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阅读答案

时间:2025-04-11 10:20:19 银凤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夏夜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夜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夜阅读答案

  夏夜阅读答案 1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因为它是活动的,所以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好词:涌起滚动软绵绵

  佳句: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

  夏夜阅读答案

  1.“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这一句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夸张 比喻

  B.象征 比喻

  C.拟人 夸张

  正确答案:A

  2.“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A.把启明星比作明灯

  B.把夕阳比作明灯

  C.把霞光比作明灯

  正确答案:A

  3.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A.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B.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C.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的夏夜。

  正确答案:C

  4.文章二、三、四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夏夜景色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正确答案:A

  5.将“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改成陈述句。

  答:

  答案解析: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感到兴奋和愉快。

  夏夜阅读答案 2

  夏夜哟,竟是如此的迷人。

  快看萤火虫吧!那闪闪烁烁的火花,一团团、一簇簇……在田野,在路旁,在河边……翩翩起舞,莫不是天际中的星星撒落到人间?田野上,小路旁,小河边……啊!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在尽情地舞啊、舞啊……

  又一阵晚风吹过,是海潮在低吟,还是松涛在呼唤?原来那是千万株大叶杨,看见了萤火虫在它身边翩翩起舞,那舞姿分外轻柔动人。于是它们发出了欢乐的笑声:“哗—哗—”

  再仔细地一听,青蛙在水稻田里纵情地歌唱,小虫儿在玉米地呼唤伙伴,蚯蚓钻在地底下说悄悄话。还有那草丛中的蛐蛐,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弹琴。歌声啊阵阵,琴声啊悠悠,莫不是妈妈在把它呼唤……

  哦,美丽的`夏夜!如果不是清凉、湿润的夜露提醒了我,我将会陪伴你到黎明。

  1.“美丽的夏夜”是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表现出来的。

  2.给短文分段,用“‖”标出。

  3.文章中的破折号是表示_______________,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话,用“~~~~”画出。

  5.短文的结尾写道:“如果不是清凉、湿润的夜露提醒了我,我将会陪伴你到黎明。”这句话照应了开头的哪个词语?用“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答案:

  1.萤火虫、大叶杨、青蛙、小虫儿、蚯蚓、蛐蛐

  2.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3.声音的延续 省略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赞美之情。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能表达这种感情。画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都可。

  5.照应了开头的迷人一词。

  夏夜阅读答案 3

  夏夜叹(节选)

  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中,“苦夜短”暗含着“恨昼长”,“开轩”方能“纳微凉”正说明天气炎热。

  B.三四句描写夏夜所见:月光澄澈,细微的东西都能看见,各种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C.五六句因景兴叹:天下万物不分大小,都是平等、自由的。由物及人,引出下文。

  D.节选部分紧扣标题,熔叙事、写景、哲理、情思于一炉,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15.诗歌最后四句有什么含意?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4.(3分)C(“天下万物不分大小,都是平等、自由的”不正确。五六句意为:万物不分大小,都以悠然闲适、自得其乐为常情。)

  15.(6分)含意:想到那些手执长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着边疆;整夜在敲击着刁斗保持警戒,喧闹的'声音响彻四面八方。(2分)思想感情:蕴含了诗人对常年戍守边疆士兵的牵挂和同情,(2分)对万方多难、边境不宁的时局的关切和忧虑。(2分)(意思对即可)

  夏夜阅读答案 4

  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

  那个夏天的夜晚,在海边暗黑的公路上,风还真大,一阵阵地迎面直扑过来。小货车没有车篷,站在车上的她很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坚持不坐在前座而要站到后面来,这样才能和这朵荷花靠得很近,才能用手扶着它的长长的梗茎,不至于被阵风所吹折。

  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住在温州街大家都敬爱的老教授注生病了,他院中原来有两缸荷花,今年却一个花苞也没有,朋友想,若是她能把淡水的荷花运一缸过去放在窗前,让久病的老教授隔着窗赏一赏荷,也许心情会舒畅些罢。

  她马上答应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位老教授生病的消息,可是一直不敢去探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他的学生,怕会打扰。温州街那幢宿舍从前倒是去过两次,那两缸荷花她也见过。第一次去就是因为有朋友知道她养荷,要她去给这两缸荷放些肥料。

  那时候是春天,老教授笑呵呵地站在玄关上,看她用棉纸包了些干燥的有机肥往缸边的软泥塞下去,还问她为什么这些荷不肯开花?她也不知道,只好猜测也许是阳光不够充足的缘故。

