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说课稿

时间:2023-06-01 19:06: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合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合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合说课稿

整合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在后继的学习中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信息技术的三大优势,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的.操作功能和交互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基本图形,再根据图形密铺的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图案。

  三、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目标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传达信息的,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互,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版块:

  一)、创设情境,理解密铺:

  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密铺,再由理解概念到联系生活举例到欣赏图案判断图案,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二)、动手操作,探索密铺:

  1、单个图形的密铺:根据学生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大胆猜测单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经过分类,动手操作验证和再分类,明确基本图形中单个图形可以密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简单进地行图形密铺,通过操作和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密铺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平台的交互,在在线聊天中交流自己的结果和!

  2、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七巧板”中三种不同的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也可以密铺一个平面,而且图案更美。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动手操作,因为有了单个图形密铺的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的操作,所以要求也就更严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交互功能,把自己的创作上传到数字平台的中,而后看一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建议进行评价或者也可以利用在线聊天的功能交流想法和建议。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概念,因此我补充了如下这个环节。

  3、两种不同图形的密铺:包括单个不能密铺和单个能密铺的图形如(正五边形和菱形);单个的两种都不能密铺的图形(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通过对密铺图形的设疑和展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个的图形存在能够密铺和不能够密铺,当可以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图形时,我们总可以想办法让图形密铺,从而突破概念中“无论什么图形”。引出最后的奇妙的图形密铺的欣赏和设计。

  三)、欣赏和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可以是规则的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图形密铺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一直延续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会使用的软件创作奇妙的图形密铺,上传到数字平台的中,互相学习,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或者自己搜索资料,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

  这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理念,肯定有不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整合说课稿2

  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回顾说明文基本常识

  2、训练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

  3、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1、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按照要求辨析、整合信息。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分类范例训练。

  ①利用多媒体回放典型题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勾画圈点、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来筛选信息。明晰信息“筛选”的方法。

  ②分发提升题练习,强化学生“筛选”信息的训练,提升“辨析、整合”信息的能力

  2、方法指导

  强调本节课训练重点,系统归纳说明文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判断步骤,进行答题技巧上的指导。

  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讨论法、勾画圈点法、归纳总结。学生明晰说明文的基本常识,教师范例引导,学生实践解题,并根据出示的材料,由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激发学生学会归纳知识点。在解题中了解说明文阅读及考点要求,通过同类例题,逐渐提升的训练方式,形成初步的说明文阅读敏感及技巧的`掌握,提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用“我言你猜”游戏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阅读浅显说明文,考察同学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明确信息筛选和整合特点

  筛选:根据试题的要求,把符合考题要求的有关词句从文章中挑选出来。

  整合:根据考题的要求,将筛选的信息加以综合,使之符合答题要求。

  (三)回放典型题例:《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指导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

  四、说本次课程的收获与不足

  学生的整体表现;教师主导的角色;实现面向全体与否。

  反思:课堂气氛和知识传授,是否整合了说明文知识点,学生是否获得了全面解答这种文体的能力,应对中考相应的题型。

整合说课稿3

  《傅雷家书两则》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之时,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虽角度不同,但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这篇__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安排了两篇演讲词和两封书信。故知识目标中应明确显示: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和性我决定本节课让学生完成三个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属的异同。

  (2)学习运用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针对__的内容,文体特点,及九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尤其是本班语文基础较差的现状,我决定课前先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格式和情感上或得初步共鸣。感知可文后辨析两封家书的异同;品味赏析__后趁热打铁,马上进入体验运用环节,延伸拓展后在《感恩的心》中结束本课。

  教学过程

  歌曲激趣

  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刚才大家听得都挺投入的,从歌曲中,你听出了什么?(友情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语言,感情等方面谈。)学生举手发言。

  小结语:大家听得认真,听得动情;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之情。再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的最好桥梁。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再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的多了,整理下来,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异同。

  2学习书信的写作方法。

  3在体验运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学会感恩。

  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阅读两封家书,看作者再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的信。傅雷想通过这两封书信告诉儿子什么?请以“从___看出,这封书信是作者在儿子___时给儿子回的信。”的句式回答第一问。

  学生速读后举手发言。

  品味赏析

  正是期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家书有了相同的内涵。我想知道,同学们喜欢着两封家书吗?能把你喜欢的词.句和大家分享吗?

