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8 11:29:44 蔼媚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7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7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具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3) 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 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12级数控、护理、幼师专业,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第三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

  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六、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考试占30%;上机考试占50%;平时成绩2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50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2

  一、学生特点:

  今年, 20中的学生人数xx,xx学年开始,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20xx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xx、文档处理软件PowerPoint20xx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能够很好的使用Windows20xx操作系统平台;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掌握一种Windows20xx下的汉字输入法;

  5.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使用,能够熟练组织和处理实用文档;

  6.具备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xx的使用;

  7.掌握PowerPoint20xx的使用方法,能够组织多媒体信息灵活发布;

  8.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邮件和浏览器的使用;主控outlook press/internet、Explorer,具备网页制作基本技能;

  9.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知识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略

  五、课程评估方法

  考核:平时成绩的40%;计算机考试占60%。

  1.计算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35分,始终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检查;课后作业;在电脑上工作;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记录平时成绩;

  3.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实验。上课认真听讲,了解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在电脑上认真练习,完成各种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3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课时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2课时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 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表格的创建、修改;

  表格的修饰;

  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

  图形的建立和编辑;

  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5课时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功能、运用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

  数据输入和编辑;

  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

  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数据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7、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5课时五、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4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本期大纲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20xx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三、各章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4章 Excel 20xx的使用: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及复制;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公式及函数的使用;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第5章 PowerPoint 20xx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添加及编辑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及放映。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IE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练习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2、以落实书本知识为主,对课本知识中的难点及重点分析透彻;

  3、实验课上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以压力来促进学习的动力,从多方面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让学生多看、多动脑筋、多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协作交流,共同合作。

  六、课时安排

  周次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

  1、常用数据表的制作 3

  2、制作产品销售表 3

  3、制作销售汇总表 3

  4、制作产品销售分析表 3

  5、数据分析制作统计表 3

  6、工作表格式设置与打印 3

  7、常用演示文稿制作 3

  8、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 3

  9、期中考试 2

  10、公司宣传演示文稿的放映 3

  11、Internet网络基础 3

  12、Internet应用 3

  1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病毒防治 3

  14、复习 3

  15、复习 3

  16、复习 3

  17、复习 3

  18、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5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20xx级饭店管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生特点:

  今年20xx级饭店管理班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轧实,但学生纪律较好,尊敬老师,学生之间关系较融洽,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开学初我曾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文化概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20xx 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xx,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xx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

  3、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20xx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www.fwsir.com)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20xx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5、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组织与处理;

  6、具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Excel20xx的使用;

  7、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xx的使用,能灵活地组织多媒体信息进行发布;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掌握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使用;熟练掌握OutlookExpress/Internet Explorer,具有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

  9、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

  四、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平时成绩占40%;上机考试占6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35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6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

  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演示、实践;

  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

  2、汉字输入法

  3、数制和字符编码

  4、多媒体初步技术

  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认识操作系统

  2、Windows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

  3、文件管理

  4、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

  5、Windows控制面板

  6、Windows程序和附件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

  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

  4、 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

  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

  教学内容:

  1、Word认识窗口界面

  2‘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及编辑长文档

  3、Word表格处理

  4、美化文档及图形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 Word 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3、能熟练地应用 Word的表格功能进行表格的创建、编辑、调整、修饰、计算和排版。

  4、能熟练地应用 Word图形功能,进行图形的插入和绘制,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

  5、能掌握 Word其它功能,如插入艺术字、页面设置、打印文档、使用公式编辑器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

  1、Excel的基本操作

  2、编辑数据

  3、格式化数据

  4、格式化表格

  5、数据计算

  6、数据处理

  7、创建数据图表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 Excel的基本操作。

  2、学会建立与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方法。

  3、能对工作表进行简单编辑、格式化。

  4、能用Excel的公式与函数进行常用的运算。

  5、了解数据库管理方法。

  6、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五章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概述

  2、输入文本和插入对象

  3、美化幻灯片

  4、放映幻灯片

  教学要求:

