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6 15:08: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简介: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畅,情感舒缓而真挚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引导学生认识“藉、霸”两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猛厉、扫荡、奇幻”等词语。

  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读、思、议、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

  难点:理解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进而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品词品读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准确、生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积累好词,培养语感。

  2、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品词品读,并进行写作训练。

  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品词析句、展开联想等多种途径,训练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美。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教学挂图;写有难懂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26课《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四、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欢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本诗共两句8行,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其中包括本课的5个生字);(2)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准每个字的读音;(3)能够背诵课文,感悟欢庆气氛。

  2、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2)展开想象,能为课文配上一幅插图。

  3、情感目标。通过“读”“悟”“画”“说”等方式,对祖国母亲产生深深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国庆节欢快喜庆场面的小诗,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热烈。但由于孩子们对“国庆”认识不多,对“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尽力做到依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国庆节的欢乐喜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教师对课文中的语句不做过多的、细枝末叶的讲解和分析。同时,又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我会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滞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视频及学生为课文配的插图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欢乐喜庆的国庆气氛,使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讲解法、“以读代讲”法,资料辅助法,视频展示法等,相应地来说,学生的学法就是多读、自悟、小组合作。

  三、说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 课件。我打开远教资源网下载了本课的课件,发现资源很有限,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添加了开国大典的资料,欢庆热闹场面的图片,生字词语,四幅欢庆图等内容。

  四 说教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我们的祖国也有生日,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是的,我们刚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谁知道国庆节的来历?”(来历课件)[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师:“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开国大典资料)[课件的播放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进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3、师:“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欢庆)请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问题是启发学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逐步养成的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由“欢庆”入手,抓住了课堂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由此引发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展示)是呀,国庆节那天,全国人民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欢天喜地地庆祝国庆,这就叫做欢庆。

  4、我们来满怀激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师:我们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自读中引导学生巩固、发现、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你喜欢哪行或哪句就把它读出来。

  3、再读,把生字的音读准。

  4、游戏巩固:猜一猜。[设计意图:字词的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较和年龄特征进行设计,自读寻找------尝试认读-----突出重点-------游戏巩固,这些环节体现了字词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5、检查识字情况:去拼音读。

  6、词语接龙:庆、曲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祖国妈妈的生日快到了,祖国大地到处是一片欢乐、喜庆的景象。老师带来了四幅欢庆图”。(出在课中划出与这四幅图相对应的句子示课件) “请同桌合作,,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课文中哪句话写了这幅图的内容?请你读一读。”(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下面句子)

  1、看图学习学习前四行:A、理解什么是“旗帜”?“欢乐的乐曲”指的是什么?

  B、指导朗读,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得好。生多种形式读。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我们的国家美吗?你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感到自豪吗?感到骄傲吗?好,下面就请你们用骄傲、自豪的语气把后面四行读出来。

  [抓住“欢庆”这一特点,从读中入手,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中体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背诵,促进语言积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的景物描写,为孩子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做好情感准备。]

  2、品读后四行:

  (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体会到了: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那么,我们中华儿女是怎么欢度国庆的呢?

  (2)、读自悟后四行

  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后四行,再和同学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

  (3)、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小朋友们读得好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你读懂了什么?

  (4)生多种形式读,要把骄傲自豪和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3、品读全诗。

  4 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 说话:祖国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结合文章相关语句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2 同学们,为了检查你们对祖国妈妈的爱有多深,老师想考考你们三道题,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说明你真的很爱祖国妈妈。

  A、我国的首都在哪里?

