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问语气
②陈述语气
4.(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7.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论语》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博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孔子“勇”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论语》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23-24题:(5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
23.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4.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则谈谈你的理解,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3.反复
24.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论语》阅读答案5
①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②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①鄙事:卑贱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须,即樊迟。③襁:又称被单,背负小孩的布条。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个小人?结合以上选段简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说樊迟 学稼、 学为圃是个小人,却又承认自己多能鄙事,二者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1)孔子讲求的道,志在济世救国,平定天下,(1分)强调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道义上,而不是去学习种地和种菜。(1分)在孔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救世济民的管理者,而樊迟只是热衷学习种田和种菜这类小的技术,因此,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1分)
(2)(3分)二者并不矛盾。(1分)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强调的是君子应该更注重于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种庄稼种瓜果蔬菜等各种技艺。(1分)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多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求的。(1分)
《论语》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的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9.(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价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论语》阅读答案7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答出任意三个即可,增减字不得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阅读答案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意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同“悦”,高兴。
(2)女同“汝”,你。
(3)知同“智”,聪明。
2、表目的,来
表顺接,并且
表顺接,然后
表转折,但是
3、A
4、(1)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吾日三省吾身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阅读答案9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论语》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②,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注释】①孙:通逊。②难:后患。
(1)君子体现了孔子对人格的追求,请概述孔子心目中君子的特点。(4分)
答案要点:①重视个人修养,敬业敬人,使族人和百姓安居乐业;②具备三项道德:仁爱、智慧、勇敢;③坚持四项原则:正义、遵礼、谦逊、诚信;④做到处处思虑,遵守规范,避免过错。
(2)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孔子君子人格观的社会价值和对你的启示。(8分)
答案要点:社会价值:①孔子的君子人格观,确立了君子的标准,赋予君子修齐治平的重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擎起了中华民族的脊;阐发并规范了中华民族子孙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高歌依然萦回中华大地的上空(2分);为我们树立了人生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品位、弘扬民族精神,重塑民族形象、强大民族根基、振兴民族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自我启示:略(4分,只要联系文本与自身实际,答出两点以上启示即可记满分)
《论语》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④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2)结合以上选段,联系现实谈谈当代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勇”,200字左右。 (9分)
参考答案:
20、(1)①孔子主张的“勇”,要符合礼,要用礼来约束。②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君子没有“义” 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③孔子主张“勇”要智勇兼备,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2)可从下面角度来谈:
A、要智勇双全,反对蛮干、乱干,暴虎冯河式的勇是愚蠢的。B、勇,要符合礼义,要用礼义来规范。C、现代青年要勇于担当D、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的“勇”,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耍狠”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们要反对的。
《论语》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小题2: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论语》阅读答案13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则说明孔子认为能当别人的老师的条件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温故”和“知新”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第(4)则对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8)则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句式是__________(A、疑问句 B、祈使句 C、双重否定句),把它改成肯定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两个问句是_________
__(A、一般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请你把它们改成肯定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比较一下它们的表达效果哪一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9)句仅仅是写自然现象吗?谈谈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意思对即可)
2、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即需要独立思考。(意思对即可)
3、“学”与“思”者不可偏废,“学”是基础,“思”是学习进步的途径。(意思对即可)
4、C 士可以弘毅 B 仁以为己任,重;死而后已,远。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更强,而且发人深思。
5、不是。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危难之际方能见真英雄。
《论语》阅读答案1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①而为泰②,难乎有恒矣。”(《述而》)
注释:①约:穷困。②泰:宽裕,豪华,奢侈。
(1)把上面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2)这两段话都隐含了作者对做人的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1)把怨恨隐藏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一种与人友善的样子,左丘明认为他可耻,我也认为他可耻。
(2)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内外兼顾)
《论语》阅读答案15
3.【模拟题】阅读《论语》八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 ②有朋自远方来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写出两个即可)。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书,这部伟大的儒学经典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3.(1)①温习,实践; ②志同道合的人; ③疑惑; ④以之为乐
(2)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罔”通“惘”,迷惑
(3)①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么? ②见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4)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的是学习态度,对我们的学习指导作用非常大。在学习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切莫不懂装懂。只有做到谦虚谨慎、诚实好学,才能有所进步。
【《论语》阅读答案15篇】相关文章:
6.账单阅读答案
7.榆树阅读答案
8.石榴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