  1、学会使用幻灯片插入文本和图片

  2、学会美化幻灯片

  3、学会放映幻灯片

  4、制作简单的课件文稿

  知识扩展

  1、网页浏览,连接因特网

  2、认识计算机网络知识

  3、收发电子邮件

  总结与复习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word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高一计算机学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XP操作系统,但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20xx、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而编写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总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为WINDOWS操作的,第四章是分别为办公软件word文字编辑与电子表格EXCEL,第五章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六重新对第一章进行补充详细说明。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的操作,以及word、excel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组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学生代表,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注重个体适性发展,重视环保教育,在讲解WORD相关知道时,将环保教育湛透教学中,通过海报制作等方式,树立人人参与,时刻保护我们的环境。5、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8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面向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一本教材,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它。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在信息时代掌握快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xx、Excel20xx、PowerPoint20xx的使用和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每章都附有习题。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2)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形式

  (3)数制与数制转换

  (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微型计算机系统

  (6)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计算机数制与数制转换

  (2)熟悉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形式、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部件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及主要部件

  (4)掌握计算机键盘使用,熟练掌握文字的输入

  (二)、Windows操作系统

  1、教学内容:

  (1)了解Windows XP的功能和运行环境

  (2)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能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4)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5)了解Windows XP的附件功能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会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用户切换和注销

  (2)学会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3)Windows XP的桌面系统构成和“开始”菜单的使用

  (4)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复制和移动、创建和删除、重命名、查找、属性设置

  (5)快捷方式的创建和使用

  (6)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系统环境、学会对磁盘进行文件管理

  (三)Word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学习Word概述、Word20xx的基本操作

  (2)Word的基本排版技术

  (3)Word的高级排版技术

  (4)Word的图形功能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习Word窗口界面组成、视图模式及文档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2)文本的输入、选定、删除和修改、复制和移动、查找与替换

  (3)字符和段落格式设置、格式的复制

  (4)纸张大小、页边距、页眉和页脚、分栏、页面等页面设置和打印

  (5)图片的插入和编辑、自绘图形、艺术字、公式的插入

  (6)表格的制作和编辑

  (四)Excel 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Excel概述、建立和编辑工作表

  (2)公式和函数、工作表的格式化、数据管理

  (3)图表和打印工作表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会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

  (2)Excel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

  (3)Excel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

  (4)公式及函数的使用

  (5)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五)PowerPoint 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PowerPoint概述及演示文稿的设计

  (2)播放演示文稿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演示文稿的创建、演示文稿内容的添加和编辑

  (2)演示文稿的版面设计和动画设计

  (3)演示文稿的放映

  (六)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1、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

  (2)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

  (3)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

  (4)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

  (2)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IE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

  (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解性和操作性考核方式

  (八)学习建议

  1、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考试的能力。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学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尽量多地参加实践活动,增强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

  (九)课程学时分配(75学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20学时)

  Windows XP操作系统 (10学时)

  Word 20xx的使用 (10学时)

  Excel20xx的使用 (10学时)

  PowerPoint 20xx的使用 (10学时)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9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员主要为成年视力残疾人,且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接受速度较慢,汉语拼音、计算机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另外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二、教材分析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三、教学目标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网络应用

  五、方法措施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上机实践辅导:加强实用操作技能的掌握。

  4、学习互助小组: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互助学习风气。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应用与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知识结构:

  本学期的知识结构分为两部分:

  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

  二是掌握基础操作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学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础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重点难点:

  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思想状况:

  中职学生,偶尔会出现厌学、贪玩、走神等现象,而且对于课堂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会出现空窗期。

  知识水平:

  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合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没有学习过集成办公软件,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游戏、娱乐的工具。

  非智力因素:学生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动手操作,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

  三、本期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7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计算机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计算机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与基础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严格的要求,让给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1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岗爱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道德的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运算、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课程设置

  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础、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VB、计算机实用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水平考试辅导、计算机故障与维护。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176学时(含面授760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3.48%;

  专业必选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实践环节15学时。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2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的主要内容是Word文本处理及编辑排版,文件夹的建立与整理,网络技术基本应用。整册内容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各单元内的内容环环相扣。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三年级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基础知识,能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利用word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小报,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能学会建立和整理文件夹,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3.使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任务的设置,知道应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电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制作。

  2.通过web邮箱的'申请、使用,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

  3.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电子小报。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第1课 书写环保倡议书

