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9-02 09:50: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通用1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通用16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二、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年~1980年)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三、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 教案 素材 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激发情趣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学习新知 任务驱动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自主闯关)

  (师演示)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你们可以求救,求救方法:向教师求救,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步骤:1、选中课程表的字体

  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和颜色,

  看谁最先闯关成功,老师赠送你们精美的书签。我巡视并指导。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修饰边框)(老师带着大家来闯关)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最大本领是什么啊?七十二变,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我们一同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我先演示操作:

  1、 单击课程表中的任意位置,使光标停留在课程表中。

  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设置课程表的表格线。

  3、 设置完成后,请查看设置效果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有隐藏功能是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第三关(填充底纹)(一起游戏来闯关)

  出示填充画板,让学生自己尝试填充颜色,填充底纹。

  1、选中表格第一行。

  2、设置课程表第一行“你喜 欢的颜色(注意审美)”底纹效果

  3、按照步骤2操作方法,设置课程表其他单元格的底纹。

  4、保存,课程表。

  我设计第三关的意图是:通过游戏填充颜色,引出课程表的填充颜色设置,在设置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课堂评价 展现自我

  1、对课上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

  2、用屏幕广播对作业进行公开评价。我设计的意图是:一课一评,让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以进一步培养课堂意识,并对最终的综合评价成绩提供较好的根据。

  四、课堂回味 畅谈收获

  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都有收获,一起回顾学习知识点,现在同学们能告诉我该如何美化班级课程表?(课件出示知识总结问答题)我设计的意图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闯关、老师带着闯关、游戏闯关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前后统一,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出示完善好的课程表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活动目的:进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学习设计名片。

  活动准备:教师--“名片树”两棵,上面悬挂各种各样的名片。

  学生--每桌上放有铅笔、模板、彩笔、卡纸、剪刀;学习书写数字、名字。

  活动过程:

  一 、总结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问: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名片

  1提问:小朋友,平时,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我这里也有名片,还有两棵名片树呢!(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装饰方法)

  3小结: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都装饰得很漂亮。

  三、一步了解名片的功能,和设计名片的要素。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

  2小结:名片有各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要求幼儿不忘名字、电话等设计要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班级。

  四、幼儿设计名片

  五、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是否会使用模具剪各种形状的名片;装饰得是否漂亮。

  六、相互交流

  1提问:你想把名片送给谁?为什么?(提醒幼儿可以把名片送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

  2 学生,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名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是重庆大学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PowerPoint、学会PowerPoint中插入多张幻灯片之后,对美化幻灯片、插入剪贴画的学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讲解详细,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书上步骤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太容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会制作有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定势少,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这一切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以及改变剪贴画大小、位置的方法;学会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够运用本课知识点独立设计制作多页图文并茂,背景丰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作3-5张本课知识点卡片。

  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贴画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学难点:剪贴画大小、位置调整和幻灯片背景设置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激趣法、质疑法、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具准备

  知识点卡片范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3-4分钟)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将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进行,鼓励同学之间展开积极友好的竞争。并组织学生开始第一场比赛:知识抢答赛,复习前面几课所学知识点:“如何打开PowerPoint?一个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几张幻灯片?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中写文字吗?怎样插入文本框?”老师带头提出几个问题之后,由学生代表出题考问。最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剪贴画?剪贴画的大小、位置可以调整吗?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吗?”把在本课中将要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引出。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集体荣誉感强,喜欢同学之间开展各种比赛,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良性竞赛活动,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调动起全班学习热情的同时用新问题难住大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钟)

  (1)初步试探:让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并尝试在电脑上动手插一两张小动物的剪贴画,改变幻灯片的背景颜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观看、鼓励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请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大胆提出问题,如:“剪贴画的大小怎么调整?是不是剪贴画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动?后插入的剪贴画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贴画怎么办?幻灯片设置中的‘全部应用’和‘应用’有什么区别?颜色列表框中没有自己需要的颜色怎么办?”由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并给予爱动脑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成功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间的互助,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让部分孩子体会到帮助同学的快乐。

