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

时间:2022-11-24 13:49: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

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三、说教学方法:

  鉴于文章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阅读和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概括、言语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2、指导朗读:朗读是本课的重要目标,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声调、节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四、说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语,导入:同志一连用了5个“最”字,论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临终他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真的那么容易忘掉他吗?事隔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在北京参观了鲁迅故居,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歌《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看到题目,你们对这首诗歌会有什么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想从中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用伟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为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和思想定下基调,为下面的学习铺垫。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出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课件演示鲁迅、臧克家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本环节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著作,了解诗人臧克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缩短作品和现实的距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继续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3、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流利。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质疑探究:这里前四节诗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这里写几种人?鲁迅是哪种人?另一种又是些什么人?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过学生的自读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确这里写了两种不同的人,同时理解鲁迅先生是虽死犹生的那种人,他和反动统治者的行尸走肉有这根本的区别。

  (4)讨论、点拨:从题目“纪念鲁迅有感”中,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赞颂鲁迅先生,找找看,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赞颂鲁迅先生的?两种人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我们对待这两种人要有什么样的感情?设计以上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去阅读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理解鲁迅先生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就不同,提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以及对反动统治者的贬斥和痛恨。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本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省时高效理解诗意,既要放手给学生阅读感悟,也要适当引导点拨,提升他们的理解。)

  4、体会对比,感情诵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交流听后体会:你们听到老师朗读诗歌时的声调、节奏都一样吗?感情都一样吗?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明确:鲁迅先生和前一种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比,因此在朗读中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诗歌赞颂了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交流小结:第一种人要读出鄙夷、蔑视的感情,第二种人要读出肯定、赞扬的感情。

  (2)多角度练读,学生采用同桌比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去练习,强化诵读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范读,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对比写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诗意和诗情,感悟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维护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愉快地学习。)

  5、升华认识,拓展学习

  (1)这首诗赞颂了鲁迅先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交流后小结: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和敌人斗争,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反动统治者却剥削人民,欺压人民,人民当然要痛恨他们。

  (2)感情诵读《有的人》

  (3)课后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同学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小结本诗的写作目的,升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最后的拓展学习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光辉形象。)

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重合篇目。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诗歌篇目。

  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诗中营造的意象与意境,能使人心灵沉浸乃至陶醉。因此诗歌教学绝不能用诸如时代背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样的机械教学流程,否则就切割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思、激情和韵味,而变得苍白和枯燥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阅读欣赏诗歌,应从情绪和感情着眼,从语言入手。我以为,总体说,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感悟、点评。其中朗读尤其重要。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之魂。诗歌教学更应通过美读、吟咏、背诵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通过诵读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和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进入一种亢奋,旺健的前进式的精神状态中。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往往可以凭借各种朗读方式(独诵、齐诵、领诵、合诵、分角色朗诵)让学生去会悟。只有师生深切了解诗歌的内容,并被诗人的感情所激励时,才能带着真情实感去朗读。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学生面前再现诗歌中的形象,使学生顿悟开窍,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课标提倡: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视学生为“物”,用冷峻无情的语言之刀,肢解学生赖以学习的基本材料——课文,有心无意地奉送知识给学生,听凭其自然“悟得”,而应该以满腔的热情与爱心,以饱含激情的语言之火,燃起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引导他们去探求并获取知识,育成能力,并付诸实践。

  教研室曾对200节公开课做了一个统计调查:出示表格

  因此,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由实践中获得体验。目前南师大附属中学就提出,语文课上保证读书时间为一堂课的60%

  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机械,但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感悟显然为重中之重。我首先就决定这堂课以朗读感悟为主,并且应该保证50%的课堂时间用以朗读。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目标制定为: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的哲理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并进行简单的比较阅读。

  1.教学重点为:对比的写法。2.诗中的哲理性议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导入:

  本来设计以介绍作者导入,后来觉得略嫌平淡。恐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临时改为郁达夫写的《悼鲁迅》导入。并故意不说出哀悼的是什么人。“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他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他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他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他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然后提问:悼念的伟人是谁?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关键是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的中对鲁迅的那中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再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情境。

  第二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朗读中的感情倾向。之后学生齐读。提出思考题:1、把《有的人》前四节中八处“有的人”具体化,试改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2.以上这八种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3.这两种人共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 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这三个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

  学生齐读最后三节。提出思考题:后三节可以不写吗?

  学生能很快反应:不行。后三节是写这两种人的结局。正以为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因此人民就会有不同的回报。后三节,诗人在对生死、荣辱、善恶、美丑议论的基础上,使诗意升华到歌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因为它揭示规律,使人明理,因此诗的容量增大了。

  再思考重点句的意思:

  谁愿意做野草?你怎麽知道?他为什麽愿意做野草?

  鲁迅愿意做野草。从他写的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可以知道。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的含义是什麽?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却,被人民唾弃。“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的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鲁迅)

  思考:你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中悟出一个什麽道理?

  学生总结:热爱人民的人流芳百世,鱼肉人民的人遗臭万年。

  然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感情。提问:如果让你来读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怎样表达语气?提示:每小节上两句和下两句之间形成怎样的特点?

  学生马上反应:对比。前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一生回答:我认为对前一种人,要表达出对他的憎恨和鄙视,后一种人,就是像鲁迅那样的人,应表达出崇敬、热爱。

  再问,从副标题来看,本诗的写作目的在于赞颂还是在于批判。

  学生明确:是赞颂。所以朗读时赞颂之情应更显着。

  这样,我就以此为要求让学生朗读。请每组推荐一名朗读较好的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每一人读完请其他同学评点。要求做到:1、每一节诗都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两个方面的形象更鲜明,把正面衬托得更高。两种人对人民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不同人生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读得时候,要有明显的语气差别。2、读出反复的修辞所形成的磅礴的气势。

  目标明确之后,学生能在朗读和听读中掌握诗歌的特点,一,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是对比和反复。对比使两者形象更加鲜明,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节奏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气势。二、学生知道了诗人写作的目的。感受到诗歌形象的鲜明,领会到诗人强烈的爱憎,了解了诗歌的主题。

  评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和体悟,能准确到位地指出朗读的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下一位朗读的同学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读得更到位。最后,教师评点,再次范读,并要求学生跟读。这时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已不在刚开始的层面上。很动情地把气氛推向高潮。

  教师作总结: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阶级,深刻地揭露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反动统治者必将被人民唾弃的真理。其实,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不只被唾弃,而是遗臭万年。

  最后做一点延伸阅读《野草》《自嘲》要求思考:通过你读过的鲁迅作品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你能对鲁发表一点你自己的看法么?可以评论他做人的品质,也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评点。

  布置作业:选择鲁迅或臧克家做一点研究性学习,写成一篇小论文。

【六年级《有的人》说课稿】相关文章:

《有的人》说课稿07-06

《有的人》说课稿06-18

《有的人》说课稿11-22

《有的人》说课稿11-22

《有的人》说课稿11-22

有的人的说课稿范文01-26

《有的人》优秀说课稿范文06-29

《有的人》说课稿7篇11-22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说课稿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