  体验运用

  傅雷的`家书,不仅能使他儿子—傅聪获益匪浅,也定能使我们这些阅读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学以致用,用我们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吧。

  A小李的爸爸和妈妈不幸双双下岗,小李也因此情绪消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假如你是小李的好朋友小丁,决定给小李写一封短信。你该怎样写?

  B小帆前些日子去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回来后,就总是指挥这个,教训那个,学习也很浮躁。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小颀,想给小帆写一封信。你会怎样写?(左右两大组分别完成A﹑B情景演练)

  拓展延伸

  (看来同学们已从精神上把两封家书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了。)的确,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其实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们的爱了吗?

  先把你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再和大家分享。交流分享

  小结:大家的述说很动情,也很感人。傅雷有一位让他为之骄傲的儿子——音乐家傅聪。我想:既然大家已理解了父亲并深深感受到了父爱,那么,只要同学们努力争取,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让父母因你而骄傲的人!

  作业安排

  父爱是无言的,较之母爱,它更深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发现,他和母亲一起用真情为我们搭建成长之桥。今天下课后,我们能否用自己的心,通过自己的手给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关心呢?

  结束语:放歌曲《感恩的心》

  课后反思:这节课目标明确,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的述说很动情,感染了许多听课的教师。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课文读的较少,基础知识——字词也是在课前检查而没有在课堂上展示。

整合说课稿4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串联与并联电路(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是在同学们学习了第三章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对串、并联电路更深一步的学习。并联电路是本学期中最难理解的一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路示教板、教材中的插图、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希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具有较好的直观观察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通过本节练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求知。积极合作的思想品质。

  四.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家用电器的连接,教师还可以联系教室里的电器的连接。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要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导

  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有大量的电学现象,我有意识把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请同学自己观察教室里的用电设备,然后举例说出各个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在电路当中,并引导学生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后展示出电路图,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由此引入新课。同学亲自观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而且为后面电路连接打下了基础。进而要求学生分小组协作的方式尝试连接实际电路。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进行实验,探究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在刚才连接的基础上,探究在串、并联电路中分别去掉其中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正常发光。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在串联电路中,去掉一个灯泡,另一个灯泡不能发光,而在并联电路中,去掉一个灯泡,另一个灯泡可以正常发光。进而引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当中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学生经过亲身体会渴望解决问题,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顺路进入下面的教学过程。

  (三)观察电路,动手连接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该知识点属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而且学生对实际电路已有了接触,因此我把这个问题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从从观察电路图当中,逐步引导学生按电路图的顺序依次连接实际电路。进而要求学生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能加深对两种电路不同特点的理解。此过程可通过小组讨论与协作来进行,培养学生敢于求知,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本节课主要讲了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连接与画图。本节课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总结连实际电路与画电路图的方法,师生不断补充,抓住重点,巩固学生对连接与画图的理解。

七.作业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联系,抓住基础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层次练习。首先展示出不同电路图,让学生判断其连接方式。后完成书上课后练习。从而达到对本课重难点的巩固。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课程设计,请各位老师评委多加指教。

整合说课稿5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智能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文本主线

  1、 复习并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 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试着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2、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交流中相机播放(视频)启航场面,感受规模宏大;点击宝船图片,品味宏伟壮观;播放扬帆启航小电影,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3、回归文本,赏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组织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个环节:

  1、他们惊叹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把人们的惊叹不已具体写出来呢?(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b、战胜凶险部分扣住三个重点:

  1、出示语段: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

  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网上冲浪)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再次指导朗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练习巩固、网上冲浪,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冲浪”,编制了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读并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2)出刊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1、板书设计:

  26郑和远航

  威武豪迈 扬帆启航

  亲切真诚 友好交往

  镇定自若 战胜凶险

  名扬海外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互动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整合说课稿6

  我所理解的阅读教学的整合是在学段教学目标和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关照下的将有相似性和共同性的两篇或多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创造性地达成自己的阅读教学目标,积极推动课外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把《伊索寓言》的整合阅读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一、 抓住角色语言,异中求同,切入故事。

  首先,打出三个故事中人物的`三句角色语言,将议题聚焦在“谎言”上,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力求以简驭繁,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为学习三则寓言打开一个通道。

  二、 探究释疑,同中求异,理解寓意。

  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紧扣“谎”字,深入理解三则寓言。学习第一则寓言,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切身体会“酸”字的情境意义,然后利用假设创设情境:如果一只站在葡萄架上的黄鹂告诉狐狸说葡萄是甜的,狐狸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狐狸的心口不一、自欺欺人。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自己也曾偶遇的“酸葡萄”心理,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层层深入,学生对“酸葡萄”心理也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第二则寓言的学习中,我抓住人物语言“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循环往复,激情朗读,为学生积聚情感的同时,创设情境:大哥,那个孩子在喊呢,你为什么不去帮帮他?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直抒胸臆,寓言中的道理了然于心。学习《蝉和狐狸》,我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充分体会到蝉的冷静、机智和善于观察后,设置乌鸦和蝉的对话表演,比较出智慧,两个故事的对比,让作为旁观者的学生很容易就分出了是非曲直,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三、 回归整体,发现伊索寓言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伊索寓言的行文结构、表达方法、角色设置等,发现伊索寓言的体裁特征,习得读伊索寓言的方法。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为了指导更具实效性,我给孩子们确立了研究专题,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力求使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步子迈得更坚实些。

整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而且《指南》也提到"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看谁能飞》这一活动是科学领域中的内容,本次活动主要是想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学习让物体飞起来的条件,在探索的阶段也让孩子内化事物的特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说现状分析

  中班幼儿在现阶段已经能够初步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但是感知物体的特征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还是处于一种十分懵懂的阶段。

  三、说活动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1、初步探知让物体飞起来的条件2、对探究实验有兴趣,能大胆猜测、主动操作、积极表达。

  四、说活动准备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羽毛、纸、积木、石头、气球、棉花、塑料袋等玩具每组一份硬纸板、扇子等物品幼儿人手一张表格。

  五、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由于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这方面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六、说教法、学法教法:

  遵循老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几种教法,使幼儿通过自主操作来寻找物体飞起来的条件。

  学法: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指南》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方法与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操作法,体验交流法。

  七、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猜测活动,引起兴趣--自主探索,获得感性经验--再次探索,记录操作结果--交流结果,验证总结--引导归纳,拓展延伸

  1、猜测活动,引起兴趣。

  《指南》中提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首先,先对幼儿进行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动物可以飞?""他们是怎么飞起来的呢?""我们能不能让我们身边的物体也飞起来呢?"通过有意识的提问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2、自主探索,获得直接经验。

  在上一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讨论得到一系列的猜测,现在开始进行探索,这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通过让幼儿自己的动手操作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物体飞起来的条件,这样获得的直接经验比教师直接教授的知识会让幼儿理解的更加深刻,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因为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和了解现象,完成重点目标。

  3、交流结果,验证总结。

  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幼儿说说他是如何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尽情表达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4、引导归纳,拓展延伸利用开放式提问,在问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归纳自己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围绕活动重点和活动方法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最后,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怎么样能够让物体飞得更久,这样使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让他们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其目的是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自觉运用《指南》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八、说课程设计特点:

  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材料、创设开放性的课程环境以及利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的方法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遵循《纲要》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要求,将科学与语言等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幼儿探索问题的兴趣及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整合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专家、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交流与探讨。衷心地恳请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分析】