  (3)自由探索:在前面练习和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简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样同时涂上两种或更多颜色吗?可以将自己画的画设置成为幻灯片背景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更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学生不受书本限制,独辟蹊径。让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乐。

  (4)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些同学归纳得既准确又细致。

  设计意图: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少,但所学的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与其每节课讲一点,忘一点,还不如每节课都将学到的细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卡片,集少成多。类似于记英语单词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携带。在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0-12分钟)

  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内,用刚才所学方法,制作一个5页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动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厅”、“温馨家园”、“周游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爱科学”等主题中任选几个来用各种种类、大小的剪贴画组成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在这一环节中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让学生将看书所学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反复练习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的机会。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3-5分钟)

  引导学生从图文内容是否贴切、技法的运用是否正确、背景的设计是否突出主题、剪贴画的大小位置是否得当、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之后在小组间展开互评,评出“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等,然后推选出几个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致力所求的目标。

  5、总结、拓展:(2-3分钟)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示范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同学给自己提出的意见,整理归纳成知识卡片。最后欣赏一段有影片和声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兴趣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本课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共分三课时,都是利用鼠标玩游戏,在教学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并利用鼠标感受人机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利用计算机进行益智训练。

  2.过程与方法:利用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进行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鼠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内容是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下几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和拖动操作。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计算机前很容易和周围的同学交谈,并且离开座位。教学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比一比、赛一赛,寓教于乐,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体现出水平的不统一性,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教学方式

  我设计本课,着重考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本节课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计算机演示,直观、明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合作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儿歌导入

  导入:由课件出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老鼠,引出这节课的主人公—鼠标,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鼠标左键的三种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练为主。鼠标的双击、拖动操作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予以示范,并告诉学生操作时的动作要领,然后请学生练习这两种操作的练习,在巡视辅导时,对掌握较差的学生除了教师个别辅导外,还请其他同学帮助他,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习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3、巩固应用

  通过一个练习鼠标的游戏,让学生综合练习鼠标的几种操作,简单又有趣,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鼠标的使用。

  4、反思小结:“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目标预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鼠标左键的三种操作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四、教学目标

  l、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2、钻研教材,自主探究: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动手操作,分层练习: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4、统计成果,展示交流: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xxx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一起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同学。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置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同学“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同学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同学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示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同学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同学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同学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同学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置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同学通过自身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协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规范提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协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标明:同学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同学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同学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协助同学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同学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发明。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同学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同学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同学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同学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1.注重同学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同学不只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别。一切为了同学,为了同学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同学个体差别,使得每一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身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同学学习。现在的同学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示欲,在教学中充沛利用同学在实践中的成绩感,让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同学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和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同学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同学审美的培养;注重同学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同学“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抵触,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同学评判。同学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身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身手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同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战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同学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同学的胜利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同学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同学尝试自主操作。同学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同学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笼统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同学形成操作战略提供协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同学作品,师生一起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同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同学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同学操作。同学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同学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同学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同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偏重学习的设计,让同学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同学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同学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同学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同学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和时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同学充沛运用自身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协助同学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同学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身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知识点是北京市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2册第三单元创建多媒体演示报告中的第14课编辑研究报告例5。

  本套教材第1、2两册为必学内容,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共7个单元32课。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画画、指法、录入汉字、写作、上网、制作演示报告七部分的知识点,在这七方面的学习中向学生渗透信息的概念、信息意识与道德、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技术等。本单元是这七部分的最后一部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都上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是一个独立内容。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注重对以前学习方法的模仿上。比如说学习演示文稿这个软件,它与WORD都是微软的产品,体系结构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上也是大同小异,WORD是上前面单元学习过的内容,因此在学习演示文稿时有很多内容完成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推WORD自己来掌握。

