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1 01:34: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以及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成了本课的重难点。在上这课时,我首先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有目的读课文来解决本课的生字,并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进一步解读文本;最后设计青蛙跳出井口这一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抽丝剥茧

  青蛙和小鸟初次见面时,我让学生抓住“哪儿”读出青蛙对小鸟的疑问。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让学生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来。其次我抓住“无边无际”,通过一组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天的无边无际。

  二、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

  在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循序渐进,那么这篇文章的理解就不那么难了。

  三、从神态语言入手,感知内心

  体会文章,可以抓住主人公的神态和表情。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中的有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笑则是小鸟笑青蛙的不知天高地厚、孤陋寡闻、目光短浅。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四、从角色扮演入手,放飞想象

  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个别给予指导,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并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你是那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你会怎么想?如果青蛙从井里出来了,看到外面的天空,它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给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却又富含深意的答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同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这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内容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己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判断。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判断。

  通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老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简单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搞笑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透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透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潜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透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透过分主角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取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怎样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潜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资料能够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就应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能够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1.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

  2.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3.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

  4.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练习本卷起来,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

  5.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一百多里”“无边无际”、“大话”、“笑”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引导,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通过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

  (三)不足

  在反问句的教学中,提问不是很精准,只是说把问好换为句号。学生不太明确怎么去完成,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还需要多加练习。个人缺乏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关注课堂实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其次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到达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道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从而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

  第三个关键词“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善良的规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通过小鸟带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过程,它们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让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让学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广阔,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2、角色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身处环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动手让孩子们体验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实也是无辜的,我们应该理解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扮演小青蛙;师生共读研读课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鸟,老师读旁白。带动作表演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通过朗读课文抓住三次对话,理解文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对于引导学生感悟寓意环节过于繁琐,应该适当的简洁些,系统些,对于孩子们会的内容不宜重复过多。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

  对于板书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点名寓意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我定会再接再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由《笑》引出来的寓意

  一、案例

  第三册《坐井观天》教学片断

  师:青蛙为什么笑呢?

  学生:因为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

  生: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觉得很好笑。

  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

  生:青蛙明明是错的,还偏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觉得可笑。

  生:小鸟天天在天上飞,当然知道天有多大,而井里的青蛙却不相信,小鸟无可奈何地笑了。

  生:天明明无边无际,而井里的青蛙看天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气又好笑。

  师: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云)

  二、反思

  1、揭示寓意一直是低年级寓言教学的难点。如果学完课文后直接让学生说出寓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时只好把寓意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而本课教学不是这样,我抓住青蛙和小鸟的笑,引导学生找出笑的原因,从中体会到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从而水到渠成地明白了寓意。

  2、分角色表演本课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内容。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多元地体会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只能读到表面内容。要引导他们理解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青蛙整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眼前。

  2、发挥想象,认识到青蛙的错误。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 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三、知识与技能

  1、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 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 理解寓意。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读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问题和弄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解决。

  教学活动2

  精读课文,引导释疑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

  2、联系句子和上下文、放课件理解“无边无际”。

  3、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4、指名读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

  5、比较句子。

  教学活动3

  带问题读,理解寓意

  1、它俩谁说得对?替它俩找找原因,引出寓意。

  2、结合自身谈想法,进一步受到教育。

  教学活动4

  品读课文,角色体验

  1、同桌分角色朗读,争论天有多大。

  2、指名表演。

  教学活动5

  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出来或画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

  我在第13课《坐井观天》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一词,我把学生分成6个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刚开始,有几个同学怕,不敢参加,读书很小声,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边引导,并鼓励他们。

  片断: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呢?

  生:读得很好!

  师:怎样好?说来听听。

  生:老师读得很流利、有感情。

  生:老师的声音会变,听起来好像是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因为在读的时候,老师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鸟和青蛙了,所以读的时候就真情流露了。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想。

  师:那么,你想当谁就读谁的'话,好吗?

  生:我想当小鸟。

  生:我想当青蛙。

  师:那好吧,记住读小鸟的话时要读出有耐心劝告的语气,声音要小些,读青蛙的话时要读出自以为是,不耐烦的语气,声音大些。

  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始由一人读,到两个读,最后到4个小组读。渐渐地终于有几个小组争着要上台表演,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大胆地分角色朗读,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反问句和感叹句,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通过角色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角色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现在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通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该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老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谢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谢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角色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角色,“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二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找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相机进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他们争论的`问题。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是我以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紧扣大问题情境逐步展开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大问题意识,还要紧扣大问题逐层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对话的内容,让孩子很明确的认识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对话的清晰度要更强些,毕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对话形式的课文没有深入接触过。

  努力营造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

  课堂是一个不断推进的一个过程,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学校努力打造“三小课堂”,就是为创造动态课堂服务的。课堂中教师就要放下身段,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时,有学生说8次、6次,当有一个学生说到正确答案3次时,我虽然让这个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当时的评价语却有失偏颇。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真了不起。然后进行什么是对话的教学。而应就让该生说说什么是对话以此展开教学,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典型的错误思维要及时呈现

  课堂资源生成丰富,老师就要能根据目标的制定做好预设,对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回应,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课堂有推进感。在孩子上讲台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时,我误以为孩子是摆错的,就着急让另一个孩子上台纠正,而没有真正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理解“井沿”一词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孩子的错误资源紧扣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脚步慢一些,不要为了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匆匆收场。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处的处理。例如,当听说的句子较长时,教师就应该说两遍,多让几个学生说句子,真正达到听说的实效。孩子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还要常抓不懈,让一些执笔姿势不对的孩子及早纠正过来。

