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时间:2023-10-20 09:21: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精选5篇)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

  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

  1.2教材的特点

  (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略)

  3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

  (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理由:

  (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

  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

  5、学情教法和学法

  5.1学情

  (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5.2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讨论法

  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5.3学法

  学生学习时,根据其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6、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5个部分.

  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欲望—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新知—练习巩固加深理解[3].

  6.1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请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教师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进而提出问题,即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学生熟悉的探究情境,做到由浅入深,引起学生思考,消除科学探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6.2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6.2.1提出问题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立刻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6.2.2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6.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熔化过程,突破本节重点.

  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1)分工.报时1人,报温度值1人,报物质状态1人,记录1人,照顾仪器1人,搅拌物质1人.教师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比如,酒精灯的使用规则,特别是强调实验时加强分工协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组织工作,根据学生选择海波和石蜡做为样品的不同,分为7大组做熔化实验.

  (2)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每1min记录一次),从而为突破第一个难点做准备.注意当海波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乐趣,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培养合作意识.

  6.2.5分析与论证

  教师要指明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的指向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各组展示图像.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可以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石蜡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

  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吸热还是放热?

  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

  设计意图:体验分享与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的方法.

  6.2.6评估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

  6.2.7交流与合作

  同学间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6.3巩固新知迁移知识

  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

  6.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结由学生来做.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明确本节课中采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了哪几个问题.

  教学延伸: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探究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真正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统一.比如,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6.5习题设置

  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知识,设计习题

  (略)

  7、板书设计

  (略)

  8、作业设计

  (略)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本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都非常常见,因此我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真正地通过师生的合作,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收获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态变化。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包括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其中,实验探究的观察是本节课物态变化的基础和起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第二课时的内容为凝固的讲解,那么我本次的说课主要是谈谈我对第1课时的设计。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而且在他们这个年纪,善于表现是他们的标志,在课堂中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我打算以生活实例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为了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本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图线描述海波和蜂蜡熔化的过程,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并能据此区别晶体、非晶体。

  2、会查物质的熔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的含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试验数据和试验现象,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规律。

  难点:了解实验探究的步骤。

  五、教学方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1:导入环节

  过渡句: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生活实例导入的方法。向学生展示一个浇铸的金属零件,并介绍这个零件的制作过程:先将金属材料变成液态,然后将液态的金属材料浇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后变成固态的金属零件,由此引出熔化和凝固。

  【意图: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八年级的叙述观察能力快速发展,能针对生活常见的情景进行思考,因此用生活实例进行导入,能快速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同时引起他们的思考,集中本节课学习的注意力,从而导入课题。】

  环节2:新课讲授

  本节课的核心是探究实验“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在教学中我打算这样进行:

  首先是猜想假设:

  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熔化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通常会认为固体熔化只需要加热即可,在学生回答后,我会追问:是不是所有的固态物质加热后就可以熔化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天探究的主题,也能回忆生活经验,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其次是设计实验方案: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图111所示的实验装置,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实验装置设计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装置,以便明确实验方案。

  然后是准备实验:

  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请小组组长检查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好分工,完成准备工作。

  接下来是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参考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请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教科书表12或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格中,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绘制海波和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

  最后是分析论证:

  我会引导学生对所画的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弄清横、纵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以便了解物理图像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再了解图像中点、线的物理意义。

  指导学生查熔点表,通过提问的形式指导学生会查熔点表、会用熔点表解决有关问题。

  【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的探究实验,老师作为辅助和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自己进行实验,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时刻提醒同学注意安全,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引导学生对数据和现象进行总结,从而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环节3:拓展学习

  过渡句:接下来进入拓展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钢或锡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吗。

  【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及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体会从物理走向社会。】

  环节4: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找同学来回忆实验,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现象。

  作业布置为回家查阅资料,搜集影响熔点的因素。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体系清晰明了,且教学环节着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因此我的板书主要呈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方便学生在课堂结束时再次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

