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
20xx—20xx年第二学期文理分科以后,我担任文科2班的数学课,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对教学的实践,我逐渐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本学期教学过程和教学成绩都不同程度的浸含着教学的得与失,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工作,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应该好好的反思。
一、充分利用了网上资源。在讲每一章节前,我都会上网查一些资料,如教案、课件和习题等,尽量下载下来,结合教参上的重难点,选择针对性的习题,再分门别类。以习题反映知识点和考点,以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数学关键是培养数学思维,我一开始没有用学生统一买的练习册有这样的一种考虑,如果我挑上面的习题,遇到稍不基础的题目,学生还没怎么思考,就已经去看了答案,如此很难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缺乏锻炼何以谈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教材的处理。上个学期以前我都是按部就班,严格按照教参上的授课步骤,缺乏灵活性。这个学期我尝试了以问题的形式引出知识,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个方式符合我校的“自学,探究,反思”的教学模式,但设置的问题不一下子出来,犹如气泡,解决了一个再冒出一个来。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节课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因此问题的设置需要花很大的工夫去思考,一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以后的备课组活动中,可以集体一起来设置问题。
三、要常跟学生谈话。第一次月考,我班成绩不甚理想,于是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①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希望讲课速度快点,对于纯计算的没有必要完整的演示,多出一些高考题;②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觉得应该再细点,只要一没听懂就会停留在上面而不肯再往下听了,有的甚至干脆睡觉;③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课下时间多数抄作业,少数完成任务式的.写作业,很少主动的去思考数学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微调,侧重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最后一个星期,我班有个学生来找我,她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没有一次考试及格的,她主要是问我一些数学知识的归纳。其实她上课是没怎么听的,主要是听不懂就不想听了。可我私下辅导她,可她能够完全听明白,甚至可以做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于是我有一种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处在水平差异太大的班级,老师不可能全部都能顾及得到。
如果要想教好每一个学生,就要分三个层次,以便教学。
最后,在这学期的调整中,我发现我的认识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我认为学生只要学得好,就有了兴趣。可是,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好数学,是十分困难的,我的教学实践的感觉告诉我,这如同是训华罗庚踢足球,教马拉多纳学数学!这起码需要一个条件:就是时间,需要较长时间的承受不出成绩的较为认真的持续的学习,那这兴趣从哪来呢。我在这方面,认识不够,从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情趣”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够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我在新的学年中,需要思考、实践和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3
回顾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 下降的趋势,学生的平均分越来越低,在上学期的期末乐清联考时年级的平均分为74,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温州十校联考)平均分只有51.42,几次月考成绩分别为124(满分 150), 60.(满分100),52(满分100),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 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 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 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 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 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 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 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 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 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 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
但作业 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 听了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 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 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 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我和梁老 师都是刚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 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 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点也得到了温州中学杨老师的认同)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 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 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 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如 李鑫同学就对我说初中我数学很差,但我在中考前一个月,很认真的学习了一下,我数 学考了1350。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 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 ,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 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 初,高中老师座 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 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 ,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 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 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 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 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 、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 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 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 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 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 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 ,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我这篇文章和“教育叙事”不相符,但我希望我的反思对下一届高一的教学有一点帮助, 让我们乐外的教学少走弯路,下届高一数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4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了:集合、函数基本概念、指数、对数函数和函数建模与运用,属新教材必修1的内容。本次试卷难度系数约0.54,从考试结果看属中等难度。其中选择题得分较低,从抽取的10个样本来看仅为30分。填空题仅为7分。这是这次平均分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暴露出学生学习不踏实,对基本思想理解不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对第一章的集合知识掌握不够。集合知识点上的失分很多,这反应知识间隔时间一长,遗忘的也越快。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
再则,结合新教材要求,试卷加大了对函数单调性幂函数的考试难度,尤其是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还不过关。得分率仅为一半,两道题仅第一小题做对。我们在今后的函数教学中还要渗透相关的思想方法,促使学生回顾复习。
最后,新教材提出的函数体验和建模运用,对现阶段学生来说,能力还较弱。以最后一题的对数函数分析运用一例即可体现出来,还需要加强训练。
总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体现3点,1:概念不透;2:运算不熟;3:运用建模不够,这是应在下阶段教学中应有针对地加强训练。
但从年级来看,也有可喜的一方面。最高徐艺杰为145,其中130以上的也有多人。这反应了年级中的尖子生还是很有实力的。中档生略为欠缺一些。所以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应抓好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的双基教学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多体验,多运用,打好基础,为选修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5
一、教师需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学生入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举足地位;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初高中数学学法的本质区别,引导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课程学习。然后摸清学生知识基础,深入研究初高中课标,全面了解初高中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从而规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诸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对高一学生穿插讲解,达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旧知识,加强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反复思考相似内容的区别,长期坚持查漏补缺和纠错,达到举一反三,让学生意识到适当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注意三点: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需备4本(知识归纳本,典型题采集本,纠错本,作业本),做到每时都纠错,每天有训练,每周有小结。上课做到“两前一后”即课前两分钟整理当堂上课所需资料文具等,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一分钟反思当堂所学内容;二是合理搭配成绩、性格差异的学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默化其他学生自主学习,外向性与内向性学生相互牵制,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抽象理论直观化生活化
新课程最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的事实、论证猜想、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规律和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如函数学习通过观察图象的变化总结函数性质,分析函数问题。鉴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教师加强直观教学,并引用生活实例降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如学习面面垂直判定时借助门与地面的关系等。
四、注重情感教育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感染学生,专业知识上震慑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于大部分高一学生初次背井离乡,独自求学,少了父母的宠爱,家庭的温暖,容易产生失落感、忧郁感,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观察,课后了解,给予适当的关心,尤其是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给予适当暗示,防止他们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数学学习。
以上是本人就我校校情及学情的一点尝试。但在新课标下,如何尽快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需要不断反思总结。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6
回顾这个半个学年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成绩拔尖的同学也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呢?这些让我想了很久,心理有一点看法: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而且对我这个四川外地老师来说语速又快,学生刚开始接触听有一定困难,我更注重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又特别是新老师。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7
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所以研究性学习符合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做研究性学习时,老师一般自己去选择一些专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我觉得还应当更进一步.老师选最后过渡到学生自己选,即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它.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有巨大帮助,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那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①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问题贯穿整堂课始终,问题由学生提出.
