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江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是“中国的河流”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河流---外流区为主”后,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本课时是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重点。长江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因此,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
②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2)能力目标:
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热情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法引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课堂教学重点要加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如下:
(1)能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教法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要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习方法及课程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辅以启发诱导式、比较式的教学,分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如下:
(1)利用水文数据分析第一大河原因,通过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各河段特征,并探究长江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
(2)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以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对知识目标的解读,通过适度的练习来体现,有利于学生课堂内消化掉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为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音像及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地图、图表”等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
“滚滚长江”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章节,与以往注重知识点掌握的教学目标相比较,新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知长江—爱长江-护长江”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对有关知识、事物的认知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授课顺序按如下环节展开:
“新课导入——源流概况——水能开发——黄金水道——反馈活动——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师生互补)。
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相关长江资料,课前互相交流阅读,增加对长江的知识理解;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长江相关地图、数据、图表、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等;
(多媒体课件能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声的动态信息,汇总大信息量。形象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授课过程。
步骤及时间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
新课导入
4分钟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展示长江奔流及沿途风光;
学生颂读赞美长江的古诗词,师将部分古诗词板书黑板上。 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借助多媒体的动态信息,使学生自然萌发热爱长江的情感,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一)长江源流概况
(20分钟) 活动:读长江水系图(课件),并在课本P46水系图中描出长江干流。
1、找出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结合歌词讲解)
2、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动笔描绘长江水系干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读图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地图及相关资料,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运用比较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推论综合长江各段开发治理措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和能力基础上得到发展。
4、讨论: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与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水文特征比较;
(以上均利用数据说明,课件展示)
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
(课件展示部分支流、湖泊景观图)
6、找出长江不同河段名称(直接指导读图);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7、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图”讨论上中下游河段特征(学生讨论),并找出长江落差最大河段;
8、小结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9、“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如何治理)
(二)上游水能丰富
(8分钟) 10、结合地形分析水能丰富河段及原因:
源头---宜宾:一、二阶梯交界
长江三峡:二、三阶梯交界
指出长江三峡位置(课件指示);
指出葛洲坝、三峡水电站位置(展示图片)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探究,学会交流合作,突破难点。
适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人地和谐发展观。
(三)黄金水道
(4分钟) 11、想一想:为什么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课件展示)
①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______千米。
②长江货运量占国内河货运量的_____%。 直观数据,简单明了
练习反馈活动
(7分钟) 12、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及所学内容回答:
①长江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注入 ,全长 千米。
②长江干流自 以上为上游, 以下为下游,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和第 级阶梯的交界地带。
③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是( )
A、三峡 B、中游河段
C、宜宾至重庆 D、源头至宜宾
④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是 。
⑤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有
。 提问学生及疑难解答;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达到反馈的目的;
课件讲解,学生当场完成。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2分钟) 13、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主要支流、河段划分、名称
河流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人地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14、作业:填充图册—长江
15、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结束新课。 理清思路,加强系统理解,为下节学生自主学习《黄河》作伏笔。
歌曲首尾呼应,愉快结束,回味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地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简洁概括本节课知识内容体系,有利于系统理解记忆。
二、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2、长度630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3、主要支流,湖泊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5、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二)水能丰富河段——上游:源头----宜宾
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
(三)黄金水道: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货运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六、说设计心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学习舞台,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内容主要的设计心得如下:
(1)采用读图自主发现知识,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本节教学设计中,主要是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归纳,认知理解教学重点。