  2学情分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教师认为,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如果每一个探究的环节都在课堂里进行,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提前布置由学生在家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写出部分的实验报告,课堂上直接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4教学过程

  4.1课堂设计评论(0) 第一节

  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 “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 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 提出问题: 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交流 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质的熔点

  ①查出:海波的熔点

  ②查出:冰的熔点;

  再次实物投影演示实验: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 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 播放课下教师做“水凝固实验”的视频,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提出新问题:

  提问:

  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

  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互动活动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观注:

  ①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②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是否正确;

  ③时间的间隔30s记录一次数据;

  ④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

  ⑤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

  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⑦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

  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

  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

  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请其他的同学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

  结论:

  图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AB):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第二段(BC):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不变;

  第二段(CD):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

  再请一位学生展示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与凝固》,我将以为什么这么教为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熔化与凝固》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本节课的内容利用了前一节的温度的知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要讲解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并为学生学习下两节内容奠定基础。本节课探究物体物态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说学情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过温度的概念,并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于探究物体物态变化的规律,我将适当引导,由学生自行发现规律,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熔化、凝固及熔点、凝固点的`概念,掌握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认识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

  【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观察实验结果得到不同物体的熔化规律,并能以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特性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以及凝固规律。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多媒体导入法、讲授法、实验法、问答法、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1: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多媒体导入法。首先我会展示常见的不同物质形态的照片,包含水和冰雪。让同学思考物质的形态,并告诉同学,三种物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提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进而抛出问题,在熔化的过程中物体的温度怎样变化,引发同学的思考,进入本节新课的学习。

  【意图:采用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是因为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学们习以为常就会忽略这些现象。现在在课堂上着重点出,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引出熔化和凝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环节2:新课讲授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首先让学生对于导入时的问题进行猜想,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可能得出春天时,室外温度升高,冰才会熔化,说明熔化时物体温度不断升高。

  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分组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比较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出示实验装置,并对装置做简单介绍。同时教师介绍“水浴法”,以及本实验为什么用水浴法来加热。提醒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

  分组进行实验,在开始实验前先要求同学们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利用图像形成直观的结果,并组织各组汇报结果。

  总结: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石蜡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意图:实验中我及时指导,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及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及喜悦感。】

  2.固体物质分类:

  由此我会介绍,按照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将物质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并且讲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环节3: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让学生进行了解。

  【意图:让同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能够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对物质进行重新分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环节4:小结作业

  试着回答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并思考熔化和凝固分别是吸热还是放热。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突出重要知识点,并能逐层递进,容易让学生抓住重点。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所以本节课在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对物态变化有一定常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新课,本节内容又是学生学习后续物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实际: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本节课的难点是描绘和理解熔化与凝固的图像。

  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实验法:通过用实验的方法,制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授法: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物理科学知识。

  (4)对比法:通过对比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量的概念。

  2、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

  用多媒体播放水的三态变化,列举熔化和凝固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第二环节,新课探究(20分钟)

  熔化过程规律的探究:

  1、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

  2、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准确和详细的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用多媒体将海波的熔化图像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展现出来进行对比。

  4、启发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图像进行交流和评估从而得出海波的熔化规律和石蜡的熔化规律。

  5、在此基础上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等概念。

  新课探究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由生活例子引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综合应用。(5分钟)

  列举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让学生学会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并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分钟)

  练习3-5个小题,通过题目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并且设置实验探究的题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第五环节:课堂知识小结。(5分钟)

  小结内容:

  1、熔化的概念。

  2、熔化过程吸热 。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

  4、物质熔化的图像。

  5、熔化的逆过程为凝固。

  第六环节:学后反思。(2分钟)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大家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1、熔化的概念。

  2、熔化过程吸热 。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

  4、物质熔化的图像。

  5、熔化的逆过程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相关文章: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07-09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05-20

熔化和凝固课型教案05-05

熔化和凝固物理要点总结10-13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10-09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精选9篇)10-10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11-03

凝固的动感说课稿11-05

八年级上册物理《熔化和凝固》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