  第二周第2课 当回快乐小编辑

  第三周第3课 修饰倡议书文字

  第四周第4课 完善美化倡议书

  第五周第1单元 单元小结

  第六周“我的课余计划”成果展示

  第七周第5课 文件之家在哪里

  第八周第6课 我给文件建新家

  第九周第7课 文件搬进新的家

  第十周第2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一周第8课 课文生字网上查

  第十二周第9课 民俗风情网上找

  第十三周第10课 音乐歌曲网上搜

  第十四周第11课 申请邮箱报收获

  第十五周第12课 交流信息用邮件

  第十六周第3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七周信息课 期末考试

  第十八周期末工作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3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技能。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CPU、主板、存储器、显卡、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

  2.熟悉各种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

  3.熟悉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维修;

  5.掌握计算机性能提升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硬件基础概念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内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CPU与主板

  CPU的种类、CPU与主板的匹配、主板的型号选择和安装。

  3.存储器

  PC内存种类和工作原理、硬盘和光驱的安装和配置。

  4.显卡

  显卡的种类、工作原理、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5.输入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6.计算机组装和维护

  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和升级、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

  7.计算机故障排除与维修

  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判断和排除、常见的故障维修。

  8.计算机性能提升

  计算机性能提升的方法和技巧,如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30%,实验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

  六、教材、参考书和辅助材料

  1.教材: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2. 参考书: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升级》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

  3.辅助材料:

  《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实践指南》

  七、教学设备和实验环节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需要配备计算机硬件的实验性设备,并配备计算机维护和实验的相关软件。建议学校采用比较新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八、学习建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先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和练习,逐渐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技能。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4

  一、学科基本内容

  本学科本学期的内容是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学会录入数据,会对工作表、单元格进行编辑,会对工作表进行格式化处理,会对工作表进行复制、删除、重命名、排序操作,本教学内容有趣、实用,但逻辑性强,要求学员一定要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深入学习。

  二、学科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1、“双基”目标

  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学会单元格信息的录入,学会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学会设置工作表的格式,会对单元格进行合并和折分,会对工作表进行删除、复制、移动、更名等操作,会使用剪贴画、艺术字来美化表格,会使用函数处理数据。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情意目标:

  培养学员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员电子表格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硬件要求:微机室、投影机、幕布

  软件要求:Excel2003、电子教室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员制订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员学有所思,思有所指,让学生通过一个一个的任务,从成功走向成功,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小组协作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置情境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设置,通过设置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成功地完成学习内容。

  4、学以致用法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在学习中多给学员设置一些与应用相关的任务,通过实用、有趣的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重要性,感受成功的同时,有时也能感觉到不足,从而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动力,通过用,提高学员的适应能力,为工作、再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学具体措施及辅助活动

  1、利用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素材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自主先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五、课时要求:

  本学期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共安排了200学时。

  六、学分要求

  共15分

  七、教学进度表

  略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5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虽然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大家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计算机的熟悉程度还是很罕见,且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纯粹是上课时间学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会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与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这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初步学会用计算机简单的信息,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比较详细,制作比较精美,,缺点是整合的内容比较少技术方面介绍的过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操作

  3、认识键盘的组成,并能正确输入文字、数字和拼音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使用

  3、键盘指法的练习

  六、教学措施

  以“鼠标的使用、键盘指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一提高学生的星期。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1课:和计算机相交朋友

  第2课:身边的信息技术

  第3课:正确的使用计算机

  第4课:美丽的桌面

  第5课:用鼠标玩游戏

  第6课:键盘ABC

  第7课:打字游戏

  第8课:给爸爸妈妈的留言

  第9课:画图ing

  第10课:彩色世界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内容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为选修2-2,选修2-3(北师大版)。

  选修2-2内容包括:推理与证明、变化率与导数、导数应用、定积分、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内容包括: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三、教材分析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计划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合理组织教学。

  5、精批细改作业

  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7

  一、教学目标:

  本计划旨在从技术角度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硬件的概述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5.计算机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6.计算机CPU的性能和结构

  7.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和控制器

  8.计算机中的其他硬件设备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硬件知识。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题、讨论、实验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的概述

