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
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三、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
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
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四、过程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
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
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一读文本: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
师生共同明确:
(一)相识。
(二)改讲义。
(三)问裹脚。
(四)漏题门。(此处会有学生质疑,“藤野”对此事并无表示。这时要引导学生细读这段文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这后面的表态和行动,有没有藤野参与。学生会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确“也”字的意义,应该有藤野参与。此处提醒学生读书要仔细。点击难点)
(五)话别
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不断突出重点,归纳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人的具体化。比如话别一段,“我”告知他将离开,写藤的神态,“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写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伤心,想挽留,又无可挽留。想表示悲伤,坚韧的个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师生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令人感动。
在“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一段,质朴的叙述,浅白的语言,却浸透了依依离别的深情。
大家齐读,品味,体验没有抒情胜于抒情的效果。
五、总结说课
这是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学理念,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朗读体验法。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感激
爱戴
恩师
敬仰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
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对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文体也不陌生了,但理解散文的能力仍存在不足。如何把握散文线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所以,我将如何把握散文线索和如何准确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较准确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文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本线索,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
在导入环节过程中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势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这之后,请学生大致归纳本篇文章所写的事情。学生概括出文中详写的四件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前两件事情是关于藤野先生,后两件事情是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这时,教师总结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通过文章细节反映整篇文章,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有关藤野先生的事情,同时找出文章中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找出这些事件,也就找出了人物性格的分析对象。之后,我会围绕“改讲义”这一事件重点讲解,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件事情体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征(1.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2.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又一次回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接着,我会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剩余的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将熟悉并巩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延伸作业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结合本文中的另外两件事谈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本文饱含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层次的。在研读散文情感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深层挖掘文本材料,给之后的散文学习及分析以观念及方法上的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三、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
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
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四、过程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
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
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一读文本: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
师生共同明确:(一)相识。<生活朴素,教学严谨>
(二)改讲义。<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三)问裹脚。<实事求是>
(四)漏题门。<正义感。>(此处会有学生质疑,“藤野”对此事并无表示。这时要引导学生细读这段文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这后面的表态和行动,有没有藤野参与。学生会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确“也”字的意义,应该有藤野参与。此处提醒学生读书要仔细。点击难点)
(五)话<师生情深>
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不断突出重点,归纳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人的具体化。比如话别一段,“我”告知他将离开,写藤的神态,“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写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伤心,想挽留,又无可挽留。想表示悲伤,坚韧的个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师生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令人感动。
在“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一段,质朴的叙述,浅白的语言,却浸透了依依离别的深情。
大家齐读,品味,体验没有抒情胜于抒情的效果。
五、总结说课
这是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学理念,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朗读体验法。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理把握学情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文积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对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对鲁迅有所了解,但是本文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教材与学情,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反复阅读,结合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体会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学重点,体会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采用谈话式导入: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有一位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令你们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师,鲁迅先生在课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说?藤野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看看鲁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二)整体感知
在整体感知环节,由于在课前已经提前给学生布置过了预习作业,所以我会先找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解决生字词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基础。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几次地点的转变,并结合文中地点的转变,说一说在每个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点的转变,即从东京到仙台再到离开仙台。并根据地点转变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的学习生活以及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再读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现的段落,画出原文中对藤野先生描写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进一步思考,与同桌讨论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现了藤野先生,并画出原文语句,明确这一段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与具体动作,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藤野先生严于治学。
2、接下来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继续阅读,概括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发生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
小组共同讨论后,我会指定两三位学生名来回答,一同总结,明确文中共写了四件事:
1、添改讲义;
2、纠正解剖图;
3、关心解剖实习;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体现出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品质。
3、顺势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找到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离开仙台,放弃学医?学生概括出发生了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时间两件事。继续提问:这两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无关,作者为什么要写?而这两件事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小组讨论交流后,结合我的引导共同总结,明确答案:在这两件事中作者写了一群与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过强烈的对比,能够表现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尊重以及他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这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最后我会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思考作者离开日本后为什么如此怀念藤野先生。找学生回答后,共同探讨得出:藤野先生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关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帮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暖与光明,藤野先生关爱学生、治学严谨,他不歧视来自弱国的子民,不轻视来自于被凌辱的中国的作者,毫无民族偏见。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读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在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不陌生了,但对散文的理解仍存在难度,对于散文线索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归纳,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因此我将散文线索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别设计为授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此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在导入环节就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关于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在此铺垫下,请学生对于本文的材料进行归纳,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出文中四件详写的事。在事件找全的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归纳出两件关于藤野先生,另外两件关于作者的爱国情感。此时再进行方法的重申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关于藤野先生的事件做梳理,同时找出详写和略写的部分。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找出这些事件,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对象即找出。之后,我会围绕“改讲义”这一事件重点讲解,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出这件事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即
