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班体育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体育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体育说课稿1
一、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小兔拔萝卜”就是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兔妈妈教小兔子学本领这一主要游戏环节完成的。
二、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双脚向前跳。
2.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身心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头饰若干;
2.胡萝卜若干,四散在场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通过拔萝卜吸引幼儿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问我,老师我们今天要干什么啊?我让他们看完活动准备的东西以后告诉她们我们今天要变成小兔子,并给他们带上头饰,他们就和我玩起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游戏了。孩子们对活动准备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很快进入游戏角色。
活动重点:初步掌握跳跃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两脚并拢向前跳。
在我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难点就是两脚并拢向前跳,所以我在幼儿活动的时候特别注重,脚要并拢成正步位,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有个孩子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双脚向前跳,所以我在这个时候及时给他帮助,当孩子跳了几个圈以后就可以双脚向前跳。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
游戏法、提问法
首先创设环境、激发兴趣,用起床锻炼身体,念儿歌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的走路方式是“跳”。
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兔妈妈教幼儿学习本领,及《小白兔拔萝卜》这个游戏活动中进行,所以在这个部分主要看幼儿的动作是否正确,大多数幼儿是否已经掌握了。
在活动最后,孩子拔完萝卜以后,我发现班里的很多孩子累了,所以这时,我没有按教案上马上结束活动而是让他们休息放松了一会,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游戏。
小班体育说课稿2
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接触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地教学,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看到钟表,但对如何认读钟表上的时间是陌生的内容。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将为进一步学习钟表的知识打下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它分为3部分来呈现。第一部分:初步感知钟表;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教材的编排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学情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以下三点: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钟及钟表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整时的认读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鉴于学生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按教学需求,做以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实物钟一个、作业纸。
要求学生准备:自己做的钟表一个、直尺一把。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综合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探究法。以趣引学,猜谜语,动手操作,从易到难,这样设计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中,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习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又给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习过程与学生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之乐,自主之乐。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认识钟表;(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猜谜语游戏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他是谁? (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 (学生回答:钟表)
ppt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生1:告诉我们时间
生2: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放学?
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这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引出课题(钟表的认识)
二、认识钟表
1、感知钟表
师:钟表上都有些什么?
生1:两个针,时针和分针
师:时针、分针长什么样子,我们怎样区分他们呢?
生2:时针是短短的';分针是长长的 。
生3: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请学生上讲台指一指 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课前准备的钟表,让学生上台指一指)。
指一指自己的钟表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学生自己制作的钟表,先指给同桌看,然后再举手发言)。
师:时针和分针会做运动,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举起手,和ppt上的钟表一起转动起来,感受钟表的转动方向)。
2、钟面上还有些什么 ?
生4:12个数字 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自主学习钟表的知识。
三、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主题图:早晨天亮了,小红在妈妈的叫唤下起床了。谁能告诉我们小红是几时起床的?(图中有钟表)
生1:7点(生活中我们说7点,数学上我们说7时)。
师:时针和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
生2: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肯定这个认读钟表的方法。)
生3: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完整说一说,是怎么看时间的。)
请多个小朋友完整说一说,落实7时内容的学习。
2、出示三张钟表、感知钟表,认读钟表。
2时 9时 12时 (完整说一说,是怎样看时间的)
板书时间的认读。
师:3个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指的数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男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女生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大家一起说一说是怎么看几时的。)
小结2:分针指着12的,我们就叫做整时。
3、动手操作。
(1)拨一拨
拿出我们制作的钟表,大家一起来拨一拨。请小朋友到讲台上演示,一边拨一边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拨正确)。(2时、5时、8时、9时、10时)
难度提升:
先拨2时,再过一个小时是几时?(3时)
先拨6时,前一个小时是几时?(5时)
(2)小小钟表修理工。
先做示范做一做:残缺的钟表,把钟表修补好。(要点:①先观察缺了什么针;②时针和分针的区别:时针长长的;分针短短的;③用尺子来画)
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画。
4、认识电子表
(1)除了那个钟表,主题图上还有哪里告诉我们时间了。
电子表。电子表怎么读。
7:00 (“:”后面有00,表示整时;“:”前面是几,就是几)
师:像这样表示时间的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呀?