(2)通过影音歌曲、探究讨论、练习反馈等活动,学习的学习兴致极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强调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课堂上教学方式多样,力求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激烈讨论,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将学会研究河流的基本方法,更将在热爱长江、开发长江、保护长江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协调人地关系”等价值观上达到共识,优化传统教学效果,具有创新意义。
长江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母亲河礼赞》。《长江之歌》是电影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二、说学情:
七八年级的学生中一大部分已处于变声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的声音不稳定,发声持久性差,唱歌费力,还有他们虽然喜欢听影视音乐,但更多的是关注剧情,就音乐与画面,音乐与剧情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关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长江之歌》旋律,用亲切,真挚的感情演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歌唱模仿,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分小组合作,综合利用音乐知识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把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B。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C。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四、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旋律的音准和情绪。
2)教学难点:掌握歌唱的方法,歌曲的曲式结构。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整体感知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视听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长江风景图片。
2)、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3)、歌曲欣赏:欣赏《长江之歌》。
4)、小组讨论:问:歌曲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歌曲学唱:本课的重点,首先随录音模唱,通过第一遍模唱,使学生熟悉旋律,找出换气点,第二遍模唱,我会指导学生吸气如闻花香,呼气如吹灰的方法来演唱,第三遍模唱让学生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师生互动:教师领唱,男女生分组展示。
7)、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七。教学展望:
1)音乐课堂具有富有个性、充满快乐、富有想象、动态生成、富有创意、充满意境的课堂 。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长江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网站,网站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此时让学生聆听虹云老师朗诵的《长江之歌》,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聆听之后,学生会对朗读跃跃欲试,于是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初读感知”。
明确初读要求:1、请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点击图片进入课文。2、找出不懂的字词,两人一组讨论解决疑难。3、两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并请相互评价。初读过后可以检查生词,检查诗歌的朗读。
本诗中心明确,情感突出,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我设计了“细读感悟”和“精读入情”这两个学习环节。
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我便把中心议题抛给学生:“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勾画相关词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这首诗歌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所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背景音乐,比如选择《在灿烂的阳光下》,点击打开,就可以朗诵了。在感悟完整首诗歌以后,学生还可以自选音乐练读整首诗歌,然后在班内展示。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主角,所以我设计了“拓展学习”这一环节。
在这里学生会欣赏到有关长江的一些诗句,我还插入了一些相关链接,有赞美长江的散文诗、文章,描写长江的成语等等,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欣赏之余,我引导学生欣赏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这首歌旋律激越,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这时可以适时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从而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五、说设计特点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纳入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让自主贯穿课堂始终,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很浅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长江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长江属于八下中国地理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里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河流总体概况及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课时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的利与弊的分析,树立学生辩证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等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开发和治理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和治理状况。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和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板图绘图,指导学生自己动笔,培养绘图能力,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注重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四、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自制图片集《旅行纪念册》配以《长江之歌》,声音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分三大模块,漂流长江、寻宝长江、救险长江,分别对应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治理。
(一)漂流长江:了解长江概况。
1、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2、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
3、长江的主要支流。
4、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5、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对以上问题采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学生先自主学习,结合相关地图及资料找出答案,教师通过板图及幻灯片展示对重点问题、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本环节同时采取学生绘图本绘图环节,使学生能较为准确的了解长江的形状,源流状况,沿江重要城市,主要支流等问题。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小结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介绍各河段的名称和特点。
(二)寻宝长江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长江沿线某市市长,你会如何开发利用长江呢?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根据刚才了解到的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提出不同河段适合怎样的开发利用,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回答可多样,老师总结评价,最后重点突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水能宝库”中结合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及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水能宝库的地位: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2、长江干支流上建有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介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了解“黄金水道”的地位,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及思考讨论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自然方面:①流域地势平坦,水量大②无结冰期③通航里程长;人文方面: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三)救险长江
结合课本活动题,思考:长江流域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长江?
