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达慕之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场面。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一旋律连续反复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四、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歌教学、歌表演、小结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听到音乐的时候,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那达慕之歌》伴奏音乐)
生:聆听音乐。
师:睁开眼睛,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热闹、欢快、热烈等等。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象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是什么呢?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
师:“那达慕”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生回答。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播放课件)
生:欣赏录像。
师:谁来说一说“那达慕”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补充总结:通过看录像,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通过看录像,我们还知道了,“那达慕”大会是哪个民族的大会?
生:蒙古族。
师:对,蒙古族一个盛大的集会,而且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著名的比赛项目是什么?
生:摔跤、射箭、赛马。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上课伊始,我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那达慕之歌》为背景音乐,并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充分给学生以想像、讨论、探索的空间。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为新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歌教学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让学生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我主要分三部分来完成:一是范唱歌曲,二是学唱歌曲,三是歌曲处理。
1、范唱歌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视听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那达慕”可以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里男人的节日,充分体现了蒙古草原的阳刚之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那达慕之歌》,听听歌中传递给我们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课件)。
生1: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生2: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稍快,力度稍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歌中唱到了“马头琴”,“马头琴”大家知道吗?
生回答。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乐器,因为它的琴身最上方是马头的形状,所以称为“马头琴”。歌词中还唱到了什么?
生:好来宝。
师:“好来宝”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联词,就是由民间艺人即兴编词演唱,大多是各种赞美或讽刺的诗词,这个就叫“好来宝”。就是看到什么,就给它编上词,然后用来演唱,是非常有才华的一种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范唱,充分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通过对学生介绍“马头琴”和“好来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看歌谱,找一下谱子当中有两个乐句的节奏很相似,谁来说一说是哪两句?
生:第一句和结束句相似。
师:我们一起唱一唱,这两句是不是一样的。
生:学生一起演唱这两句。结论:一样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在这首歌曲当中我们把它分成三个不同的段落,谁来说一下这几个段落?
生:第一个段落是从开头到“飞也似的奔跑”;第二个段落是到“赛马场上到真热闹”;结束句是第三个段落。
师:我们分段学习这首歌曲。
师:谱子当中的第二句1.3(板书)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十六音符的3音要轻轻带过,不要唱得太强,教师范唱。
生学唱这一句。
师:歌曲当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节奏,你们找找看。
生:第四句5.6
教师板书5.6
师范唱。
生:随琴一起来演唱这一句。
完整地演唱歌谱两——三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学唱歌词
(a)教师先强调歌中“奔跑”的“跑”字和“那达慕”的“达”字(板书)不要唱得太重,要轻轻地带过去。教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一起唱这两句。
(b)学生随琴填唱第一段歌词两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c)学生随琴填唱第二段歌词两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歌曲处理:
师:歌曲的第一句有两种唱法,一种比较连贯,一种比较轻快,老师分别唱一唱,你觉得哪种唱法好听?
生:轻快的好听。
师:第二种唱法声音是有弹性的,感觉那种气氛是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没有生命力。大家一起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第一句。
生: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第一句
师:歌曲的第二句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生:强。
师:第二句要唱得渐强,刚开始枪声没响要做好准备,枪声响了得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出去,所以声音要越来越强。(教师范唱第二句)
生:学生演唱第二句。
师:下一句,到了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欢呼,这时候声音应该是强还是弱?
生:强。
师:教师范唱。
生:学生演唱。
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应该变成怎样的场景呢?不同的场景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生1: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
生2: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a、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遍先由p———f,第二遍由f———p。
b、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
c、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结束句按自己设计的力度演唱)
d、提问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人)。
(设计意图:在本首歌曲的结束部分——“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学生能亲自尝试和感受,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歌舞表演
师:同学们会做骑马的动作吗?
