、第2自然段的隐语在向齐威王暗示什么?
以“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向齐威王暗示:“送给赵国微薄的礼物却想达到向赵国求得救援大军的目的”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4、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统治者。
第三环节:写作特点
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淳于髡善于用暗示性的隐语来达到劝谏的目的,既娱乐了人心,也成就了家国大业,一举两得。文章在记录这些隐语时,充分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使一个幽默滑稽的淳于髡跃然纸上。
学生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
例如第三段里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首先淳于髡以“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的矛盾之间言吊起齐威王的胃口,引起他的不解:“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然后,淳于髡“顺水推舟”,借题发挥,先为齐威王解惑——自己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酒量;最后,再水到渠成地导出“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的道理,来达到劝谏的目的。这一番对话,尤其是淳于髡描述的`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风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课文进行了赏析,我们分析了淳于髡的性格特点,赏析了本文的写作特色,就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希望同学们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第五环节:当堂练习
阅读《淳于髡谏伐魏》,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庐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兔犬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1、把这篇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简要谈谈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翻译:
齐国要进攻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道:“韩子庐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四海之内最狡猾敏捷的兔子。韩子庐追赶东郭逡,三次绕着山跑,五次翻过山头;兔子在前面疲劳了,狗在后面也疲劳了,狗和兔子都疲惫到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种田的老人见到了它们,没有任何劳苦就据有了那成果。现在齐魏长时期武力对抗,而使他们的军队疲劳不堪,使他们的人民极其困乏,我担心强国秦、大国楚紧跟在后面,得到了种田老人(得到的)那种成果。”齐王恐惧了,谢辞了将军,让士兵休息。
2、感悟: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我们也要学习淳于髡那种敢于劝谏、善于劝谏的风格。
齐王的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知错能改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齐威王:善于纳谏,有所作为。
淳于髡:机智聪敏,能言多辩,
仗义执言,缘理设喻,
察情取譬,借事托讽。
七、教学反思
本文不长,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和把握。第二课时处理完后可能会剩余一些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把第三段背下来,以增强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8-30
语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范文05-04
语文综合说课稿12-20
语文《老王》说课稿01-05
语文《观潮》说课稿01-06
语文《假如》说课稿01-01
语文《荷花》说课稿12-23
语文《母鸡》说课稿07-16
语文《鲸》说课稿05-17
语文《观潮》说课稿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