  温州街的院子很小,房间更小,可是,她去的那两次,总觉得屋里屋外都有一种从容坦荡的气势,像它的主人。那年,老教授身体健康,笑声洪亮,朋友带了好酒去,窗外的芭蕉有几抹新绿一直明晃晃地要把阳光映照进屋子里面来。坐在屋角,插不进什么话,可是她觉得能够聆听就是一种幸福,很愿意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坐下去。

  想不到,在驶近温州街宿舍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启,屋子里灯光很亮,有人站在玄关上叫她进去,原来老教授已经坐在桌前在等候她了,还对她连声道谢,要她坐下,说要写几个字送给她。

  这并不是她的原意。原来的她不过只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花送到。并不是要来求什么报偿的。

  不过,在主人坚持要她坐一坐,等着他在书册的扉页上题字之后,她也顺从地坐下了。因为,她忽然醒悟,在这样一位长者的面前,她整个的人整个的心几乎都是透明的,一切的解释其实都没有必要,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会开吗?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开始担心起来。温州街的院子里是没有风,可是也没有充足的日照,花会开吗?

  淡水的荷花倒是陆续地开了又谢了。在这段时间里,听说老教授又进了医院,病情时好时坏,她很想知道,在入院之前,那窗下的荷究竟开了没有?

  天气慢慢转凉,十一月上旬,从报上看到长者辞世的消息之时,她正在淡水的画室,窗外雾气罩满了山林,心中空落落的。隔了这生死的大幕,她想,无数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答了,更何况那小小一朵花的微不足道的讯息呢?

  想不到,五年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老教授的亲友与弟子编成的一本纪念画集。转交给她的一位学者在电话上告诉她说:

  “他们说你那天晚上送过去的花,后来开了,老师坐在窗户前面也看见了。所以想把这本老师画梅的画册送给你,当做纪念,也谢谢你。”

  放下电话,心里觉得很热很紧,眼泪就禁不住地滚落了下来。那天晚上在风里在暗黑的公路上紧靠着荷花荷叶的枝梗往前奔驰的感觉忽然都回来了,所有的细节都清楚再现,那层层荷叶在风里翻飞时散发着的清香,那枝梗上细小的凸刺碰触到裸露的腕臂时的刺痒,那从海上吹过来的阵风扑打到脸上和身上时的微暖又微凉,还有,当车子进入市区之后,在街角几次遇到路人投来的讶异眼光……

  疑问终于得到解答,在那天晚上用了全心全意所护持过的那一朵荷,终于如她所愿地绽放过了,而在窗前,她所敬爱的长者也看到了,原来,那就是她为老教授所做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啊!

  热泪是为了那一个夏夜的记忆而流下来的'。在热泪中,她好像更看清楚了一些,在那个夏天的夜晚,她那样全心全意地护持着一朵荷,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

  (选自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文字有删节)

  注:老教授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著名学者台静农。他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小题1: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她”与老教授之间发生的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发生的事老教授的身体状况“她”的感受夏夜⑴生病庆幸那年春天的白天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健康⑵五年后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⑶温暖、感动小题2:文中提到“老教授”三次用了“敬爱”一词,结合全文,说说这位老教授为什么值得大家“敬爱”,值得“她”敬爱?(3分)

  小题3:文章结尾写到那个夏夜“她”全心护荷的目的,即“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冒强风为老教授送荷;⑵幸福;⑶过世。

  小题2:答案要点:老教授①待人(谦恭有礼,)温厚从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即使是刚见面的小辈。②即使是别人微不足道的奉献,也会好好地感谢。③在老教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如此待人。

  小题3:答案示例:这句话是作者以“她”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对这么一位令人崇敬而宽厚、谦恭的长者过世的无限惋惜与悼念之情。她用夏夜冒强风送荷护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敬爱长者生命的守护,对死亡轻易夺走人生命的不甘,以及对死亡、巨大黑幕之类强大势力无情掠夺的反抗。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给出信息提示,阅读全文,划分故事情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作者对“长者”的感情以及对生与死的深刻认识方面来分析理解。

《夏夜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夏夜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夏夜阅读答案11-11

夏夜荷花阅读及答案03-08

《夏夜荷花》阅读答案11-10

美丽的夏夜阅读答案06-20

夏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04-26

夏夜叶梓阅读答案04-15

丢失的乡村夏夜阅读答案09-20

夏夜荷花阅读理解及答案10-20

丢失的乡村夏夜阅读答案09-20

夏夜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夜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夜阅读答案