1、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
2、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又一次回顾。
接着,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剩余的几件事中,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可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熟悉并巩固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四)延伸作业
在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本文中的另外两件事谈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认识到,本文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其中。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层次的,对于散文情感的研读,应该把握文本中的各种材料,结合背景深层挖掘,给之后的散文学习及分析以观念及方法上的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融入自己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记叙散文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叙事明暗线纵横交错,作者心绪复杂变化,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还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篇课文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概括主要事件,梳理行文结构。第二课时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理解作者感情,探究文章主题。
(五)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法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一段故事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为什么在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再配以《思念》。
(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从大家熟悉的寿镜吾先生导入,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导语的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说一说事件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速读,概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3)到仙台受到“优待”。
(4)初见藤野先生。
(5)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6)藤野先生教“我”修改解剖图。
(7)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8)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9)匿名信事件。
(10)看电影事件。
(11)“我”向藤野先生辞别。
(12)离开仙台失去联系。
(13)感激怀念藤野先生。
(14)丢、寻讲义,受到鼓舞。
3、分类梳理。
根据这十几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我们将这些事件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三、研读赏析:说一说藤野
跳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让学生以”从________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这样的句型说话,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认识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归纳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小结: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概括总结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四、合作探究:说一说鲁迅
怀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条明线,本文还有另外的一条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人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的弃医从文,都是围绕着这条内在线索,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这两条线索,体会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秩序井然,为了让学生把握还双线的脉络。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你能不能读出字里行间鲁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文字
2、文章这篇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却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从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呢?
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穿插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写藤野先生与爱国是否?二者有无交点?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连,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五、学以致用:写一写老师
在本文中,鲁迅塑造了一位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严师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写人的?
写法归纳:如何写人?
(1)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
找出文中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作者抓住了藤野先生的那些特征?
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作者抓住这些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道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糊,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2)通过事件来写人。
2、活学活用“猜猜他是谁?”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同班同学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教师收齐后打乱,再分发给同学,大家根据所写的特征推断这是哪位同学。
请几位同学交流,然后研究为什么猜(不)中的原因,明确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3、回忆自己读书生活中哪位老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本文的写法,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课堂列提纲,课后完成)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7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来印证你的结论。
对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那么藤野先生呢?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谁?――是鲁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医学教授。
资料1: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此时已经离开北京在厦门大学任教)
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老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从鲁迅的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是他的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激励的先生。
1、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梳理叙事线索。(提醒应注意的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2、请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横线填上适当的词语。找出依据并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参考:
1)肖像角度:朴素平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第9、10段
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第16、17、23等段
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
(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学术)
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
a、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b、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e、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c、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d、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注: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3、这节课我们着重阅读解读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他的精神品质。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受宠若惊,不安(?),很为难(?),第37、38段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资料2:鲁迅对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质疑:曾经有同学说,这样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现在很多见啊,鲁迅凭什么这么怀念他,还用“伟大”这个词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轻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如今的日本,遇到这样一个老师,会使鲁迅先生如此感激怀念,成为他“最感激的.一个”老师吗?这种特别的感激源于什么?
资料3: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东亚病夫,日落国家。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1936年,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见藤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线索
1、质疑: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从这些事里,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么发现?(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结合分析,主动质疑:精彩语句段落,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到东京?——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习西医的。东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应该比较发达,便于求学深造。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
(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当年鲁迅也指责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详实的描述。)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的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
②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客死他乡,凄凉心境。
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内心敏感自卑
6、“看电影”事件:“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呜呼,无法可想!——对国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觉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生:改用文学的解剖刀,写下的是医治内心的药方
资料4: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08年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这一宗旨与次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十分相近,说明两者在反满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从这些事件中你能否发现文章的另一条叙事线索?
