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主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二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并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利用“三步预习法”进行自主预习,课堂上,我会努力落实“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动起来”的新理念,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时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法,把竞争引入课堂,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过程
这篇课文拟定用两课时来完成。现在,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大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由已知导入
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在师生板书课题之后,我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预习本,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朗读情况,全部读正确的可以得到同桌画的笑脸,不会读的快速教会,鼓励生教生、生帮生,生生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以饱满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然后老师开始有重点的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指名读“沉甸甸胳膊晃荡”等词语,检查结果捆绑计入小组评价。
在检查完课文字词之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理清课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一环节通过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了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更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真正做到心中装着学生。
第二环节品词析句在文本中动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体验。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就着学生的预习情况走进课文:“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还是让我们看看这三个儿子吧,他们又是怎样的孩子?”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揣摩妈妈的神态和语气,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爱的无私和无我的爱,用平稳的渔区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他平和的心态。
结合句子: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个一个另一个”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语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
结合重点的词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来体会这通水的沉重,读出妈妈提着这通水的辛苦。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不仅要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那就是妈妈的辛苦和对儿子孝行的期待。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交流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是那个儿子?从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儿子。
第三环节、与“生活”相连,将孝心延续
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在动情的音乐《感恩的心》中我让孩子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并交流自己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得到质的升华。
最后,利用生字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拎桶、停、嗓”。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诵记《三字经》”将语文学习延至课外,相信也将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远影响!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板书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设计。就学生的发言我板书了:
三个儿子
翻跟头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听
拎水桶好儿子
“拎水桶好儿子”用红色来写,目的就是为了为了解决老爷爷的问题,同时突出本课的主题——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3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自然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抓住“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地朗读出来。最后,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板书设计
一二三
力气大嗓子好不会
翻跟头唱歌帮妈妈
好儿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将从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预设,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预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前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
本课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在教学中,通过角色互换,设置情境,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融入角色,体会情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理解老爷爷的话中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对孝顺父母的美德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喜欢朗读,有一定的朗读速度,喜欢表达,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创编,有丰富的想象力。
2、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受到关注,愿意得到表扬,有互相帮助的愿望,自信心不断加强,具有初步合作学习的能力。
3、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文本深层面的涵义挖掘不是很透彻,需要老师在课上及时关注,表扬,给少部分胆怯学生以鼓励。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写自己为把爸爸妈妈做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阅读,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愿望。
2、通过情景创设,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培养创编能力,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
教学难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五、教法学法的预设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读写结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创编,让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学习中去创造,去延伸,去书写自己的感受。
3、体验教学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合作探究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5、多元评价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在复习时利用"摘苹果"游戏,检查孩子们对生字掌握情况,要求孩子们读准音,记住字形。孩子们喜欢游戏,纷纷发言,争夺果子,可能会说出利用编字谜,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识字方法记住生字。这时我真诚地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孩子们马上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同时,也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落实语言训练,体悟人物情感。
1、抓住三位妈妈对话,朗读感悟
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
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一位学生读后: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书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一个妈妈的话,孩子们会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朗读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来朗读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随即我课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填空:
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第三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并轻松完成填空,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2、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提水的辛苦。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我在这里提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三位妈妈提水很辛苦?"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是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是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正在这时候三个儿子来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进行朗读体会。随即进入下一环节。
3、体会三位儿子不同,拓展练习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通过对比引读,激发学生比较,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本,体会到第三个儿子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再用其中的"一个一个另一个"造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评价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更换量词来说句子(比如假山的猴子,一只做什么,一只做什么,另一只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4、模拟文本情境,体会孝敬父母的美德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表现,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他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通过交流汇报,最终突破了难点。此时我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为了深化文章主题我再次创设情景:如果那两个儿子看见第三个儿子的表现,又听了老爷爷的话会做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一起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学生自主创编,促进情感升华
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出示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脑中有一个总体形象,拓宽学生思维面,让学生有的可写。同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情感氛围。
孝敬父母就是在妈妈生病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满头大汗的时候
孝敬父母就是当妈妈买回你爱吃的水果时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妈妈熟睡的时候
七、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一个另一个
翻跟头唱歌提水(懂事孝顺)
八、教学效果的预设
课文中有多处人物的对话,不同的语言语气不同,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说话者的心情也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课上我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文字,展开想象,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尤其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叙述图片的形式搭建思维平台,从而完成说话、写话训练。
【小学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说课稿02-15
《三个儿子》说课稿02-15
二年级下册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08-07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08-25
二年级说课稿《三个儿子》09-14
二年级《三个儿子》说课稿06-21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说课稿06-28
语文《三个儿子》教案02-10
小学语文《三个儿子》教案9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