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8 09:32:3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第二单元的《自选商场》。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由一幅自选商场的插图,一些商品的名称,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的短文组成。插图展示的是商场的一角;词语介绍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相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a、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是根据教学大纲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的“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而确立的。

  b、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巾、牙”两个生字。我是根据本课:识字量大,所识生字两个(商、场)在课题,两个(东、西)出现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中,这样的特点而确立的。

  c、知道在自选商场购物很方便。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确立的。

  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2、学会书写“巾、牙”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我认为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识十四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某些识字量较少的学生。写字时,要把“巾、牙”两个生字写正确、写匀称、写漂亮也比较困难。

  二、说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探究发现,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巩固识字成果。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课题,导入新课,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会去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场,随机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选商场时,经常买些什么东西,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9个词语: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在这9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所要学习的10个生字: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介绍自己是怎么认识的。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这些字学生大多都已经认识,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一学,考一考,比一比,记一记,将识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标签,读读上面的字,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购买的商品各式各样,感受到自选商场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购物很方便。从学生的感受自然地过渡到对短文的学习,认识生字“东、西”。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见面较多,学生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忆,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对常用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这些生字,如:包、毛……,对平时见面较少的生字,如:笔,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记忆。这是一个会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笔,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动物的毛制成的笔头,让孩子从造字的角度去记忆,不但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强化了对生字的印象。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如:刚开始识字时,可以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帮助,待这些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游戏:

  (1)猜猜藏起来的是谁:4—8张生字卡片,藏起一张,展示剩余的卡片,请学生猜猜那张卡片被藏起来了。游戏中所使用的生字卡片数量由少逐渐增多,不断提升难度。

  (2)贴标签。请学生给生字和图片对上号,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

  (3)小小采购员。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同学担任售货员,他持有许多商品的图案(标注拼音),其余三位同学手中持有购物单(由生字组成的各种商品的名称),每张购物单上有3—4种商品名称,看谁能迅速购回所需商品。

  4、写字指导。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强调要让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会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学会找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解读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教材第六册上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的是:有一年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得来的水,自己没喝一口,却让给了小动物,让给了路人。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故事虽然短小,却给人以强有力的心灵震撼,她昭示人们:爱心是永恒的,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真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

  基于课文丰富的情感内涵和鲜明的语言风格,我想以水罐的变化和小姑娘的表现变化为主线引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爱心及爱心的神奇力量应该是一个重点。在此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故事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如果通过课文的阅读,能在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和净化,使我们自己的灵魂也变得澄澈和高尚起来,那么我想:这样的课应该是成功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能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想象力。(难点)

  3、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三、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披文入情,诱发学生情感

  神奇的童话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和影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贮存了许多美妙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是他们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为此,我是这样导入: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看到那美丽的银河,你又联想到什么呢?这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简直让我们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一个关于它的动人故事。 这样导入,学生仿佛步入童话的殿堂,仿佛置身于夏夜的庭院,仰望星空,等待一个美丽动人故事的娓娓道来。

  (二)精读品味,培养学生语感

  第二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阅读这一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水罐变化和小姑娘表现的句子,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水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与小姑娘表现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接着,通过朗读来展示阅读成果。如果学生朗读情感不到位,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紧扣文中关键词进行体味,如“喜出望外”、“赶紧”、“跑去”、“哀哀地尖叫”、“欢喜起来”、“再也忍不住了”等,想象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感受母女俩无私广博的爱心。对于朗读情感基调的把握,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感;也可以站在阅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这样反复诵读,不停思索,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三)审美表达,深化情感感悟

  这篇课文正如一泓清泉,合乎美的规律,而语言的形象美、语言的艺术美是有机的统一体。课文中有许多空白处,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想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借助文本,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中深化课文情感的感悟,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比如课文第二段这样写:“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我引导学生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会做什么梦?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说出上帝的心理活动。再如课文结尾说“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这水给小姑娘一家及村子里的人带来了什么变化?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久旱逢甘露后的痛快酣畅,体会人们的惊喜兴奋之情。