展现自己的思想历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爱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四、小结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两条线索,两种真挚的感情(爱师和爱国),四个角度,一次思想的改变
五、作业(二选一):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习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了作者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好这篇文章,不仅对学生学习散文有重要影响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在关注文学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但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在领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导。有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二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依据前面教材的解说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手法”定为教学重点,将“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定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预设的学法是:阅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联系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936年秋天,我国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却有记者去采访了远在日本偏远乡村的一名医生。这位医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周君”是谁吗?这位医生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感受作者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圈点勾画,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的概括不够全面,通过归纳,总结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几件事。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这一环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我从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因为_____。”
学生发言时我从外貌、工作、生活、对中国的态度上进行归纳点拨,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他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人。(板书三个词)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认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藤野先生在鲁迅重要的人生抉择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体现的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带给作者的勇气。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和对恩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情,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我将用下面精练的语言总结本课内容:在鲁迅失望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希望;在鲁迅受到讥讽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激励。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选一位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也将感悟用同样的句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师生情。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回国后成为作家的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正直热忱、治学严谨伟大、无民族偏见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一方面学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10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更换篇目的语文教科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1)新课标要求本单元教学,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和线索;体会作者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领会重点语句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始终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理清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但是同时学生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一)教法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朗读感受法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 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 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二)学法。(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本古筝曲《樱花》,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设计的导语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最尊重的老师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去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二)明确目标,任务引领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同教学重点)。
(三)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指名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鲁迅,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感受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看大屏幕展示的思考题:
(1)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听读完课文后,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1在东京(1--3)--在仙台(4--35)--在北京(36--38)
由此可见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 明线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过程组成
暗线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贯穿始终
3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过渡: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去深入的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从而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进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这节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
1、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2、你认为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1、共记叙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2、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作者这样一个弱国子民,真诚的帮助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
3、弃医从文(学生复述后,再请同学予以评价,重在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小结】:作者选择了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及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他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贯穿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应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首先从关键词入手,其次从句式入手,最后从修辞入手。
我将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涵咏品味语言,记住文笔精华。
[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等处佳句]
(七)体验反思,巩固检测
鲁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选择,每一次选择的支点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动尽管我们同学的年龄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选择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鲁迅先生比较一下,看看你选择的支点是什么?与鲁迅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11
【说教材】
1、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⑵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⑶ 情感与价值目标:
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⑴ 在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的厌恶;
⑵ 在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的交往;
⑶ 在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
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
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3、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逆向分析中,学生独立自主的了解了行文的严谨结构,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
三、质疑创造
1、速读全文,参照参考资料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质疑:
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先是认为正确。我提供下列名言,启发他们质疑: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然后启发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⑴ 典型事例是四个吗?
⑵ 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之类吗?
⑶ 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⑷ 仅仅说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
通过阅读参读材料二──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以及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可以得出结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肤浅。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
序号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语文教学也要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造,往往始于一个“疑”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完成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学习重点。
四、比较赏析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与其他关心鲁迅先生的教职员的比较:
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与“爱国青年”的比较:
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因为爱国的热情,所以鲁迅要寻求别样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
这个教学环节是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五、总结归纳
本文以作者与的交往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语言,感受鲁迅的爱国之情。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对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 失望厌恶
在仙台 思想改变
回国后 思念感激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 篇12
说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本单元教学目标中也提出: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的预习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耐人寻味,细细体味。由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品析字词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情况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师生情,拳拳报国心。今天讲什么,藤野先生。”前两句是对今天要学的重点内容的概括,也是对本文的理解的一种提示。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题目。
接着采用简介寿镜吾、章太炎、藤野这三位鲁迅在文章中写过的老师,引出对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课文的后两段中的话,让学生读,品味情感,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铭记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里的“伟大”,因何而伟大,“瞥”字所蕴含的情感。若将“瞥”字改为“深深地注视”会怎样?通过字词的赏析,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三、感受一种深情
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
体会“敬重”所体现出的一种情感。
在此环节,仍然采用本节课所教到的字词赏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品析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体会一种境遇
由文中的四个句子,抓取其中的关健词:无非、大概、当然、特别,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从这些字词里边所生发出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赏析方法后,探讨鲁迅先生的境遇,爱国情感。同时,在此处我将会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抓蕴含特殊意义的词,引导学生品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在学了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钟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好切入点,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辅以方法。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在品味中理解。朗读、交流、品析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12-08
藤野先生说课稿12-08
《藤野先生》说课稿11-09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01-10
《藤野先生》说课稿03-22
藤野先生说课稿12-08
《藤野先生》说课稿通用03-20
藤野先生说课稿通用03-20
《藤野先生》说课稿5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