学生如果会做,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如果不会做,教师教给学生。(教师示范骑马和动肩的动作)学生学会后随着音乐一起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歌表演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发挥出潜能,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使学生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查找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
学生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鲁教版四年级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中的第四课《那达慕之歌》,这节课,我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一、说教材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2/4拍子的歌曲,同一旋律连续反复是这首歌曲的主要特点,歌曲表现了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的场面。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二、说教法
本课我运用丰富的情境设计,通过舞蹈、视频等形象、生动的音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与欢腾,在学唱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演唱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培养其音乐审美能力。另外,重点是通过音乐活动和音乐创作来发掘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其感受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四、说教学目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能够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验力度变化在歌曲中的作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力度的变化设计歌曲的结束句,并能创造性的为歌曲进行再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与表现,让学生了解那达慕,感受那达慕,享受民族节日的欢快与热烈。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一开始,我便用本课的目标歌曲《那达慕之歌》的伴奏音乐开场,和着音乐为同学们奉上欢乐、豪放的筷子舞,让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记住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把记住的动作一一展示并当小老师教给同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模仿力与表现力,同时又让他们在舞蹈的同时体验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紧接着,我便问学生,知道筷子舞是哪个民族的吗?引入蒙古族,师生一起到内蒙古大草原参加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那达慕大会。考虑到那达慕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陌生,语言的讲解根本不能让学生产生想象,于是我用课件呈示了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倾听,了解那达慕大会的盛况,这时老师适时地讲解什么是那达慕,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了那达慕的欢乐,从而为这节课要学习的歌曲《那达慕之歌》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里,我还是延续了初听-复听-再听-演唱的步骤来进行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让学生在初步聆听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感受到歌曲的欢快与热烈。然后师生一起带着欢快的情绪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上的变化,紧凑—舒展---紧凑。在再听一环节中,让学生们来当草原小骑士,听着欢快的音乐,按照歌曲节奏的变化,做着骑马的动作,挥动的鞭子一起去体验赛马的乐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接下来就是唱歌了。首先让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用稍慢的速度小声哼唱,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多次接触歌曲了,所以基本能唱下来,第二次演唱时就要求放开声音演唱,强调不要喊唱,老师要认真倾听,发现歌曲中附点处唱得不是很准确。这时,我让同学观看歌谱中粉色的部分(也就是歌中的附点部分),找出与歌中其他节奏的不同之处。学生们会发现谱中有附点,我用对比的方法,分别用不带附点和带有附点的节奏来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到附点的跳跃性,并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附点节奏处,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节奏给演唱出来的歌曲是不一样的,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辨别能力。
歌曲中分别唱到了马头琴和好来宝,学生会感到很陌生,我在课件里呈现出马头琴和好来宝的图片,并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它们即可。
(三)歌曲的表现与创造
通过反复的聆听与演唱,学生已经能完整地演唱歌曲了,我便鼓励他们,相信大家一定能充满激情地来演唱歌曲,学生在音乐的伴奏声中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时,我又营造气氛,听了同学们的精彩演唱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唱,激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于是,我便用夸张的力度对比演唱了歌曲,让学生找出演唱好一首歌曲的秘密,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声音要美,力度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通过手势的提示,指导学生运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接下来的一环节,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力度的变化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一种小组认为最好的表现方式。各小组来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并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案来演唱,感受不同的力度带来的不同感受。然后我总结,每种力度的设计都有它的美妙所在,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则将音乐引入尾声。接着师生们再一次通过力度的变化完整地表现歌曲。
这时课堂教学基本进入高潮阶段,我赞美同学们的演唱和那达慕大会一样精彩,让学生们一起为自己加油、呐喊,于是引出为歌曲的最高潮部分加入加油的伴奏声音。由于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我设计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同学们都知道那达慕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在本课的最后一环节里,我让男子汉们都变成赛场小骑士,做着扬鞭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姐妹,跳着欢乐的筷子舞,我做拉拉队,师生一起那达慕。
最后,我让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些,这节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通过筷子舞这一蒙古族特有的舞蹈融入到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目的一是课堂上直接有了音乐的气氛,一直要围绕着音乐进行教学,二是让学生在舞蹈的同时初步感知本课要学习的歌曲,三是通过筷子舞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又将学生们从快乐的舞蹈中直接带到歌曲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了解那达慕一环节中,我用课件呈现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感知那达慕的热烈与欢快,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体现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里,我还是延续了初听-复听-再听-演唱的步骤来进行的。 “听”贯穿于整个过程。反复让学生聆听,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尤其是在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的力度时,通过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变化,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要有美的声音,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更是缺一不可。
由于这首歌曲是一首描写比赛场景的歌曲,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为歌曲加入啦啦队的伴奏,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且感受到了比赛的刺激。由于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我设计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课堂气氛达到最高潮。同学们都知道那达慕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在本课的最后一环节里,我让男子汉们都变成赛场小骑士,做着扬鞭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姐妹,跳着欢乐的筷子舞,我做拉拉队,师生一起那达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们在乐在学,在学中乐。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而本节中我有时只照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表现中,在歌曲处理方面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多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3
各位老师好!
