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

时间:2024-05-25 11:5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

  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有一幅有小蝌蚪池塘的图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图片各一张;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1、做小火车的律动进入室内:

  “小朋友们,春天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音乐起,做律动进入室内。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火车到站了,哇,这了好美啊,看!这是什么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了吗?”

  3、引导幼儿自己创作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好多可爱的小蝌蚪啊,他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泳的吗?”请个别幼儿创作并表现出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教师清唱前半段歌词,并和幼儿一起做小蝌蚪游泳的动作。

  “小朋友,你们开心吗?小蝌蚪好像有点不开心呢?我们来问问他怎么了?”继续放后面一段歌曲“原来他们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吧。”

  4、引入情景,角色扮演:

  “现在我是蝌蚪姐姐,你们做我的小蝌蚪吧,让我们一起去找妈妈吧。”

  (1)放前半段音乐,并跟着音乐做律动,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一张大嘴巴,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二)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时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为什么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

  (三)分段欣赏故事(继续播放动画)

  幼儿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播放课件第1段(故事开头至“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播放课件第2段(“一条大鱼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遇到鱼妈妈时,它们说了些什么?

  3、播放课件第3段(“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播放课件第4段(“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现在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大白鹅当成自己的妈妈?

  5、播放课件第5段(“小蝌蚪游呀游呀”至故事结束)

  提问: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本领?

  (四)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播放青蛙成长过程视频)

  提问: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妈妈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操作课件(点击青蛙成长过程示意图)

  师生一起用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延伸活动:

  青蛙的本领很大,如果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继续来欣赏有关青蛙的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用简单的笔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熟悉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并尝试制作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你听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吗?它都讲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你们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怎样来做连环画呢?”(幼儿讨论)

  3.教师讲解连环画的制作过程。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4.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你画的是什么?用到了那些技巧?用到了什么颜色?”

  “你觉得谁画的最好?他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小结:每位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的特点,你们都是出色的小画家。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⑴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⑵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4、出示词语,检查识字情况。(见课件)

  (1)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2)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5、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四)、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4、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有趣的事,而且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一下吗?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搞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既训练了语言,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一箭双雕,扎实而有效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检测题

  1、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2、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愉快的学习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文的生字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愿意吗?他们一个个躲到句子里了,看小朋友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1、今天,阿姨给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清早,我们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开始,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我使劲追赶,终于爬上了山顶。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连连说:“你真行!”

  (设计意图:生字的巩固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之中复习本课的生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于自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学习“小蝌蚪样子”的部分

  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1、小朋友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可他们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在阅读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知,再以这种体会与感知去指导自己的朗读。)

  (三)、学习“青蛙妈妈样子”的部分

  多么可爱、快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蝌蚪常常会不快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1、指名说。出示句子: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教师贴出青蛙的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青蛙妈妈的照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圈出“碧绿”、“雪白”、“大”。

  3、你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点点滴滴地积累,在这里,教师就很浅显地使学生掌握了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并能灵活地迁移。)

  4、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过朗读把她的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5、青蛙还会捉虫呢!小朋友知道吗?课前我们已经去收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听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你对青蛙妈妈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这份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读“找妈妈”的经过

  看了妈妈漂亮的照片,知道妈妈那么能干,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见到妈妈了。然而妈妈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1、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

  2、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在谁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谁能给它扩词?“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看图片,“迎”是怎样走?

  (2)师生分角色朗读。

  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追”。你追过别人吗?找个小伙伴追给大家看看?现在,你觉得“追”是怎样走呢?

  (2)引读。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以为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叫着——乌龟笑着说——

  (3)在人物、动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动作、心情、神态、语气的词,这些词叫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语言。看,小蝌蚪的话前有“叫着”,你能像他们那样叫叫吗?乌龟的话前是“笑着说”,你能笑着说说这番话吗?