  今天我要向大家说的《童年》这一课,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中的第一课。我选择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一课中的第一首歌曲——上海童谣《摇啊摇》。我抓住了歌曲的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一首老上海童谣,江南水乡是背景、方言童谣是特色;第二,6/8拍船歌式的旋律,富有船儿般摇摆的韵律感和动感;第三,小桥、流水、人家,一位慈祥的老外婆,让人心中产生无限的感慨。根据以上特色,我凭借童年这个中心轴,转出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外婆三大板块,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热爱。从而引发出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初步感受和体验歌曲旋律如船儿般摇摆的韵律感和动感;用清新稚嫩的童声优美地演唱歌曲《摇啊摇》,并能初步用上海方言演唱。

  2、歌曲中一只馒头|一块糕|这一乐句的正确演唱。(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点燃希望的火花。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请大家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在这里我将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

  整合点一:童年的.游戏

  1、说童谣

  用师生一起说童谣、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可根据需求自行控制,链接到更多的童谣网页。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恰当的时机,引出能表现平直线条的童谣《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2、未学新知,预先感知

  (1)在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又用“一样的游戏,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引导学生在本课《摇啊摇》那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说《拉大锯》的歌谣,拉大锯扯大锯。马上他们会感觉到:不是在拉大锯怎么像是在划小船划小船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了要学歌曲的旋律,不留痕迹地向新课迈开了第一步。

  (2)出示《摇啊摇》歌词,第二次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接着,在画面上用曲线线条的方式呈现出《摇啊摇》的歌词。学生们又一次聆听了音乐并轻读童谣,感受音乐的韵律感与动感。虽然已经开始了新课,孩子们却还沉浸在说童谣的游戏中。

  整合点二:童年的歌谣——在这一环节中,将欣赏美景与外婆游戏

  1、乘船到外婆家,一路欣赏江南美景

  在第三遍《摇啊摇》音乐的优美声中,一路播放我事先在网上下载的十九幅江南水乡的风景图片,让我们东北的孩子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优美的水乡风情,仿佛身临其境。

  2、来到外婆桥,喊外婆

  音乐声停止,画面停留在第十九幅图上,仿佛来到了外婆家门外,孩子们亲切地喊外婆:“外婆”,再用上海方言喊外婆:“外婆,外婆”。在真情的呼唤声中,出现了一位慈祥老奶奶的图片。并分别用文字和节奏两种形式练习本课的难点一只馒头|一块糕|使学生在亲情的氛围中陶醉,轻而易举地扫除了难点。我还在所出示歌片的右下角安装了播放歌曲伴奏和范唱的开关按钮,根据需要即开即停,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使学生轻松学会演唱。

  整合点三:童年的外婆——这里将进行情感的拓展和延伸

  在歌曲《摇啊摇》的旋律声中,出示一张“我亲爱的外婆”这样的图片。学生在回忆和想象中,诉说自己与外婆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等再次演唱时已经是感人至深了。此时,课堂内容在延伸,学生的思想情感在升华,引导孩子们知道:回报父母长辈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今天幸福的童年,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为辉煌的明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就这样,本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以“听、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构建一个愉快、创新的课堂,带领学生们走出一个崭新、和谐的音乐空间。

