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04 09:02: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变生长的次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迷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的生理变革为线索,以轻松生动的笔调娓娓到来。末了,“我”的感悟写得蕴藉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计划理念和目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计划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紧张特点是“情”,注意情绪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变更学生的生存履历,在老师全情绪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绪的闸门。本笔墨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富厚的情绪。引导学生联合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生理变革知道“淘汰”是为了“增长”的原理。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当代教育生理学研究评释,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举动,并影响和转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老师通过笔墨信息“满怀好奇”、“一脸迷惑”、“半信半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猜中去吸收、发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笔墨的寄义,咀嚼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订定了如下目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捉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根本读懂课文内容,相识剪枝是为了来年能劳绩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确“淘汰”是为了“增长”的原理。能构造语言,把本身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引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存眷弱势群体:我要找谁人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答复。岂非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失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换。同砚们凭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互助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关键给学生提供互助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换中学习既加强了互助意识又增长了情绪相同,同时使他们能自动思索,大胆表达,善于谛听,共享结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自由读课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存中有许多的学问,我盼望各人做生存中的故意人,到处把稳生存,用一双善于发明的眼睛去视察,善于思索的头脑去探索,你肯定能成为生存中有学问的人。这一关键报告学生从社会生存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勉励学生从讲义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索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原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接洽自身现实说说“淘汰”是为了“增长”原理,这样操纵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多”不愿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意孩子无穷的求知欲,更好地引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末了,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接洽现实说说“淘汰”是为了“增长”这个原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运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本领和动手本领,造就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存的情绪。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童年时候的一件往事:“我”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了解到时间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与时间赛跑的念头,在于时间的赛跑中,“我”认识到: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时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

  3、从学习课文中,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好好地运用时间、珍惜时间。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讲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发的和时间赛跑一事,并从中获得关于珍惜时间的启示。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真正懂得珍惜时间。

  3、抓住关键词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体会作者对时间、对人生的认识。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读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探究学习,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明白时间是多么珍贵,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运用时间的习惯。反思升华;布置作业。

  1、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提出质疑;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赛跑)指名学生回答。

  (2)他在跟谁赛跑呢?(时间)

  (3)全班齐读课题:和时间赛跑

  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如:他跑得过时间吗?他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和时间赛跑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3、出示词卡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1)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

  (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学习1——5段

  (一)。自主学习,谈谈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为了排除伤忧,每天在操场上跑着,累得扑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导朗读:这样伤心,这样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吗?那就把这种伤痛读出来吧。

  (三)词语训练:

  说出近义词:去世()疼爱()排除()忧伤()

  6、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读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内容,谈谈读后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续了很久。

  (2)爸爸妈妈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也就是告诉“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对现实。)

  (3)“我”不理解“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4)爸爸又是怎么说的?

  (二)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说的话。

  (三)读了这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谚语的意思。

  (3)哪位同学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

  (4)“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7、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小结;生前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难受、疑惑,面对这样的打击,“我”又从爸爸的话中感悟到了什么?以后的日子“我”会这么做?明天我们继续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学生在讨论探究学习中,我相机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13和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时间赛跑(赢了、喜悦)经过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时间,受益无穷)结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说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就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本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了旱灾的可怕,知道了水罐变化这条明线,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水罐变化的原因。上课伊始,我先是复习了本课的部分词语,然后以图片、文字相结合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引出人们在大旱灾时对水的极致渴望。

  然后衔接到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去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儿都找不到水,终于,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紧接着,让学生在轻柔悠扬的轻音乐中,自读课文,随着文本,随着小姑娘而感动。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几次神奇的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理清课文脉络,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空木水罐——满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面对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归纳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课题为什么叫《七颗钻石》,而不叫……

  建构主意认为:师生、生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相互探讨中进行交流和质疑。这就是所谓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一个契机。

  3、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由于教材层次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我通过把握课文、品词句、议论、促体会、想像、升情感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扩展教学,针对不同变化选择不同切入点进行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示范分析与自我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在水罐的第一次变化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孝心与爱心,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读中体会、感悟,适时进行拓展想像:水罐中的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让生展开大胆的想像,畅所欲言,训练临场语言表达能力。再以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评价教学,不过评价的主流应是积极的、鼓励的、富有启发性的。

  在水罐木变银的部分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小狗的前后变化对比出小姑娘的美好心灵,从而凸显她的爱心之无私。

  银变金的部分有个理解难点,这里要让学生体悟、总结出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是:爱,不仅有小姑娘对母亲、对小狗和他人的爱,也有母亲对女儿的爱。是人间广博无私之爱创造了奇迹。在这一部分着重训练学生朗读母亲所说的那句话,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母女间的深情。可先指名读,生评,再指名读,然后分角色读。

  最后的变化:从金水罐中跳出钻石、涌出水流。这里用讨论法突破难点。从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是什么样的爱竟然使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这里可结合前几次的变化来谈小姑娘与母亲都拥有一颗博大而无私的爱心,当小姑娘忍着焦渴把水递给过路人时,她的爱心就如同钻石般可贵,闪耀着异样的光芒。是这种无私的爱,给人间带来了希望,照亮了人间。

  与此同时,进行拓展、说话练习:小姑娘的爱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新鲜的水流,干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有了水,人们会说---------------;动物会说----------------;花草树木会说-------------------。)让学生契合本文童话的主题,充分、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4、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

  ①文中的小姑娘为了找水,累得倒在了沙地上,这水是多么的宝贵啊!读完这个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有什么想法呢?(节约水资源,倡导环保、和谐等。)

  ②试想: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世界?从中,你懂得了什么?(会感受爱,更要懂得珍惜、感恩。世界因爱而美好.....)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19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精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蜜蜂》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小虾》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4.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放飞蜻蜓说课稿

5.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奇妙的桥说课稿

6.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跟踪台风的卫星说课稿

7.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松鼠说课稿

8.关于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9.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槐乡五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