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算定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运算定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运算定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及减法的性质,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算式特点选择算法,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教学环节。
(一)、复述回顾。
在这个环节,我以游戏复习了能“凑整”的几种运算,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简便运算定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又复习整理了认识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为这节课的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做一个充分的准备。只有熟悉了运算定律和性质,才能更好的运用。
(二)、设问导读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用85×82+82×15的分析数字特点和选择运算定律做了思路引导,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几个有特点的简便运算,让学生简便运算。有了简便运算的过程,对于下面几个问题如何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总结就很容易获得。
(三)、自学检测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检验学生的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情况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四)、巩固练习
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通过比赛计算速度,来体会灵活简便计算的好处,更激发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积极性和兴趣,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拓展延伸
用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和例题,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全课小结
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做出鼓励,提出希望,圆满结束本课。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知识。它实际上是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到了小数乘法中,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实际上也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应用,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习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已学习过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本节课所探究的内容是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进一步拓展,难度不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前期测评
这一阶段中我设计了两道题,口算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巩固,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做了铺垫。
第二阶段:探究新知
这一阶段中首先出示了三组题,让学生通过
运算定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说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纸
2、教学流程
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练习: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
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
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
2)引申练习:
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
用乘法分配律:48× 125=(40+8)×125 =40×125+8×125=5000+1000
=6000
用乘法结合律:48× 125=6×8×125=6×(8×125)=6× 1000 =6000
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 808×125
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
3)拓展练习: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
①27×99+27
②45×55+45×47-45×2
③125×(8+40)×25
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 +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判断题:
(a)(32-17)×35=32×35-32×17()
(b)58×91+91×25=58+25×91()
(c)8×(125×9)=8×125×8×9()
(d)125×(8+4)×25=125×8+25×4()
3)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4、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运算定律说课稿6
1、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 议一议 、 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2、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授的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而本节课着重讲授的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正确的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在今后进一步的整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实数甚至复数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学好乘法交换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二、说学情
乘法交换律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类似,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乘法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由学生来归纳。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增强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二)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观察、分析法:观察、分析、概括发现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观察-初步结论-举例论证-概括规律”的教学流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探究等有效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指明列式,说明列式依据。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情境来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指出列式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同时由学生来观察、分析图中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生成原理
接下来我会通过“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首先尝试发现已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大胆提出猜想,得到初步结论,然后进一步发现类似的数学算式也具有这样的等价关系,最后将以上算式的规律抽象概括,并充分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适时引导概括得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来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对于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难度不大。再加之学生刚结束了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而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将研究加法交换律的方法迁移过来,学生就比较容易探究出乘法交换律。
(三)深化原理
下面我会就学生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今天的新知识乘法交换律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发现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之间的异同点,实现知识的迁移。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继而由学生来探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这一环节教师充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会要求学生用前面所得到的规律来探究变式练习:一道填空题、一道判断题,指名判断并重点指出错误原因来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完成,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生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成就感。
(四)小结作业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
25×4=4×25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以上就是数学经典说课稿《乘法运算定律》,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运算定律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O.25×4.78×4 0.65×202
=0.25×4×4.78(交换律) =0.65×(200+2)
=1×4.78 =0.65×200+0.65×2(分配律)
=4.78 =131.3
运算定律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运算定律》,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第一课的内容,通过让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为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为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并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本节重难点,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上课我便用多媒体播放有故事“朝三暮四”的情境视频: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则小故事我们来看一下,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位老人,他在家里养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粮食歉收,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们听了都高兴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群猴子其实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样多的,学生会发现可以用3+4=7(个)也可以4+3=7(个)来表示,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因为3+4=4+3所以两种吃法不同,结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继而引出本节课课题——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猴子相关的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进入正式的新课讲授环节,首先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李叔叔骑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图中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需要计算李叔叔一共骑了多远。继而吸引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大致会得出两种结论
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
若果用算式表示的话即为40+56=96(千米)(板书)“40+56”是用上午骑的40千米加上下午骑的56千米)还可以用56+40=96(千米)(板书)“56+40”是用下午骑的56千米加上上午骑的40千米。继而引导学生得出,同样的一个问题,可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56+40=40+56)
紧跟着我会在再次学生提问,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3分钟时间同桌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会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规律具不具备普遍性呢?在其他的加法算式中是否也是成立的呢?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验证。最后总能得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是成立的,向学过抛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一般用字母a+b=b+c来进行表示。
以上教学活动采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培养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我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以闯关的形式将课本的习题展现在多媒体上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设计能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查看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运算定律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习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习,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习,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习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习,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运算定律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小节里的内容。
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几年前已学过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以及加法的运算定律,知道它不仅适用于整数加法,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加法。那么是否也适用于现在所学习的分数加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当然,结果是肯定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其次,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丰富其内涵。而且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示形式,为以后代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初步基础。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抗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思考--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以加法复习题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从而将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用相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本课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几组加法式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得出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定律有进一步的认识。
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讨论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总结出加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已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综合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试题的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将紧扣这一中心开展有效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④(0.5+1.6)+8.4=0.5+(1.6+8.4)。
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回顾,即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了解定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加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疑问。为下面探究新知识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那么,这个运算定律是否对分数加法也适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2.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性
出示式题:
提问:上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得数是否相等?
