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阅读答案

时间:2023-06-20 16:25: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非连续性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1

  (四)现代文阅读(9分)

  材料一

  汉字历史悠久,其形体经过了多次演变。

  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种文字虽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系统的文字体系,是现在大家公认的汉字系统的前身。

  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形体结构比较成熟。

  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其笔法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

  隶书,汉朝通用的文字。其字体多呈宽扁形,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点,标志着汉字由古文字阶段进入到今文字阶段,草书,大约始于汉朝初期。开始称为“草隶”。汉末后出现“今草”,今草的特点是行笔快捷,多简化和连笔,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

  楷书,最初产生于西汉民间,盛于东晋,一直通行到今天。它形体端正,笔画平直,比例适当,匀称整齐。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行书,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字体讲究运笔轻松使捷,字的'点画之间相互牵连,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汉字形体的演变,总体上是由繁复趋于简约,由象形性趋于符号性。

  (摘编自《汉字演变500例》)

  材料二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偏旁部首,甚至一个笔画,都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和深厚的内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如“仁”字,左为“人”,右为“二”,指两个人,意为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原则就是仁爱。“武”指的是战争,“止戈”就是不用武器,意为战争是为了消灭战争,不战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再如“美”,含有中国人有关审美观念的信息,上面是“羊”,下面是“大”,合而为“羊大为美”,意为大羊肥羊就是美的。在古代,羊和人的衣、食等关系密切,这反映出中国早期关于美的认识是和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使用汉字的人,往往觉得这套符号很亲切。很多汉字似乎在向人诉说一个个故事,有些甚至是文化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捷径,(摘编自《中国文化亮点通俗读本》)

  材料三

  汉字书法始终是与汉字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沿着汉字字体的演变而发展的,可以预见,今后汉字书法无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汉字。汉字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造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文人,他们用变化万千的线条塑造汉字的个性形象,通过全身心的“书写”体验生命的律动和激情,使汉字超越了传播信息的功能而升华为艺术。追求书法之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一字难求”“墨宝”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人们用尽一切华美的词藻赞颂书法作品。

  (摘自《书法的故事》)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甲骨文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完全定型。金文的形体结构比甲骨文更成熟。

  B.隶书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汉字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有些汉字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

  D.中国文人在汉字形体历次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使汉字成为一种艺术。

  18.根据材料一、材料三的内容,请按照字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只填序号)(3分)

  19.请参照材料二中列举的例子,从下面两个字中任选一个,解读该字的文化内涵。(3分)

  (1)信(2)孝

  答案:

  17D

  18.②④①③

  19.①示例:“信”左为“人”,右为“言”,意为“人言为信”,即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②示例:“孝”由省略的“老”和“子”组成,“老”在上,“子”在下,意为儿子背着老人,意为顺从侍奉老者长辈即为“孝”。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2

  「原文」

  材料一: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

  (1)平顶山市举行三苏文化研究会

  1月19日(农历十二月十九),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市三苏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举办了苏轼诞辰977周年祭典。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市三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民中主持祭典。

  当日,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的人员、三苏文化传播公司全体员工及应邀参加的热爱东坡文化的各界人士,于三苏像前举行了简朴隆重的祭祀仪式。

  潘民中说,自明清以来,每到农历十二月十九苏轼生日,各地爱好三苏文化的人士都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举行祭祀苏轼活动。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举行祭祀苏轼活动也成了惯例。

  (2)黄州举办苏轼纪念活动

  本报讯11月19日,来自北京、广东、山东以及省内武汉、黄石、鄂州、黄冈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黄州,纪念苏轼诞辰970周年。

  由黄冈市《江山文艺》杂志社、黄冈市摄影家协会、荆楚网·黄冈文坛主办的此项活动,彰显了黄冈丰富的人文底蕴。会议期间,苏轼研究专家王琳祥作了《苏轼与东坡赤壁》专题讲座。

