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06 09:08: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

  设计说明

  《雷雨》(节选)系全日制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话剧知识,分角色朗读并概述雷雨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则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周朴园内心复杂的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三课时简要分析鲁侍萍及鲁大海形象,总结文章主旨及艺术特点。本课时重在理解把握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探究戏剧人物的深刻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有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难点: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课堂导言

  1、导入:戏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应该属于哪一类?悲剧(板书)他为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德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中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他就是主角——周朴园(板书)

  2、请两三名学生谈初读剧本对周朴园的印象。初读对他是什么感受?

  3、学们眼中德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过程

  1、师:提供鉴赏人物角度。黑格尔《美学》:“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师问1:剧本中贯穿全戏的时间段“三十年前”在第一场戏中出现了12次,从此处开始深入了解周,鲁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剧本,思考哪些台词反映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的性格?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快速阅读课文2分钟,用波浪线画出,思考)

  师问2:[提示]:集中提到“三十年前”的语段在哪儿?注意“我们”,“鲁大海的年龄”,作者弄错时间了吗?(生迅速浏览查找,有学生可以立刻反应)

  [明确]可以得出两人曾经相爱,潜意识里记得30—27年前的幸福生活。(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弗洛伊德)

  师问3:对鲁侍萍有没有过真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用课文中的台词进行分析)

  [明确]情节:“好地方?”;“绣着‘萍’字;留着家具,相片,旧衬衣和关窗的习惯。

  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归纳:封建家庭的少爷,对鲁侍萍曾有过真实的感情。爱过三十年前漂亮,柔顺,聪慧的鲁侍萍,但又自私,软弱。内心有过痛苦和挣扎。(“你们”:老太太等封建家庭赶走鲁侍萍,周朴园没见到鲁临走前最后一面,周朴园去河边看到她的衣服和绝命书)

  (意图:有助学生理解思考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的周朴园的性格是不同的,是伴随身份地位环境等因素变化

  2、师:三十年时间周朴园经历了一番变化,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真实的?

  [明确]婚姻生活不美满,出自内心感情上的需要,自私的动机不能完全否定其真实性,有内心的愧疚和忏悔,但是在和鲁侍萍相认后的表白基本是为了软化她,带有刻意,虚伪。

  师问1:从哪些台词可以看出来?三十年后的周朴园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用课文中的台词进行分析)

  3、教师提供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出示小黑板)

  1)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2)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3)探究舞台说明4)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师问1:能否根据提供的方法讨论此时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这些台词、动作反映了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生四人一组,讨论四分钟后,生可自由回答)

  师:[提示]情节:“你来干什么?”;“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怎样解决的解决办法使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你可以先拿去用”(给支票的行为怎么理解?五千块钱的支票对于周,鲁是什么概念,比较后对周有什么新的认识)和鲁大海的对话

  教师给予适当点评,归纳:周朴园是封建性很强的民族资本家。自私,冷酷,虚伪,圆滑,精明老道,心狠手辣。(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统治地位,以绝情的方式结束对鲁侍萍的幻想,不可能抱头痛哭;以为金钱万能,给支票以隐瞒真相,又赎回自己的良心)

  4、再请上课开始时谈对周朴园初读时印象的那两三位学生总结周朴园形象,并进行分析比较。其他学生点评。

  5、师引入作家曹禺对于周朴园的评价,小结人物形象。

  曹禺的总结: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以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作者显然是从“人”的角度去看周朴园,他就是活生生的人,有多面性的复杂的人。同学们认识是多角度的: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有联系实际的,也有从人的角度,有浅的也有深的,都能读出属于自己的周朴园。这个形象是复杂的,有明显否定性的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人情,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悲剧《雷雨》中的周朴园也是悲剧人物,最后大家能否用三个词概括这个人物的悲剧性?(生思考1—2分钟回答,师板书,答案合理即可)

  师板书:()的悲剧,()的悲剧,()的悲剧

  (意图: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对周朴园做个性化的解读,不必强求统一看法。但应该明确周朴园是悲剧人物,思考认识周朴园的意义。)

  师谈周朴园的文化意义:

  在利益社会里,当人的情感遭遇理智时,人若不愿失去现实利益,就只能付出情感作为代价。悲剧不所不在,人生都有不完美。由此生发,课后可阅读全文,写一篇对人物评析的文章。(启发学生扩大到对人性的思考,并积极阅读文本,扩大阅读面)

  6、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值得我们反复琢磨,何况其他人物呢。《雷雨》是部内涵丰富的伟大剧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阅读《雷雨》,细细揣摩人物语言,去分析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读出你心中完整的雷雨人物。

  7、板书

  雷雨

  三十年前悲剧

  周朴园(性格)的悲剧

  (命运)的悲剧

  (生存)的悲剧

  三十年后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垂下②逃跑③蝉鸣④彩虹⑤蜘蛛⑥黑沉沉

  2.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全班交流汇报。

  (一)研读“雷雨前”

  师: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这句话写的是雷雨前的乌云,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云很厚、很多而且很低。

  师: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老师看得出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语感受到乌云的多、厚而且低呢?