生1:手表
生2:手机
ppt展示(手表、秒表、手机、电脑)
(2)这样的时间你们都会读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8:00 3:00 6:00
设计意图:在认识整时的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中认识钟表。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平日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明同学的一天》,你们来看看他安排得是否合理。
ppt展示: 7时、9时、12时、6时和9时
师:请你说一说几时小明在做什么?
师:仔细回忆下,这些时间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2个9时。
师:有2个9时小明却在做不同的事。谁能说说为什么呀?
小结:一天有两个9时,我们叫做白天的9时和晚上的9时。
师:小明同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你会不会呢?你能像小明同学一样说一说自己的一天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明同学的一天》的学习,巩固了整时的认读这一知识点,同时渗透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钟表、时针(短短的)、分针(长长的)、认读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就是时间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向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游戏名称:萝卜蹲。
目的: 培养幼儿倾听、可以训练注意力的敏捷性。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玩法:
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老师喊口令:“红萝卜蹲,黄萝卜蹲,白萝卜不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组,前一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也可以由孩子来发令)
这个就不错很好的哦!说课教案模板。
活动目标 1、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 2、尝试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小班体育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2--3岁的幼儿由于大脑神经发育得还不完全,手脚协调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对幼儿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爬比较感兴趣 ,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也很喜欢爬。根据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结合本阶段的"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运用蚂蚁爬着行走的特点,让幼儿学习蚂蚁爬的动作, 我选用了"蚂蚁运粮"的游戏活动。通过蚂蚁学"找食"的本领,练习幼儿的手膝着地爬和跨的动作。"蚂蚁"这一形象,幼儿比较熟悉,也非常的喜欢,在活动设 计中,我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创设一种蚂蚁妈妈和宝宝一起找食物的情景,这非常符合托班幼儿对母亲的依恋情感,师生间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和 沟通,也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四肢协调动作,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2.根据设计意图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A.发展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能力。
B.激发幼儿积极尝试活动的兴趣。
3.本次活动的重点
练习幼儿双手,双膝着地爬的能力。
整个活动的设计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蚂蚁运粮"的游戏,让幼儿学习手膝着地爬的寻找食物。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跨过10CM高的障碍物。
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多幼儿走楼梯都还不怎么会,让他们跨10CM高的轮胎是有点难了,为此,我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多次进出家门跨门槛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做跨的动作,巩固练习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提高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4.活动准备
A.蚂蚁的胸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师的教具应能激发幼儿尝试活动的欲望。幼儿一戴上胸饰,就能很快展开想象,投入到蚂蚁宝宝的角色当中 .
B.糖果若干 我班幼儿对糖果比较感兴趣,用糖当作食物来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C.轮胎与幼儿人数相等 我用轮胎当作蚂蚁的家,主要用做让他们做跨门槛来练习跨的动作。之所以选择用轮胎来练习做跨的动作最主要还是从安全因素上考虑的。
D.磁带。录音机。园服。围裙
二。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因为是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让幼儿做些准备运动,活动下他们的胫骨,所以我让幼儿跨出家门槛,到户外来锻炼身体,在跨门槛的时候就已经在让幼儿练习做跨的动 作了,在他们都跨出来以后,开始听着音乐做小手小脚的操,这个是整个活动的开始,是让幼儿有个好的心情后进行活动的基础。做完操后,告诉幼儿肚子饿了,要 去找食物,为下面的活动作下了铺垫工作。
基本部分 我先讲解示范了一次找食物,告诉他们是要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着去找食物的`,在示范爬到公园里,告诉幼儿我在这找到了许多糖果,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防止他们 在游戏中抢糖,我告诉他们只能拿一颗,然后把糖放在大口袋里,再接着爬回来,到家门口后要跨过门槛进家休息会。然后我请2个幼儿示范,看他们学的怎么样 了,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找食物,让他们多次练习爬和跨的动作。
结束部分 告诉幼儿我们找糖找的身上都是泥,然后带领幼儿洗澡,让他们弹弹身上的灰尘,放松下情绪。这也是动静结合,整个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最后以到外面去吃糖结束本次活动。
三。设计亮点
1.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老师示范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 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 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
2.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教师示范直接获得印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和跨的技能,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小班体育说课稿4
活动名称:小小鸡儿钻钻钻
活动目标:
能低头弯腰钻过高65―75厘米的障碍物,动作灵活。
仔细听清指令进行捉虫游戏。
愿意克服困难,体验钻山洞捉小虫的快乐。
重点:能钻过高65厘米―75厘米的障碍物正确掌握钻的要领。
难点:在捉虫游戏中,能朝同一方向钻并按指定路线返回。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钻的游戏,认识小鸡。
物质准备:将一根长约3米左右的.横幅固定在场地两边作山洞,高度约为75厘米,攀登架一个、铁的大钻圈4个、小钻圈2个,自制各色小虫若干,多于幼儿人数,小鸡挂牌一个;篮子3个;《小小蛋儿把门开》《虫儿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幼儿四散站立,教师佩戴小鸡挂牌,交代游戏角色。
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尝试钻的动作:游戏“小鸡散步”。
――师:鸡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散步吧!
