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时间:2025-02-17 09:09:52 晓映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了我党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群众的文化教育,更表现出和群众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B.写吴召儿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掩藏东西,也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认真动听、紧张激动的念书声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C.对“村长”和“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其外形、行为、语言也富有个性,其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百姓对党领导的抗战的支持。

  D.小说结尾给“我”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无尽牵挂;最后则坚信革命志土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8.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红棉袄”?请简要分析。

  9.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此篇也不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①烘托吴召儿美丽、热情、活泼、率真、乐观、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②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③助推故事情节的开展。

  9. ①乐观主义精神方面:从衣(衣着单薄、单一)、食(挨饿、吃倭瓜)、住(住牛棚马圈)、行(爬神仙山)等,可见虽然当时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大家却“上山唱歌”,快乐地生活战斗,由此,可观照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内心、乐观的精神。②浪漫主义气息方面:选材上,写战争,却选取一位美丽、活泼的年轻女性为主人公,给血与火的战争增添浪漫气息;写景上,逼真、明丽,情景相生,极富画面感;语言上,清新、质朴、优美、生动,抒情味浓。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2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 “我” 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 开头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

  C. 小说通过写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 组织妇女识字等,表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

  D. 小说以 “红棉袄” 为线索串联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 多次出现,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答案:D(小说 “红棉袄” 不是线索,只是文中多次出现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元素)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抑后扬,写初次遇到吴召儿,突出了吴召儿的腼腆害羞,跟再次相遇时的活泼爽朗形成反差。

  B.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写到吴召儿的结局,这样处理反而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C. 小说写华北军民抗战,虽然没有描写大规模战争场面,却也展示了激烈的敌我矛盾,情节波澜起伏。

  D. 小说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写景诗情画意,人物对话口语化,语言清新明快,体现荷花淀派写作风格。

  答案:A(小说没有先抑后扬,初次见面也不能体现吴召儿腼腆害羞)

  3、铁凝评价孙犁先生笔下的那些女孩子们,有其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 “美好的东西”。吴召儿身上有哪些 “美好的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勇敢无畏:在 “反扫荡” 中,面对敌人,吴召儿拉开手榴弹弦,主动去截击敌人,毫不畏惧。

  聪明机智:她听到 “我” 说红棉袄目标大,马上把棉袄翻过来,伪装成小白山羊,巧妙地隐藏自己。

  热情善良:吴召儿给 “我们” 当向导,带 “我们” 去姑家,还让姑姑给 “我们” 做饭,对 “我们” 热情周到。

  勤劳能干:吴召儿的红棉袄是自己给军队纳鞋底挣钱换的,体现了她的勤劳。

  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答案:

  环境描写诗意化:如 “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山草衰白柿叶霜红” 等描写,富有画面感和诗意,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人物形象诗意化:将吴召儿比作 “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 等,使人物形象充满诗意。

  语言表达诗意化: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如吴召儿的语言,口语化中透着质朴和灵动,具有诗歌的韵味。

  情感表达诗意化:文章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吴召儿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军民之间的美好情感,充满了诗意的温情。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孙犁阅读答案12-23

《孙犁论》阅读答案08-08

《孙犁论》阅读答案「精选」08-04

孙犁论阅读答案08-15

《菜花孙犁》阅读附答案08-05

菜花炉孙犁阅读答案09-25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阅读答案10-04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答案02-10

《鱼苇之事 孙犁》阅读答案07-13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吴召儿

  孙犁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我们”组织民校妇女识字、唱歌、碰球,既表现了我党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群众的文化教育,更表现出和群众融洽的军民鱼水之情。

  B.写吴召儿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掩藏东西,也为后文写她勇敢杀敌埋下伏笔:而认真动听、紧张激动的念书声也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C.对“村长”和“姑”这两个次要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其外形、行为、语言也富有个性,其行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百姓对党领导的抗战的支持。

  D.小说结尾给“我”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无尽牵挂;最后则坚信革命志土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会被永远铭记。

  8.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红棉袄”?请简要分析。

  9.孙犁的“荷花淀派”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此篇也不例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①烘托吴召儿美丽、热情、活泼、率真、乐观、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②给色调单一的景致增添耀眼、靓丽的色彩;③助推故事情节的开展。

  9. ①乐观主义精神方面:从衣(衣着单薄、单一)、食(挨饿、吃倭瓜)、住(住牛棚马圈)、行(爬神仙山)等,可见虽然当时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大家却“上山唱歌”,快乐地生活战斗,由此,可观照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丰富的内心、乐观的精神。②浪漫主义气息方面:选材上,写战争,却选取一位美丽、活泼的年轻女性为主人公,给血与火的战争增添浪漫气息;写景上,逼真、明丽,情景相生,极富画面感;语言上,清新、质朴、优美、生动,抒情味浓。

  孙犁《吴召儿》阅读答案 2

  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

  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

  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村长散披着黑羊皮袄,看见我就笑着说:“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

  “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

  “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

  “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

  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

  “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

  “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

  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

  这一夜下起大雨来,雨下得那样暴,在这样高的山上,我们觉得不是在下雨,倒像是沉落在波浪滔天的海洋里,风狂吹着,那块大平石也像要被风吹走。

  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不知道是人还是野兽在那里铺好了一层软软的白草。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

  一清早放晴,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 “我” 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B. 开头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

  C. 小说通过写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 组织妇女识字等,表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

  D. 小说以 “红棉袄” 为线索串联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 多次出现,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答案:D(小说 “红棉袄” 不是线索,只是文中多次出现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元素)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抑后扬,写初次遇到吴召儿,突出了吴召儿的腼腆害羞,跟再次相遇时的活泼爽朗形成反差。

  B.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写到吴召儿的结局,这样处理反而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C. 小说写华北军民抗战,虽然没有描写大规模战争场面,却也展示了激烈的敌我矛盾,情节波澜起伏。

  D. 小说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写景诗情画意,人物对话口语化,语言清新明快,体现荷花淀派写作风格。

  答案:A(小说没有先抑后扬,初次见面也不能体现吴召儿腼腆害羞)

  3、铁凝评价孙犁先生笔下的那些女孩子们,有其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 “美好的东西”。吴召儿身上有哪些 “美好的东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勇敢无畏:在 “反扫荡” 中,面对敌人,吴召儿拉开手榴弹弦,主动去截击敌人,毫不畏惧。

  聪明机智:她听到 “我” 说红棉袄目标大,马上把棉袄翻过来,伪装成小白山羊,巧妙地隐藏自己。

  热情善良:吴召儿给 “我们” 当向导,带 “我们” 去姑家,还让姑姑给 “我们” 做饭,对 “我们” 热情周到。

  勤劳能干:吴召儿的红棉袄是自己给军队纳鞋底挣钱换的,体现了她的勤劳。

  4、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答案:

  环境描写诗意化:如 “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山草衰白柿叶霜红” 等描写,富有画面感和诗意,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人物形象诗意化:将吴召儿比作 “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 等,使人物形象充满诗意。

  语言表达诗意化: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如吴召儿的语言,口语化中透着质朴和灵动,具有诗歌的韵味。

  情感表达诗意化:文章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吴召儿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军民之间的美好情感,充满了诗意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