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 1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所以“洒空”即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
D、尾联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2、C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从广庭写到深巷”分析不正确,应为“从深巷写到广庭”。颈联“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意思是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先写深港,后写广庭。故此题答案为C项。
3、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隔牖风惊竹”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作者隔窗听见竹子发出的声响,以为是风吹竹林的声音,实则是夜来大雪纷纷,雪打竹叶,簌簌作响。“风惊竹”三字,未直接从视觉的角度写雪,却己从听觉角度侧面将大雪纷纷的景象描摹出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的重点,然后从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本题题干借沈德潜的话明确需要鉴赏的句子是“隔牖风惊竹”这五个字,并指出这五个字的妙处在“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因此需要先分析这五个字的意思,再分析手法。“隔牖风惊竹”意思是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风惊竹”,说明风大雪急,诗人明写听到的竹叶摇动的声音,暗含雪打竹叶的声音。从手法上来看,诗人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看到下雪或是雪的样子,只写自己听到下雪带来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写雪,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5、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
6、①采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忆胡居士。
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两个手法分开答亦可。)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仔细阅读指定诗句,先概括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首先,尾联“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意思是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对胡处士的怀念之情,而是想象胡处士雪中高卧的样子,以表达怀念之情。其次,由注释可知,“袁安舍”用典,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这里诗人不说忆胡处士,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处士,意在说明胡处士和袁安一样身处困穷仍然保有高洁品性,表达出诗人对胡处士的仰慕之意。
【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首联内容,B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用典手法,C项鉴赏诗句作用及写景角度,D项鉴赏诗歌尾联的内容及艺术效果。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 2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悔然尚闭关。
[注]①胡居士:王堆朋友,家境清寒。
②袁安:东汉人,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
③翛(xiāo)然: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是写雪景的名句,历来评价很高,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技巧。(4分)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2分),写雪下得很大,下了很久(1分),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或者:颈联从上到下、动静结合(2分),既描绘下雪的情景,又写出雪下得很厚(1分),为下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1分)。
(2)用典(1分),作者看到大雪而想起胡居士,并将胡居士比作袁安(1分),表达了对胡居士的思念(1分)和关心(1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 3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①舍,翛然②尚闭关。【注】①袁安:东汉人,有贤名。有一年大雪下了一丈多深,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只有袁安家门前被雪封住。洛阳令以为他已冻死,命人扫雪而入,却见他躺在床上睡觉。问他为什么不出去,他说:“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该去求人。”②翛(xiāo)然:无拘无束貌。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描绘的图画和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描绘出一幅清寒寂静的雪景图。隔窗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推门一看,白雪已铺满山头。
B.描绘出一幅宽阔幽静的雪景图。雪花飞舞堆积,深长的小巷、宽广的庭院一片静谧。
C.设定雪中思友的.环境,营造静寂清幽的氛围,引出下文对胡居士的忆念。
D.与标题“冬晚对雪”相照应,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表达对胡居士的思念。
(2)诗歌四联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___
A.首联B.颔联
C.颈联D.尾联
(3)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现“忆胡居士”的。
(1)D “虚实结合”错,没有虚写,写的都是实景.
(2)D 尾联的上句中“借问”是动词,下句中“翛然”是形容词;上句中“袁安”是名词,下句中“尚”是副词;“舍”为名词,“闭关”为动宾短语.尾联没有运用对偶的手法.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结合注释可知,尾联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的情景,也是借典故来表达赞美之情.
答案:
(1)D
(2)D
(3)①采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忆胡居士(2分).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1分),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1分),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1分).(两个手法分开答亦可.)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11-24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赏析07-22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原文及赏析03-09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原诗06-29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古诗欣赏09-23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唐诗鉴赏07-07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词翻译及赏析10-07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全诗赏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