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6 17:41:56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1

  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4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4分)

  4、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6、结合景、情、物(雁)试析本诗在方式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象声词、叠音词),“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2分)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问大雁是虚,牵挂故乡是实(2分)。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牵挂之情(2分)

  3、本诗描绘了一幅山程水驿、风雨交加的羁旅独行图。景物有:萧瑟的秋雨,淅沥的溪风,幽僻的山路,摇曳的蒲苇。

  4、①借“鸿雁”传递了自己对家人、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②故设疑问,表达了诗人羁旅独行的寂寞与惆怅。③表达了诗人宦途的坎坷艰辛与无奈。(每句1分,答对2句即可得满分)

  5、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 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一点1分,两点3分)

  6、本诗运用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二两句的凄迷之景,为下文抒发羁旅愁思、之情作铺垫;寄情于归雁,反衬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翻译:

  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我来问一下刚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们,你们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一带了吗?

  秋浦途中赏析:

  《秋浦途中》这首诗写于会昌四年(88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刷色,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不是当行的家数。这里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动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环,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呢?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樊南别有清,不为斜阳不为。”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表现情思,这是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徐献忠云:“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唐音癸签》卷八引)持较本诗,可谓刌度皆合了。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2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渐渐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社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穷秋”点出此行季节是晚秋:“萧萧”二字既形容落叶纷纷,也兼写山路上秋雨之萧瑟。

  B.第二句不用动词,却引人想象那两岸蒲草在风雨中摇曳的动态,给读者留下很大的艺术联想空间。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南飞的大雁看成是带来家乡音讯的使者,显现出诗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

  D.结尾急切的询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把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直接强烈地表现出来。

  16.(6分)本诗前两句,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语言表达及意境、情感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赏析。

  答

  15.D

  解析:“直接强烈”错误,应该是“曲折委婉”。

  16.相同点:①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借秋景营造一种寒冷凄清氛围,融入了诗人内心之悲情。②运用拟声词入诗,不仅诉诸视觉,也诉诸听觉。

  不同点:①意境上:杜牧诗中描写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蒲苇,营造出寒冷凄迷的氛围,意境更加萧索凄寒;杜甫诗中描写落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而来,描绘出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境界壮阔磅礴,意境更加深远。②情感上:杜牧诗勾画出一幅风雨凄迷的行役图,表达了作者被贬官时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烦闷之情;杜甫诗在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以及对生命有限、宇宙永恒的感怀。

  解析:“萧萧”形容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含有萧瑟之意;“淅淅”本是形容雨滴声,此处形容“秋风”既写出秋雨落在溪水上的声音,也写出随舟漂泊的无依之态,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3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释】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13. 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2分)

  14.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2分)

  (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题)

  答

  13、“潇潇”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潇潇”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若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14、诗的`后两句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直接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译文:

  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

  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杜牧《秋浦途中》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4

杜牧 《秋浦途中》11-18

《秋浦途中》杜牧09-20

《秋浦途中》翻译赏析09-20

《秋浦途中》古诗赏析11-01

《秋浦途中》原文翻译及赏析10-12

《秋浦途中》原文、翻译及赏析05-19

秋浦途中原文及赏析02-26

秋浦途中原文、翻译、赏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