我执教的是山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中的四首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展现的是蒙古族盛会——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歌曲除结束句外,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紧凑,表现了赛场上欢快、紧张的竞技场面;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舒展,表现了赛场内外一片热闹、欢腾的宏大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及歌曲演唱能力,大部分孩子音乐的感悟力也较强。本节课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学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歌曲应有的气势。
B:感知不同的节奏、力度对表现音乐的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情感目标:
A: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们简单了解内蒙古的节日那达慕大会。
B: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 能力目标
通过马蹄节奏和筷子舞的创编,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说教学重难点:
1.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2. 感知不同的节奏、力度对表现音乐的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直观模拟法、创编教学法等
说学法:
聆听感受、体验表现、探究合作、创作模仿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筷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交流情感
伴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美妙音乐,老师提问同学们很感兴趣的有关旅行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辽阔美丽、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你们想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吗?
二、导入新课、兴趣盎然
1、初听歌曲,寻找答案
听!这个美丽辽阔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传来了美妙的歌声,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里?(播放《那达慕之歌》视频)
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哪里?然后提问同学们:你是通过哪些地方看出来呢?(老师总结:视频中出现了赛马、马头琴、摔跤、大草原等镜头)
2、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之所以要带你们去能蒙古大草原,是因为蒙古族热情好客的同胞们要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节日盛大而又热闹的场面吧,请同学们从视频中找到答案!(播放那达慕大会的视频片段)
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一起回答,这个节日就是那达慕大会。然后提问:跟那达慕大会相关问题,接着问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和蒙古族的同胞们一起参与到那达慕大会中啊?快把小手放好,我们要出发了。
3、骑马律动、活跃氛围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怎么去那达慕大会吗?揭示答案:跨上骏马,飞奔那达慕。然后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老师先来告诉同学们一个骑马的小窍门:跨上骏马、手握缰绳、身体前倾、下巴抬起,眼睛瞪大,目视前方。然后(播放《那达慕之歌》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随歌曲表演骑马动作律动)
(音乐停)我们已经顺利的到达那达慕大会现场了。
4、点明学唱歌曲的目的
学会那达慕之歌,为蒙古族的同胞们呐喊助威,继而进入学唱歌曲环节了。
三、学唱新歌 感受音乐
1、教师范唱歌曲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老师范唱歌曲。问题:歌曲都传递给我们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呢?
2、学唱歌谱
提示同学们,带着热闹欢快的感觉来学唱歌谱吧(出示歌曲简谱)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谱,先慢点儿唱一遍。唱完第一段,讲解反复记号?然后再唱第二段和结束句的歌谱。
3、分析歌谱
这首歌曲除了最后的结束句,前面部分可以分为四个乐句。老师先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前两个乐句。然后提问:前两个乐句表现那达慕大会上的什么情景?他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呢?(引出紧密型的节奏)再用大气豪放的声音演唱三四乐句?提问: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疏松型的节奏)最后总结:节奏对表现音乐的.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啊!
4、复唱歌谱
请同学们结合着老师刚才讲的两种节奏,再完整的演唱一遍歌谱,提示同学们:这会儿你可以自信的放声演唱了。(师打着拍子带着同学们演唱歌谱)
5、用“啦”来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先用“啦”来小声哼唱一遍歌曲
6、按节奏读歌词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一会儿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一起边打拍子边读歌词)
讲解同学们提出来的马头琴、好来宝 这两个不解之处,(大屏幕上出现马头琴和好来宝的解释)
歌词当中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也弄清楚了,现在可以加入歌词演唱了。
7、加入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提示同学们腰杆儿挺直、坐端正了,这样我们的歌声才会更加优美动听!(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8、复唱歌曲,处理感情
唱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二乐句和三四乐句要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为了更好地为蒙古族的同胞们加油助威,老师提议:我们站起来并且拍手演唱歌曲(这次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即兴创编、亮相舞台
1、加入马蹄声伴奏演唱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身体的任意部位来模仿马蹄声,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马蹄声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唱。
2、 创编筷子舞,演唱歌曲
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筷子,讲明:筷子舞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聪明的蒙古人民,把我们吃饭用的筷子当做了舞蹈道具,加入到了他们的舞蹈当中。然后提议同学们自行创编筷子舞,并邀请两位同学上来展示她们创编的动作,老师再教同学们两个蒙古舞里最常见的动作,然后带领同学们伴着《那达慕之歌》跳起欢乐的筷子舞。
四、课堂小结
这个时候老师要激动兴奋的告诉同学们:在我们的呐喊助威声以及我们欢快优美的舞姿中,内蒙古的同胞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然那达慕大会也接近尾声了。再与同学们做最后的情感交流,问问同学们,这节课来到那达慕大会,你们快乐吗?最后让我们再跨上骏马,退出会场,回到我们美丽的校园中去吧!(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4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 5
课标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
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教材分析: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歌曲,歌曲除结束句外,分为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紧凑,表现了赛场上欢快、紧张的竞技场面;后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比较舒展,表现了赛场内外一片热闹、欢腾的宏大场面。整首歌曲充满着热烈、欢快的气氛。教学中,除了要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吐字,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外,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把歌曲欢快与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体验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要想演唱好一歌曲,光有美的声音是不够的,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能够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验力度变化在歌曲中的作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力度的变化设计歌曲的结束句,并能创造性的为歌曲进行再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与表现,让学生了解那达慕,感受那达慕,享受民族节日的欢快与热烈。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曲演唱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活动为突破口,创设浓厚的教学氛围,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对比的演唱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最好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在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演唱,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并指导学生能够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情导入
(一)筷子舞引入(4分)
师: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要带给大家一段舞蹈,想看么?