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
ⅰ)对比方法教学:正面与反面对比,正向与逆向对比,题型间对比都会与原有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
ⅱ)在讲授猜想,归纳,证明时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故不可轻视.
ⅲ)特殊化思想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事物的特殊处提出问题.如常常验证公式在特殊情况下是否成立.
⑵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与生活各种现象的能力.这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概念的实际模型,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应用能力教学.⑶给学生讲讲科学家提出问题的`故事,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并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都给数学注入活力.
⑷教导学生平时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
为什么这种解法要比原先解法简单.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种办法.
为什么我这样做是错的,而那样做却是对的.
⑸老师自身要加强修养,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思路,当时情形讲给学生听.当老师把自己的亲身体会讲给学生听时,学生由于老师思维的别开生面,新奇,他会由不自觉到自觉模仿老师的行为.
最后当学生初步具备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时,在实行研究性学习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它.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8
半个学期了,回顾本学期必修1模块的教学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同学满足于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仍有些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几点,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9
这个月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间历经了期中考、校运会等。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的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的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辩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对学生的要求是得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的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的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的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导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实现中职的“抬头教学”为目的,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设计上准备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1)教师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共同研究者,通过生活实际中所遇到的旋转问题,如自行车轮,时钟,扳手,运动员跳水等等图片,使用多媒体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图形变化,突出观察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索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体验发现的乐趣。并且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一个个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领会。
(2)学生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习的`承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对扳手向逆时针和顺时针这两种相反方向转动的观察,去发现隐含在问题当中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类比,联想、归纳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
(3)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目标从讲授知识、落实双基提升为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的培养。
本节课后,虽然教学目标是基本完成了,也大致实现了教师的教学设想,达到了一定的课堂效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1、课堂的导入部分稍微长了点,不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2、某些环节的过度不够自然,而且有些地方的提问不够精练和明确性,给学生以误导,回答的问题不是我们所想的答案,应该提问具有一定导向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注意培养,训练。
3、教材还未钻研透,在某些知识点的处理还不到位,如“各角和的旋转量等于各角旋转量的和”这部分的练习应该跟下面的超过0°~360°的角的处理衔接起来,在设计方面还有点欠缺。
4、在时间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在时间不够的前提下,后面的写终边相同角的练习完全可以跳过,这样时间上可能就恰如其分。
总之,按照《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总目标和任务型教学的模式,我们力图把课堂教学直观地展示给大家。但每一堂课都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者审试自己,深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使课堂中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1
20xx级高一学生是我校历史上招生人数最多、层次较为复杂的一届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新要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人人有所获,既要让优秀生出类拔萃,又要让后进生学有进步,也成了我们教学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教材中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增多,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1、读。
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必修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中由三个条件推导出一个结论;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新课程教材中每一节内容都辅以相应的探究内容和思考的内容。例如,让学生议论分别通过图象与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分别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等。
2、讲。
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中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练。
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现状,基础
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老师们在现有习题的基础上基础上简单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题目;其次要讲练结合。学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4、作业。
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学习数学,得到最好的发展,制定“分层次作业”。即将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由易到难分成A、B、C三档,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协调。以后的时间里,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以上是我这近一年来的教学体会。新课程下制约高中数学教学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也很多,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要相信“没有失败的学生,只有有问题的教育。”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最优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就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防止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低分无能”以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不良现象。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2
走出学校,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景,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研究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必须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我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研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理解本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我不断充电,弥补自我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景及时改善自我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异常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便,提高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进取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本事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本事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在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进取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梦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忙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忙他们找出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我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构成了良好的学风。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3
摘要:高中数学任务重、时间紧,大部分重难点内容集中在高一,加之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不当及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迥异,导致高一学生普遍觉得数学太难,成绩大面积下降。本文就这个问题,略谈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成绩下降,原因,解决方案,课堂实效
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是高一学生普遍觉得想爱上这种“体操”实在很难,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地学习,心理上畏难惧怕,学习缺乏主动,每每考前焦躁不安,无所适从,考后又不会调整状态,成绩持续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分析并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高二、高三的后继学习。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存在问题
