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时间:2024-10-15 12:16:4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人必须尽责任。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意对即可)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2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分别选择与下列两个例词的加粗字意思相同的项。

  ①例:如重负[ ]

  A.爱不释手

  B.疑团冰释

  C.注音释义

  D.期满释放

  ②例:海阔天[ ]

  A.空城计

  B.空中楼阁

  C.计划落空

  D.空旷地带

  2.文中有一句话“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如果用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代替,这个成语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选择原文填空。(不超规定的字数)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字)

  4.第一段文字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成文章语言流畅气势。

  5.第三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6.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不少名言。请写出三句名言。

  7.“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A② D

  2.知足常乐

  3.①知足

  ②安分

  ③达观

  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⑤尽责任

  4.排比设问

  5.尽完责任后,愉悦的心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7.“略”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3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份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之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活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避也没处逃避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话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怜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苦中得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由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职责,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不过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从上文找出与文末画线句的内涵最相符的一句话。

  答:

  2.第4段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想要说明什么?

  答:

  3.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4.本文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5.读罢本文之后,谈谈你对“责任”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1.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2.我们应当主动负责,勇于负责,要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负起责任来。

  3.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略。

  5.“略”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4

  最苦与最乐

  【同步达纲练习】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约 音: 义:

  2.恩 音: 义:

  3.悲天人 音: 义:

  4.却 音: 义:

  5.如重负 音: 义: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对错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qì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2.huì 好处,给人财物

  3.mǐn 同情

  4.xiè 解除

  5.shì 放开、放下

  二、1.不得志。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三、1.对 2.错 3.对 4.对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5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读第一段文字,填空。

  作者认为一个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作者认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

  2.纵观全交,作者既谈封了人生的“最苦”也谈到了人生的“最乐”。两相比较,你认为作者要论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相照应的话: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谈到责任的“卸却”与“解除”,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后,你对“负任”是怎样看待的?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2.人人必须尽责任。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卸却”责任指不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意思正确,表达通顺即可。参考答案: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意对即可)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6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愈重大,负责的日子愈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选文第一段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第1段的论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本文后,请写出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并谈谈你对“责任”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人生只有尽责任的痛苦,才能有真正的快乐,这种苦乐能使我们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4.“卸却”责任指逃避责任,丢下责任不管,没有尽责任。

  “解除”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开头先提出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接着引用古语俗语和正反对比论证论述只有尽责任才能真正享受快乐。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总结。

  6.“略”。

  7.“略”。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7

  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用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的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小题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10字以内)

  小题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2分)

  小题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4分)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10字以内)

  参考答案:

  小题1: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1分)

  小题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写出两个得2分)

  小题1:(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去概括,但要注意有时标题作为文章的论题,不同于论点。

  小题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相应的论证方法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卸却与解除的内涵即可。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8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

  答案: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该做的事没有做完,受良心责备。

  2、“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责任完了时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侧面论证了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这一观点。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9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如何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是否尽到责任。一个人如果处处尽责任,便会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因为尽责任会让人有一种完成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带来快乐。而如果不尽责任,就会受良心责备,自然不会快乐。所以快乐与否是由自己对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最苦与最乐” 的理解。

  答案:在生活中,比如学生阶段,最苦的事可能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没有完成,考试临近却没有好好复习,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尽到作为学生的责任,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责备,感到焦虑和痛苦。而最乐的事则是经过努力学习,完成了作业,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时会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快乐,因为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告诉我们,人生的苦与乐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我们是否承担责任、是否尽到责任密切相关。只有积极面对责任,努力履行责任,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逃避责任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0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

  答案: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该做内容理解类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受着良心的责备,无处逃躲。人生最乐的事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快乐还会加几倍。

  2、文中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中的 “这种苦乐循环” 指的是什么?