  本套教材已使用八年(20xx年9月开始使用),它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延续了以前的“电脑”课的特点,虽然冠以“信息技术”之名,但在教材编写上还是重“技术”轻“信息”。我在设计本课内容之前,亲自到北京图书大厦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对十余个版本教材的对比,终于找到一套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编的1至6年级共12个学期的教材,非常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xx.11)的精神。(信息技术课至今没有出台课程标准)它以信息的相关内容为主体安排和设计教材,整套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很明确的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加以学习。强调学生的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培养。鉴于此,我把“清明扫墓”做为本课的主线,以传递学生“清明扫墓”的情感为信息点,用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报告,从而达到进行有效处理信息的目的。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年级是五年级。本年级的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对七部分知识点的前五个都有所学习,四年级一年未开设信息技术课,五年级第一学期以WORD的复习、提高和运用为主开展了十课时的学习。本学期学期的演示文稿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它编排的体系结构与WORD完全相同,尤其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上学期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所使用的软件环境不同,因此可以借助WORD的学习来开展教学。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对演示文稿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学习了演示文稿的新建、保存、打开、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制作动画、设置背景等内容。

  本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差异很大。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在学校有十余节课的上机时间,操作电脑的总时间约3小时,对所学的内容只是一个大致了解,争取能达到最低要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每天都能操作电脑,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早就会了,所以就感觉没意思。

  三、学习目标:

  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学会两种插入图片的方法,即菜单操作和工具栏操作;学会一个图片工具,即设置图片透明色工具。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表达自己清明扫墓的感想。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处理信息。

  3、在课堂活动中,教育学生学习烈士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在综合实现活动中有条理的设计自己的作品。

  五、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概述:

  六、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工具性。对于这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简介:

  2、情境创设法。

  七、教学过程简述。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将学生的扫墓收获放在黑板前进行展示,有作文、日记、图画、摘抄等。电脑里放映出学生扫墓的一些照片。

  2、课堂导入:先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然后展示老师的作品,在作品中由福娃提出观看要求:一、老师做的演示文稿与以前学习过的有何不同?二、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何好处?通过学生观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确定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出示板书。

  (二)学习新知:

  1、首先请出你的小客人。通过学生自学例1后,分别汇报二种不同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实现对二种插入图片方法的学习。在自学中要求学生分成2组,一组学习方法一,另一组学习方法二,通过汇报交流达到每个组再学习第二种方法的办法。汇报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出二种方法的要点并板书出来,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楚。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做到充分的实践,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去插入白花,并为福娃戴好白花,由此达到巩固所学新知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为学习下一个新知识做准备。

  2、为福娃戴好白花。当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插入白花后发现了白花的背景色很不好看,如何去掉背景色成了新的问题。此时我先让学生明确描述问题是什么,目的是提请学生注意,同时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根据情况由老师或学生进行设置透明色工具的学习。(如果有学生自己课前就会,就请学生来讲解、示范,如果学生都不会,老师直接进行讲解。)讲授完后,让学生进行实践,为福娃戴好白花。

  (三)综合实践:

  用本节课学习的插入图片的方法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扫墓收获。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前3条,然后组内讨论确定本组要做的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汇报讨论的结果,说一说你如何设计。最后阅读第4、5条要求,开始进行幻灯片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

  题目要求:

  1、给幻灯片全部应用上单色背景(如黑色)。

  2、请将你的题目(如《收获》)放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并在落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3、请再插入3至4张新幻灯片。最后一页显示“再见”,中间的每一页幻灯片都要有图片和图片说明。图片说明用一个词表示,可以是插入艺术字也可以是文本框;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都要用上;可以加上适当的动画。

  4、保存你的作品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起名为“收获”。

  5、完成后试着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做的?最成功的是什么?

