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1-07-24 12:20: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让学生来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诉学生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②、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①、出示7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②、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③、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④、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余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余数所表示的内含。

  3、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①、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②、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③、如果用9根小棒来摆呢?

  ④、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⑤、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⑥、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一摆、猜一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结出除数要比余数大的规律,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四)、测评训练: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这些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在于考察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侧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四、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篇3

  一、说学生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以前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

  A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层:(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四、说重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2、难点: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聋哑学生,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用生活中学生已掌握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

  2、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感受创设过程中的无限乐趣。通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让学生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学法:

  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情境探究”、“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运用体验”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合理选组教材,创设愉悦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所以我选用了用盘子来装苹果这一活动。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我先情境导入,拿来15个苹果和几个盘子,让学生把每个盘子里装3个苹果,看可以装几盘,并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再分别装4个、5个、6个、7个苹果,再让学生分一分,这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用动手分一分,看可以装几个盘子,有没有剩余的。

  (2)学生展示:将学生的分法展示出来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苹果的过程,明确余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分,提出余数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明白。

  (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规范学生的手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②出示一道数学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______组,还剩_______盆。引导学生,数字比较大,我们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寻求结果,我们可以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出示课件,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写法,并告知各部分的意义,在最后总结出本课的难点:余数是不够分的数,所以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巩固新知,运用体验:

  我设计以下练习题,除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余数的意义和余数比除数小之外,在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以前学习除法时容易出现错误的试商,进行复习巩固。

  ⑴、判断

  ⑵、填一填。

  ⑶、拓展练习,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数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一个小超市的场景,摆上贴了标签的实物,然后给学生20元钱,去买自己最想要的物品,并问其他同学他可以买多少个,花去了多少钱,老师应该找给他多少钱。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东西的时候有时刚好分完,但有时也有剩余,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我们叫做余数。同时我们还发现,剩下的不够分的部分总是小于需要分的数,即余数小于除数。

  八、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针对聋校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有“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紧扣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2、应规范数学教学手语,如在教授“被除数、除数”,手语不够规范,、直观、简洁。

  3、在教学中,应注重聋生的理解力,对于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在讲授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时,后面的单位一定要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的意义,而我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导致后面在买东西的环节学生会计算,但在具体操作时不明白应该买多少数量的东西,应该找多少钱。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1.有余数除法的应用说课稿

2.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3.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4.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5.聋校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

6.口算除法说课稿

7.口算除法说课稿

8.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9.分数与除法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