  答案:“这种苦乐循环” 指的是承担责任时经历的痛苦和完成责任后收获的快乐之间的交替过程。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承担责任,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承受压力和痛苦,但当责任完成时,又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如此循环往复。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1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贫、失意、老、病、死等不同的情况,并将知足、安分、达观的人与一般人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 “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才是人生最苦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使论证更加严谨。

  2、“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请赏析 “苦中真乐” 一词。

  答案:“苦中真乐” 生动地描绘出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在承担巨大责任、经历艰难困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快乐。他们肩负着忧民忧国、悲天悯人的重任,在常人看来是痛苦的,但他们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内心的慰藉和满足,这种快乐是超越物质和表面的,是真正源自内心深处的快乐,体现了作者对尽责任所带来的高尚快乐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2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本文通过对人生最苦与最乐的探讨,阐述了 “责任” 是人生最苦与最乐的根源这一观点。告诫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因为尽责任会带来真正的快乐,而逃避责任只会陷入痛苦之中,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责任和挑战。

  2、作者在文中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又说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君子有终身之忧” 是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他们常常把种种责任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未放下,所以会有终身的忧虑。而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是说当人们承担起重大责任并努力完成时,会获得巨大的快乐。前者强调的是责任的重大和长期性,后者强调的是在完成责任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正是因为责任重大,所以完成责任后的快乐也更加深厚和有意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现了作者对责任与快乐的深刻理解。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3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题目:解释文中 “达观” 一词的含义。

  答案:“达观” 在文中指的是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心态豁达,能够以平常、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把贫、老、病、死等视为痛苦之事。

  1、“卸却” 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案:“卸却” 意思是解除、摆脱责任,强调把原本应承担的责任撇下、扔掉,不再承担。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

  答案:文章首先提出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的问题,引出作者的观点 —— 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未来的责任。接着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未尽责时所受的良心责备之苦。然后翻过来看,论述什么是人生最乐的事,即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并用 “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等俗语进行形象说明。最后,作者针对有人认为卸却责任就永远没有苦的观点进行反驳,强调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而不是卸了就没有,鼓励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4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文中列举了哪些未尽责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中列举了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未尽责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未尽责时会受到良心的责备,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未尽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作者所阐述的 “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 这一观点更具可信度和可感性。

  2、“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责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未尽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每一天如果没有完成应该承担的责任,到了晚上就会内心不安,充满痛苦。而一辈子如果都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那么即使到死也会带着痛苦,无法安心离去。它突出了责任贯穿人生始终,未尽责的痛苦会如影随形,深刻地揭示了作者认为人生最苦在于未尽责任的观点,告诫人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不要留下遗憾。

  3、“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多数情况下,世间的事情只有通过经历痛苦的努力和付出,最终获得的快乐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作者认为,轻易得到的快乐往往是短暂和肤浅的,而只有在承担责任、经历艰辛奋斗之后所收获的快乐,才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满足和成就感。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付出了努力,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我价值,这种快乐是经过磨砺和考验的,所以才是真正的快乐。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快乐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要正确看待苦与乐的关系,不要追求表面的快乐,而要勇于承担责任,从奋斗中获取真正的快乐。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 15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 “君子有终身之忧”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如列举答应人办事未办、欠钱未还等具体事例,论证了未尽责会受良心责备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对比论证:将贫、失意、老、病、死与身负未尽责的痛苦进行对比,突出了身负责任未完成才是人生最苦的事;又将尽责任后的.快乐与普通的快乐进行对比,强调了尽责任所获得的快乐是更加深刻和持久的。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使读者对苦与乐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

  引用论证:引用古语 “如释重负” 和俗语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形象地说明了责任完了时的轻松愉快,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信度,使论证更具权威性。

  2、题目:文章语言简洁流畅,但又不失生动,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答案:文章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用平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如开篇直接提问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简洁直白地引出话题,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作者又运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表述,如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未尽责时的心理负担比作重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未尽责时的痛苦感受,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此外,文中还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语言更加活泼,富有感染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1-08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04-18

《最苦与最乐》阅读以及答案05-21

《最苦与最乐》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1-25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2篇11-08

《最苦与最乐》阅读答案(12篇)11-08

最苦与最乐作文07-17

最苦与最乐作文(热)01-09

最苦与最乐作文【通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