  作品展示时,要求学生做有礼貌的观众。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认真、诚肯,多看看别人优点。被评价的学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意见表示感谢。

  (四)小结部分。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二种插入图片的方法。

  (五)布置学生作业,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请你在课下继续完善你的作品,把它做成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烈士的后代,也送给我们自己,时刻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八、教学反思:

  1、导入设计。

  导入的方法一般有七种:直接法、情境法、范例法、悬疑法、游戏法、迷语法和故事法。本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通过设置清明扫墓这个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真实的在这种情境中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作用。同时,令学生产生学好本课意识的起到了很好的做用。

  2、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是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任务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大任务和二个小任务。大任务惯穿整节课,小任务为完成大任务将新知进行分解,逐层递进。三个任务之间关系紧密,相互支持。起到了置疑、解疑、实践的效果。

  3、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xx,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的《设计你的课程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总结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五单元第八节的内容。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在MICROSOFT WORD中使用表格,并能对表格进行行、列、单元格等操作。

  该篇课文在整单元教材的地位来看,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一课既是对前几篇课文在WORD中熟练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知识点的复习,又涉及到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以及如何绘制斜线表头等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制作课程表,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b、通过课程表的表头制作,让学生掌握表格中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引入时,新旧课程表相互比较,用比较法激起学生尝试修改的愿望。

  b、试一试,让学生看课文自学边框、底纹的设置,用探究法学习新知。(分组分任务探究,一组一个新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继续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b、通过创设挑战任务(设置页面边框),进一步培养挑战意识;

  c、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表格边框、底纹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继续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难点:绘制斜线表头时位置的调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先出示一张没有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1)

  再展示编辑修改过的课程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上午1语文数学语文英语数学

  2数学语文数学数学语文

  3体育社会英语语文综合实践

  4英语美术美术品德与社会体育

  午休

  下午5自习音乐语文音乐活动

  6综合实践体育语文品德与社会活动

  (课程表2)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编辑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编辑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尝试制作: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四)演示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五)再次制作: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 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六)发展评价、拓展延伸: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六、教学总结: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潜在的优势: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

  本章节采用是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信息技术教材。“夺宝奇兵”一课是学习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真正要成为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从知识目标上说要让学生建立Windows2000环境中的磁盘、文件夹、文件的概念,认识“资源管理器”,理解计算机文件管理的“树形结构”特点,掌握Windows2000的文件操作。从能力目标上说要使学生会为文件夹起名字,会用“资源管理器”寻找文件,剪切、复制、删除、还原文件,掌握用“搜索”功能查找文件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让学生通过完成“寻宝”任务,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和恢复操作及创建新文件夹。教学难点是理解磁盘、文件夹、文件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强,遇到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往往跃跃欲试,而且在挑战成功后会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留下较深印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要多帮助他们一下。

  针对学生们的情况,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穿插进行演示、讲解和指导。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多引申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

  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三、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利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对文件、文件夹操作进行演示。

  3、对象:五年级学生

  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一)首先提出神秘的任务,先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而完成这个任务,则情报一和情报二是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仔细的看“情报”了。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文件夹、文件可能很抽象,这时候我们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了,及时采取比喻或类比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熟悉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和命名规则。我是这样比喻的:一个文件就像一本书,文件夹就像我们放书用的书架,而磁盘就像我们放书架的屋子,整个屋子里用来存放书架和书的空间就像根文件夹,而计算机就像一座楼,可以有许多屋子。

  (二)熟悉资源管理器,理解树型结构。

  “资源管理器”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宝藏的寻宝图。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使用,特别是让学生理解“树型结构”的文件管理方式。在这里要和前面讲的“磁盘、文件夹、文件”结合起来,这样对于“树型结构”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本课的重点是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和恢复操作及创建新文件夹,这时也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书上对这一部分介绍的比较详细,因此建议大部分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个别差生。同时发挥小组的作用,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①创建新文件夹的多种方法;②文件重命名的多种方法;③文件移动的多种方法;④文件复制的多种方法。完成的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让他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演示,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也激发其他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热情。