――个别幼儿示范钻的动作。
――师幼共同总结钻的动作要领:钻山洞的时候,身体下蹲,头要低,弯腰,身体收缩,慢慢钻过去。(语言提示、行为练习)
――幼儿集体练习。
(2)幼儿练习正确的钻的动作:游戏“森林探险”。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山洞去钻。(教师提示幼儿按一定的路线往返)
――小鸡捉虫。
师:鸡宝宝,我们认识了去大森林探险的路,现在我们要去捉虫子了。每次捉一种颜色的虫。(引导幼儿要从不同的山洞再去捉其他颜色的虫子)
――提醒幼儿要用钻的好办法,不要碰响铃铛,会引来大灰狼的!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师:大灰狼走了!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小班体育说课稿5
一、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班里的动物角饲养的小乌龟,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也是他们的最爱,而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喜欢围在那里观察小乌龟并模仿其爬行。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和协调,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结合《纲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我尝试将运动领域内容与其它领域内容有机整合,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等教学手段组织本次活动,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角色身份参与其中,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大胆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听指令手膝着地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初步学习合作,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的难点是:引导幼儿听指令,按要求进行活动。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 1.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交流,在游戏中巩固动作。 2.创设难度层次不同的情景,提高动作技能。 3.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 1.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运用适当的指导,如: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了解小乌龟的生活习性,使幼儿对小乌龟的爬行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师幼每人一个贴有乌龟图案的松紧头饰;红、绿两色大小不一的沙包若干;红绿两色筐子各两个;小桥;地毯;背景音乐。
三、教法与学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我希望和孩子共同探索、发现,让孩子在爬行中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乌龟妈妈运粮食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游戏情境法,整个过程动静结合,循序渐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整个活动教师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并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完成。以上面使用的教法为依据,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引导幼儿怎样发展。使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幼儿探索实践、体验游戏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咱们到草地上做做操,运动运动吧。”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游戏口吻开场,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幼儿以小乌龟这个他们所喜爱的游戏角色,进入到活动中,很自然的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跟着教师做起热身运动,使幼儿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这一环节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尝试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发展基本动作这一环节分四个步骤:先让幼儿自由爬行,然后根据幼儿爬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手、膝着地爬,并带领幼儿练习爬行,然后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成功。这一环节以简洁的谈话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然后为幼儿指出正确的爬行方法,通过幼儿和老师一起练习爬行,对于每个幼儿又是一次提高。最后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对于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可通过模仿,获得新的体验与成功。
(三)、创设情境,增加游戏难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发展。这一环节分四个步骤:
1、教师提出问题:“早上妈妈发现许多小果果,你们想不想吃? (想),下面妈妈要带你们去捡果果,哎呀,前面有一座小桥,怎么办呢?”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组织幼儿练习一个挨着一个爬过小桥,通过游戏化的情境,增加爬行难度,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幼儿基本动作得以提高,使幼儿获得充分的体验。
3、组织幼儿捡果果,将红色小果果放回红色小筐,绿色果果放回绿色小筐,然后师幼检查结果。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运动领域与数学、美术等领域有机结合,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4、今年,妈妈的粮食丰收了,请宝宝帮妈妈把粮袋搬回来,宝宝自己搬不动,怎么办?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尝试两人合作运送粮袋。