  1.计算机硬件的定义与作用

  2.计算机的发展史

  3.计算机硬件分类与特点

  4.计算机硬件选购要点

  第二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1.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4.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第三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内存模块的构造和性能特点

  2.内存条的种类和选购要点

  3.硬盘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4.CPU的种类及选购注意事项

  第四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1.输入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输出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图像输入输出设备

  4.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第五周:计算机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1.主板的构造

  2.主板的几个重要部分

  3.主板安装

  4.主板清洁及维护

  第六周:计算机CPU的性能和结构

  1.CPU的种类及性能

  2.CPU的构造

  3.CPU发展历程

  4.CPU的选购要点

  第七周: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和控制器

  1.总线的定义与分类

  2.总线的工作原理

  3.控制器的种类及作用

  4.控制器的选购要点

  第八周:计算机中的其他硬件设备

  1.显示器的选购

  2.显卡的性能及选购要点

  3.机箱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4.电源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成绩;

  2.老师授课质量;

  3.课堂反馈。

  六、教学概述: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日益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通过本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并增强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将来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技术,获得更准确的技术实践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03-1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01-03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1篇03-18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1篇)03-31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2篇03-13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11篇03-22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9篇)03-08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通用15篇)02-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锦集10-18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7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精选17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具备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3) 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 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12级数控、护理、幼师专业,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第三章 因特网(Internet)应用,第四章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

  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六、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考试占30%;上机考试占50%;平时成绩2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50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2

  一、学生特点:

  今年, 20中的学生人数xx,xx学年开始,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20xx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xx、文档处理软件PowerPoint20xx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能够很好的使用Windows20xx操作系统平台;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掌握一种Windows20xx下的汉字输入法;

  5.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使用,能够熟练组织和处理实用文档;

  6.具备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20xx的使用;

  7.掌握PowerPoint20xx的使用方法,能够组织多媒体信息灵活发布;

  8.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邮件和浏览器的使用;主控outlook press/internet、Explorer,具备网页制作基本技能;

  9.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知识的应用。

  四、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略

  五、课程评估方法

  考核:平时成绩的40%;计算机考试占60%。

  1.计算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35分,始终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检查;课后作业;在电脑上工作;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记录平时成绩;

  3.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实验。上课认真听讲,了解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在电脑上认真练习,完成各种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3

  1、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常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MS Word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了解多媒体演示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Internet)的初步知识,掌握IE浏览器软件和Outlook Expre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

  3、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

  4、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

  5、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

  6、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课时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1、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夹、库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1)桌面外观的设置,基本的网络配置。

  (2)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

  (3)掌握文件、磁盘、显示属性的查看、设置等操作。

  (4)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5)掌握检索文件、查询程序的方法。

  (6)了解软、硬件的基本系统工具。

  2课时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1、 Word的基本概念,Word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Word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等基本操作。

  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查找与替换等基本编辑技术;

  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和文档分栏等基本排版技术。

  5、表格的创建、修改;

  表格的修饰;

  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

  图形的建立和编辑;

  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

  5课时四、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Excel的基本功能、运用环境、启动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

  数据输入和编辑;

  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

  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窗口的拆分和冻结。

  3、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和使用模板等。

  4、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

  5、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改以及修饰。

  6、数据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合并,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7、工作表的页面设置、打印预览和打印,工作表中链接的建立。

  5课时五、PowerPoint的功能和使用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

  4、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6、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4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本期大纲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20xx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三、各章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4章 Excel 20xx的使用: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及复制;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公式及函数的使用;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第5章 PowerPoint 20xx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添加及编辑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及放映。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IE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练习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2、以落实书本知识为主,对课本知识中的难点及重点分析透彻;

  3、实验课上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以压力来促进学习的动力,从多方面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让学生多看、多动脑筋、多练,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协作交流,共同合作。

  六、课时安排

  周次 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

  1、常用数据表的制作 3

  2、制作产品销售表 3

  3、制作销售汇总表 3

  4、制作产品销售分析表 3

  5、数据分析制作统计表 3

  6、工作表格式设置与打印 3

  7、常用演示文稿制作 3

  8、制作美术作品欣赏演示文稿 3

  9、期中考试 2

  10、公司宣传演示文稿的放映 3

  11、Internet网络基础 3

  12、Internet应用 3

  1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病毒防治 3

  14、复习 3

  15、复习 3

  16、复习 3

  17、复习 3

  18、等级考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5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20xx级饭店管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生特点:

  今年20xx级饭店管理班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轧实,但学生纪律较好,尊敬老师,学生之间关系较融洽,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开学初我曾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文化概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20xx 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xx,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xx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三、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

  3、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20xx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www.fwsir.com)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20xx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5、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组织与处理;

  6、具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Excel20xx的使用;

  7、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xx的使用,能灵活地组织多媒体信息进行发布;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掌握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使用;熟练掌握OutlookExpress/Internet Explorer,具有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

  9、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

  四、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平时成绩占40%;上机考试占6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35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6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

  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演示、实践;

  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

  2、汉字输入法

  3、数制和字符编码

  4、多媒体初步技术

  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认识操作系统

  2、Windows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

  3、文件管理

  4、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

  5、Windows控制面板

  6、Windows程序和附件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

  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

  4、 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

  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

  教学内容:

  1、Word认识窗口界面

  2‘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及编辑长文档

  3、Word表格处理

  4、美化文档及图形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 Word 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3、能熟练地应用 Word的表格功能进行表格的创建、编辑、调整、修饰、计算和排版。

  4、能熟练地应用 Word图形功能,进行图形的插入和绘制,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

  5、能掌握 Word其它功能,如插入艺术字、页面设置、打印文档、使用公式编辑器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

  1、Excel的基本操作

  2、编辑数据

  3、格式化数据

  4、格式化表格

  5、数据计算

  6、数据处理

  7、创建数据图表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 Excel的基本操作。

  2、学会建立与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方法。

  3、能对工作表进行简单编辑、格式化。

  4、能用Excel的公式与函数进行常用的运算。

  5、了解数据库管理方法。

  6、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五章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概述

  2、输入文本和插入对象

  3、美化幻灯片

  4、放映幻灯片

  教学要求:

  1、学会使用幻灯片插入文本和图片

  2、学会美化幻灯片

  3、学会放映幻灯片

  4、制作简单的课件文稿

  知识扩展

  1、网页浏览,连接因特网

  2、认识计算机网络知识

  3、收发电子邮件

  总结与复习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

  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word版面设计和文字编辑能力,能够使用excel 制作出电子表格文档,能够熟练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和筛选。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高一计算机学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XP操作系统,但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20xx、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结合职业高中学生特点而编写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总共有六章,第一章为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为WINDOWS操作的,第四章是分别为办公软件word文字编辑与电子表格EXCEL,第五章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六重新对第一章进行补充详细说明。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的操作,以及word、excel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对组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学生代表,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注重个体适性发展,重视环保教育,在讲解WORD相关知道时,将环保教育湛透教学中,通过海报制作等方式,树立人人参与,时刻保护我们的环境。5、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室功能,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或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每节课均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8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面向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一本教材,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它。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在信息时代掌握快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xx、Excel20xx、PowerPoint20xx的使用和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每章都附有习题。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2)计算机数据的表示形式

  (3)数制与数制转换

  (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微型计算机系统

  (6)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计算机数制与数制转换

  (2)熟悉计算机的数据表示形式、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多媒体计算机的重要部件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及主要部件

  (4)掌握计算机键盘使用,熟练掌握文字的输入

  (二)、Windows操作系统

  1、教学内容:

  (1)了解Windows XP的功能和运行环境

  (2)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3)能利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4)掌握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5)了解Windows XP的附件功能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会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用户切换和注销

  (2)学会Windows XP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3)Windows XP的桌面系统构成和“开始”菜单的使用

  (4)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复制和移动、创建和删除、重命名、查找、属性设置

  (5)快捷方式的创建和使用

  (6)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系统环境、学会对磁盘进行文件管理

  (三)Word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学习Word概述、Word20xx的基本操作

  (2)Word的基本排版技术

  (3)Word的高级排版技术

  (4)Word的图形功能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习Word窗口界面组成、视图模式及文档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2)文本的输入、选定、删除和修改、复制和移动、查找与替换

