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说课稿

时间:2024-06-17 08:16: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郑和远航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郑和远航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郑和远航说课稿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自读课文12课《郑和远航》一课时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于是我和部分学生在课前收集了《郑和远航》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供孩子们浏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3、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我国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谁?(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三)、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文中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你找到了吗?

  (1)出示句子“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4)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简要的批注。)

  2、全班交流

  1)感受规模大(1—3自然段)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你是从那体会到的?指名读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根据学生回答而定)

  (2)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3)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船只随行吗?(:生:有。)有战船,有粮船,有水船,总共——“200多艘”。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5)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定)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27000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6)这么庞大的船队即将启航,想一想他们的指挥郑和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发号施令呢?(练习朗读)

  2)体会时间长。

  (1)过渡:从上面所说中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非常庞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2)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3)学习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引读)

  4、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指名说)

  (郑和远航是一次友好的,凶险的远航)

  体会友好交往:

  (1)从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可以抓住句子或词语)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师生演一演

  (3)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

  战胜风险:

  (1)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

  (4)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5) 小结:在漫漫的航行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6)最后以自然段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交流指导)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升华情感,回读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自由读课文。

  五、学习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师生扮演郑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伟大壮举,理解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为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而感到骄傲自豪。不足之处是在学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时只抓住一些数字和图片让学生感悟,没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理解,体会得不够深入。课内自读课应该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应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今后的备课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板书 : 12、郑和远航

  规模大

  时间长 达到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广

  友好 凶险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2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如: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站,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建立了这个专题站,供孩子们浏览。为了增加网站的开放度,我在网站上做了许多超级链接,链接到许多正规的网站,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收集着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网站设计

  本网站应用了动易的设计模板,功能强大,交互性强。

  本网站设计了六大板块,分别是:

  1、

  自主学习。里面提供了电子课文、学案设计、生字生词等内容。特别是超文本的电子课文,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做了超链接,用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做了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阅读障碍。

  2、

  郑和轶事。有郑和生平事迹和后人纪念他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更全面翔实地了解郑和,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

  宝船之谜。多角度地介绍郑和远航的奇遇和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当时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

  远航历险。带学生进入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体会大海的惊涛骇浪,海盗的凶残冷酷,从而体验郑和和他的船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无畏品质。

  5、 友好往来。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以及时间跨度。了解郑和远航为世界文化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6、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于电子课文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准确的读准生字。借助于电子文本的超链接,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除阅读障碍。

  浏览网站的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历险过程、友好往来,初步感受郑和远航的壮举和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借助于专题站丰富自己的认知。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借助媒体,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播放有关视频,或点击相关图片,感受船队的宏伟壮观,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来自文本的体验。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或观看视频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点击专题站,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学,效率将会很低,因此,我得给他们提出自主探究的目标,这个目标出现在网站的自主学习导航里,分别是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网上又有那些故事让你难忘?

  3、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第二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写法的指导,有一阶段成被我们的语文课堂忽略,当我认为,它仍然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例子就包括教材所具有的语文运用规律的基础性规范性的特点。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规范文体的研读,逐步构建自己的写作方法体系。]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最后,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一下郑和。

  (2)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郑和或航海为主题的电子小报 。

  (3)写一则200---500

  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纵观这一节课的设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控。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3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本课第一教时必须实现前拓性教学,借助《郑和远航》专题站,引领学生亲近课...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本课第一教时必须实现前拓性教学,借助《郑和远航》专题站,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整个教学过程我力图体现如下特色:

一、采用“问题探究”的策略,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一段郑和扬帆起航的录象,催化了学生的情感,诱发了探究动机,也生成了两大学习主题。即:郑和是怎样的'一个人?远航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即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也引领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阶段。从而展开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参与认知过程。学生围绕主题,在任务目标的引导下,运用《郑和远航》专题站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思考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形成对郑和人物和远航事件的整体性把握,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在问题中凸现,在问题中张扬。”

二、挑战“一网打尽”,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力图做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当学生在网络信息的刺激下,产生一种“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述郑和远航”的心理需求时,我则引导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哪儿到哪儿是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这样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结构,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最后根据课后思考题5的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细细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有主角、有听众、有朗读,有评价,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在和谐友好的对话中,浓郁了兴趣,培养了语感,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三、有效的资源、平实的设计、简约的风格构建着有效的课堂,这是我们共同期待的,也是我本课教学的源头和归宿。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语文第十册的26课《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公元1405年,郑和庞大的明朝皇家自江苏太仓刘家河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具体生动的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同时简要的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郑和远航》是一篇带有史料性的文章,而这篇课文是想表现郑和这个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还是想重点突出这个历史事件从而说明些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教师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从文本最后点明远航的“重大意义”看,我则认为作者可能更侧重于记事,记事当然离不开人,抓住了“远航”这一事件,就不难从中感受郑和的伟人形象。那将“远航”作为教学的主线话,课文结尾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意义”就显得单一直白而少了历史层面上的反思。1433年第七次远航,郑和病逝古里,远洋舰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河。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家宝船悉令停止!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可以看到辉煌,也能看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悲凉。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来思考远航,在教学中就可以尝试立足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展开对远航意义的多角度思考。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情感目标: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设计思路: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三、学习过程,感受郑和其人。四、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五、课外拓展,升华学生情感。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要说明: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3、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二课时简要说明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导入,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第二课目标预设: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一〉走进文本,感受远航的辉煌