《纲要》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的合作意识。这一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不怕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的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四)、放松运动幼儿边听音乐边躺在地毯上放松腿、手臂。在放松活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五)、体验成功幼儿品尝粮袋中的果实,体验成功,分享劳动的快乐。五、预测效果: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预估多数幼儿会积极参与活动,但因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常规及动作发展把握不是太好,同时,小班还有一部分幼儿刚入园一个月,幼儿整体差异也比较大,课上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还可能出现个别幼儿难以配合活动的情况。
小班体育说课稿6
这是一个针对小小班孩子设计和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以小猫学本领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
2、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园自然环境、拱门、自制老鼠、篮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猫起床:点头、伸手、弯腰、蹦跳。
(二)基本部分:
1、小猫练本领:
(1)导语:小猫已经长大了,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2)小猫跟着猫妈妈学习走、跑、钻、跨和攀爬的动作。
2、游戏:小猫捉老鼠
游戏玩法:小猫依次寻找草地、池塘边、大玩具的老鼠,捉到老鼠说:“我捉到一只老鼠。”跑回猫的家,把老鼠放在篮子里。
重点难点:跑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歌表演《黑猫警长》。
一、活动设计的特点
1、环境材料自然化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户外环境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发展孩子基本动作。辅助的材料:制作老鼠用的纸筒,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是废旧物品加工而成。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环境和材料的巧妙运用,使孩子与环境材料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不需要准备许多复杂的器材设备,淳朴自然。
2、活动内容生活化
活动三个主要环节,都离不开孩子的日常活动,孩子非常容易理解。第一个环节,模仿早上起床的活动,刷牙、洗脸等;第二个环节,离开家去找食物,找到食物拿回家,就好像我们买菜做饭一样;第三个环节,放松休息散步。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
3、组织形式游戏化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托小班的孩子对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感兴趣,本次活动以 “小猫学本领”的故事为主线,老师扮演猫爸爸猫妈妈,孩子扮演小猫,根据小猫动作灵巧的特点,在如何捉上做文章,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
2、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所以,我在制定目标时把孩子对本次活动是否感兴趣放在首位,接着是动作技能和情感体验。目标具有可操作、可检查性。
三、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就是教师如何教,孩子如何学的问题,教育策略运用得当,教育目标就能较好实现。
1、教师语言的调动
体育活动的语言不需要多,应该简洁明了,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意自己的语言,由于孩子年龄小,游戏化的语言更加突出,如,“铃铃铃,闹钟响了,小猫起床了。”又如:“我们轻轻走,别让老鼠发现我们了”。
2、教师动作的示范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体育老师,但我都会尽量给孩子做规范的示范动作,特别完成动作的程度,如跑的动作,到底让孩子怎样跑,双手如何摆,双脚如何落地,我都进行了示范。
3、幼儿模仿性、反复性的学习
教师的示范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最终让孩子掌握,还需要孩子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效果
孩子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较好达到活动的目标。教师采用的教育策略:语言的调动、动作的示范,幼儿模仿性的学习,令活动生动活泼,充满欢声笑语,不过,运动密度和运动量的控制没有很好把握,过密过多的跑对于托班的孩子显得有点过量。
小班体育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玩具找家》是一个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在小班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因此,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增加进行平衡练习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加情境、引发兴趣的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首先要培养的是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兴趣才能带动他们进行技能的练习,因此我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能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
3、学习收放玩具,熟悉集体生活的常规。
三、教学方法: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游戏法。我设计了“宝宝真能干”的游戏,把热身活动、动作示范、重点练习、难点解决全部放在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四、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我选用节奏鲜明的乐曲,带孩子们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游戏《迷迷转》。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吧,风婆婆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转一转。”教材中的游戏儿歌是:“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我就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将游戏儿歌改为:“迷迷转,迷迷转,小风来了慢慢转,大风来了快快转,风儿停了我就站。”幼儿随儿歌快乐旋转,老师可以利用儿歌来不断调整活动强度,保持幼儿最佳的活动状态。
3、游戏《送玩具回家》,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了讲解示范法和练习法,不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我分为几层循序渐进地来进行。
首先,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初步学习在相距25厘米的平行线中走。
“孩子们,有些小朋友把玩过的玩具忘到了外
面,玩具回不了家,急得要哭了,我们一起来找到他们,送他们回家吧!”