  (3)「眉山举行纪念“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活动」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烈先生在纪念会上回顾总结了30年来研究会取得的成果。先后举办了16届苏轼国际学术研究会。创办了《苏轼研究》刊物,有力地推动了苏轼研究活动深入发展。纪念会后还举办苏轼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讨活动。

  材料二:学者的评价

  (1)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3)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4)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5)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6)余秋雨: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远远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坛的巅峰。

  「问题和参考答案」

  10.阅读材料一,你认为各地举行纪念苏轼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本题考查:准确筛选并整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根据材料探讨实际问题,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参考答案:

  1.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宣传。

  2.促进了对东坡文化的研究。

  这些活动是一个立足弘扬东坡文化的载体。这些活动能起到宣传东坡文化的作用。而东坡先生的风格、性格在各地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各种活动,可以把喜欢东坡、崇敬东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探索东坡文化,促进东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1.长江中学文学社准备开展以“东坡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5分)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项。

  (2)示例:作文竞赛

  ①项目一:「 」

  ②项目二:「 」

  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

  ①项目名称:「 」

  ②主要环节:「 」

  ③理由:「 」

  本题考查: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1)演讲比赛;诗词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注意所给示例形式)

  (2)题目要求写出方案中的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理由。第一问其实只要将平时所做的与此相类似的活动名称写出来即可,至于第二问的理由必须结合主题---东坡文化进校园来回答,如:学习东坡文化,挖掘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3

  「材料一」

  浙东“唐诗之路”指的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条古代文人走廊。这条路线自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贯穿浙江东部。到了唐代,这块溪流纵横、河湖遍布的土地,成为诗人最喜欢的旅游胜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绍兴学者从《全唐诗》和有关地方志中发现,到过浙东的唐代诗人有400多位,留传至今的浙东唐诗有1500多首。浙东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浙东的山连绵而不险峻,层峦叠嶂而无登临之苦,水尽则登山而歌,青山绿水激发了诗人无限的灵感。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曾经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吸引唐代诗人流连的不仅是秀丽的山水,还有源远流长的浙东文化,佛教道教在这里交汇,中国的山水诗在这里诞生,这里成为古代文人向往的精神乐园。

  「材料二」

  1500多年前,永嘉太守谢灵运乘船徜徉在浙东的楠溪江上,以兴奋和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方秀美山水,吟出一首首描绘山水的诗篇,由此,中国的山水诗开始盛行。浙东成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与地形有着直接关系。这里的`山大多是低山(海拔500—1000米)和中山(海拔1000—3500米),河流沿途多河滩、沙洲,不缓不急。倘若全是高山峡谷,难以亲临;如果太过平坦,又难起波澜。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贬谪至此的诗人。他们乘坐一叶小船,穿行于山水组成的画廊中,诗兴大发,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 “① ”,“② ”,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

  9.仿照「材料一」对“唐诗之路”路线的说明,结合下面示意图,对「材料二」中提到的楠溪江进行介绍。(4分)

  答:

  10.「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浙东山水的哪些特点?(2分)

  答:

  11.「材料二」中横线①②处应填入的诗句是(2分)

  A.①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②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B.①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②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C.①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②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D.①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②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12.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形容“唐诗之路”,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B.夏水襄陵,沿溯阻绝。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9.示例:楠溪江从括苍山流出,逶迤南下,经岩头镇、九丈滩、永嘉,最后汇入瓯江,全长145公里。

  评分:4分。起点、流经地点、终点、全长各1分。

  10.①山环水绕,景色秀美;②没有险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缓,适于游览。

  评分:2分。每个要点1分。

  11.B

  评分:2分。

  12.C

  评分:2分。

【非连续性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非连续性文本课作文05-04

《咏史·骠骑非无势》阅读答案与解析06-15

白居易《花非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9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07-19

阅读的感觉阅读答案07-07

苦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11-02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12-14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11-16

相认阅读理解答案 相认阅读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