  (1)规模的大的远航

  请学生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文字里感受远航的规模。联系生活想象148米长,60米宽,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该是怎样巨大的轮船。在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郑和第一次远航像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只,还有随行的战船,粮船,水船。再想像一下呀,这两百多艘船只航行在海洋上,绵延该有十多里呀,上千面风帆鼓风张起那是怎样壮观的景像呀?!然后课件展示船只编队出航壮观场面的图片。感受规模宏大。

  师引导学生对郑和远航和西方的几次大规模的远航进行比较后让学生交流感受:6百年前我国的建船技术,远航技术,船队的规模就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想像,领先他们的何止是一百年呀!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适时的补充资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脑海中使 “宝船”的形象鲜活起来,感受远航规模的宏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字入心,诵读 动情。

  (2)充满凶险的远航

  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感受这是一次充满规模宏大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从两个方面感受理解

  一是大自然的“凶险”。从“像脱疆的野马”“咆哮”“仿佛要把船只撕裂”等描写,感受海浪的巨大与可怕。

  二是海盗的袭击。适当补充这是当时横行在海洋上的一支最强悍的海盗,他们势力雄厚,足有五千多人,十分猖獗!

  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感受远航的凶险与可怕,则与凶险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郑和机智、英勇和智慧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突显出来了。同时引导学生融入想象,朗读这段惊心动魄的文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将深深刻入学生心里。

  [3)友好和平的远航

  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这还是一次友好和平的远航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二〉走向历史,品味远航的辛酸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却对郑和远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郑和远航,虽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但从历史上看它更像是强盛的明朝帝国向他周边的邻居摆阔显富而已,也是劳民伤财的。

  ——一些研究“郑和远航”的学者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大多明朝官员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海洋,华夏危矣。”

  ——郑和)

  教师引导学生试想:假如你是一个普通的明朝百姓,假如你是位权高位重的明朝官员,你会继续支持郑和远航事业进行下去吗?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对郑和远航的认识并写一写。《新大纲》中有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这一环节设计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业设计:

  1、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2、推荐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这一作业设计由课内延伸课外。对历史的探索,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引发他们的思考。在这里教师应该是多维思考的启蒙者,而不只是扮演“课文解读的权威”。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始终贯彻在这一篇课文中。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5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智能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文本主线

  1、 复习并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 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试着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2、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交流中相机播放(视频)启航场面,感受规模宏大;点击宝船图片,品味宏伟壮观;播放扬帆启航小电影,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3、回归文本,赏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组织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个环节:

  1、他们惊叹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把人们的惊叹不已具体写出来呢?(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b、战胜凶险部分扣住三个重点:

  1、出示语段: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

  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网上冲浪)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再次指导朗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练习巩固、网上冲浪,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冲浪”,编制了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读并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2)出刊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1、板书设计:

  26郑和远航

  威武豪迈 扬帆启航

  亲切真诚 友好交往

  镇定自若 战胜凶险

  名扬海外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互动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

  1、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2、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丰富自己的认知。

  [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 用“”划出中心句。

  4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5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6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2)、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郑和远航说课稿 篇7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说”、“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通过知识竞答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揭示课题后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以及交流在预习中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请几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指导分段;学习生字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二、抓住“远航”一词,精读课文

  1、了解历史地位。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相机出示第七小节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读,教师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接着再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看,哪里告诉我们了,然后全班交流。从两个方面感知郑和远航的规模大,第一就是参与的人多;第二就是远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设备先进,是一艘艘宝船。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让学生想象描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面对这壮观的场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远航,梦想即将实现,郑和肯定会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激发学生想象此时郑和的样子。“时间长,范围广”你又可以从哪里知道呢?再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得知课文的第六小节告诉我们了。从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到郑和六十多岁时还远航感知“时间之长”。郑和船队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可看出“范围之广”,并让学生看一段资料介绍。学生还可以从“前后共七次呢!”体会出郑和远航的“次数多”。从而体会到“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通过让学生想象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郑和的样子、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乐读。改变了深讲、讲透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

  2、学习远航过程。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广,范围之广,次数之多,书必须读进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引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小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了解到郑和远航不光是友好外交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体会,并让学生想象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也可演一演。如: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的双方对话;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说些什么话等。郑和船队在远航中还遇到了艰难险阻,让学生通过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画面,调动音像积累;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让学生说出仿佛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在调动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来体会海浪之险和海盗之险。其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面对此情此景,你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是如何呢?找出关键的词语来体会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最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再次来感悟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迁移法,让学生站在文中角色位置上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抓住学生情感导读课文,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真正达到了“入境”、“悟情”的阅读理想境界。课堂上老师则成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内化了课文内容。

  3、总结升华情感

  通过深入课文,理解了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的远航,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并且从远航中感悟了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告诉学生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历史评论家,你还觉得郑和远航是一次怎么样的远航?学生讨论、交流。如:一次影响深远的远航、一次收获的远航、一次生命的远航、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让学生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读一遍,体会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并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我挖掘教材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这还是一次什么样的远航。这样为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作了铺垫。

  三、复述第一次远航

  1、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你愿意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吗?好,老师也愿意,我和你们比赛。

  ●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和老师比赛”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征服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延伸拓展

  选做:

  1、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2、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

  3、写一篇读后感,相互交流。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地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最具体表现。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品尝这样的“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说板书设计】

  10郑和远航

  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

  扬帆远航(详)第一次远航、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略)其余六次远航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一张微型教案。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又体现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郑和远航说课稿】相关文章:

《郑和远航》说课稿【荐】07-19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04-06

《郑和远航》教案分析07-09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06-01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07-22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09-14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07-24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05-16

《郑和远航》教案11篇02-23

苏教版《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