  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整合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快乐读书屋”的《小鸟和守林老人》《珍珠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引导学生学会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能说会写”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选话题,谈看法”和习作“信任的喜悦”,《桃林那间小木屋》是六年制小学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总是经过公路边的一个告示,这告示激发了他的好奇心。按照告示的指引,他找到了一片桃林。桃林中有一间小木屋,却并不是供看管桃林的人住的,而是放着为摘桃子的人提供的篮子,桃子按篮计费,有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得到的信任何被信任的喜悦。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学会信任他人,知道怎样的到他人的信任,能够从细节出领悟主题,培养语感,掌握记叙文的层次结构,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本单元的主题作文的开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能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能够把课文主读通顺,但由于没人督促,学生诵读遍数不多,只能明白大概意思,不愿深入一步进行研究。为了促使阅读能力深入发展,课堂上,我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有关句段,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概括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每一个细节描写中体会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4、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每一个细节描写中体现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读读写写、议论纷纷、书声朗朗、高潮迭起。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是这样互动合作的:本课设计中,我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年级学生是由低段过度到高段的枢纽点,要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由于三年级好处于过度阶段,整体的认知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自主能力不够,所以应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有理有节的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悟理、悟情,从而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质疑法、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三、说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出示课文中新奇的广告质疑:看到这则广告你觉得奇怪吗?你的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呢?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这时他们会提出:“自摘?难道会不要钱?是随便摘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后,我用信任而有待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读课文。

  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不能很好的概括,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词语完成填空。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会很快完成填空练习,教师交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为以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打下基础。

  (三)品味细节,巧妙悟情,突破重难点

  由于课文较长,怎样把长课文讲好,我采用抓住课文的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以感情为线索,抓住学生的心理提问这次自摘桃子经历,有怎样的感受?(高兴、愉快)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看看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这样直入中心,改变了按事情发展顺序教学,起因----经过----结果,平铺直叙,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我采用变序教学,在自摘桃子的经历中,作者有什么心情感受,从喜悦入手,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以喜悦贯穿全文。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思考。作者说他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那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让你体会到他对顾客的信任?划出有关词句并理解。我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然后交流。再进一步地开展师生、学生间的对话。教学中,我通过体会“三处细节”来达到巧妙悟情,突破重难点的。品味细节之一——关于红箭头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1千米,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向右指。我把车开上右边的泥石小路。汽车往前又开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段话,文中多次提到红箭头。这是桃园主人真诚待客之始,每当客人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会出现。红箭头透出桃园主人为客人考虑周到,也透出对客人的信任。“我”按照主人的提示决定去看个究竟,这是“我”对主人的信任,如果“我”把这个告示板上的'红箭头当成一个骗局,“我”就不会去看个究竟,就不会体验到前面“我”所说的种种喜悦,更体会不到被信任的喜悦,可以说红箭头是我们双方建立信任的开始。

  文中红箭头这一细节学生是不易发现的,在这一处教学时,我采用排比式追问的方式引出:

  “当我从公路拐过去1千米,是什么把我引向泥石小路?”(红箭头。)

  “汽车继续往前开,是什么把我引向野草茂盛的小路?”(红箭头。)

  “当我在十字路口徘徊,又是什么帮我指明方向?”(又是红箭头。)

  教师一次次地追问引读,使学生一步步地明白是红箭头把客人引到了桃林,感到红箭头对客人找到桃林的重要性,从而体会桃园主人对客人的真诚信任之情。

  品味细节之二——关于放钱

  “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这是主人留给客人的字条,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包含着主人对客人无限的信任。怎样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感情呢?我采用了对比法,即:

  ①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②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一定要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通过换词对比,学生明显感受到两句话感情色彩的不同,“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只是顺便说明放钱的位置,完全相信客人会把钱放在箱子里。而“一定要”是担心,是害怕,是不相信的表现,千叮咛,万嘱咐,就怕你不交钱。通过这样的比较,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孩子们真切地感知文本内涵,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体验到桃林主人对客人的信任之情。品味细节之三——关于“看”字读音“那两条狗看着我,在我的身边走来走去。”

  两条狗是“看(ān)着我”还是“看(àn)着我”,教学中我采用辨音明义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联系下文明白,由于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狗只有表示友好时才会跳跃欢吠,狗在这里的作用是为来往的客人做向导,所以在这里的读音应该是àn而不是ān。这一环节由辨音促使学生细读文本,引出对这段内容及词语的再思考,体会到狗的作用,从而突出桃园主人的优秀品质,可以说“辨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的细节,正是课文的精彩之处。让细节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点。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扎根文本,潜心研读文本,用心挖掘教材中细节处,相信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精彩无限,学生定能达到与文本和谐相融的境界。