生:想看。
师:好,那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记住你最喜欢的动作,比比看谁记的最多,表演地最形象,注意看。(放伴奏乐,师表演,生欣赏)
师:知道老师的表演的是什么舞蹈么?
生:筷子舞。
师:对,老师跳的就是筷子舞。那老师在跳筷子舞的时候,你记住了哪些动作?
(生1跳)
师:她跳得怎么样啊?
生: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她跳得特别棒,你可以把这个动作教给大家么?
生1教动作给同学。
师:来,我们随着她一起来做。
师:谁还记住了其他动作?(生表演)
师:真棒,的确有这个动作,也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这个动作。(师生同做)
师:看来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模仿,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看看谁能跳出筷子舞这种欢乐的感觉。(师生齐跳)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些,这节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通过筷子舞这一蒙古族特有的舞蹈融入到歌曲的伴奏音乐中,目的一是课堂上直接有了音乐的气氛,一直要围绕着音乐进行教学,二是让学生在舞蹈的同时初步感知本课要学习的歌曲,三是通过筷子舞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又将学生们从快乐的舞蹈中直接带到歌曲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教学评价:
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们都能够通过认真地观察与模仿,掌握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有节奏的舞蹈,学习兴趣较高。
(二)欣赏视频(2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舞蹈是我国哪个民族的么?(蒙古族)
师:每逢婚礼、节日庆典时,蒙族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跳起筷子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跳起了欢快的筷子舞呢?老师告诉大家,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参加内蒙古大草原上举行的一场规模最盛大的集会-----那达慕大会。(课件展示)
师:你听过这个名字吗?那你知道“那达慕”是什么意思吗?
(生猜)
师: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看看视频中有哪些有关那达慕的信息。(师生欣赏)
师:谁能说说在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生说收获)其实,“那达慕”是蒙古族语言,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板书),是人们用“那达慕”的形式庆贺风调雨顺的丰收年,赞美美好的生活。
【设计意图】用课件呈现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象地感知那达慕的热烈与欢快,在欣赏与感受的同时体现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教学评价:
每个同学都能被那达慕大会的精彩画面所吸引,通过视听的结合,直观地领悟到那达慕所描述的内容,感受到比赛的欢快与热烈。
三、学习歌曲(14分)
(一)听赏
1、初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那达慕的歌曲《那达慕之歌》(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感受一下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的?(板书:情绪、速度)
生:聆听。
师:哪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生,这首歌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意吗?(师板书:欢快地)
师:那速度呢?(很快)我觉得用稍的速度更能体现歌曲的情绪,可以吗?(可以)(板书:稍快)
2、复听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再次聆听歌曲,感觉一下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聆听。
师:听出来了吗?(三部分)说说理由。
生说理由。(课件:紧凑—舒缓—紧凑)开始是紧凑的,接着是舒展的,后来又紧凑起来。
3、再听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骑士,按照这个节奏挥动鞭子去体验一下赛马的乐趣,好吗?(放范唱)
(师生同做动作体验音乐。)
【设计意图】“听”贯穿于整个过程。反复让学生聆听,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积极体验音乐,寻找音乐的快乐,但个别同学还不能随音乐的旋律动起来,缺乏自信。
(二)学唱
1、哼唱
师:简直太兴奋、太激烈了,让我们休息一下,来唱唱这首歌曲。(课件展示歌片)请小声地哼一哼。
2、放声唱
师:这一次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演唱。(生唱)
师:在同学们的`演唱中老师体验出了愉快兴奋的感觉,你觉得自己唱得怎么样?(好)为自己鼓鼓掌。
3、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师:请同学看歌谱中粉色的部分,和歌中其他节奏有什么不同?(有个小圆点)这样的节奏叫做附点节奏。如果没有附点,唱出的感觉是这样的。(师唱)加上附点以后是这样的(师唱),哪个更好听。(第二种)对,有了附点后给你一种跳跃的感觉。大家一块唱一下,感受一下附点在音乐中的作用。(生唱)
4、认识马头琴和好来宝。
师:在歌中唱到了一种乐器你注意到了没有?(马头琴)认识马头琴吗?马头琴是因为琴头是马头的形状,所以命名为马头琴,它是蒙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粗犷,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除了乐器,歌曲还说到了一种表演形式,是什么?(好来宝)好来宝是蒙语,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坐在一起拉着四胡等乐器自拉自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5、再唱歌曲。
师:现在同学们对蒙古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充满激情的来演唱,请大家把自己最美的声音送给老师,可以吗?