1、植树种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2、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4、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图片,提取信息,了解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然后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小组内可相互讨论,选出最为合适的几条措施。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增强的忧患意识,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
【总结练习】
谈谈本节的收获,选做生活上的典型例题。
六、教学反思
以学为主,注重学生落实,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效率较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高。
长江说课稿5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够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长江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
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说课,我的理解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是教材地位。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教材在简单介绍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后,重点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南北辐射作用和其它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本节在整个区域地理中占重要地位。
二是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长江沿岸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有深刻认识;能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关系;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二是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是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难点是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辐射作用。
二、说教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转变教师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同时,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首先,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四大人类文明发源地”。即: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这种导入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河流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第一部分内容《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时,首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纬度、海陆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对地形、气候、资源和水运条件进行学习、讨论、分析,每组组长汇报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课件资料,对各组进行及时评价与肯定,并分别给出正确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教学第二部分内容《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时,首先,出示奉节长江大桥图片,让学生观察长江大桥与奉节南北两岸形成了一个什么字母,然后板书英文大写字母“H”。让学生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在联结东、西部地区的作用,分析、总结得出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其次,通过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活动题,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对长江南北众多支流和其它交通干线周围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的辐射作用。
在教学第三部分内容《沿江地带的城市,沿江地带的工业》时,首先,让学生列举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讨论分析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的关系。其次,出示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主要工业基地、钢铁汽车工业走廊。分组讨论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
在教学第四部分内容《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时,首先,播放98年抗洪救灾的图片,让学生谈感想。利用课文、资料、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其次,以课文中的活动为基础,小组讨论为主,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办法,得出环境治理比环境保护难的结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作业布置。
长江说课稿8
教材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第五单元“时政聚焦”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因此本单元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4月22日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作者;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了解消息的基本特点及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文体知识分析消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代学者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天下事?
二、预习检测(学生课前完成,课上口头检查,对重点知识予以梳理强化)
1、结合提示介绍作者。
2、识记生字词。
3、新闻常识填空。
三、实战演练:学习分析消息(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完成,不许讨论)
1、找出本文所含的“五W一H”。
设题意图:学习分析新闻的五要素。
2、分析本文的结构,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设题意图:了解消息结构上的特点,并学会分析。
3、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设题意图: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气概。
4、指名播报新闻。
设题意图:通过播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新闻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四、趁热打铁
1、选择题。(见学案)设题意图:检测学生对新闻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只学了消息,学生只体会到了消息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却不知新闻文字也能追求形象生动。
2、给新闻拟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设题意图: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会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拟标题或写导语。
五、布置作业我也当回“无冕之王”
设题意图:
学生学写消息,进一步体会消息的特点。
长江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歌词两首》中的一首。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为本课另一首歌词和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学习做铺垫。《长江之歌》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表达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长江之歌》所述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内容,以读助讲,导引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在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感情基调,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
近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坚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歌词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领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具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导学阶段、应用评价阶段。
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
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
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应用评价阶段:分为课堂小结、课中交流和课后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三个方面。特别是课中交流,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大胆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长江说课稿10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一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长江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在阅读或预习中自主识字,并读准字音,如乳(rǔ)、哺(bǔ)、涤(dí)、赞(zàn)等;能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像低年级一样,会在课文后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对于一些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应结合语境,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诗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诗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而且《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壮宏伟,似长江般汹涌奔腾。这样的诗歌,学生们极易投入热情,他们也爱读、爱背、爱唱,通过学习诗歌,最后让学生们朗诵或演唱,不仅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豪迈的爱国热情,更能让学生体悟语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精髓。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特别是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这样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结合有关长江的发源、流域、资源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在理解诗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时,就可以从长江的发源和流域谈起;理解“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时,就可以结合长江的历史(长江炎黄子孙的关系、长江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来理解。这样,文章重点诗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气势高昂,节奏鲜明,主题明确,全诗紧紧围绕母亲河──长江展开,歌颂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以及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全诗满溢着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应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关键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经过反复朗读、背诵、朗诵之后,可以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高昂的歌词与激越的旋律相结合,势必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在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内涵之后,学生们的思维深度被进一步拓展。这时,他们的情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又一个高潮。这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学唱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长江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本课信息含量大,知识内容深,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补充教材内容,以达到学习目的。如何避免课堂成为信息泛滥的海洋,如何避免学生发言成为照本宣科的念资料,如何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如何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要精心预设的。
设计思路
1.贴近学生生活,构建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前调查,让学生提高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应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针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3.引导学生有效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要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
活动一 欣赏风光,感受长江之美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入手,直观的感受长江的美丽风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活动二 回顾历史,感悟治理之需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长江美景后,呈现长江水患的图片和有关资料,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明白了三峡工程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盘点数据,领略宏伟气势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宏伟除了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之外,在教学中通过抓有关数据,引导学生算一算、比一比,把抽象的宏伟、大、多,与学生身边的事物相联系,变得具体,也使得三峡工程的宏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活动四 深入幕后,感受三峡精神
设计意图:三峡工程的伟大,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在本教学环节中,旨在引导学生去关注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以及一百多万的三峡移民,去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他们迎难而上的非凡创造力。让学生感受中国人的伟大,也正是爱国教育的一种渗透。
长江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长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拟订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2、传授新知: 展示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教材表2.1“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河流,并总结出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2、指导学生读图2.16,完成“读图1”,在图中找出长江发源地、入海口、上中游的划分。分析“读图2”中“高山”的含义
3、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4、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
2、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 阅读课文P41页;看课文P41页图2.17;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
(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 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
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42-P43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 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三峡、葛洲坝、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41-42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43页-44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 长度_____ 流量______ 流域面积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比较高的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议指导!