  总之,低年级的课堂板块要清晰,教学不必太复杂,要简单、扎实,有实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这学期,我依据教学进度在11月份上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学生通过自读质疑、读中释疑、角色体验等方法体会到青蛙和小鸟当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的心情。这时,我提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休,聪明的小朋友,那到底是谁弄错了?”当学生与自己的学习伙伴展开讨论后,集体交流开始了。活泼的黄怡敏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小鸟说得对,当青蛙问小鸟从哪里飞来的时候,小鸟告诉它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的,说明天真的很大。”机灵的金泽泽接着说:“我也认为小鸟说得对,但我的理由和黄怡敏有点不同。我认为是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地方可以看出天很大。”胖乎乎的李旭豪早已等不及了,他一边起立一边回答:“我觉的两个地方都能说明天很大,无边无际,小鸟说的对。”沉着的陈曙晖用她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回答:“我同意黄怡敏和金泽泽的看法,但我还要补充一点。从小鸟飞那么远,飞一百多里地,口渴了也很能看出天很大,否则小鸟怎么会那么口渴呢。”……看着孩子们精彩的交流,我是听的心花怒放。当我正准备顺势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原来是我们班最懒惰的“不做作业大王”陈斌斌。难道他还有自己的见解?带着一丝疑惑,我示意他起身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话的声音比平时还要小,但“我认为青蛙是对的”这八个字却让全班的每一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瞬间寂静下来,同时也睁大一双双眼睛,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陈斌斌的身上移向了我。此时,我看到陈斌斌那一张娃娃脸上有着难以名状的神情。对于课堂上的这类向好学生发言一般倒,质疑学困生的回答的情况,我遇到了很多次。可是学困生敢于发表与好生截然相反的回答,还真是头一次。但我坚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我只说了一句话:“其他同学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班上那些和我默契相投的孩子,便争相发言,替我“解围”。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笑着告诉他:“请说说你的理由,好吗?”这个男孩振振有词地说道:“这只青蛙也没弄错,因为它一直生活在井里,它看到的天就是只有那么大,它确实说了它看到的天只有这么大,它也没说错啊。”他一边还用身边的作业本子,卷成筒状朝着窗口望,一边说:“你们自己试试看,天不是也变成这么大了吗?”听完这样的理由,我首先表扬了陈斌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请他先保留自己的看法,等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因为有这样的阅读动力,让师生更加投入。学生借助有关学习过的资料(一叶障目)突破了教学难点,懂得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做见多识广的人。这时,我请陈斌斌再来谈一谈他对文中这只青蛙的看法。小男孩情真意切地说道:“我的.想法转变了,是青蛙错了。因为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东西少,它的见识就少,所以才会觉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话音刚落,整个教室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摸摸他的头,看着他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为我们班级有这样敢于质疑的勇敢学困生而感到到高兴。

  上述教学片段,不由得引起我深入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越来越有力,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我觉得《坐井观天》这次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理念:

  第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对自己的阅读总是会有一定的目的,或是凭个人的爱好,或是各自的经验对读物进行选择性阅读,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尽管可能解读的不是很正确,这就要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来引导学生了。上述教学案例中陈斌斌对文本中青蛙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阅读感受,如果以教师或其他学生的理解去代替陈斌斌的理解,那必将抹杀孩子的阅读个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的同时,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在阅读过程中,多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第二、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

  所谓“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分清在阅读过程中,哪些体验与探究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思维,哪些是无效思维。文本是死的东西,它只有在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批判后,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具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上述案例中陈斌斌刚开始判断青蛙的看法时显然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候,我告诉他在读懂后面的重点段以后咱们再来探讨这个话题。这样的做法,其目的是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潜心阅读,能深人思考阅读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读懂重点段落以后,陈斌斌那情真意切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三、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自由意志,拥有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老师我只是一个话题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人,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正因为有这样合理的师生定位,包括陈斌斌在内的所有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产生个性化感悟,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切实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而上述教学案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无法预约的亮点,正是源于师生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用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这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主要是读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寓意,第二课是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范读完课文后,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没想到孩子们读得很通顺,就连班上平时读书磕磕绊绊的小孙也能读流利,文中生字也被圈划了,并且标注了拼音,于是,进入分角色读文环节,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地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孩子们先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读文,然后在班上读,比比谁读得有感情,比如第二次对话中,青蛙说:“朋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回答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朗读时应读出小鸟的见多识广。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笑了,说:“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抓住“笑”字体会青蛙的`自高自大,不听小鸟的劝告,小鸟的回答应读出耐心的语气。这三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读好了对话,也就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寓意。

  在练习了分角色读文后,我顺势把课文泡泡语中的问题抛给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有的孩子说:青蛙会看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对不起。谢谢你,让我跳出井口看到了真正的天空。孩子们理解了文本,读熟了课文,于是,我就问:谁能课文背诵下来?没想到,居然有好几个已经会背了,而且滚瓜烂熟。

  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愿意分角色读课文,愿意读寓言故事。还有一点是,课文预习充分了,课堂学习效果会倍增,超额完成学习目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06-05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11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05-3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27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6-2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16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02-2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05-04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4-2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