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说课稿

时间:2024-02-20 08:46: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墨池记》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池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墨池记》说课稿

  [教材分析]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

  [学情分析]

  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教学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环节二简介文史知识

  1、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3、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和本文有关的人物及景观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三诵读、积累

  1、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墨池记》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明语气)

  2、朗读课文朗读方法可以多样自读、默读、范读、齐读等

  3、根据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

  4、积累:

  (1)实词:任极意徜徉肆恣致信善能固章揭推尚被

  (2)虚词:之以于岂邪况

  (3)一词多义:

  方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然

  有地隐然而高

  岂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6)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

  参考: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

  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

  (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

  (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

  (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

  环节五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2、假设你是“州学舍”里的一名学生,当你看到“晋王右军墨池”六字的时候,会有何感悟?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现实,拓宽对“勤学苦练”的认识更好的实现本文的情感目标)

  环节六总结全文

  让学生对本文做小结总结不完整的,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七推荐作业(任选二题)

  1、熟读成诵,掌握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读本文后的最深感受,3、除了“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外,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吗?

  4、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加以运用和巩固,并做到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墨池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墨池记 》09-19

九年级语文墨池记说课稿06-29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08-29

《墨池记》原文及注释09-27

墨池记原文及译文09-24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04-18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04-21

墨池记原文以及翻译09-16

《墨池记》同步练习题09-25

墨池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