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

时间:2022-12-08 08:41: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爱莲说》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说课稿(15篇)

《爱莲说》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习。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习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习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出示课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爱莲说》这篇文章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悟文章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4、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1)、阅读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基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相对陌生。

  四、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主体上通过“独立阅读、互相研究、质疑问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五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要重点突出的是互相研究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导入新课:

  方式是请同学们回忆杨万里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齐诵。学生背完诗后,我加以小结:美的事务人人喜欢,在众多的西湖美景当中,作者对荷花情有独衷,那碧波万里的荷叶,繁茂娇艳的荷花,将西湖点缀得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周敦颐一起步入他的《爱莲说》,看在他的笔下,荷花又是怎样的美好形象,这篇文章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介绍“说”这种文体和作者周敦颐。接下来便进入独立阅读环节

  1、独立阅读。此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指读,师生共同校正读音

  (2)通过课件出示字词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以同桌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4)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有不准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2、互相研究:通过课件出示以下问题,供同桌间或前后桌间相互探讨研究。

  (1)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莲的?写莲花时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2)为什么要写其它的花?

  (3)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质疑问答:由师生共同提出在研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视具体情况,此两个环节也可合二为一)

《爱莲说》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

  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

  ①“中通外直”;

  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

  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习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

  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习;学习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习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习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习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习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习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习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习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习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习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习检查;②拓展性练习;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习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抒发自己对本课学习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习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1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字词

  3. 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1. 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 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 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 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 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 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 《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 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爱莲说》说课稿5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爱莲说》说课稿7

  1教学目标

  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情分析

  1.这一批学生中有一些从初中起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甚至也有厌倦语文学习的。对他们来说,语文,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是我们所有高一老师的重中之重。

  2.基础薄弱,学习懒散。有许多学生或书写太差,或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或写作底子太差,或没有阅读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文章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对比)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爱莲说》说课稿8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展示课件,课件中展示的是什么花?······

  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3.字词学习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原文配乐朗读课件,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2.赏析课文,让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形象的句子)

  (2)作者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现象,品味<<爱莲说>>,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迪?

  四、作业:

  1.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写片断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短文。

  2.达标测评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的开山鼻祖。

  (2)“说”是古代的,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是

  (3)名句填空: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而。

  (4)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6)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词名句。

《爱莲说》说课稿9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平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文做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习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七、说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10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等以下七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旨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生对于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有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通过播放古筝背景音乐的荷花视频,并且谈话导入: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说的。由此导入本节新课《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其次,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

  然后,PPT展示作者简介及“说”的文体介绍: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设置问题。我的问题是: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学生经过再次朗读后回答。“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我会指定一两名来回答。经过总结得出: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学生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我会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我的引导和总结后,明确问题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作者是在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在明确了手法之后,提问: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并且“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如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我将发问: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请同学们谈谈看法,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爱莲说》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2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地位、作用: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它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2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3、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民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思想教育目标: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重难点阐述依据:根据教学新大纲对初中阶段文言教学的要求:规定古文的比例不少于30%,并且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1、教学对象:从教学对象看,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思路及方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3)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如下:

  (1)以形成性练习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习方法。

  (2)指导议读质颖、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习方法。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

  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形成性练习检查预习

  1、生字难词注音解释。

  2、骈句的有关知识。(以上预习内容课前完成,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从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入手,积累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有途径。)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导语设计如下:(配乐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电脑屏幕上显示澳门区旗、区徽的图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上课前,先观察两幅图,谁认识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对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就是回归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谁能告诉我,区旗和区徽的主体图案是什么?(莲花)几朵什么样的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是的,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深为澳门人民所喜爱。

  (以上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注意,点出学习内容,寓德于教,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再从电脑屏幕显示10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莲花有何可爱之处?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有的,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一步即“疏解文意的读法”,(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

  2、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

  3、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4、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欣赏爱莲名句。

  5、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6、根据课文注释,阐述含义。想想这种“君子”应具有什么样的写法?

  7、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品质有无相似之处?这是运用什么样的写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理解本文学习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及能力。我设计一个“君子图”,七个花瓣分别写上君子品德的七个方面,再让学生模仿制作一幅莲花图,对应的花瓣分别填上莲花的七个特点,有投影显示在屏幕上,这一电教手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1中对“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二步即“推究文理的读法”,以领悟促诵读,以诵读加深领悟。)

  (四)学习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

  1让、学生分析陶渊明爱莲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明确作者对菊和牡丹的不同态度,并与作者爱莲作比较,体会衬托作用。

  2、利用美术上色块对比知识,区分正衬、反衬手法的运用。(投影展示美术上两组色块对比:A组——白、灰色块对比,B组——白、黑色块对比,提问学生:“两组色块中白色显得更亮,更白?”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B组。”我在这时点出:两组白色的亮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灰色的白色比较接近,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由此,可引出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与反衬。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完成教学难点。

  (五)分析结尾段议论,指导朗读。

  1、试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讨论修辞手法,并强调以花喻人的用意及目的。

  2、用叹词领起并用不同句式写花有何表达效果,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分析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抒之情及朗读语气。(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是多读多诵,以上教学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的2熟读能诵,融会于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能获得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三步即“品读意境的读法”,)

  (六)总结“说”的文体特点,指导全文背诵。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说”的文体类似现代散文,文眼即一个“爱”字。(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爱莲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 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相关文章:

《爱莲说》说课稿01-27

爱莲说的说课稿06-14

《爱莲说》说课稿11-03

《爱莲说》说课稿07-02

《爱莲说》说课稿11-14

《爱莲说》说课稿11-14

爱莲说说课稿01-14

《爱莲说》说课稿范文11-11

课文《爱莲说》说课稿06-13

《爱莲说》说课稿范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