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时间:2021-03-30 17:35:4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如土石何( ) (2)固不可彻()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加强反问语气。(2)通,变通(3)穷尽(4)通无

  2.(3分)你太不聪明了!

  3.(3分)D

  4.(3分)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8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C.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2.D

  3.(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

  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3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__________________

  (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 括 一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2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20.(1)肩负、扛(挑) (2)覆灭 (3)放弃,放下不管 (4)称职 (4分)

  21.D(2分)

  2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2分)

  23.(4分)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2分)

  (2)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此句可意译,翻译出大意即可)(2分)

  24.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答出一点即可)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答出一点即可)(2分)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4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答: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答: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陇断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题3】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答案

  【小题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无”;已:停;陇断:被高地阻断。

  【小题2】你太不聪明了! 有什么担心挖不平呢?

  【小题3】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第一句是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第二句的反问语气要翻译出来,最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两个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个是“静止”地看问题,一个是“发展”地看问题,从这个方面谈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6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2)杂然相许()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投诸渤海之尾

  C.屋舍俨然杂然相许

  D.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

  (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2)赞同,赞许(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2.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3.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4.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8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聚室而谋曰(谋划,商量) 杂然相许(纷纷)

  B.惩山北之塞(惩罚) 出入之迂(曲折,绕远)

  C.毕力平险(险峻) 且焉置土石(哪里)

  D.山之一毛(毛发) 何苦而不平(愁,担心)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于: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C.焉: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D.其: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

  1.A

  2.B

  3.C

  4.⑴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9

  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惧其不已也 ( )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4) 无陇断焉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何苦而不平?

  小题3:从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1)江(长江)阴

  (2)衡(衡山)阳

  小题4:比较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说说有何不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

  小题1:(1)草木 (2)停止 (3)穷尽 (4)隔绝 (每空1分,共4分)

  小题1:(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愁什么挖不平呢?(4分, 每小题各占2分)

  小题1:(1)在长江的南岸 (2)在衡山的南面 (每小题各1分,共2分)

  小题1: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愚公之妻是出自于关心而献疑,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是想让愚公考虑到在移山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早做准备。而智叟则反对移山,是对愚公的责难、讥笑、挖苦和阻止。(2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阳:山的南边、水的北岸;阴:山的北边、水的南岸。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找出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的句子: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0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来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来源:学+科+网]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虽我之死 ▲ ②一厝朔东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应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战?

  1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20. (2分)能结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1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乏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竞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粗点字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1)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

  (2)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

  (3)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

  (4)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苦于。

  (2)通。

  (3)通“慧”,聪明。

  (4)不久。

  2.(1)(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1)×

  (2)×

  (3)√

  (4)√

  4.“略”。(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2.杂然相许 献疑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3.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3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本文是一篇带有_______(文学体裁)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3】本文结尾写操蛇之神“惧”和天帝“感”的目的是

  从文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小题1】神话(1分)《列子·汤问》(1分)

  【小题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小题3】从侧面反映愚公移山的决心不可动摇。

  克服困难必须要下定决定,并坚持不懈地奋斗。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不要连题也不看完,就匆匆忙忙的填上“寓言”,被日常考试的定式束缚。此题主要是日常加强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这个句子注意“固”和“孀妻”的解释。文言文翻译一般采用直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山神“惧“和天帝“感”,是文章的侧面描写,还是反映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小题的第二问要联系全文考虑:愚公“年且九十”全家移山,并且移山的工程非常大,工具简陋,运土来回的路程遥远,愚公依然选择了移山;面对智叟的嘲讽给予了有力的`还击,由此可看出愚公下定决心就坚持不懈的奋斗下去。此小题前一问要注意侧面描写的作用,后一问注意联系全文提炼观点。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4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选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真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阅读题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无陇断焉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愚公驳斥智叟胜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两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这个故事的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参考答案

  1.(1)戒,这里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杂然相许;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应;

  (6)帝感其诚。

  4.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地去的,更有说服力。(意对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对即可)

  6.D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聚室而谋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许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于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门回家都要绕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②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几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去。(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2.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3.《愚公移山》阅读答案15篇

4.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5.理发阅读答案 理发阅读理解答案

6.求婚阅读答案 求婚阅读理解答案

7.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

8.鹭鸶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