  (设计意图:朗读与理解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看插图、做动作等直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迎”、“追”。提示学生在朗读角色的对话时,留意角色语言前后的提示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鲤鱼阿姨、乌龟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2)妈妈见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心情又是如何呢?谁来读一读?

  (3)就近找伙伴分角色读。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来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师有两个建议:1、尽量把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表现出来。2、在扮演角色时,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试演。

  2、指定一小组在班上展示。

  3、学生与老师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如何在文学性中凸现其科学性,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不易的。运用演童话剧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又不露痕迹。)

  (六)、说话练习

  小青蛙长大后也结婚生子了,可庄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时候寻找妈妈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地找到自己,她决定在临走前给孩子写下一张留言条。请你帮她想想,她该写些什么?

  (1)指名说。

  (2)评议。

  课堂检测: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5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 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

  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1、引导语: 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

  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

  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青蛙、蝌蚪、鲤鱼、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如:找人、找东西、找麻烦等)

  电脑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么呢?板书:小蝌蚪、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小蝌蚪找妈妈》。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在书中把生字画出来,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同伴之间互相读读生字,对照生字表检查读音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同伴就在书中画一颗红色的五星表示奖励。

  再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重点听听生字的字音。

  大家进行评议,鼓励读得正确的同学、读书有进步的同学。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把不认识的汉字做好记号。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让每名同学说说哪些字不认识。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中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字形的。

  4)小组长指汉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3、教师用电脑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自己读读卡片上的词语。不认识可以询问他人。

  4、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反应灵敏。

  5、练习书写: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学生看电脑博士是怎样写的?(电脑演示加录音)

  4)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5)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5)

  2、一边读书一边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筛选问题:每名组员说说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四)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巩固: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写词语;

  听写词语;

  组词;

  读句子;

  读课文;

  ……

  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2)思考本组集中的问题。

  3)在作业本上书写难字,然后进行自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教师进行板书

  (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

  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

  (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

  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追”“游”

  (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鲤鱼**的一番话,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看见乌龟后,就“追上去”说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表现出小蝌蚪急于找到自己**的心情。乌龟的话使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的外形特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后,就“游过去”说明他看见妈妈后,十分高兴。)

  4)根据画面内容,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自由读

  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还可以说说读书时有什么困难?

  教师进行指导:小蝌蚪想找妈妈,他们询问鲤鱼妈妈时,要有礼貌,读出渴望找到**的心情;鲤鱼**的回答语速放慢,非常可亲可敬,读出关心孩子的语气。小蝌蚪叫乌龟妈妈时,要读出既高兴又着急的语气。乌龟在与小蝌蚪说话时,要读出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书时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见自己的妈妈后,要读出高兴的语气,青蛙**的话要读得:亲切、自然。

  小组练习分角色有语气、还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演。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评一评读书情况,为什么?

  4、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是怎样变成一只小青蛙的呢?

  学生自己说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生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明。

  在小组内与同学说说,交流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出示电脑画面: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地,()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试着进行填写。

  请学生把答案板书到黑板上: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师生共同读一读。

  根据电脑画面画出小蝌蚪生长过程,与电脑博士比一比。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帮助人类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做?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谈。)

  教师小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四、积累所得信息:

  让学生想想通过学习打算积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范围内说说,相互交流。

  五、布置作业: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版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变化。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寻人启事)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她在哪儿。听说二年级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 1 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他们有什么变化

  1.自由读。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课本插图,找到相应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①引导学生认读要求写的生字。

  ②观察生字的特点,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2.根据课文内容,与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六、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的知识。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乌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子,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1.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课文,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子。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词语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的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出示第2~4自然段内容: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

  1.自由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鲤鱼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自然段,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15个会认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披露鼓

  小蝌蚪:迎上去追上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青蛙四条腿,()嘴巴,()一对大眼睛,披着(),露着()。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他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三、课堂总结。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建议阅读《中国儿童散文文库》中的《岩石上的小蝌蚪》《不合群的小蝌蚪》。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 长了两 →长了两 →尾巴 → 尾巴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不见

