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时间:2021-07-08 14:35:17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1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③驴嘶。

  【注】:①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1056年,苏氏兄弟赴京应试,“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1061年,苏轼苏辙均制科入第。是年11月,苏轼赴任陕西,苏辙别后想到兄必经渑池,于是作诗寄兄。苏轼和诗作答。

  ②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

  ③蹇(jiǎn):跛脚。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苏辙诗首联饱含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怕”字更道出一种无奈之感。

  B、“人生”两句写出苏轼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不由感慨万千。

  C、苏轼以“新塔”“坏壁”回应弟弟“旧宿僧房”的回忆,应和其怀旧之情。

  D、苏轼最后以往事作结,提醒弟弟回忆当年入京时旅途中的艰难,含意丰富。

  (2)苏轼和诗,由“雪泥”得“雪泥鸿爪”佳境新意,苏轼诗“雪泥鸿爪”蕴含着怎样的新意?请比较两首诗,具体说明。

  答

  (1)B

  A、据注释中写作背景介绍可知,苏辙作诗寄兄,饱含对兄长的关切、“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

  B、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并没有真正看到鸿雁飞过,踏过雪泥留下足迹、错误。

  C、两诗都提到“僧”“壁”“题”,可见写的是共同经历过的,对过去之事的怀想。

  D、“往日崎岖还记否?”这一问句即是对过往的回忆,“路长人困蹇驴嘶”突出艰难。

  故选:B。

  (2)苏辙诗“雪泥”只是写旅途泥泞,暗含人生道路艰难之意、而苏轼诗则以“雪泥鸿爪”写鸿雁来去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的情景,道出对人生偶然无定、命运难测的思考、其中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8.“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

  9.本诗题目是“和子由渑池怀旧”,“旧”具体指什么?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

  8.①用比喻的手法说理,诗人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形象新颖,含义丰富;②鸿雁飞向无定,写出了人生在世行踪无定,去处难定,漂泊不定;③鸿雁在雪泥上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便匆匆飞走,这浅薄的痕迹,雪化后便会轻易消失。诗人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陈迹容易泯灭;④尽管如此,那些清楚地留在雪泥上的斑斑爪痕,仍然会形象鲜明地留在人心中;那么,往事的痕迹也会留在人的记忆之中。“雪泥鸿爪”一喻既有人生来去无定,如梦如寄,令人怅惘的思绪,也有豁然旷达,客观看待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一点2分,后面三点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往日见过的老僧,兄弟俩当年同题诗的墙壁,当年所题的`诗,往日路途的崎岖。(2分)诗歌最后两联通过对往日艰难历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情。(1分)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眷念;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蕴含了人生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实现抱负之意,所以不应放弃努力,要乐观向上,共勉奋进;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2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鉴赏

2.《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古诗赏析

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赏析

4.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阅读答案

5.《和子由踏青》苏轼翻译赏析

6.《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阅读答案

7.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阅读答案及赏析

8.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阅读答案

9.《子恺漫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