  (三)最后一步,找到宝藏后,将它移动到自己新建的文件夹中,再双击看看它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如何保护地球资源”的文件,看完后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一下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保持学生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习课后的“教你一招”,丰富对计算机的操作。

  最后,教师总结并补充讲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窗口的操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键盘操作和鼠标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窗口操作是我们操作电脑最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第一年开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但也有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电脑学习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掌握窗口的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从故事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从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5、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演示讲解、启发提问法为辅。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故事中掌握基本操作。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小故事,上课伊始老师就以讲一个不一样的《龟兔赛跑》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之中:

  1、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打开窗口操作——调整窗口大小操作。

  2、乌龟、兔子向前跑——移动窗口操作。

  3、兔子睡觉了——最小化窗口操作。

  4、兔子睡醒了——还原窗口操作。

  5、故事讲完了——关闭窗口操作。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讲这样故事的几个关键点,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这时学生已经磨掌擦拳,跃跃欲试了,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试着自己讲这样的《龟兔赛跑》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于无形中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从故事中理清基本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小乌龟”和“小兔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老师就从这两个小动物说起,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通过取名字活动认识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通过区分各个窗口认识“标题栏”,通过看老师操作归纳总结出窗口的各种操作。至此,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各种概念,梳理了知识。

  (三)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熟练操作。

  最后通过老师学,学生做的游戏,加深理解,让学生熟练了操作。

  (四)在总结中深化思想教育。

  本课以《龟兔赛跑》为情景,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原来就已经会了这些操作,如果纯粹讲操作的话,可能五分钟就学会了,但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概念的梳理,我将窗口的基本操作揉合于讲故事中,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要学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学生。

  3、本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较少,让学生完成的讲故事的任务,层次性不强,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2

  一、 说教材

  《爱心捐赠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板报制作初步第十课的内容。这一课的课时安排是3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表格的利用在整个板报排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排版中恰当的运用表格能使文字、段落和图片更加明确的定位,从而使整个板报显得结构清晰、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 说重点与难点

  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菜单和表格按钮插入表格以及在表格中文字格式的修饰。在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学会设置框线和底纹。当然,学生在进行表格美观设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比如因不慎操作导致单元格的行距与列距不相等。但在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和设置框线、底纹。

  知识目标: 了解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表格的框线和底纹设置方法。

  理解表格的初步应用

  技能目标: 掌握对单元格、行、列、表格的选取(达成度90%)

  掌握使用自动套用格式(达成度90%)

  掌握设置框线、底纹(达成度80%)

  情感目标: 加强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 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对于表格的设计他们有自己的思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出很多相关问题。比如“老师,我想把第一行设计的和别的行不一样,该怎么办?”“老师,怎么样才能把文字放在单元格中间?”作为老师,要适当引导他们的质疑,并做恰当的教学设计。

  四、 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这节课在设计中我采用任务式驱动、分步学习知识技能和探究性学习这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一位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带着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去学习就行了。

  五、 说媒体

  在这节课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是多媒体网络控制教育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中的Word。在硬件上需要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尽量能使一个同学用到一台电脑,还需要投影仪设备。在教学教材准备上需要一份《班级通讯录》和《课程表》。

  六、 说设计过程

  [教学导入]为了便于同学之间互相联系,我们班要制作了一份《班级通讯录》。[多媒体展示《班级通讯录》]《班级通讯录》要求既实用又美观,现在我们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你们的制作,老师要从35份作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漂亮的一份,当作我们班的通讯录!

  [提问]我们知道要想对某一事物进行操作,首先必须“选定”对象。现在我们要对表格进行操作,那如何对整个表格选定?以及如何对单元格、行、列进行“选定”操作。

  请同学们尝试操作选定整个表格!接下去请一位同学上教师机演示并广播所有的电脑。然后指出学生操作的正确点和错误处,并加以纠正。

  总结知识点:

  方法一:用鼠标拖动选取

  方法二:单击——按住shift键——单击

  方法三:将鼠标移动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在四方向箭头的标志,鼠标也同时发生变化,点击它即将整个的表格选中。

  [教学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学过对文字、段落的选取操作,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新的应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由于这一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应该会达到预期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快乐,加大了他们的自信!

