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本课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借助农远资源辅助教学,并结合学生熟识的事物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指面、摸面,比面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和创设矛盾情境,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然后将发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媒体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呈现动画:聪聪在擦课桌,明明在擦黑板)引出话题:
聪聪和明明在做什么?
他们擦的速度是差不多的,怎么聪聪一会儿就擦完了呢?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通过农远资源中的动画创设情境,引发课堂互动,使学生在生动的动画中初步感知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为理解面积意义做铺垫。』
(环节二)动态演示、合作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在面积意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课本的封面、课桌的面,观察黑板的面、窗户玻璃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进行板书)。
在教学第二层含义时,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封闭图形,通过课件展示封闭图形的“面”,并引导学生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使学生充分体会“封闭图形也有大小”,从而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观察,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顺利理解面积的概念』
2、制造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一个小圆形和一个大三角形;一个长方形(2×4)和一个正方形(3×3)。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快的比较出第一组图形面积的`大小,却发现无法用眼睛
准确的比较出第二组图形面积的大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我再问:如何正确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随后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借助提供的学具(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动手摆一摆,量一量,数一数,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我巧妙的运用农远资源媒体制造矛盾,再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感悟到用正方形摆的优势。我继续播放课件再次创造矛盾情境:两个平面图形都用了4个正方形摆,为什么面积大小却不同呢?引出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多次感知和矛盾的冲突,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最兴奋的状态,我提出新的问题:常用的面积有哪些呢?引入面积单位的学习。
3、媒体演示,形成面积单位表象。
三个面积单位,我将平方厘米作为教学重点,运用农远资源课件演示,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直观理解1平方厘米。再结合学具,引导学生量一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摸一摸它的大小,闭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积与它相近的物体。整个过程,有观察、有想象、有联系实际、有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在找、看、估等轻松的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
『设计意图:以上利用多种方法教学,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促使学生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有关知识,发展其空间观念,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环节三)小组竞赛,反馈练习,感悟收获。(多媒体课件展示)
1、基础练习
①课本76页练习十八第1题
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一块黑板长4()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2、创意大赛
用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你喜欢的图形。想一想,拼出的图形面积是多大?
『设计意图: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将农远资源练习库中的习题以竞赛的形式呈现,既满足了学生的游戏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学生的新知。这样设计,目的是为学生营造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新鲜、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
3、感悟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全课小结时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四、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五、农远的应用及教学预测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实际需要,对远教资源中的课件素材进行加工、制作,片段截取、格式转换,精心制作成本课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画成功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迁移,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顺利理解面积的含义并建立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表象。探究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设法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的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知识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课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应该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认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能巩固前几节课知识,还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容易出错。例4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用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重点是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三、教法、学法
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分配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寻找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
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
2、学法点拨
(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
(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重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策第六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中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而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整百乘以一位数,也为后续节次进行铺垫,如末尾为零的乘法、两位与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时看成整百、整十来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思维上显得更加活跃,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们的思考往往不够全面;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懂得偷懒了,日常作业出现拖欠现象。对基础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还是灵活运用的问题,而往往当学生碰到几次难题后,学生缺少成就感,甚至是畏惧情绪,一提笔就觉得难。有几个后进生前面抓得不够,与自学性强自学能力好的学生相比,有不少差距,令老师担心。三年级的学生在心里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上课时应经常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数的计算
掌握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数口算算理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时开展是围绕着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数展开的,可以说都是以此为基石的,所以整十、整百的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整十、整百的计算虽然不难,但是如何深入理解并多方面的理解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数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五、教、学法分析
教师以情境引导法、讨论指导法,创设一个生动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积极引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再通过适当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平时是如何帮妈妈忙的,都帮什么忙?
例如:帮爸爸买香烟,爸爸给了我30块钱,买两包香烟。
学生描述…
今天小明碰到这样的问题?你们帮小明一个忙
演示一个简单的FLASH:今天妈妈让小明买洗衣粉,7元一袋买三袋,妈妈给了他25元,够吗?