找玩具的过程中,带领幼儿练习在平行线中行走。先请幼儿集体在25厘米的平行线中行走,让孩子们自己试一试怎样走才能有快又稳,还不能踩到路边的小草。然后请几名做得好的幼儿示范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方法,教师讲清动作要点,再次请幼儿一起来试一试在平行线上行走,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要点。
第二层,分组游戏,送玩具回家。在这一环节中,将幼儿分为几组,送玩具回家,巩固在平行线中行走的技能。老师要不断提醒幼儿要走在路中间,不要踩线。
第三层,找一找还有哪些玩具,把他们也送回家。
在这一环节中,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设置不同的小路,请孩子们在上面行走。有弯曲的小路,高20厘米的平衡板,22厘米左右的小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幼儿获得主动发展,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能力及时调整活动的难度,能让孩子始终处于最佳的唤醒状态,保持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游戏的情感贯穿游戏始终。让幼儿在不断展开的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掌握活动技能,实现教育目标。
在基本部分的设计安排中,我还要随时注意活动的强度与密度的合理安排,根据多数孩子的表现:如面部是否潮红,是否汗多,喘粗气等,对
活动及时进行调整。
4、让幼儿在“蜜蜂做工”的音乐声中,进行放松练习。
以上是我对体育活动《玩具找家》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条件。
小班体育说课稿8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主题活动下册内容中的一个体育活动《小猴运水果》。
说教材
纲要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猴运西瓜是小班下学期教学内容,皮球和呼啦圈是幼儿经常玩的玩具,但用呼啦圈带球走,幼儿并没有尝试过,本次活动我选择让幼儿尝试这种新玩法,幼儿会觉得既会觉得既熟悉,又新奇。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基本动作发展(走、跑、跳、投、爬等)较弱,坚持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如何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呢?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根据小班幼儿对故事、小动物、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选择游戏化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以小猴子的角色身分参与其中,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及教材分析,我对本次活动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
1、喜欢玩球和圈,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2、学习用圈带球走。
3、带球走时,感知手、圈、球的关系
(纲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
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用圈带球走。通过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游戏——运西瓜来完成活动的重点
难点:有一定的控制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通过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完成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两方面的准备:
实物:猴宝宝的胸饰、呼啦圈、西瓜皮球(每人一个),.西瓜场地布置,装西瓜大篮子。
知识准备:有玩过呼啦圈和皮球的经验。
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索活动,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摸摸、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示范法(请幼儿演示其玩法)情境创设法。
说学法:操作法、观察法
说活动流程:
在本活动中我们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我始终让自己扮演幼儿的伙伴。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热身运动《猴宝宝体操》
“猴宝宝们,今天的太阳真好啊。妈妈带你们晒太阳去。”听音乐,小猴跟猴妈妈做运动。(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游戏口吻开场,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幼儿以小猴子这个他们所喜爱的游戏角色,进入到活动中,很自然的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跟着教师做起了热身运动,。使幼儿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这一环节也为后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游戏:运西瓜
1、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幼儿学习
猴宝宝们,西瓜地里的西瓜成熟了,我们去把他运回来吧!看妈妈是怎么运的(以简洁的谈话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先过独木桥——再到西瓜地——最后用呼啦圈运西瓜——把西瓜放回筐中
2、幼儿当小猴运西瓜:教师带领幼儿走过独木桥,用呼啦圈带球走运西瓜回筐中。
(三)结束活动;音乐〈吃西瓜〉幼儿随着音乐洗西瓜,切西瓜,吃西瓜放松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班体育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好玩的鞋盒》是一节健康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而喜欢跑,尤其喜欢被人追赶跑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我希望通过此游戏,让幼儿在会跑的基础上学习躲避跑、边投边跑的技能。记得应彩云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好玩的鞋盒》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因此我把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教幼儿学习四散跑、边投边跑的技能。
2、尝试在游戏中会回头观察学习躲避跑,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度。
3、培养幼儿愉快地与同伴合作能力和意志力。
在目标的确立上我考虑到了整合性,如在体验游戏的活动中,突出了情感、习惯、态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活动重点:学习拴着鞋盒跑的方法,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难点:幼儿在跑中注意避让同伴,边投边跑。
三、说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与游戏活动之中,我做如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鞋盒若干、沙包、皮筋、音乐。
2、知识经验的准备:平时经常开展一物多玩的活动。如:海棉棒、玩报纸、玩圈等。
四、说教学法
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师幼互动的手段达到目标。
《纲要》还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的,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游戏,共同探索鞋盒的玩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鞋盒玩法,通过尝试、商量、合作使幼儿的技能得到提高。
2、情境教学法:教师有目的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与场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活动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热身运动,这是在开展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幼儿每人手持鞋盒在音乐中跟着我随音乐做热身操,使幼儿的身体各个环节得到舒展,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