  ↓ ↓ ↓

  找妈妈 → 鲤鱼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外形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地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让这一难懂的自然科学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相关链接】

  有关青蛙的知识

  捉 虫 能 手

  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蹲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已经被青蛙吃进了肚子。而青蛙呢,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只昆虫的到来。

  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每天能吃50多只害虫。青蛙捉害虫全靠又长又宽的舌头,舌根长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后,还分叉,上面有许多黏液,只要小飞虫从身边飞过,它就猛地往上一跳,张开大嘴,快速地伸出长长的舌头,一下子就把害虫吃掉了。青蛙的眼睛看静的东西迟钝,看动的东西敏锐。

  歌唱家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什么时候最爱放声歌唱呢

  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仿佛在为农业丰收唱赞歌呢!

  发 音 器 官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位于喉门软骨上方。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浑、洪亮。雨后,当你漫步到池塘边,你会听到雄蛙的叫声彼此呼应,此起彼伏,汇成一片大合唱。科学工作者指出,蛙类的合唱并非各自乱唱,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互相紧密配合,是名副其实的合唱。据推测,合唱比独唱优越得多,因为它包含的信息多;合唱声音洪亮,传播的距离远,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所以蛙类经常采用合唱形式。

  运 动 健 将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那么迟钝,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傻乎乎的。可是,当你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呢!然后,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伪 装 高 手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身上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为什么呈绿色原来青蛙的绿衣裳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生 长 过 程

  春天,青蛙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蝌蚪是黑灰色的,圆圆的身体,有一条长尾巴,蝌蚪一天天长大,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尾巴渐渐地缩短退化,最后变成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你认识上面的小动物吗?(青蛙和小蝌蚪)你知道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板书:1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它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介绍作者

  盛璐德:(1912~1985),女,上海市人。1956年,被评为幼教一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和市先进工作者,后被选为长宁区第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静安区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2年,盛在自己班级试验"认语教学法"引导幼儿认识环境,掌握语言。1953年,她先后开25节观摩教学课,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赞扬。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

  (1)表演法识记:表演认读“甩、捕、迎”,

  (2)图文结合法识字:利用小蝌蚪图片认读“脑、袋、灰”,利用鱼图片认读“阿、姨”,利用乌龟图片认读“龟、宽”,利用青蛙图片认读“顶、披、鼓”。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池塘水塘头脑电脑脑袋袋鼠灰色黑灰哇哇大哭教室教书捕捞捕捉欢迎迎接阿姨阿爸阿姨姨妈乌龟海龟披上披着打鼓敲鼓

  (重点指导生字“脑”为鼻音,后鼻音“塘迎”等。“捕”的声母是b,

  避免错读成pú;强调“披”的韵母是ī,避免错读成pēi;强调“迎、顶”的韵母是inɡ,发准后鼻韵母,读准生字。)

  (2)学习多音字:教(jiāo ji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

  在这里,“教”读“jiào”,是“指导、训诫”的意思;还有一个读音是“jiāo”,是“传授”的意思。组词如下:

  教jiāo(教学)(教书)(教课)

  jiào(教师)(教室)(教育)

  ②读一读:

  我的妈妈是位教师,在二中教学。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池塘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害的虫类。

  快活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害虫高兴,快乐。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看图,了解图意,初读感知。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挂图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3)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最后看见了自己的妈妈青蛙。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结合课文插图,一目了然。先对课文内容大体把握,了解课文脉络。】

  四、学习“会写字”

  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睛、哪、肚”。如“睛”“目”加“青”就是“睛”。

  用熟字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皮”:“披”减去提手旁就是“皮”。

  用熟字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孩、跳”。如,“该”的言字旁换成子字旁就是“孩”。

  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认识“顶”,如“顶”中页字旁表意,“丁”表示读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宽”,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哪顶眼睛孩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肚”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宽”和左右结构的字“哪、顶、孩、跳”,学生练写。