1、学生探讨如何得知是否足够
2、得出先计算三袋洗衣粉的准确价格,然后跟25元进行比较
通过设计一个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情境,使学生这样一个贴近生活情境当中,开展学生的联想,快速的融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适当练习巩固探究方法
1:小明在大家帮助下,非常准确是的买到了洗衣粉,妈妈决定在星期天的奖励小明去游乐园玩,小明非常高兴,他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如果有20个人坐旋转木马要多少钱?妈妈非常准确的说出了答案,你们说妈妈说的是多少?
讨论:十个人坐,也就是10个2相加,所以是2+2+2+2+2+2+2+2+2+2=20
讨论结果:1×2=2 推出10×2=20
10×2=20(元) 板书(由学生归纳总结所得,教师引导让学认为是他们自己的讨论结果)
答:乘旋转木马需要20元。
练习:P69、做一做,通过练习对以上的探讨结果来进行巩固。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设计好的环节,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学生的共同探讨,深化整十、整百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从而突破重难点,并在后设置几个简单的练习,树立学生的信息,使学生相信自己已经学会、掌握、理解该项知识点。
(三)深化知识,着重总结
学生探索:大家能不能也像小明一样提你想到的一些问题。
例如50人坐碰碰车需要多少钱?
练习:50×9= 900×9=
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
通过此环节,开动学生脑筋,深化知识点,并适时进行巩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为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首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4、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2)解决问题,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1、导入:师:大家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大家看到小精灵聪聪的话了吗?一起读。(生提出问题时,让2名学生说出算式)
第二、解决问题,探究算理。
(一)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小精灵聪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例1的第(1)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问题写在纸上,用幻灯放映)
2、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齐读题目,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汇报,老师板书:2×9=18(元)(你是怎样想的?)
2×10=20(元)
3、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2×10没有乘法口诀,你是怎样想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说一说你的想法,看看哪一组想到的的方法最多)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2×9=18,18+2=20)
(2)看成10个2相加来计算 (2+2+2+2+2+2+2+2+2+2=20)
(3)2×10表示2个10相加,所以是20。(10+10=20)
(4)用1乘2等于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1个十×2=2个十 )
老师把4种算法都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优化算法)
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5、练习(每人一张答题卡)
3×10 5×10 10×8 6×10 4×10 10×7
展示,并让2名学生说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10乘几的算理算法的理解。
(二)探究20乘几的算理
1、出示例1的第(2)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学生齐读题,自己解答,汇报,老师板书:20×3=60(元)
3、探究20乘几的算理
师: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将20×3看成2×3=6,再添上一个0,就是60了。(即2个十×3=6个十 )
(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20个3相加)
(3)20×3表示3个20相加,(20+20+20=60。)
把算法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三)口算练习,小结算法。
1、口算400×5=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老师板出题目,生说算法。(让几名学生说算法)生汇报,老师板答案。
2、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师:有没有信心接着下面的挑战。
30×9= 300×9= 3000×9= (写在纸卡上放映)学生说答案,老师在题卡上写出答案。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让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口算方法。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课题:口算乘法)我们通常把这类题目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质疑。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69页,认真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吗?
5、请同学们看课本68页的主题图,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名学生说)
第三、巩固练习,掌握应用。
1、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1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自己把得数写在课本上,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先全班独立口算,在课本上写得数。展示一名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3个算式的想法。
2、做游戏:我出你答。
师:现在我们做个“我出你答”的 游戏好吗?老师说算式,你们说答案。(师说两个)
师:谁来说个算式大家答?(2-3名学生说)
同桌两人玩游戏,每人说两个算式。
3.做练习十五第2题、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答)
(1)读题后,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
(3)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11-30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数学广角》说课稿03-01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0
《数学广角》说课稿01-15
《数学乐园》说课稿04-03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7-20
数学说课稿(经典)06-09
数学说课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