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

时间:2021-11-02 13:19: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

  【设计理念】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材分析】

  《用橡皮筋做动力》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二课。这课主要指向弹力对运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活动组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分析力的来源和力的作用方向。分析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感受,体验弹力的产生和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室里,桌子一排四张。上边放板。

  小组准备:盘子里有皮尺、实验用车一辆(上有串着两根橡皮筋);

  教师准备:铁架台、橡皮筋、钩码

  实验用车、铁架台、横铁、橡皮筋;

  有关弹力应用(球、钓鱼竿、弹簧玩具、弓箭)的影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前节课,我们研究了小缆车,利用铁垫圈的重力作为动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通过指向性的谈话,明确调试目的,暗示让小车运动的动力来源)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出示小车)我这里就有一辆小车,老师已经给它装上了橡皮筋。谁有办法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自己动起来?

  2、教师演示。

  三、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并推测

  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一种的小车跑的最远。要想跑的更远,你推测,于什么有关?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

  (期待在探究前能比较理性地分析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3、介绍实验要求,强调规范操作。

  4、实验操作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5、解释说明。两个小组汇报记录及发现。

  四、橡皮筋力的产生原因

  1、问: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数据发现: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2、出示铁架台、钩码。如果我把钩码挂上去,橡皮筋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问:如果取下钩码,橡皮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问:这种让橡皮筋缩回去的力是哪里来的?

  那我倒要问问。这个橡皮筋不动,有没有力?

  橡皮筋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力?

  (体验弹力的活动让学生的概念更丰满)

  3、什么是弹力?

  4、解释车的运动,

  5、人们利用弹力做了许多事情,你知道都有些什么?

  五、小结、拓展

  1、看来,弹力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弹力在生活生产中广泛存在和应用。

  2、作业

  另外,还有两个自助餐。

  (课后的延伸,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有更大的作用)

  板书:

  用橡皮筋作动力

  橡皮筋缠绕圈数小车运动的距离

  少弹力小近

  多弹力大远

  【反思一】

  当探究遇到数据---------

  对课堂的整体思路也没有把握好,一节课下来,更多的是在想怎样让自己的这台戏演下去,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后,冷静下来思考着,这样看似轰轰烈烈的,热热闹闹,七弯八拐的背后,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难道就只是经历了一个简单的验证想法的过程吗?很痛心地想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根本成不了正比吧。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强调数据的收集,同组的老师则给我具体操作的灵感。于是,改第一课的实验数据搜集的随意性处理的设计,用数据表格引领活动,细致化强调数据搜集的重要性。一节课下来,思路更加清晰。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比第一节课有了明显的推进。学生意识到了即使我们平时都认可的结论同样需要数据的论证,证据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数据活动的支撑,我对整堂课的活动安排有了整体的调整,一些效率低的活动改成直接指向性的帮助提示,课的脉络也更清晰了。但也有些不足,主要是和学生的交流中,没有及时抓住生成,一些亮点没有产生,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没有淋漓尽致的体验。

  【反思二】

  《用橡皮筋作动力》课后的困惑和思考

  1、整理着自己的思路,感觉到了自己渴望尝试的雀跃。把自己的课堂组织语言改的尽量的自然,好象是随机而成的一样。心开始紧张了,不是害怕,而是期待自己的改变带来全新的感受。上课了,还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没有一点点的慌乱。自我感觉不错,学生的发展好象比前两课要踏实。一下课,觉得我太随意了,评价较少,语言不生动。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上课,教师应该高调,还是低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怎样的环境,很困惑。如果我的想法是值得尝试的,那么我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呢?

  我请教了其他老师,给了我一个建议:从学生的发展点入手,决定好好的整理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概念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从发展学生的情感入手。

  2、对最后的原因解释,还有欠缺。弹力的产生的基础还不牢固,只提到形状改变的一种方式,即被“拉长”,而压缩的情况还需要在最后的环节欲以处理;都挂好了,应该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挂的越多,拉得距离就越长;然后缩回去的时候,再描述:挂的越多,缩回去的距离就越长,产生的力就越大。

  3、当学生汇报中的数据不准确时,还是把它作为证据,是一种错误。怎么引导学生敏锐的发现错误的数据?

  4、“作用时间长”的观点始终成问题。

【用橡皮筋做动力说课稿】相关文章:

1.我做成了橡皮筋动力小车

2.做笔筒说课稿

3.用线条表现说课稿

4.我学做“蜡染”说课稿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6.用美德做排比句

7.用幸福做排比句

8.橡皮筋作文通用8篇

9.橡皮筋作文(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