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1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 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小结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说板书设计
3、白 杨
借物————————→喻人
|直 |扎根边疆
白杨〈适应力强 建设者〈建设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白杨》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幷写小练笔。
三、说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了解白杨是一种极普通的树。
(二)检查预习
有小主持人检查词语及本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白杨有什么特点?抓住爸爸说的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出白杨有三大特点:直 、适应性强、不怕困难。然后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小白杨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学生总结概括。
然后重点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课文段落: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学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对爸爸了解甚少。接着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西部战略资料,进一步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及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有着怎样的品质。总结出:他们同样像白杨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体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从哪里看出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一句话就很容易看出来。
最后,学生通过看板书,深入了解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完,老师总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紧接着出示小练笔,学生先交流然后练笔,最后一生说说自己的小练笔内容,学生评价,老师小结。
总结提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
1、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课始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画出不理解或不会读的字词。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因此本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
1、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2、把所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3、(播放课件)这里常年干旱,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新绿,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再读爸爸的介绍。用“不管…不管…总是…”想像白杨还可能在什么地方生长。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四〉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小结: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解文悟情之后再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并使这种情感在朗读中得以升华。
〈六〉总结课文,教育学生。
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七〉拓展延伸,推荐书目。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诗歌《帐篷》并向学生推荐:矛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引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设置装备部署者的崇拜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力。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索课文内容,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形本钱身看法的本领,并能把自己的见教学出来。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准确读写“沙漠、清楚、高峻挺秀、先容、新疆”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散了”到课文结束。
3、开端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和代价观以及献身故国设置装备部署的高贵抱负。
4、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能在明白的底子上说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相识白杨有哪些特点,领会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意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要领。
二、说教法
本文接纳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蕴藉,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样子容貌形状变革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差别本性特点。在教学中重要通过朗读资助明白,并得本地联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要领资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明白。
在引导朗读时,可分脚色朗读,念书时要把人物的生理运动展现出来,如爸爸的样子容貌形状变革;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灵活和稚气来,要细致哥哥和妹妹的差别本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由于是对孩子说的,严峻中又不失密切和谆谆教导。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明白一朗读,并联合多媒体等要领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本领,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题目,颁发自己的看法,我做得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由于教是为学办事的,教的目标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题目和看法,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看法的欲望,我偏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题目,大家配合研究等要领来读懂课文,领会西部设置装备部署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设计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训练后,我再让学生回首课文,思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凭据学生答复,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并点评:爸爸称赞白杨树,现实也是在称赞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的事情者。
(3)学生意会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懂的最后节中,明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覃思,思些什么,末了为什么会暴露微笑?
学生明确了爸爸是由于信赖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发展,成为故国有效之材而感触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蜜意地转述在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者中传播的一句话:“献了芳华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力?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引发情绪,教育学生。
同砚们,在茫茫的大沙漠随处留下白杨高峻挺秀,刚强不平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情况中那千万万万的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者,为了转变边疆的落伍面目,他们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边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肯定会茁壮发展。老师也信赖,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发展,成为有效之材,到故国必要他的地方去,设置装备部署故国。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白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二)、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三)、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用三种不同的字体板书课题,让学生选择用哪一种字体合适,并说出为什么?
2、挑学生来读课题,要读出感情,读出白杨的高大挺秀。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并为深入理解白杨的特点做下铺垫。]
二、学习12—16自然段。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过渡:我们还记得上节课哥哥问的最后的一个问题吗?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文中哥哥最后的问话。)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当哥哥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后爸爸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大家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再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棵什么样的白杨呢?
3、挑学生起来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指导朗读,完成填空说话练习,并在这个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背诵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过渡: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是引读)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三)、学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板书: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们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板书:不知道 为什么?
不知道 为什么?
不知道 怎么样?
3、师:同学们,那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挑学生回答。)
[通过教师的引读和引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再学第12自然段,明白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细细地读一读第十二自然段, 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这里白杨哪是树啊!它其实就是———。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2、学生读书思考,最后教师总结,板书: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
3、同学们,我们想一想我们的边疆建设者在那个地方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呢?用“哪儿 哪儿”和“不管 还是 不管 还是 总是”夸夸这些边疆建设者。
4、总结: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是借白杨在表达作者的一种志向、是在写一种人。那么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也写到了白杨,那么,那里的白杨又是指什么呢?请大家在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找一找写有白杨的句子,说一说这些白杨指的是谁?
[通过教师的诱导,让学生明白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思,小组交流。
2、教师组织交流,总结。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这样的结语一方面总结了课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起到很好的鼓动作用。]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
一、说教材
《白杨》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火车上爸爸为孩子们介绍了白杨这种树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了以爸爸为代表的在西部边疆地区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人民具有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品质。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会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并且对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民产生敬佩之心。
二、说学情
了解学生是针对性教学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仍处在抽象思维的年龄,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相对于纯文字的介绍,他们更容易接受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小学生自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更注重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白杨的特点和祖国建设者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文借白杨的特点赞颂坚韧的健身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体会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环境的恶劣,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父亲和白杨之间的关系,懂得白杨的品格美,领悟父亲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法。为学生展示西部荒漠环境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西部环境特点,并向学生介绍西部风沙大,缺水干裂的气候,观察并了解白杨缺水但依然坚挺的特质。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通过“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白杨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去通读全文,并找出答案。这时学生可以得出“本文主要讲述了在火车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故事”“白杨具有高、直、坚韧不拔的特点”(板书:白杨:坚韧不拔)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爸爸在介绍白杨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学生纷纷得出答案:比喻手法。找到相关的语句,将白杨比作大伞。因为文章中没有提到具体将白杨比作大伞,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因此我会向学生展示大伞和白杨的照片做比较,观察出大伞具有笔直的`手杆和较大的伞面,外观和白杨很像。
其次引导学生品味爸爸关于介绍白杨坚韧不拔特点的语言。请学生进行角色朗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理解白杨是生长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环境多么恶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发芽,体会白杨的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在此,我会向学生展示关于白杨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依然屹立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白杨生长环境之差,衬托白杨不动摇、依然笔直的特点。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绍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亲一样支援西部工作,在遥远的新疆为祖国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他们身上体现着白杨精神,在祖国发展过程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到哪里去艰苦工作,正是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我们才得以有现在美丽的生活环境,国家才得以生机勃勃地蓬勃发展。(板书:爸爸:默默艰苦奋斗)
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结尾带有暗示性的语句。爸爸搂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此处沉思以及微笑是因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杨旁边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小树。这暗示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时我提问学生“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有什么样的领悟,他们应该学习白杨什么样的精神?”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杨,我想对你说》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白杨的特点,以及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边疆工作者的品质。
课下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白杨是生长在西北恶劣环境中的植物,请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一种植物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和它的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白杨坚韧不拔的特点,体会以爸爸为代表的西部工作者默默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简洁、明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12-02
《白杨》小学课文原文10-14
语文说课稿:《白杨》12-19
小学语文课文说课稿05-20
《白杨礼赞》课文03-04
白杨的课文原文07-20
白杨课文原文03-29
语文课文说课稿04-22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说课稿(精选9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