1.初中、高中教材跨度过大。因“普九”的需要,现行初中教材中删掉了原教材中与高中教材衔接较为密切的部分内容,如“十字相乘法(学生不管解哪种一元二次方程,只会机械地套用求根公式)”、“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简单的高次方程”、“韦达定理”等,对于“二次函数”等内容也降低了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与以往相比,必然会有所降低。高中教材则把初中删去的内容分散在相应章节中,有的甚至没有编排。
2.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迥异。如解方程分几步、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则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论证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培养学生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课时紧张与容量过多的矛盾又限制了学生板演的次数。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巨大差距,中间缺乏过渡过程。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主观原因。沿袭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高一学生比较懒散。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仅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作业只是对照着公式或模式机械地套用,不求甚解,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自己思考,而是寄希望于老师或家长,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反思
1.设法让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灵魂。相关专家调查表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掌握率仅为5%,而如果让学生间互动探究,学生的掌握率为75%!因此,对新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我们首当其冲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凡事有个提前量。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有心人的精心培养,“三案六环节”建构式教学模式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还课堂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通过尝试、合作、探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宰课堂的灵魂!
2.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1)高中教师应听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要努力提高高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多面能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也应根据课程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相应地制定出长短期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学校的整体需要和个人的志愿,分期、分批培训更新知识,使教师具备一专多能。
3.把好“课堂”关,提升课堂的实效性。P.R.Halmos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数学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随着信息量的激增、知识面的迅速扩展,学习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知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开展学习方法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养成“三习惯”:
第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而是要结合我们的学案多思考:是什么?为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联系吗?联系在哪?
第二,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言,集中全力与老师的步调保持一致。
第三、养成复习的习惯:这里的复习不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要在做作业之前,将当天所学重温一遍,理清知识纲要,做题时一气呵成,不会的跳过,全部做完再回头做,还不会,可以再看看课本,或是问老师、同学。坚决不要一边做题,一边找公式。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4
走出校园,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
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
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在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
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
面对新课改,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深刻体会,如: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面对课改现实,面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的变化,面对教材引入的亲和力,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学实践,感觉本套教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活动,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点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毕竟现在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通过动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补充适当内容。
二、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实例由于非常靠近现实生活,所以很多数据非常大且不规则,计算时常用到计算机,很多事例、很多函数模型须用图形来表示,这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学设备都无法达到要求,这也会给教学上造成一定影响。
三、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内容丰富了!除了原来单调的数学知识,公式符号,在例题中尽可能贴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仅有清晰简明的推导,更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应用知识的拓展,还有数学历史的介绍,更全面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记得刚开学,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说数学是科学女皇头顶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个人的理解给他这样的解释:“因为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这门学科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应用都非常紧密,许多学科重要的定理和发展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严谨的推导证明。”而这些,在原来的教材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点,例如模块一P32的例题二中,就要求学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去证明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还比如P41把函数图像和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到一起,还以实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些要求无疑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数学讲数学,一点扩充都做不到。对数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数学史的了解都应当进一步的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很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多地注重这些内容,课堂上表面很热闹,教学目标确缺失了。当然背景,应用,过程和历史如何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是很困难的,其实讲背景,讲应用等是为讲数学知识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新课程会不会有新高考?
新课改对教师对学生无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这些要求确实不容易,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靠的决不是几堂公开课,几次做秀的研究性学习。但要在日常教学中始
终渗透新课改精神,教师很难做到,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对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础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思维虽然开阔了,但运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课堂上还需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很多同事都认为新课程固然好,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复练习,因为时间不够,大部分的教师都感觉一直是在赶进度。有些老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学,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练习还是要跟上,因为考试成绩最能说明问题。应该说只要高考的压力存在一天,教师和学生就一天无法摆正心态,真正彻底全面地实施新课程。这其实还是回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并以此作为其它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分。如果说素质全面的,健康发展的,分数就一定低,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素质全面地,健康发展的,分数也一定高。当然是不是应当高到应试教育那种程度,倒不一定。应试教育的关键误区是把“如何应付考试”当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试成绩当作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指挥棒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重视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得孩子的许多素质被扭曲了。看得到这场新课改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师和学生还是在翘首以盼第一场新课改下的高考。
五、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在模块一的教学中我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而在模块二的教学,第一章的内容我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空间几何体这部分的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学习掌握。而且现在对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每次空开课或者竞赛课的时候,总是让教师做课件等,认为多媒体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也是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总之,新教材将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给我们全体同仁一个锻炼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