  [提示]选定表格后,就可以对它进行格式设置。命令在“格式”菜单下“边框与底纹”。当然也可以在右键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命令。

  讲解“边框”选项卡中的线型、颜色、线的宽度、应用于的范围等;讲解“底纹”选项卡中的颜色填充、图案样式、图案颜色、应用于的范围等。

  让学生自己尝试各种效果,这里准备5分钟时间,因为各种颜色、各种美丽的图案比较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也回有所提高。

  [提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太麻烦,如果word中能提供模板,(这里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对学生讲一下模板的概念。)为了大家的方便,Word 中提供了45种方案供我们选择,[多媒体广播演示]命令在“表格”菜单下“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如果你觉得对它有一些不满意,需要稍做修改,大家单击“修改”按钮,对它进行文字、颜色、边框等进行修改就能达到如你所愿的效果。

  用2分钟时间让大家去尝试操作,然后由我来概括。讲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下的命令。这时,我收回对电脑的控制权,给大家布布置任务:让他们在10分钟时间来完成《班级通讯录》的美观大设计,完成好的同学将作品保存在“/网上邻居/teacher/班级通讯录”文件夹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同时通过投影仪设备直接显示学生保存文件的情况,这样可以随时反馈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利于我把握好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时间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先完成任务,这时一个可选择性的任务布置下来:刚才是为班级设计通讯录,现在请已经完成班级通讯录设计的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份功课表。

  七、 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 师生互动性。如果能够把握好师生互动性,那么我就能掌握住这个教学过程的进展,也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想那一定是不错的途径。

  2、 探究性学习。现代我们讲究探究性学习,肯定有它的优势。虽然它会花费很多时间,但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在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自学这种能力。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我想有必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美化WORD文档》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的文本编辑的延伸,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练习之一。教材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修改文章的字体、字号和颜色,实现文档的美化。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设置文章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设置文章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

  1.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2.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色的效果,以及不同字体、字号、字色效果之间的区别。

  三、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对作文的再次编辑、排版。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独立操练——思考讨论”。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文档的选取操作,我先让学生打开前两节课写的作文。然后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如何选中文档中的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下列的各种选中操作:

  ①选中任意字符

  ②快速选中一行

  ③快速选中一段

  ④快速选中全文。最后,由一名学生操作,将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并口述选取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文档的选取是新课所有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接着,我出示同一首古诗,分别用两种不同字体、字号和颜色编辑。让学生观察,这两首古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这两首古诗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不一样。由此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如何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阶段:围绕目标,重点讲解。

  首先,我提问:今天要学的内容是有关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想一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哪个菜单中进行?然后我再点拨,除了“格式”菜单,利用“格式”工具栏也可以进行。接下来让每个同学观察“格式”菜单中有哪些命令和“格式”工具栏上又有哪些按钮。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设置文字格式的命令和按钮。

  最后,我通过广播讲解“设置字体”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讲解时,我分别用三种方式对字体进行设置:

  1、介绍用“格式”工具栏对字体进行设置。

  2、介绍“格式”菜单和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全部由教师讲解,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把操作过程广播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全过程,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有一个准确、具体的了解。)

  第三阶段:任务驱动,尝试练习。

  布置任务:

  1、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设置你作文的字体。

  2、小组合作探究设置字号的步骤和方法。

  3、独立完成对文字颜色的设置,并说说步骤和方法。

  学生独立操作,遇到困难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演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将操作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

  (设计意图:由于这部分内容设置过程比较相似,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重点讲解,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先按老师讲解演示独立设置作文的字体,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设置字号,最后独立设置字的颜色。这样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阶段:课内拓展,迁移运用。

