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 1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
准备:
1、名画课件:大碗岛的星期天
2、画纸、绘画工具人手一份。
3、事先和幼儿一起认识对比色。
4、事先带幼儿到田野里去秋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以前画过人吗?你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是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幼儿自由回答。
二、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幅人物画,请你来找一找画面中的人是面向哪里的。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提问:
(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
(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
(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向幼儿介绍对比色:黄色→紫色,橘黄色→蓝色,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画面最靠近我们的地方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
三、经验延伸。
1)师: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
师: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
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揭示本幅画的`名称:大碗岛的星期天。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不过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画,画画的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大碗岛的星期天。
四、模仿创造。
1)请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师:欣赏过这幅画之后,你们会画人物画了吗?前些天老师带大家到田野里去秋游了,现在你们能不能模仿这幅画的构图,画出快乐的秋游画面呢?
幼儿拿出绘画工具自由创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五、教师小结。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 2
活动目标:
1、感受名画的美,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体验作品中悠闲、恬静的情感与氛围。
3、初步了解点彩画的特点,尝试运用手指作画。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碗岛的星期天》
2、水粉颜料,幼儿事先画好的外出游玩的黑白图画人手一张,抹布
3、抒情音乐
活动过程:
1、启发与讨论
星期天对于小朋友来说是很开心的日子,你们星期天过得快乐吗?你们是怎么过的?(在公园里放风筝,玩碰碰车、电动船、滑滑梯)
2、感知与讲述
出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并提问
(1)感受画面人物的不同
A: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让你们看看画里的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他们在做些什么?(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晒太阳……)
B:这些是怎么样的人(有老人、小孩、男人、女人)
C:他们的姿态怎样?(学一学)
D:这些人的远近看上去一样吗,为什么?(近处大而清晰,远处小而模糊)
E:画面上除了人还有什么?
(2)感受画面优美景色
A:这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秋季)为什么?(小草有些发黄)
B:天气怎样?(很好,因为有太阳)你怎么知道有太阳?(因为草地上有人的影子……)太阳照在草地上,影子的颜色和草地的颜色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影子颜色深,草地颜色浅)
(3)感受人们悠闲、恬静的心情
A:看了这幅画,你的感觉是什么?假如你也到这样的公园来玩,你的心情会怎样?
B:欣赏配乐朗诵:《大碗岛的星期天》,体验作品悠闲、恬静的氛围
2、了解点彩的创作方法,尝试运用点彩的方法给自己的画涂色
A:观察画面:画家的涂色方法和我们平时的涂色方法有什么不同?(点画)
B:介绍点彩画的方法:画家用笔一点一点点出来的,很多很多的黄点挤在一起就成了草地,很多很多的黑点挤在一起就成了衣服。
C:今天,我们也来学学画家点彩的本领,用手指来给自己的画涂色。
D:幼儿想象创造。
E:展示幼儿作品,讲评。
活动延伸:
欣赏其他点彩作品,把幼儿创作的点彩画装饰活动室。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 3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受点彩画法的独特美(细腻、丰富等)。
2、喜欢修拉的点彩画,愿意尝试和表达。
活动准备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3幅(其中一幅与原作大小相同 ,即为207cm×308cm,其他两幅同比例缩小)、修拉及其作品介绍课件、欣赏用的配乐、点彩透明软插片、画纸、颜料、棉签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感受,发现点彩的独特性
1、回忆作品。
(1)大家还记得这幅画吗?这幅画什么地方比较独特?
(幼儿回答:它的颜色很特别,色彩很鲜艳;充满阳光,给人暖暖的感觉:这幅画是我看到的人最多的一幅画,而且每个人的样子、衣服、动作都不一样:这幅画上有很多颜料点,其他的画里没有这样的点……)
(2)真是这样吗?《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整幅画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构成的吗?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一看,整个画面是不是都布满了小色点?
(播放配乐,幼儿自由更换各种角度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
2、幼儿赏画。
(1)那些小色点在哪里?
(幼儿回答:在裙子里,在草地里,在树叶中……)
(2)画面上白色的裙子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吗?
(3)教师小结:这些小色点无处不在,整幅画都是由小色点构成的。
二、观察尝试 ,感受点彩之美
1、发现点彩用色的丰富。
(1)(出示色块图)这是什么?上面布满了哪些颜色的点?
