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8-05 06:26: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2〉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4、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

  1、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2、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3、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1、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这个中心词,通过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他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并体会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了解了一定的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课前预习,课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又很精彩,语句也很有特色,孩子们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精神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仿写通过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难点:学习通过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朗读感悟

  学法:创设情境、仿写仿练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设置疑问,引出雕塑家,引出怎样写这位雕塑家、引出作家是怎样写这位雕塑家,步步设疑,走进课文

  (二)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出体会,不懂得地方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交流。

  (三)精读探究,了解特点

  重点分析最能体现罗丹全身贯注的句子、段落,从设疑中感受语言的运用,动词的巧妙,修辞的神奇,在朗读中感受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析中总结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文中取法,仿写仿练

  1.让学生学着文中的描写方式,描写一下此时的老师。

  2.老师示范,同学们开始自由练笔。老师走进学生,进行指导。

  3展示交流,谁来念一念?学生读,其他学生点评,说出运用到了什么。

  (五)总结升华,学以致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明确指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我在拓展延伸部分展示了罗丹与茨威格的巨大成就,同时启发学生把这种品格植入心中,你也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丰富了学生内心世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七、板书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神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引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要求,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策略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

  第三、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3、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CAI课件,观察第一幅活动插图内容,学生看课件讲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导入课文。

  (三)媒体再现,体验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习1-3自然段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在理解“羡慕”一词时,让学生找近义词,并用“羡慕”一词说话。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来体会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乐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真诚的友谊。

  (四)图文结合,以读促讲,角色演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学习重点段落4-5自然段时,结合活动插图二、插图三,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1、质疑:小青蛙和小蛇

  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2、观图说图,在文中找出青蛙妈妈的话划上“——”;读文说文,体会青蛙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个性体验。

  3、紧扣关键词“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坏人、远离”,并在这些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下加上着重符号,在反复朗读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揣摩青蛙妈妈谈“蛇”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4、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说说小青蛙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为孩子担心的焦虑心情。

  5、再次提问: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说呢?

  先由插图导入朗读此段,对蛇妈妈和小蛇的心情整体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学法,找出蛇妈妈和小蛇的话,找出体现蛇妈妈和小蛇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朗读。用换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来比较,并理解“习俗”一词,让学生体会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教学环节要在学生认真读文,细心体会,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得出蛇妈妈和青蛙妈妈一样,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课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话:“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学生诵读时,肯定会体会到小青蛙和小蛇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愿望,学生学到这儿,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那么,在学习6-7自然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引发出一个问题:他们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这时,安排学生开一个现场讨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愿望,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界是残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多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力求自然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拓展。

  1、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叙说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天敌”的资料,老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18.青蛙和蛇

  (不能)成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则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赏 品 读 练

  品读感悟 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 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 分享快乐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 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 贝壳

  金黄的 小虾

  雪白的 沙滩

  青青的 海水

  (2) 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

  妈妈坐在 。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 、 浪 花

  我 浪花

  笑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影子桥》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2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家乡的桥。第一段交代影子桥的位置和历史。第二、三段写站在桥上俯视,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说是“影子桥”的得名。第四、五段在桥下看影子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最后写“我爱影子桥”。清清的水中这个单元中,《瀑布》一诗和《影子桥》一文都非常优美;特别是《影子桥》一文对桥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语言又充满童趣,这样更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了解故事的欲。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读,在读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独立识字能力。而且思想教育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是一所乡村学校,学生对教材中所描述的小桥、流水、游鱼等有颇深的感触,对于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有本班学生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识字量与一年级相比,已有教大的进步。在识字量增加的基础上,朗读、品读课文又加快了速度。因此,要让学生感悟出美,读出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关键,从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喜欢影子桥的原因,在朗读中理解我对影子桥的喜爱。

  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感情。确定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符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识字规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在朗读、品读中理解文章,体会情感,通过朗读、品读、巩固识字。我在本课中的'教学重点是会认生字,继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我对影子桥的喜爱。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我对影子桥的喜爱,让学生感悟出美。在本文中首先扫除了生字障碍,就加快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品读→理解→体会情感会更深入。所以教学的难点要突破,重中之重扫除生字障碍,难点的突破也落实。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也就容易体现。

  五、课前准备:

  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加强听读识字、随文识字,并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反馈识字就尤为重要。所以我准备了生字、生词卡片,以及小黑板出示重点句子,以便更好地抓重点词句,有效地对文本材料的理解。

  六、说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鼓励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合作快速识字,达到扫除生字的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提高合作意识。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识字规律,根据学生需要,轻松学习汉字。

  2、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中,采用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并在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在全班中交流。在交流中教师注意恰当、及时的运用激励性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新课堂关注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发展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个性尽情展现。

  3、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快速识字,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合作和交流中发展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这样,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七、说教学程序

  (一)出示画面,激发兴趣

  1、出示老师在黑板上画好的石拱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引出“石拱桥”,说一说还有什么样的桥。而出示课题“影子桥”,读课题,矫正读音。

  2、老师指着画面描述以及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这两个步骤的设计,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利醒目的图画,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引导学生:第一遍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力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教师巡视,找出速度最快的小组,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小组找得特别快?(趁机对学生渗透“合作学习是集体 行为,要有组织、有分工、团结合作”的理念。)