  再打开一篇文章,由学生各自进行创新美化,活动结束,挑选几篇美化效果比较好的文章演示给全体学生,并请大家评审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六、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调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怎样激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是学好本课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两首对比强烈的古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点解之后,又设置一个个任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精讲多练:作为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又是很少接触的,也很难掌握其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节课几部分内容基本相近的特点,采用了重点讲解字体的设置,然后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独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4

  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 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

  课件

  11张 制作素材(春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教师节)100多幅

  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天安门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

  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习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5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真情告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真情告白》是新纲要云南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11课的内容,其课文是通过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的标注文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刻感情。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完大部分word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在学生能正确地输入文字,并能对字体、字形、字号进行修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引导他们思索、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四、教学目标

  l、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设置标注框格式。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在word中插入标注框和掌握填充效果的设置。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设计上注重四个方面:一、营造气氛,让学生树立兴趣;二、挑战自我,让学生激发动力;三、自己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四、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过程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我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我首先利用学生都喜欢在课余时间读漫画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他们感兴趣的四格漫画播放给大家欣赏。随着一声高过一声的欢笑,我知道已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漫画上人物的交流方式,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那么有趣的用处,知识联系生活,立刻提起了学生学习的想法。

  2、钻研教材,自主探究:紧接着,我让情绪高涨的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知识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材上有完整的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此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把自学成果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学到的知识,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述变得自然、生动。避免了老师说、学生听的老套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动于操作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材,进行标注框的插入,位置、大小的调整,文字的修饰,标注框填充效果的设置,能让学生说的,鼓励学生大胆说;能让学生做的,鼓励学生放手做;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动手操作,分层练习:计算机操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就像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但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做了适度的调整,我注重分层次教学:教学任务设置由浅到深,初级任务先让学生制作一句话的配注,中级任务再制作一个对话的配注,最后高级任务制作一个故事的配注,让学生每一步都学得踏实。让学生从兴趣入手,热情高涨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超出了我的意料,大部分的同学都能正确、完整地给图片中的人物配话,特别突出的几个同学不仅超额完成任务,制作了四格漫画的语言配注,还充当了老师的小帮手,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了知识理解和动手操作的结合。教师在巡视中能针对有困难的学生,重点地进行了辅导,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4、统计成果,展示交流:课堂的最后,我采用统计的方法汇总成果,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初级任务,有一半的学生完成了中级任务,还有四五名学生较好地完成了高级任务,再从各个任务中适当地挑出几个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教学成果一目了然,既照顾了全体,又突出了优秀,使所有学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助力,再难的知识,只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多下功夫,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达到最佳得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6

  一、 分析教材。

  《美丽的倒影》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南基础教研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画图软件第十二课的内容。画图软件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新奇的世界,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掌握电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而《美丽的倒影》这一课内容就是使学生掌握美丽的倒影。它既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又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所以掌握了这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课时同时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通过对图形的翻转和旋转,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设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正因为作品的创作,它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思维想象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脑始终是我们学习、工作的一个工具。设计了这个课时,我不仅仅希望学生通过绘制图形而学会对美丽的倒影操作,更希望他们用自己已掌握的电脑操作创造美丽的图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生活创造美。

  二、 说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了解“菜单栏”中翻转和旋转命令的作用。

  2、 熟悉翻转和旋转这个对话框的运用。

  3、 了解控制点的作用。

  4、 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与旋转的区别。

  (二)技能目标:

  1、 学会对图形进行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和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

  2、 学会用控制点对图形进行缩小和放大。

  3、 掌握“湖面倒影”的画法技巧。

  4、 掌握图片旋转和缩放的应用。

  (三) 能力和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思维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掌握对图形转动的操作。

  (二)难点:图形翻转和旋转概念的区别。

  四、 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是带领学生进入一个风车世界的情境,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文件的启示下(自主探究学习)接受一个个任务,结合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这节课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 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探究学习-尝试操作-综合运用”。