(幼儿回答:白色的、粉红色的、褐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黑色的'……)
(2)这是《大碗岛星期天下午》的某个区域(放大),我们来找找看,这到底是哪一区域的颜色呢?
(幼儿拿着放大镜观察作品,并将色块图放在作品的不同部位比对。幼儿发现这与作品中女士的蓬蓬裙和叼烟斗人的裤子颜色最接近。)
(3)幼儿和教师一起从远处看,发现裤子是蓝紫色的,可走近一看,上面布满了数十种颜色的小色点。小结:“远远的望去,裤子是很有立体感的蓝紫色,可走近一看会发现,裤子上还有红色、白色、粉红色……这么多颜色被很合理、有秩序地安排在裤子里,远看时它们就综合成一种颜色,这就是奇妙的点彩。”
2、感受点彩的美。
(1)这条裤子是由五彩缤纷的小色点构成的,那么这一大片树叶呢?修拉画这些树的时候用了哪些颜色的点呢?
(幼儿大声表达自己的发现:墨绿、深绿、翠绿、黄绿……)
(2)(出示点彩透明软插片)教师先出示没画好绿叶的树干,并根据幼儿说的颜色依次重叠上不同的点彩透明软插片,最后,形成一棵接近于原画效果的树。提问:这样的树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幼儿震撼于教具呈现的过程与结果 ,拍手惊叹并说道:很立体,就像真的树一样;感觉很柔和,蒙蒙咙咙的很舒服……)
(3)这些蒙咙、柔和而立体的小色点组成了《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它们让“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看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回答:快乐的、明亮的、放松的、休闲的……)
(4)小结:一种独特的画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美。
3、体会点彩的趣和难。
(1)(出示与原作一样大小的撑伞女士,但伞面是空白的)既然点彩这么有趣,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老师这里有一把和《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原作一样大小的伞。我们一起用点彩的方法来为它上色好吗?
(幼儿尝试点彩。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画面上点上1O个颜色的点。一段时候后,幼儿发现:这样不行,点不够,点起来太慢,还是涂色快。)
(2)每个人点1O个点,我们就只点了120个点,伞上还是白白的,看样子这些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把伞画满,要点多少个点?
(幼儿大声猜测:500个、800个、1000个……)
(3)大家说的数字越来越大,那到底要点多少个点呢?教师演示课件(课件中的伞面逐步添加不同颜色的点,同时,显示颜色点的数量)。
(幼儿睁大眼睛,目不转晴地看着数字的变化,并大声朗读。当伞面布满小色点时 ,数字停留在了2000,幼儿惊呼不已!)
(4)点彩的画法虽然有趣,但画起来很累,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猜猜修拉画这幅画用了多长时间?
(幼儿推测:2个星期、3个月、1年、2年……)
(5)修拉画这幅画用了整整两年。既然用点彩的方法画画又慢又累,为什么修拉还要用点彩的画法来画画?
(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他想和别人画得不一样;他不怕苦和累,想画出最美的画……)
【设计意图:点彩的效果很美而且很有趣,使用点彩的方法画画很难也很吃力。这个环节让幼儿更为理性地了解点彩的画法和画家修拉。数画同步的课件将点彩画法的难度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幼儿在惊叹之余发现画家修拉的坚持和点彩画法的独特美,以及作品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让幼儿感受,每一位大师都有着坚韧的个性。】
4、了解修拉,喜欢“点彩”。
正因为大家说的这些理由,让我们在100多年之后,看到“点彩”就想起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修拉!教师按课件介绍修拉和点彩作品。
(教师讲述时,幼儿不断地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与教师互动。幼儿对点彩的模仿很感兴趣。其他幼儿的点彩作品《山花》和《野菊》也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尝试和表达愿望。)
三、习作表达 ,积累“点彩”的感性体验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大家也来试试“点彩”,做一回小修拉。
幼儿按自己的选择进入不同组玩“点彩”:颜料点彩(添画、临摹和自创);撕纸点彩;玩点彩透明软插片(衣服和裤子);放大镜观察画面。
【大班美术教案《大碗岛的星期天》】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11-26
大班美术教案06-22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7-28
大班美术教案06-24
美术教案大班09-12
大班美术教案模板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详案05-15
大班美术教案《插花》12-26
大班美术教案【热】01-09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