长江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长江说课稿15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有效的教学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品德学科围绕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根据校本课程制定“让体验充盈课堂,在交流、沟通、活动中感悟”作为子课题,下面,就我今天执教的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向大家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同行给予指导!
教材内容简析
《好壮丽的一个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其中一个主题。本单元以中国这个“大家庭”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认识和热爱中国这个“家”,并在了解中国初步的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发展初步的国际意识。单元内容共有三个主题,分别是:主题一:好大的一个家、主题二:好壮丽的一个家、主题三:我们的家在哪里。本课《好壮丽的一个家》共有两个小主题,分别是:长江和黄河、名胜古迹多。目的是引导儿童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孕育中华文明的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初步了解黄河的源头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能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获得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好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的自然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激发爱祖国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以长江、黄河流域名胜古迹的资料,如:图片、诗歌、书刊、旅游纪念品等,准备绘画工具。
根据确定的活动目标及本班学生的特点,这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版块的活动:
第一版块的活动是“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活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我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歌曲《大中国》导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广大,知道中国有两条巨龙—黄河和长江。这样激发了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热情,因而有了进一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欲望。
接着播放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的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的壮丽;跟着让学生们翻开书,认真看书中的图片,指画已认知的名胜古迹,为抢答环节做好铺垫。然后进行抢答题的环节,让学生看清楚题后举手进行抢答。这一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居世界第三位;黄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同时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广大壮丽和崇敬之情。适时板书:“好壮丽的一个家”。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
第二版块的活动是“在活动中升华感情”。这一版块主要在孩子们有了前面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到过的有关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结合学生的讲述,教师适时出示一些黄河长江附近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这一活动的设计完全从他们的生活感知入手,让他们感悟到长江和黄河重要性。
第三版块的活动是“拓展延伸,体验壮美”。这既是本次活动的升华,也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所在。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及重要性,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造成的灾害,我设计了水资源图表和“夸一夸”活动,让学生观看书中的一个景点,四人小组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又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同时又提高了他们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
第四版块的活动是“才艺大比拼,深刻体会珠江的美”。结合2010年十一月广州将要举办亚运会这一盛事,通过让学生“争当小导游”环节,把广州的珠江展示出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进一步理解我们的珠江是很壮丽的,感受动脑筋有创意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感受到创造活动的过程美。同时为下节课主题二《名胜古迹多》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赛一赛、说一说、演一演、夸一夸”教学手段,对长江黄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结合我们最为熟悉的母亲河—珠江的认识,教育孩子合理用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活动目标。希望这次的说课比赛,吸取他人的丰富课改经验,使“教”与“做”统一,以便能基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谢谢大家!
【长江说课稿】相关文章:
2.长江景色作文
3.长江的词语
4.沁园春长江欣赏
5.长江赋原文
6.长江大桥
7.长江英文是什么
8.赞美长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