  这些既是想象训练,又是情感感悟;既是语言表述,又是情感表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 精神境界,培养语感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个办法好》是小语教材北师大版第十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了少年毛泽东与小伙伴们上山干活时,指挥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捡果子的故事。说明做什么事都应当少花力气干出成绩的道理。

  本文生字较多,第一类生字(要求掌握)7个,第二类生字(只认不写)14个,再加上是低年级学生。基于这两个特点尽量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让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学生分析

  1、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新、多,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2、生字教学时,学生只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去感悟。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我拟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知识目标:①认字14个,写字7个。②对本课第一类生字会认、会写、会用。3、能力目标: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第一类生字。

  四、教法学法

  在生字教学时,我尊重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采取会认、会写、会用、分进合击的理念,在相互不受干扰,又能促进四者的相互作用下,我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下,通过组词、造句去理解生字,使其加深、拓展字义的理解。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感悟、去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提高他们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对这堂课感兴趣,所以我以生字为主体,以多种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愉跃中学。

  1、引入课堂

  一开课我便出示一张毛泽东画像,“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看着画像孩子便一下兴奋起来,抓住契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少年时的故事。

  2、整体感知

  在学生还没有学生字的前提下,他们不能完整读完一篇课文,就以听录音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认读第二类生字

  “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听得怎样?记得怎样?”出示词语卡片,让全班试读,抽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一教,全班再读。

  4、学习第一类生字

  20xx年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在本堂课让学生自己找记字方法,参加各种游戏来完成教学。如:“找朋友(先出示生字,让学生找拼音)”“变、变、变、小魔术(一个生字组词,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摘苹果(在教具苹果背面写一个生字,让学生读,再用这个字组一个词,谁会,这个苹果就奖给谁。)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学生喜欢听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和他们说话,让他们爱学、想学。如:“今天的课堂真热闹,生字朋友也来了,看。”“你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呢?老师也想向你们学一学。”“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变、变、变”这样教学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较浓,能较好的掌握本课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写字教学

  生字不但要会认,还要会写,“看一看,我会写。”出示写有生字及笔顺的田字格,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临写。在看中去感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想,自己的观察加上老师在练习的订正,孩子一定记得很牢,并对自己也有一种自豪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说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底世界》这一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 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首先,感谢进修学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也感谢几位上课的老师献上这么精彩的七节展示课。 我们知道语文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质量”不是能够量化的语文考试,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轻松阅读,流利表达”。听了今天的七节课,我看到我们的语文老师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下同就我听的这几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我来说说海明的张丽颖老师《匆匆》这节课:

  张老师抓住了语句训练为重点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在语言文字中畅游一番,学生深深地领悟作者的语言魅力,这时才会产生写作的动机,进行仿写,才会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仿写效果更好,具体表现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集思广益,择优组段,才会出现佳句连连的态势,同时对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也进行了训练,真是一举多得。课堂上,张老师在推波助澜中点燃了学生的感情之火,合理地发挥了语言魅力,用充满激情的、生动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了语文素养。

  文化的贾忠楠老师《童年的问号》让我的印象最深刻,她的导入新颖,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汉字时贾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认读,再理解文中的词语让学生熟悉课文,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让人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应该注重学生的多读来感知课文。

  铁一的邢军老师讲的《秋天的怀念》 这篇课文十分打动人。邢老师在选择这篇课文时,肯定是被文本打动了。在她讲课的过程中,情绪饱满,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一直在引导学生,让学生很容易进入课文,感知其中的情感。

  邢老师对这篇课文的备课也十分充分,能抓住本课的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并且,突破了本课的的难点——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知人物人心、理解课文。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不断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动作神态的描写。在学生的回答中,她能够随时抓住学生理解到的重点句和字词,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母亲的爱。从而让学生体会母爱对史铁生的影响。同时,邢师能够做到针对学生回答,进行有效引导。

  海明刘桓旭老师精彩的讲读了《风》这一课,刘老师通过让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拿出笔划一划关键的字词句,写一写自已读到的感受。然后让先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进程中,刘老师抓住了三个“热烘烘”来品赏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能够用心去读,去感悟。刘老师及时地去点拨,去引导,去引领先生向文章更深处探究,把教材的情化作学生本身的体验。所以在品尝儿子反哺父亲的段落中,刘老师重点点拨了父亲的表现及文章为什么要以“风”为题?这样,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到位。 靖安刘扬老师讲的《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一课,在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通过读、画、品、交流来学习理解课文。随后,刘老师又相机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中那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行云流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特点,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极大兴趣。