  在信息更新如此快的时代,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和“帮助软件”的提示下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同桌同学相互帮助等方式,自我探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激发兴趣、布置任务;

  2、 探究学习、落实任务;

  3、 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具体阐述:

  (1) 激发兴趣、布置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兴趣入手。老师给出“湖面倒影”的图例。让学生讨论说出该图你认为漂亮的地方(跟学生交流审美观)。这时学生参与欣赏风景,并说出自己的审美观。老师要肯定学生的观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最后由老师总结出图中美的三个主要点:

  ①风车一排排很整齐的排列;

  ②湖水倒影;

  ③风车由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按一定的角度旋转组成。

  过渡提问学生:既然这幅画这么漂亮,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用画图软件将它描绘出来。这里需要提醒学生讲究作画顺序。一个风车——排列风车——风车倒影。

  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明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

  (2) 探究学习、落实任务;

  这个环节主要分三个小任务执行:

  任务1:制作风车。

  在这个任务中主要学习对图形的旋转,并且复习和巩固了上一课时所学的复制、粘贴功能。风车的制作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突破这个重点对本节课来说是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采用师生互动法。老师指点性提问学生如何更方便的画美丽的风车。学生陷入思考,并仔细观察风车,从而发现风车是由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构成——巩固了复制粘贴操作。

  提问学生:那怎么样让这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风车?学生自然会想到“旋转”这个功能,然后探索性寻找这个功能。——引导出“旋转”概念。

  意图:在制作三角形旋转时,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法,在老师的提示下让学生尝试操作。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能一部分同学会发现了操作的方法,但另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帮助”文件下找到秘诀。

  任务2:制作排列风车。

  (师生互动)如何制作一排整齐的风车?学生可能会说用复制的方法。可能一部分聪明的学生已经发现用先复制后缩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并尝试操作如何使复制后的图片缩小?在学生尝试操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在改变画纸的时候,也同样有8个控制点,改变画纸大小和改变风车大小操作是一样的。但前提是选中对象。

  最后请一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要点,并讲解八个控制点和有关鼠标形状的改变。

  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肯定,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可能一部分同学完成速度快一点,就让他们尝试去完成任务3。

  意图:在这个任务中,主要体现美术中观看事物“近大远小”的概念,从而引出了缩放图形的操作。

  任务3:制作风车倒影。

  这部分内容主要利用湖面倒影的生活场景来学习图像翻转的方法。同样也是提示学生探究学习、尝试操作,自己去找答案,另一部分速度稍微慢一点的同学可以查看“帮助”文件。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事物翻转后原来的事物会消失,所以我们实现必须复制粘贴一份。

  可能有部分同学对翻转和旋转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课堂上用实物来讲解两者概念的区别,同时用画图软件演示两者操作后效果的差异。——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通过以上三个小任务,我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学习要求,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但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不仅仅要求我们做到这一点,他对我们提出了将信息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服务与生活。所以,我将知识应用拓展开来。

  (3) 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湖面倒影”显示的是对称图形的美丽。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哪些有对称美的实物呢?(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美,比如:地板的图案、花朵、脸谱、蝴蝶、剪纸、山间小路、碗、各种建筑设计等。和学生一起欣赏,体验生活中的美。

  提问学生:看完这些图片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看这只蝴蝶,它美丽吗,它怎么了?你能帮它美容吗?

  学生的心可能蠢蠢欲动,想自己设计。教师巡视,评比。

  最后布置一个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要求是结合今天所学的“图形的转动和缩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去设计图案。做好的作品可以直接交到老师处,到下一节课的时候再来展示给同学们欣赏。由此进一步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的说课稿01-30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4-11

小学信息技术《画线》说课稿01-29

小学信息技术花卉与生活说课稿01-29

小学信息技术《windows 画笔》说课稿01-29

小学信息技术《剪切图形》说课稿01-29

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济宁》说课稿10-23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06-16

小学信息技术编辑声音说课稿11-02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6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