  两:第二笔竖、第三笔横折钩围成的框稍大,前后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

  哪:左窄右宽,每部分要紧凑,中部的横折钩和右部的横撇弯钩都不要向下写太长,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宽: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顶: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写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眼:“目”要写得细长些,比右边稍短。

  睛:左窄右宽,“青”的第四笔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肚:左窄右宽,月字旁写得窄长,“土”的短横在横中线上,竖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笔高收笔早。

  皮:第二笔长撇斜度要小,第三笔竖在竖中线上,“又”的横撇要横短撇长,捺舒展。

  孩:左窄右宽,“子”末笔横变提,斜度大,“亥”第三笔是撇折,撇折经中心点在横中线下侧向右折。

  跳:左窄右宽,“兆”的撇斜度小,沿竖中线右侧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动作的词: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甩着

  (2)表示蝌蚪外形的词语: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3)表示青蛙外形的词语: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大眼睛;

  2.练习运用:练习用“披着露着甩着鼓着”说话。

  (1)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增强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自主学习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解决了阅读障碍。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学会了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词语并会恰当地运用词语。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用“ ”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想什么?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从“迎”字看出了什么?(板书:迎鲤鱼)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鲤鱼阿姨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从鲤鱼阿姨那里,小蝌蚪知道,他们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连忙追上去”说明什么?(“连忙追上去”说明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很急切。)(板书:追乌龟)

  从乌龟那里,小蝌蚪了解到自己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鲤鱼、乌龟)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预设: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

  朗读指导:读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板书:游青蛙)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读出小蝌蚪见到妈妈后欢快的心情。

  2.自由读1—6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词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时的小蝌蚪样子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后来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青蛙。

  (2)练一练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板书: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小蝌蚪》

  听儿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动作,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外形描写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对青蛙的外形描写。“大大的”写出了脑袋的形状,“黑灰色的”写出了身子的颜色,“长长的”写出了尾巴的样子。这样的外形描写生动形象,让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举一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往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写一写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两颗红宝石。它的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个剥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红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六、课堂小结

  文章以找妈妈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你见过小蝌蚪和小青蛙吗?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吧!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

  找妈妈(迎)→ (追)→ (游) →跟

  鲤鱼乌龟青蛙捉害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2.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温柔可亲一些。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宝贵的呢!

  3.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

  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不足之处:教师放的不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1

  【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字词学习】

  字:腿、披、游、蹦、跟

  词:池塘、脑袋、快活、鲤鱼、衣裳

  【重点句子】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3、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5、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迎()阿()变()

  仰()河()弯()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ǒu xiàn zài shén me

  (没有)(现在)(什么)

  二、比一比,再组词。

  迎(迎合)阿(阿姨)变(变化)

  仰(仰头)河(河水)弯(弯曲)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CAI课件、帖图、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讲故事,生看课件演示。

  2、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原来他们真的长得很不同。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么样?

  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请孩子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师相机贴出图片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4、学习课文2~5段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饿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饿心情?(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师小结:可见,作者用词准确,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向他学习,这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准确形象又生动。我们也要向小蝌蚪学习,只有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探究,坚持到底,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5、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小青蛙音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教案《小蝌蚪找妈妈》含PPT课件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篇幅比较大,相对比较复杂的故事。而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于此类情节复杂、角色较多的故事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虽然在平时的课间活动中我们有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是,要让托班的幼儿记住故事中的语言,把它表演出来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对故事进行了精简,考虑到托班幼儿对于重复的语言对话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小蝌蚪的对话都设计为:你是我们的妈妈吗?而其他动物我们也同样遵循这个特点:“不是,你的妈妈是……”,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易理解,也为后面幼儿的角色表演减低了难度打下了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15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尾巴变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精品教案06-12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3-0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04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30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9

小蝌蚪找妈妈特色教案08-25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9-12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