  夏夜阅读答案 1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因为它是活动的,所以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好词:涌起滚动软绵绵

  佳句: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

  夏夜阅读答案

  1.“尤其是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这一句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夸张 比喻

  B.象征 比喻

  C.拟人 夸张

  正确答案:A

  2.“它又大又亮,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A.把启明星比作明灯

  B.把夕阳比作明灯

  C.把霞光比作明灯

  正确答案:A

  3.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A.山坡上的那一片红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黑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天上那一片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B.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

  C.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的夏夜。

  正确答案:C

  4.文章二、三、四段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夏夜景色的?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正确答案:A

  5.将“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怎能不感到兴奋和愉快呢?”改成陈述句。

  答:

  答案解析:

  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我感到兴奋和愉快。

  夏夜阅读答案 2

  夏夜哟,竟是如此的迷人。

  快看萤火虫吧!那闪闪烁烁的火花,一团团、一簇簇……在田野,在路旁,在河边……翩翩起舞,莫不是天际中的星星撒落到人间?田野上,小路旁,小河边……啊!都是它们的舞台,它们在尽情地舞啊、舞啊……

  又一阵晚风吹过,是海潮在低吟,还是松涛在呼唤?原来那是千万株大叶杨,看见了萤火虫在它身边翩翩起舞,那舞姿分外轻柔动人。于是它们发出了欢乐的笑声:“哗—哗—”

  再仔细地一听,青蛙在水稻田里纵情地歌唱,小虫儿在玉米地呼唤伙伴,蚯蚓钻在地底下说悄悄话。还有那草丛中的蛐蛐,像是在唱歌,又像是在弹琴。歌声啊阵阵,琴声啊悠悠,莫不是妈妈在把它呼唤……

  哦,美丽的`夏夜!如果不是清凉、湿润的夜露提醒了我,我将会陪伴你到黎明。

  1.“美丽的夏夜”是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这些事物表现出来的。

  2.给短文分段,用“‖”标出。

  3.文章中的破折号是表示_______________,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话,用“~~~~”画出。

  5.短文的结尾写道:“如果不是清凉、湿润的夜露提醒了我,我将会陪伴你到黎明。”这句话照应了开头的哪个词语?用“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答案:

  1.萤火虫、大叶杨、青蛙、小虫儿、蚯蚓、蛐蛐

  2.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3.声音的延续 省略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夏夜的赞美之情。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能表达这种感情。画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都可。

  5.照应了开头的迷人一词。

  夏夜阅读答案 3

  夏夜叹(节选)

  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中,“苦夜短”暗含着“恨昼长”,“开轩”方能“纳微凉”正说明天气炎热。

  B.三四句描写夏夜所见:月光澄澈,细微的东西都能看见,各种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C.五六句因景兴叹:天下万物不分大小,都是平等、自由的。由物及人,引出下文。

  D.节选部分紧扣标题,熔叙事、写景、哲理、情思于一炉,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15.诗歌最后四句有什么含意?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4.(3分)C(“天下万物不分大小,都是平等、自由的”不正确。五六句意为:万物不分大小,都以悠然闲适、自得其乐为常情。)

  15.(6分)含意:想到那些手执长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着边疆;整夜在敲击着刁斗保持警戒,喧闹的'声音响彻四面八方。(2分)思想感情:蕴含了诗人对常年戍守边疆士兵的牵挂和同情,(2分)对万方多难、边境不宁的时局的关切和忧虑。(2分)(意思对即可)

  夏夜阅读答案 4

  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

  那个夏天的夜晚,在海边暗黑的公路上,风还真大,一阵阵地迎面直扑过来。小货车没有车篷,站在车上的她很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坚持不坐在前座而要站到后面来,这样才能和这朵荷花靠得很近,才能用手扶着它的长长的梗茎,不至于被阵风所吹折。

  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住在温州街大家都敬爱的老教授注生病了,他院中原来有两缸荷花,今年却一个花苞也没有,朋友想,若是她能把淡水的荷花运一缸过去放在窗前,让久病的老教授隔着窗赏一赏荷,也许心情会舒畅些罢。

  她马上答应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位老教授生病的消息,可是一直不敢去探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他的学生,怕会打扰。温州街那幢宿舍从前倒是去过两次,那两缸荷花她也见过。第一次去就是因为有朋友知道她养荷,要她去给这两缸荷放些肥料。