第二个环节是自由探索玩鞋盒的方法。幼儿探索怎样将鞋盒系在身上,在指定区域里往返跑,以及探索怎样穿着“大鞋”手拿沙包,边追边将沙包投入鞋盒中的方法来做游戏,通过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尝试各种边投边跑的方法,从中感到成功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是关于”你追我赶”的游戏,整个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首先,部分幼儿将拴鞋盒的皮筋套在腰上,鞋盒拖地,在指定区域里往返跑,部分幼儿手拿沙包,边追边将沙包投入鞋盒中。接着,部分幼儿将鞋盒拴在腰间,在指定区域里往返跑,部分幼儿手拿沙包,边追边将沙包投入鞋盒中。最后,幼儿自行选择不同大小的鞋盒拴在腰间,在指定区域里往返跑,部分幼儿手拿沙包,两脚各穿上鞋盒制作的简易“大鞋”,边追边将沙包投入鞋盒中。
第四个环节是放松运动,教师带领幼儿用鞋盒敲敲小腿,敲敲胳膊做放松运动,让幼儿与自己的好伙伴相互敲敲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设计的开展,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让幼儿真正从活动中体验快乐!整个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精神,选材较好,通过鞋盒发散孩子的思维,适时适度引导以孩子为中心,环节紧凑,在玩盒子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促进孩子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并在活动中体验与伙伴一起玩的乐趣。幼儿通过“你追我赶”的游戏,满足了运动量的要求,达到了专项训练的教学目标。游戏的形式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本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的,在活动中没有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动脑思索、自己讲述、自已玩、自已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空间去自已探索,这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同时基于活动设计的目标,对幼儿的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于适时、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小班体育说课稿10
。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
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
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
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
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
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引导语: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幼儿自由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启发引导。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引导语:熊猫宝宝又走又跳,天气这么热,一定又渴又饿,妈妈带去你们采竹叶吧。宝宝们,你们先站好等一等,妈妈先过去看看有没有危险。(幼儿每人一个圆点依次站成四队)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引导语: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
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引导语: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很喜欢玩圈,怎样让幼儿玩出新花样,孩子们通过一物物品,创造出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在玩中幼儿可以和伙伴合作玩,从而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1、对玩圈产生兴趣,尝试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上。让幼儿体验到玩圈的兴趣,知道圈有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怎样引导幼儿合作玩圈,并让幼儿感到合作玩的乐趣。
三、 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椅子、呼啦圈、沙包、平衡木、纸箱。
3、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 演示法: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玩圈的同时,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
2、 激励法:教师在幼儿尝试不同的`玩圈方法时,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3、 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 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 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幼儿自由玩圈,玩后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的?并演示玩法。第二次探索,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第三次探索,引导幼儿合作玩圈。第四次是以游戏的方法进行钻、跳、平衡的练习。
四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幼儿的要求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分散练习,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及时对好的玩法加以鼓励。
6、 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教师通过邀请幼儿逐个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幼儿开拓思路,玩出更多的花样。
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玩圈方法,在玩的过程发现问题,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 经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圈圈乐”一定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探索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一物有多种玩法,回忆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热身运动——请幼儿自由玩圈——鼓励幼儿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引导幼儿合作玩——游戏练习——放松运动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幼儿在春天在那里的音乐声中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准备。
2、基础部分:通过以尝试玩圈各个环节。鼓励幼儿尝试自由玩、跟同伴学习、引导幼儿合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整个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3、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对活动进行评价,整个过程考虑到幼儿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小班体育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体育说课稿06-14
(精)幼儿园小班体育说课稿10-11
幼儿园小班体育《能干的小手》说课稿05-04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范文(精选12篇)10-28
幼儿园小班体育《玩具找家》说课稿05-04
体育说课稿06-24
幼儿园小班体育课说课稿范文03-08
《玩具找家》幼儿园小班优秀体育说课稿01-16
小班说课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