  B、我国的国歌是什么名?把它唱出来。

  C、我国的国旗是什么旗?把它画出来。

  (五)总结

  学习《欢庆》这首小诗后,我们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这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四、说板书设计

  美丽的图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板书简单明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背诵出本文。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图) 献上 果实

  枫林 (图) 举起 旗帜

  蓝天 (图) 飞着 鸽子

  大海 (图) 奏起 乐曲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和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虽然本节课学生只能经过二十分钟的预习,而且手中无任何工具书,但因为本诗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浅显,所以在课上,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直指重难点。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品词析句能力也有些欠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读写 "蓑"字,突破读写的难点。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三)抓重点词,悟诗中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中情境。

  1、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诗中一个"横"字、一个"弄"字、一个"卧"字,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在品读第一二句诗时,我抓住一个"铺"字,引导学生感受原野的碧绿、茂盛,有一个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说是超出我预期的课堂生成的意外之喜;聚焦一个"弄"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乐器的经历换位思考,感受牧童弄笛的轻松、自在;品味数词"六七里""三四声",感受原野的辽阔和笛声的悠长。学生在品味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灵捕捉了诗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将古诗读胖读厚了。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通过对字词的品析,自然无痕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读可谓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诗意思比较浅显,加上配有课文插图,学生感悟画面不是难点。我从"卧"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会怎么卧?他为什么不脱蓑衣就"卧"?这样,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2、跳出这首诗,以一带三,感受"牧童"情怀。

  站在一首诗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牧童"情结,显得比较单薄。怎样把诗读透读厚,我选择了拓展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性阅读:

  第一方面:是学习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之后,第一次引入栖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样感受牧童所在环境的美好和那份自在;——这次读是以主带次地读。

  第二方面:学习"笛弄晚风三四声"时,为了理解"笛弄"的内在含义,我补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让学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乐;在学习了"不脱蓑衣卧月明"以后,再次补充栖蟾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的牧童"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的自由洒脱——这是诗间互补地读。

  第三方面:最后完整地呈现栖蟾的《牧童》,雷震的 《村晚》和课前提到的袁枚的《所见》,学生通过诵读积累同题材的古诗。——这是将诗揉合在了一起,以点带面地读。

  这些诗句的拓展性阅读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简单的叠加式的,而是通过以主带次,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了诗句、诗意、诗境等方面的比照,从而达到了古诗间的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

  (四)、探诗中人,品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自然,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入诗人吕岩的资料,先由八仙过海的传说,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然后由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境遇,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我本来还预设将中国古诗词中的牧童情结作一点提示,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就省略了。

  五、说板书设计

  牧 童

  蓑

  铺 自由

  弄 自在 文化

  卧 悠闲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自由自在、悠闲"二词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诗背后的深意,因为时间关系,只点到为止,未完成既定板书设计。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前,我预期的效果是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练背诵;深入理解文本,与关键字词对话,想象其中的画面,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诗,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有部分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有明显提升。经过多遍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应该已能脱离文本背诵古诗了,但是因为课前估计不足,对课堂的节奏把握不够精准,致使检查背诵这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说教学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始,教师生动地与小朋友谈话: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4、公园的景色真美,难怪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公园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说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本课时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圆圆的家里有……”来说话。

  3、会写“上”“下”两个生字。

  【说教学理念】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的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创设情境,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中句型“圆家里有……”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耐性较差的特点,在本课设计了“开火车”、“走迷宫”等游戏吸引学生,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

  我在一开始就跟学生进行谈话,先将自己的喜悦带给学生,同时邀请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一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大家都为能与老师共同分享喜悦而激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溶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利用第一步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学习中,这应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期待。

  二、利用情境识记生字。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圆圆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圆圆的家里有……”。在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可以借助实物识记生字,找准物品,把抽象的文字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感兴趣,同时也容易记住,自然、轻松。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接着再让生字走出圆圆的家门,借助拼音,采用“小组读”、 “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后将课件中的拼音去掉再进行认读生字,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游戏巩固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时间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有限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送信”。当老师将一个个信箱往黑板一摆,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读信箱上的拼音,然后请学生当邮递员送生字信件送到相应的信箱里,既复习到之前学习过的拼音,又是对生字的巩固。