先指名学生练习,算出得数后,再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这两组试题有何共同之处?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概括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通过讨论明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直观感知了加法运算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加法。这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
3.运算定律的应用
出示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教学例3
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教师:说出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教师: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性的认识,找出共同点,将同类结合起来,简便运算。体会到运用定律的好处,也增强学生运用定律、简便运算的意识。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运算定律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因此,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②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微笑着告诉学生:算完下面的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有了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同样的计算,学生做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大不一样。
2.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3.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一读——会审题
学生计算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不看清题目就急于进行计算。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读一读”,让学生仔细阅读每一道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500)this.style.width=500;" >
能简算的题有:( )。
然后学生交流:你刚才是怎么读题的?都思考了些什么呢?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知道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前提是学会审题。同时在计算中,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并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盲目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
(2)议一议——会反思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因此,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这样的计算是否合理,再反思:看了刚才这些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或者你想提醒自己注意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再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做一做——会计算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4)编一编——会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题目如下: 500)this.style.width=500;" >
要求:任选几个数,只添上“+”、“-”、“×”、“÷”号,拼成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4.总结提升,学会学习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会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自由地谈收获和体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运算定律说课稿1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我将从课标要求、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编排体例、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六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
第一方面: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及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及其运算模型的建立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与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要求学生:①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探索并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和适当的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③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数学”。
第二方面:内容结构和编写特点
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
所以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方面:编排体例
本单元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应用和拓展
下面我以本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为例说说本单元的编排体例:主题图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例1 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紧接着由观察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第四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一)知识与技能横向的整合:
本单元教材首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材料充满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由观察40+56=56+40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活动中,主动去探索、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加法结合律,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知识基础上迁移过渡到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对于简便计算部分,怎样计算更简便不能一概而论,是要求学生看具体的数据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整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一单元是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对于数的运算在1——3年级主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学生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对以后的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前面知识是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延伸与拓展,内容循序渐进能力螺旋上升。
第五方面:教学建议
关于运算定律的理解以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学生一、两节课就可以掌握,但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材却在练习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提前估计好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预设,及时的处理,因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幻灯片16)如(40+20)×25 和47×23+23×53两种直接应用运算定律的, 102×45和38×99+38是两种变形应用的例子, 18×45-8×45和99×23是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减法中的变形,还有加减混合,和三个数的和或差的扩展,这么多种类,我们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我们将它们分为几个梯度,规定每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
第六方面: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教师都应适当评价,尽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我班高猛同学平时上课一言不发,但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表现积极,这样就把发言的机会多次给了他,无形中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计算时,是否拥有准确运用公式的能力进行评价如我班李响同学在向同学们讲解他所做的题时能够说出做题的依据,这时在趁机提醒大家要向李响同学一样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表扬了这位同学。
2、情感评价:亲其师,信其道,播散爱的种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的活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等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评价,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体现多样化的评价。
【运算定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1-04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2-01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03-22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1-07
《加法的运算定律》优秀说课稿02-26
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02-20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02-19
《加法运算定律》运算定律课件06-11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精选14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