  (3)字符和段落格式设置、格式的复制

  (4)纸张大小、页边距、页眉和页脚、分栏、页面等页面设置和打印

  (5)图片的插入和编辑、自绘图形、艺术字、公式的插入

  (6)表格的制作和编辑

  (四)Excel 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Excel概述、建立和编辑工作表

  (2)公式和函数、工作表的格式化、数据管理

  (3)图表和打印工作表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学会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

  (2)Excel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

  (3)Excel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

  (4)公式及函数的使用

  (5)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五)PowerPoint 20xx的使用

  1、教学内容

  (1)PowerPoint概述及演示文稿的设计

  (2)播放演示文稿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演示文稿的创建、演示文稿内容的添加和编辑

  (2)演示文稿的版面设计和动画设计

  (3)演示文稿的放映

  (六)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1、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

  (2)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

  (3)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

  (4)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2、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

  (2)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IE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

  (4)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解性和操作性考核方式

  (八)学习建议

  1、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考试的能力。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学习,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尽量多地参加实践活动,增强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

  (九)课程学时分配(75学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20学时)

  Windows XP操作系统 (10学时)

  Word 20xx的使用 (10学时)

  Excel20xx的使用 (10学时)

  PowerPoint 20xx的使用 (10学时)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9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员主要为成年视力残疾人,且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接受速度较慢,汉语拼音、计算机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另外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二、教材分析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三、教学目标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网络应用

  五、方法措施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上机实践辅导:加强实用操作技能的掌握。

  4、学习互助小组: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互助学习风气。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应用与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

  知识结构:

  本学期的知识结构分为两部分:

  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

  二是掌握基础操作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学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具备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7的基础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重点难点:

  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思想状况:

  中职学生,偶尔会出现厌学、贪玩、走神等现象,而且对于课堂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会出现空窗期。

  知识水平:

  一年级的学生是刚入学的新生,期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合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

  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没有学习过集成办公软件,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游戏、娱乐的工具。

  非智力因素:学生们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动手操作,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

  三、本期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7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计算机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计算机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与基础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严格的要求,让给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1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岗爱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道德的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运算、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课程设置

  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础、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VB、计算机实用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水平考试辅导、计算机故障与维护。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176学时(含面授760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3.48%;

  专业必选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实践环节15学时。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2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的主要内容是Word文本处理及编辑排版,文件夹的建立与整理,网络技术基本应用。整册内容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各单元内的内容环环相扣。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三年级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基础知识,能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利用word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小报,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能学会建立和整理文件夹,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3.使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任务的设置,知道应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电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制作。

  2.通过web邮箱的'申请、使用,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

  3.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电子小报。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第1课 书写环保倡议书

  第二周第2课 当回快乐小编辑

  第三周第3课 修饰倡议书文字

  第四周第4课 完善美化倡议书

  第五周第1单元 单元小结

  第六周“我的课余计划”成果展示

  第七周第5课 文件之家在哪里

  第八周第6课 我给文件建新家

  第九周第7课 文件搬进新的家

  第十周第2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一周第8课 课文生字网上查

  第十二周第9课 民俗风情网上找

  第十三周第10课 音乐歌曲网上搜

  第十四周第11课 申请邮箱报收获

  第十五周第12课 交流信息用邮件

  第十六周第3单元 单元小结

  第十七周信息课 期末考试

  第十八周期末工作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3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技能。其中包括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CPU、主板、存储器、显卡、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及体系结构;

  2.熟悉各种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

  3.熟悉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能够进行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和维修;

  5.掌握计算机性能提升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硬件基础概念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内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2. CPU与主板

  CPU的种类、CPU与主板的匹配、主板的型号选择和安装。

  3.存储器

  PC内存种类和工作原理、硬盘和光驱的安装和配置。

  4.显卡

  显卡的种类、工作原理、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5.输入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6.计算机组装和维护

  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和升级、计算机的维护和保养。

  7.计算机故障排除与维修

  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判断和排除、常见的故障维修。

  8.计算机性能提升

  计算机性能提升的方法和技巧,如软件优化和硬件升级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演示和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30%,实验成绩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

  六、教材、参考书和辅助材料

  1.教材: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2. 参考书:

  《计算机硬件维护与升级》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

  3.辅助材料:

  《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实践指南》

  七、教学设备和实验环节

  本课程的实验环节需要配备计算机硬件的实验性设备,并配备计算机维护和实验的相关软件。建议学校采用比较新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八、学习建议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先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和练习,逐渐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技能。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4

  一、学科基本内容

  本学科本学期的内容是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学会录入数据,会对工作表、单元格进行编辑,会对工作表进行格式化处理,会对工作表进行复制、删除、重命名、排序操作,本教学内容有趣、实用,但逻辑性强,要求学员一定要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深入学习。

  二、学科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1、“双基”目标

  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学会单元格信息的录入,学会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学会设置工作表的格式,会对单元格进行合并和折分,会对工作表进行删除、复制、移动、更名等操作,会使用剪贴画、艺术字来美化表格,会使用函数处理数据。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情意目标:

  培养学员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培养学员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员电子表格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硬件要求:微机室、投影机、幕布

  软件要求:Excel2003、电子教室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员制订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员学有所思,思有所指,让学生通过一个一个的任务,从成功走向成功,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小组协作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置情境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设置,通过设置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成功地完成学习内容。

  4、学以致用法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在学习中多给学员设置一些与应用相关的任务,通过实用、有趣的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重要性,感受成功的同时,有时也能感觉到不足,从而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动力,通过用,提高学员的适应能力,为工作、再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学具体措施及辅助活动

  1、利用多媒体系统、多媒体素材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2、自主先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五、课时要求:

  本学期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共安排了200学时。

  六、学分要求

  共15分

  七、教学进度表

  略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5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虽然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大家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计算机的熟悉程度还是很罕见,且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纯粹是上课时间学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会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与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这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初步学会用计算机简单的信息,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比较详细,制作比较精美,,缺点是整合的内容比较少技术方面介绍的过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操作

  3、认识键盘的组成,并能正确输入文字、数字和拼音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使用

  3、键盘指法的练习

  六、教学措施

  以“鼠标的使用、键盘指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一提高学生的星期。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1课:和计算机相交朋友

  第2课:身边的信息技术

  第3课:正确的使用计算机

  第4课:美丽的桌面

  第5课:用鼠标玩游戏

  第6课:键盘ABC

  第7课:打字游戏

  第8课:给爸爸妈妈的留言

  第9课:画图ing

  第10课:彩色世界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内容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为选修2-2,选修2-3(北师大版)。

  选修2-2内容包括:推理与证明、变化率与导数、导数应用、定积分、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内容包括: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三、教材分析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四、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计划

  为了做好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计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标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情况和各单元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合理组织教学。

  5、精批细改作业

  精批细改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计算机基础教学计划 17

  一、教学目标:

  本计划旨在从技术角度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硬件的概述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5.计算机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6.计算机CPU的性能和结构

  7.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和控制器

  8.计算机中的其他硬件设备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结合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硬件知识。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题、讨论、实验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的概述

  1.计算机硬件的定义与作用

  2.计算机的发展史

  3.计算机硬件分类与特点

  4.计算机硬件选购要点

  第二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1.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3.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4.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第三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内存模块的构造和性能特点

  2.内存条的种类和选购要点

  3.硬盘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4.CPU的种类及选购注意事项

  第四周: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

  1.输入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输出设备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图像输入输出设备

  4.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第五周:计算机主板的构造和性能

  1.主板的构造

  2.主板的几个重要部分

  3.主板安装

  4.主板清洁及维护

  第六周:计算机CPU的性能和结构

  1.CPU的种类及性能

  2.CPU的构造

  3.CPU发展历程

  4.CPU的选购要点

  第七周: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和控制器

  1.总线的定义与分类

  2.总线的工作原理

  3.控制器的种类及作用

  4.控制器的选购要点

  第八周:计算机中的其他硬件设备

  1.显示器的选购

  2.显卡的性能及选购要点

  3.机箱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4.电源的种类及选购要点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成绩;

  2.老师授课质量;

  3.课堂反馈。

  六、教学概述:

  计算机硬件技术是日益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通过本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并增强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将来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技术,获得更准确的技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