  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桃林主任周到热情的服务,使我们深深感受人与人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带着这份喜悦走进桃林,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来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抓住“茂盛、又大又甜、沁人心脾、馋涎欲滴”体会桃林桃子的丰满,由此引出作者“汽车往回走了十几米,我不禁停住车,再一次回过头去,久久的注视着那片桃林,那间小木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纯(chún)洁的地方。”

  1)对比品词,培养语感。

  (出示:汽车往回走了十几米,我停住车,回过头去,看着那片桃林,那间小木屋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纯洁的地方。)

  读一读,加上好,还是去掉好。哪种说法更能细致入微表达作者的心情?

  (出示:不禁、再一次、久久地注视)

  这几个词语,表达着作者的心情,什么心情?(不愿离去,不舍得离去,充满留恋。)

  五总结升华

  1.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过那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引导我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亲戚朋友之间怎么做才能互相信任?

  2.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要别人信任你,你必须首先信任别人信任一个人不是盲目的信任,不要让不法分子钻了我们信任诚实的空子,使得自己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正确保护自己(比如诈骗短信……)我希望我们都用一个真诚无私的心去信任别人的同时也珍惜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这样我们的生活中充满愉悦与和谐。

整合说课稿10

  听了顾老师的《最好吃的蛋糕》、时老师的《方格子老虎》、郑老师的《小红帽》这三堂课,颇有感想,原来绘本与音乐、绘本与美术、音乐与舞蹈整合的课,可以上得这么的精彩。

  课前,就一直看到顾老师在选音乐,一遍又一遍,顾老师的课形式新颖,选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和故事中的.动物很配。学习顾老师的认真,还有她语言方面的幽默、规范。时老师的课很适合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内容既简单又好玩,最后的作品展示效果好极了。学习时老师对小班孩子的耐心、细心,带领上学才一个学期的小班孩子完成一个好的作品,让幼儿在故事与绘画中体验快乐!郑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她过硬的舞蹈基本功,同时看到了短短一堂课中也能排练出一个适合幼儿的好看的舞蹈。学习郑老师借班上课的不慌不忙,还有她的过硬的舞蹈基本功。

  对三堂课的一点建议:

  顾老师的课带领幼儿的较多,教师是否放一点,让幼儿自由发挥的再多一些。

  时老师的课是否让幼儿自己动脑说出既不会得罪妈妈,也不得罪爸爸的方法(把横线和竖线都画上)。

  郑老师是借班上课,老师与孩子之间不太熟悉,最后的排对形能否该成一竖排一起。

  总之,这三位教研组长的课,给了我视觉上不同的感受。应该好好学习!

整合说课稿11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们及时用课件显示: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练习。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捕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首先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让学生讨论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对比方法:此题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可能出现的脱式计算有:

  ①50-18×2 ②50-18×2

  = 50-36 =32×2

  =14(元)=64(元)

  ③50-18×2 ④50-18×2

  =36 =36-50 =14(元)=14元)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相应进行讨论评价。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二、三两个教学环节中,把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题与学生脱式计算的错误资源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比较、反思中,()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共识。这种经历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为了体现数学________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1、首先是一道改错题,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2、让学生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加以巩固,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后交流计算结果。

  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手段。

  3、是一道"算24点"游戏,"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让学生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数学课因为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拥有了生命力。】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整节课的设计我是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xx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引导、对比、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3×5+20 50-18×2 20+3×5

  =15+20 =50-36 =20+15

  =35 =14 =35

  (设计意图: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整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整合说课稿模板05-31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06-12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稿范文04-21

精彩的整合幼儿教师说课稿07-03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选整合说课稿三篇06-26

秋日的整合散文04-12

萨特名言整合06-13

祝福短信整合06-14

经典励志话语整合06-11

经典的情感签名整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