  德顺郑铁刚老师讲授的是《诉衷情》一课教学重点突出:在授课的过程中郑老师将重点放在“哪些字词句最能表现陆游的壮志难酬”这一环节。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品读文章。这其中老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品味,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就是我听完课后的真实感受,真的是受益非浅,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要以此为契机,为动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地成长,我也真诚的希望进修学校真的能多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这样学习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让自己更上一层楼。最后用一句话来做结束语吧: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县xx中学的xx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乡愁》。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想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掌握用具体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找出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并通过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由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赏析诗歌的意境。

  5、教学难点: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温情导入,铺垫乡愁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昨天,我接到一个刚刚参军的学生的电话。我问他在异地还好吗,他就哭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想家,想我妈!”他的哭声,揪紧了我的心。这是一个刚刚离开家乡的孩子真切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就叫“乡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去深刻感受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情境。我以一个学生的切身体会导入课堂,为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进行深刻交流体验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走入文本,交流体验

  叶圣陶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人生体验,走过文字这道“桥梁”,感悟文章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蕴。所以,在自由朗读诗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①以“我发现这首诗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的句式整体感知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情感、主题等。

  课堂上,学生的发现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前置性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去交流、去探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诗歌语言、意象、结构、情感、主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验证学生的发现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吻合,我们一起走进了作者的写作背景。

  ②走进作者,情感对接

  此环节由学生讲述作者的诗作风格,生活经历及写诗的背景,通过学生的讲解,感受到上一环节他们发现的内容与作者的创作情感是一致的,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心情”,还激发学生对诗歌进一步体验的兴趣。因此,我带着学生们深入品读诗歌的意境。

  (三)深入意境,升华情感(写、读)

  1、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选取其中一个小节,根据小节中具体的意象,描绘一幅充满深情的画面,进一步赏析诗歌的意境。写作完成之后,分小组展示。

  (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力)学生的合作成果是这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体验着他的体验,完成了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和作者的心灵碰撞,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受到了爱国情感的熏陶,从而突破了本课“培养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美的能力”的重点。

  此刻,学生渴望把自己的感情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设计了朗读环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课堂上……生试读、生评价,在生生互评中,明确朗读此诗的要求;练读形式多样,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合作读、齐读等激发了学生读的热情;读的铺垫完成之后,背诵水到渠成,当堂成诵。从而突破了本课“巩固和提高学生诗歌朗读能力”的重点。)

  下一个环节,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通过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

  (四)走出文本,感悟生活(写、读)

  我的设计如下:以“理想” 为主题用托物抒情的写法创作一首诗歌。(可以是友谊、幸福、快乐、感恩……)(朗读展示)

  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成果是这样的……

  设计意图:诗歌的主题由文本延伸到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创作空间。进一步巩固了本课“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的难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五)作业设计

  各小组负责人整合课上新诗创作的内容,写成诗歌朗诵稿,准备参加校级的诗歌朗诵比赛。文艺委员组织同学们积极排练。

  设计意图: 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设计理念与反思

  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多向性信息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协作学习动态组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提升能力、培养情操,从而一课时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但各环节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预设不大符合,前松后紧。例如“走进文本,交流体验”这一环节,参与学生过多,探讨交流大约十来分钟。以致“走出文本,创作生活”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发言同学较少,课堂效果受到了一些影响。如果重新设计这两个环节的话,每一环节,找几个见解不同的同学展示成果,时间的把握会更好些,课堂也会因此突破重点,推向高潮。

  在“深入意境,升华情感”的环节中,学生没能逐层深入进行展示。如果我在巡视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进行调控引导,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乡愁》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语文教研组反复打磨,由于我自身的语文功底不够深厚,驾驭课堂能力稍有欠缺,导致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锦集7篇】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2.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

3.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

4.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

5.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

6.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锦集六篇

7.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锦集5篇

8.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锦集10篇

9.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