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19 11:10:10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游宫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游宫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夜游宫阅读答案

夜游宫阅读答案1

  【原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

  ②雪晓:下雪的早晨。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③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④关河:关塞、河防。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际,青海湖边。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⑤睡觉:睡醒。

  ⑥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⑦“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⑧鬓残:喻衰老。

  【翻译】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

  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

  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

  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

  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

  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

  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

  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赏析】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阅读训练】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4、这首词以“梦”为题,上片和下片叙写的角度和表现的内容有何区别?

  5、对末三句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自幼立志而终生不辍 B.年华老去而未能如愿

  C.壮志未酬而雄心不已 D.现实无望而心如死灰

  6.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答:【 D 】

  2答:【 C 】

  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5、D

  6答:虚实结合。(2分)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2分)

夜游宫阅读答案2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8.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9.2.纵观全词,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8.1.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2分)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1分)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1分)

  9.2.虚实结合。(2分)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2分)

夜游宫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

  14.(1)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景图。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2)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

夜游宫阅读答案4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1】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2】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3】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释:

  【1】隐几:靠着桌案。【2】嚼花:指赏花。【3】绀云:头发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一句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16.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牡丹花》)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雨”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如杜甫写到的春雨:“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连月不开,,浊浪排空。”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答案

  15.(3分)D 16.(3分)C

  17.

  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联想,赋予意象感情色彩,将意象人格化。

  不同点:李白诗没有对意象进行细致描绘,《夜游宫》对意象描绘细腻。

  18.(6分)

  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

  若夫淫雨霏霏阴风怒号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夜游宫阅读答案5

  【原文】: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释】:

  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翻译】

  树叶飘落、夕阳斜照江水,暮霭沉沉、细浪轻卷流千里。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久久地伫立,默默地看黄昏街上的灯市。

  回到旧屋的寒窗下,听井边桐叶片片飞坠。不贪恋薄被再三披衣而起。有谁知我这样不安,全是因为,盼望接到她寄来书信一纸。

  [赏析]

  此词为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冷风之中,酸泪欲滴。下阕写室内愁怀。古屋寒窗,凄凉森冷但“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却是“萧娘书一纸”!结尾点出主旨。

  本篇为怀人词。词描写主人公在深秋黄昏伫立桥上凝望,久久不动,表现其心事重重,结尾才点明此番情状是因为接到了情人的一封书信。结构巧妙,颇见匠心经营之功力。

  【阅读训练】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景图。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

  (2)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

夜游宫阅读答案6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

  (1)【答案】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找出诗中的表达意象的关键词,抓住特征概括为“描写……画面”的形式;意境的概括要能表现出诗歌给读者的主观感受。

  (2)【答案】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应联系全诗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诗歌鉴赏】

  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天空阔的印象,而从“叶下”二字写起,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便使人如见岸上”官柳萧疏“一类秋天景象。这里虽未写到人,写景物却是从人的所处看出去。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面,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方,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之势。

  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一句,则把上面隐于句下的人映出,他站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写难耐的寒风,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

  换头三句,是深夜,陋室。“古屋寒窗”,破旧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这是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境,为下文作了铺叙。

  “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为何又惶惶不可终“夜”呢?结尾三个短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一点即止,余味甚长。

  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夜游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李商隐《隋宫》阅读答案06-14

记承天夜游阅读理解及答案07-07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2-20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07-10

凡尔赛宫阅读答案02-01

夜游宫诗歌赏析07-03

凡尔赛宫阅读训练及答案06-13

凡尔赛宫阅读训练及答案06-13

杜牧《阿房宫赋》阅读答案及赏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