  生:这里用了“满天”、“黑沉沉”和“压”字。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呀!还有谁也是找到了这一句话?(指名)“压”字用在这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很可怕,好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似的。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生读)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谁愿意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生:丹丹也没有读出让人害怕的感觉。

  师:那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低沉、应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同学们也想读吗?(全班齐读)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写的是雷雨前的大风。

  师:这里用了“乱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风很大,连树枝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

  师:说得真形象!树枝也开始不顾形象地开始乱摆了起来。

  生:课文里还写了雷雨前的蜘蛛,“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生:“逃”字用得好,可以看得出蜘蛛也很害怕这样的天气,所以逃走了。

  师:你的理解很有个性,还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垂”字用得很好,可是我想向老师请教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好在哪?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垂”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得四处逃窜。那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话?(生读)

  生:雷雨前还写到了闪电和雷声。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从闷热到雷电交加,天气的变化之快让蜘蛛也吓得逃走了,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来临之前那可怕的气氛。

  (二)研读“雷雨中”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挂图,哪一幅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

  生:是第一幅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图中雷电交加,雨下得很大,小朋友都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3个“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生:“哗”是表示雨的声音,用3个“哗”字让我体会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3个“哗”字应由轻到重地读,读出当时雨下得大而且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为什么说“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生:因为雨下得又大又猛,所以外面的风景都很难看清楚了。

  生:我也有个不懂的问题,谁能帮我解答?“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能不能去掉一个?

  生:不能删去,因为写出了雨是慢慢慢慢变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来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出问题,也能很巧妙地替他人解决疑难,真是难能可贵。希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也能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局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师: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这雷雨后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师板书)

  三、积累运用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一定收获不少,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套餐?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越()越()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不()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⑴雷声小了,( )了。

  ⑵池塘里的水满了,( )了。

  ⑶( )了,( )也( )了。

  ⑷( )了,( )也( )了。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2)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写下来。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3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凉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雷雨》一课,学习了生字词。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欣赏小作者描绘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

  二、感悟课文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满天乌云的图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是怎样来的?(出示大风录音)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

  (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表示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如何垂下就逃走的匆忙。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出示:要下雨了,——)

  (6)出示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图片,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2)、再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你们读一读。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三、拓展

  1、出示雨后的图片,根据想像补充一些内容。

  2、谁来介绍这幅图,多美啊,我们来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吧。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雷雨前:乌云低

  没有风──刮起大风──闪电雷鸣

  雷雨中: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雷雨后:清新,充满生机美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板书设计:

  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雷雨

  中:下雨、雨大、雨小(叶子、蝉)(树、蜘蛛)

  后: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5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字词

  2、分节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

  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

  b、树不动,蝉不叫

  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

  d、电闪雷鸣

  ⑵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什么?(一点风也没有)“蝉一声也不叫”呢?(因为空气中湿度大,蝉难以发出声来,说明天气闷热。)

  ③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风刮得猛)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风来得很快)

  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为什么逃走?(因为它在网上坐不住了,这也说明风刮得猛烈。)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⑤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⑶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雷雨中”

  ⑴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①为什么用3个“哗”?(这是象声叠词。通过雨的声音,形象地说明雨势很猛,一开始就下得很大。)该怎么读这3个“哗”?

  ②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因为树、房子被雨水笼罩着,人们隔着雨幕看它们,所以看不清。这也说明雨下得很大。)

  ③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雷雨慢慢变小的。)

  ⑶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⑴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太阳出来;彩虹出现;蝉叫;蜘蛛回网;青蛙叫起来。]

  ⑵“天亮起来了”与前文中的那句话对应?(与雷雨前第一句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理解:“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这一句讲人感觉空气清新,因为一阵大雨,冲刷了空气中的灰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使人感到清爽、凉快、舒服,这与雷雨前的天气闷热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⑷美读这一段。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

  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①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②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③()了,()也()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___________

  4、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_____越_________越_______。

  5、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或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18雷雨

  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空气清新

  雨后:太阳——→彩虹(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1.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雷雨》教学设计五(第一课时)

4.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5.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