  3、出示卡片,反馈识字

  出示准备好的生字、生词卡片通过个别齐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赛读等多种形成的识字活动,检查识字情况,教师在反馈识字过程中相机恰当、及时利用激励性评价,激发 识字兴趣。通过这样教学遵循了识字规律,根据了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能轻松识字,又能提高识字能力。

  (三)深入感悟,交流感受

  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机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读课文”的指导训练,同时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展开想象,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提升对文本资料的理解;并在读的基础上加强语言积累。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并在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及朗读。

  (1)听学生读到“这桥很老了,是爷爷的爷爷那时修的。”这句时,启发:“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读出这座桥的古老?师指导朗读。

  (2)听学生读到“站在桥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五颜六色的小石子,还有好多好多的小鱼游来游去。”一句时,教师指导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美美地读,引导学生注意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画面。

  (3)生读到“风儿吹来,水面好象奶奶的脸,起了好多好多的皱纹”这一句时,启发学生思考丁丁为什么会想到奶奶的脸?拓展: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风儿吹来,水面还好象什么?

  (4)当学生读到“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他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一句时,教师相机启发:大家想一想,石拱桥还可能干什么呢?

  (5)当学生读到“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赶,多快乐,他们一忽儿蹿上桥面,一忽儿又跳进水里。他们是在藏猫猫吧?”此时,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这些句子。启发: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逐去呢?指导“蹿”上桥面的“蹿”换一个词怎么说?(跳)。比较“蹿”和“跳”的不同。知道的轻声读这段。“一忽儿”“一忽儿”可以换成什么?师启发:大家想一想,鱼儿还可能干什么呢?

  (6)当学生读到“我爱影子桥,我不喜欢别人来这儿钓鱼,只要有人来钓鱼,我不是向水里抛石子,就是大声吆喝”这句时,启发:什么叫“吆喝”?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做?通过这一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抓语句中的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展开想象,能提升对文本材料的理解。

  (四)板书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完善板书,回忆课文内容,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

  (1)引导学生上黑板完善板书:其余学生美美地齐读课文。

  (2)谈话:师: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学校)美不美?你们想怎样保护这美丽的地方?

  (3)总结:是啊!只要我们的都来保护我们身边这些美丽的地方,它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方便的,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吧?

  (五)、板书设计

  师画拱桥以及桥边的景物,后由学生完善板书。

  由于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思维。让学生欣赏画面,朗读中理解文本材料,再把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展示在黑板上,既提升了对文本材料的理解,还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更好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语交际已成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语交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是:“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很擅长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现在所教的是五年级的一个班,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十分注重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我以“平等、尊重、理解、”为口语交际的基础,以“乐于参与,乐于讨论,乐于思考,乐于求异”为口语交际课的质量保障。相对而言,我对学生的表现是满意的。

  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互动性、规范性和综合性。五年级初,我自以为学生的口语能力已到达一定的水平了,于是做了大胆的尝试:把口语交际的课堂主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重点培养几个小主持人,把上口语交际课的注意事项一一交待,从开始的“扶”,到后来的“放”,学生过度很自然。每次口语交际课,在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每当一个学生说完,我都要引导学生或小老师对其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活动结束时,我要综合点评,每位参与的同学和小老师要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以便提高与参照。

  这次的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父母情深》,刚巧碰上教育局李督学听推门课。口语交际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口语交际的内容依次为“小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单元内容总结导入(父母的爱)——学生自学文中三个案例(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桌讨论(对与错)——学生点评(小老师引导:结合学过的内容评是与非)——创设情境,小老师读课外资料《珍贵的废书》——小老师提问,总结——联系生活实际讲自已与父母的故事——小组交流(小老师巡视)——代表汇报(小老师及时点评)——小老师和发言代表自评、互评——教师总评。一堂课下来,虽有学生说得不尽人意,但还算是紧扣主题,避免了“鹦鹉学舌”现象,且谈得比较深刻。小老师也算是训练有素,表现得沉稳大方,聪明机智,思维活跃,语言流畅。

  李督学在评课时,充分肯定了本课的几大亮点:一、学生的课堂。在这堂课上,教师大胆创新,让小主持人代替老师的角色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虽然教师在本堂课上发言不多,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直接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二、文本的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始终没有脱离教材。三、生活的课堂。教师能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四、情境的课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体验与感悟,学生与教材编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五、合作的课堂。课堂上,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当,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口语交际课也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不要一味追求‘深、广、异’,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李督学这一句委婉的批评,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是啊!口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口语际更应重视学生“怎么说”。我顿感思潮起伏。大概整理了一下思绪,今后,对学生的口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1、要把一句话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2、说话有要条理,层次分明。

  3、说话过程中,要充分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

  4、说话时,自己的观点要十分明确。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几年的时间里忽略了这样的问题,我有些不能原谅自己。由于自己教学的疏忽,没能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能。因此我要加大训练力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这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十分必要。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甚至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归纳

  品析精彩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情感之真。要充分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学科特点。

  2、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说具体。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最终的显现。教师及时的引导,点评,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3、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并把握口语交际的机会。在平时的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班队会课等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在平素的点滴训练中,才能日渐提高口语能力。

  4、教师要倡导学生畅流书海,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生活也恰似一本百科全书,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让学生畅流书海的同时,乐于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的知识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及时发现,诱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8-17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06-03

小学语文说课稿06-13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03-03

小学语文说课稿06-20

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06-24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