  四、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空,再落笔书写,再评,互相促进。

  五、课外拓展。

  在本环节中借助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环境,建议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些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贴在冰箱上等。让学生自己创造识字环境,认识更多的生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演一演”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

  (1)内容是一盘水果。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先让学生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2)是一个水果店。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想一想”: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尝一尝”: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少数服从多数。同时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能做到注意卫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学生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演一演”: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来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说,再请学生表演。在表演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

  我还用投影片设计了两个图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投影

  (1):“有个人挑着一担水果在街上叫卖。”让一学生扮演卖水果的,再让几个学生扮演买水果的。想一想,卖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买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学生说说,再请上讲台表演,看谁表演得像,大家给予鼓掌,教师给予肯定。投影

  (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望一个病着的老人。”通过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各自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表演试试,让学生看画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几个学生上讲台扮演一下,看谁表演得好。我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图片来发挥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口语交际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其口语交际的潜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

  文章通过父亲中奖后把中奖汽车还给库伯的故事,赞扬了人世间道德与诚信的价值,反应了一个普通人崇高的境界,在金钱与道德的天平上,世人更应明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作者感情真挚,爱憎分明,本文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领悟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端,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学生要学会认识"拮、寐、馈"等12个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拮据、梦寐、馈赠"等10个词。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课文。

  (3)学生能理解父亲在抉择面前的艰难,以及"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写人物特点的词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父亲心里矛盾复杂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诚信的赞美,以及对道德层面真善美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本篇课文语言朴实,表达生动,因此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以及理解父亲的心理矛盾。

  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会运用作者对比的描写手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与写作。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学习过相关写人物的文章,但在深入理解词语意境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理解描写人物特点的语句上有待提高。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父亲的心理矛盾,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道德案例帮助理解,如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设计是本次说课的核心内容,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本课整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

  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诚信的向往和期待。

  四、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说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部分。

  (一)、问题导入,设置悬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扉。接下来,我将说一下导入。

  一上课,先设置问题:"昨天咱们留了作业,最后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自己独立完成,不能抄袭,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知道做人要诚实。"其实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它的主题也是诚信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到底是谁做到诚信?"设置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利用字典查阅。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知道了这篇课文描述了父亲中彩之后将中彩的汽车还给库伯的故事,这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品味"中彩",感受"诚信"

  1、运用问题引入法,设置问题:"假如你中彩了,你高兴吗?"学生会联系实际说高兴。"中彩之后,作者也是十分高兴,而父亲的感情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父亲不高兴。那么可以继续追问:"父亲为什么不高兴?"让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答案。

  (1)默读找出"父亲不高兴"的相关语句,体会使用的妙处。

  (2)思考:父亲为什么会不高兴?自由阅读发言,找出父亲不高兴的原因。

  2、引入情境教学法:有位同学身上现在有100元钱,他想买好吃的、好玩的,但是这100元是他捡来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明白父亲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心里很矛盾,很纠结。另外,可以和学生再次朗读反应父亲不高兴的段落,找出父亲不高兴的原因。

  3、引入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父亲为什么心里很矛盾?"

  (1)朗读课文,概括原因。

  (2)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维持生计,生活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K字代表库伯,是你父亲的同事","那K字用橡皮擦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体会父亲矛盾心理的原因。

  4、课文最后,运用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突出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说一说对:"为什么诚实、信用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体会,简要说明这句话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会明白首尾呼应的手法。

  (四)深悟"诚信",延伸阅读

  1、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父亲在汽车上的行动和感受,说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小组合作。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对"诚信"的理解,并说说有关"诚信"的名言或者事例。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六)拓展延伸,积累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我会要求学生针对本课的内容搜集一些关于道德的名言或者事例,下节课简单陈述。

  以上就是本课的具体教学步骤,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板书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归纳。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提纲式板书为主,这样可以直观、清晰、明了的把整课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又能突出重、难点。

  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学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2.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

3.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

4.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

5.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

6.实用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七篇

7.实用的语文教学总结范文集锦七篇

8.【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

9.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