  那时候是春天,老教授笑呵呵地站在玄关上,看她用棉纸包了些干燥的有机肥往缸边的软泥塞下去,还问她为什么这些荷不肯开花?她也不知道,只好猜测也许是阳光不够充足的缘故。

  温州街的院子很小,房间更小,可是,她去的那两次,总觉得屋里屋外都有一种从容坦荡的气势,像它的主人。那年,老教授身体健康,笑声洪亮,朋友带了好酒去,窗外的芭蕉有几抹新绿一直明晃晃地要把阳光映照进屋子里面来。坐在屋角,插不进什么话,可是她觉得能够聆听就是一种幸福,很愿意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坐下去。

  想不到,在驶近温州街宿舍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启,屋子里灯光很亮,有人站在玄关上叫她进去,原来老教授已经坐在桌前在等候她了,还对她连声道谢,要她坐下,说要写几个字送给她。

  这并不是她的原意。原来的她不过只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花送到。并不是要来求什么报偿的。

  不过,在主人坚持要她坐一坐,等着他在书册的扉页上题字之后,她也顺从地坐下了。因为,她忽然醒悟,在这样一位长者的面前,她整个的人整个的心几乎都是透明的,一切的解释其实都没有必要,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会开吗?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开始担心起来。温州街的院子里是没有风,可是也没有充足的日照,花会开吗?

  淡水的荷花倒是陆续地开了又谢了。在这段时间里,听说老教授又进了医院,病情时好时坏,她很想知道,在入院之前,那窗下的荷究竟开了没有?

  天气慢慢转凉,十一月上旬,从报上看到长者辞世的消息之时,她正在淡水的画室,窗外雾气罩满了山林,心中空落落的。隔了这生死的大幕,她想,无数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答了,更何况那小小一朵花的微不足道的讯息呢?

  想不到,五年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老教授的亲友与弟子编成的一本纪念画集。转交给她的一位学者在电话上告诉她说:

  “他们说你那天晚上送过去的花,后来开了,老师坐在窗户前面也看见了。所以想把这本老师画梅的画册送给你,当做纪念,也谢谢你。”

  放下电话,心里觉得很热很紧,眼泪就禁不住地滚落了下来。那天晚上在风里在暗黑的公路上紧靠着荷花荷叶的枝梗往前奔驰的感觉忽然都回来了,所有的细节都清楚再现,那层层荷叶在风里翻飞时散发着的清香,那枝梗上细小的凸刺碰触到裸露的腕臂时的刺痒,那从海上吹过来的阵风扑打到脸上和身上时的微暖又微凉,还有,当车子进入市区之后,在街角几次遇到路人投来的讶异眼光……

  疑问终于得到解答,在那天晚上用了全心全意所护持过的那一朵荷,终于如她所愿地绽放过了,而在窗前,她所敬爱的长者也看到了,原来,那就是她为老教授所做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啊!

  热泪是为了那一个夏夜的记忆而流下来的'。在热泪中,她好像更看清楚了一些,在那个夏天的夜晚,她那样全心全意地护持着一朵荷,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

  (选自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文字有删节)

  注:老教授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著名学者台静农。他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小题1: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她”与老教授之间发生的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发生的事老教授的身体状况“她”的感受夏夜⑴生病庆幸那年春天的白天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健康⑵五年后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⑶温暖、感动小题2:文中提到“老教授”三次用了“敬爱”一词,结合全文,说说这位老教授为什么值得大家“敬爱”,值得“她”敬爱?(3分)

  小题3:文章结尾写到那个夏夜“她”全心护荷的目的,即“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小题1:⑴冒强风为老教授送荷;⑵幸福;⑶过世。

  小题2:答案要点:老教授①待人(谦恭有礼,)温厚从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即使是刚见面的小辈。②即使是别人微不足道的奉献,也会好好地感谢。③在老教授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如此待人。

  小题3:答案示例:这句话是作者以“她”的感受与思考,表现对这么一位令人崇敬而宽厚、谦恭的长者过世的无限惋惜与悼念之情。她用夏夜冒强风送荷护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敬爱长者生命的守护,对死亡轻易夺走人生命的不甘,以及对死亡、巨大黑幕之类强大势力无情掠夺的反抗。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给出信息提示,阅读全文,划分故事情节,以人物活动为中心,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作者对“长者”的感情以及对生与死的深刻认识方面来分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