(生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四、表现与创造(20分)
1、力度的体验
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唱,老师也忍不住想唱唱,想听吗?(想)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大家觉得老师唱得好,能不能来点掌声。(生运用力度的变化演唱,生聆听)
师:觉得老师唱得好,好在哪里?
生:有力度的变化。
师:那你想不想和老师唱得一样好?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力度的变化带给我们的美。(生按力度变化唱)
师:听了同学们的演唱,觉得比老师唱得还要好,大家个个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相信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一定特别棒!
2、音乐创造---结束句的力度处理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力度的变化,为歌曲的结束句设计一种你们认为最好的表现方式。
生:小组合作。
师: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
生1:我们小组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赛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呐喊,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激烈的场面。
生2:我们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渐弱的。
师:其实,每种力度的变化都有它的美妙所在,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淅弱的处理则将音乐引入尾声音,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两种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生师同唱)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尤其是在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的力度时,通过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变化,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知道要唱好一首歌不仅要有美的声音,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更是缺一不可。
教学评价:
该环节通过对比老师的演唱以及学生们的创作设计,让学生们体验到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提高了其辨别与审美的能力,很好了完成了教学目标。
3、加入啦啦队
师:同学们的演唱和那达慕大会一样的精彩,相信同学们还能表现的更好!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鼓鼓劲!(课件出示加油词)
生:齐加油。
师:老师觉得咱们的加油声不太热烈,来,我们把自己的课桌当成大鼓,一起擂起来。
生:擂“鼓”呐喊。
4、为歌曲的高潮设计加油声。
师:想一想,在一场比赛中,人们的加油声通常会出现在哪里?
生:高潮。
师:那这首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生:赛马场上……
师:这次就让老师来唱,大家给老师鼓劲。
(师生配合)
5、男女分组加入加油
师:简直太热闹了。那达慕是男人们的狂欢节,因此第一段男子汉们赛场上表现,女同胞们来加油,第二段是舞台上表演,则是女孩子表现,男子汉们助威。(一起随音乐表现歌曲,注意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由于这首歌曲是一首描写比赛场景的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为歌曲加入啦啦队的伴奏,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而且感受到了比赛的刺激。
教学评价:
加入啦啦队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比赛的激烈与刺激,但效果有点乱,如果让啦啦队的力度弱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6、一起那达慕。
师:还记得那达慕是什么意思吗?
生:娱乐、游戏。
师:让我们男子汉都变成小骑士,做着骑马的动作,女同学变成草原小雏鹰,跳着筷子舞,老师来作啦啦队,一起来那达慕吧!
(师生共同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那达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们在乐在学,在学中乐。
教学评价:
这一环节的呈现,是之前所有活动的总结与提升,学生们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让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总结
师: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盛名的节日,我们的祖国有着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课后同学们试着收集一下其他民族的节日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学习本课蒙古族的基础上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有关知识,是知识领域的拓展与延伸。
板书设计:
那达慕之歌
娱乐情绪----欢快地
【那达慕之歌说课稿】相关文章: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04-11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03-28
那达慕之歌说课课件01-12
那达慕之歌教学说课03-03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5篇04-09
那达慕之歌反思性说课03-02
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通用8篇)01-29
《长江之歌》说课稿11-10
牧童之歌说课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