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救命骨髓》课文原文
飞机从白云里钻出来,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几个从飞机上下来的人刚走到出口,一对手捧鲜花焦急等候的中年夫妇,就扑通一声跪在他们面前,声泪俱下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
刚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专家。他们连忙扶起那对夫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对夫妇是四川乐山人,他俩有个聪明活泼的儿子,已经十六岁了,正在读高中一年级。几个月前,这个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儿子突然无缘无故感到疲倦,之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发现后,就带他到医院检查。
“你儿子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您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俩苦苦哀求着。
“要救你们的儿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移植健康人的骨髓。”医生说。可是,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医疗费用高且不说,要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更难,据说,十多万个人中才可能有一个符合的。那时,在我国内地还没有像样的骨髓库,哪里去找条件符合的捐献者呢?
医院的专家们思来想去,认为在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有可能找到可以匹配的骨髓。小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医院连忙向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求救。为了一位普通少年的生命,两岸医疗界迅速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在筛选了十几万个对象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供髓者——台湾花莲市一位二十多岁身体健康的小伙子。为了对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即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从香港飞往成都。
终于,这饱含着两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患者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救命骨髓》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2、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引导学生从字词品味中,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渲染性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血脉亲情
1、孩子们,看着你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听着你们银铃般的声音,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她和大家一样有着如花的年龄,对未来也有着无限美好的僮憬,然而她却有一段不幸的遭遇。(出示课件《我想回家》)
2、简介课件相关内容,营造分围。
3、孩子们,每年我国会新曾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有近3万多人是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我们的,多么惊人的数字啊!看来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的是生的希望!
4、板书课题(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读课题)
5、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
评析:课始,教师启发学生回忆05年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三。六班学生李静怡因患白血病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离开了我们,接着出示课件“我想回家”这一催人心肺的真实的情境画面,导出课题“救命骨髓”,叙述我国每年新增约4万白血病患者,其中近3万人因得不到相配的骨髓而失去生命这一惊人的数字,说明相配骨髓对白血病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希望,营造了学习氛围,然后激发学生质疑课题,说出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带着质疑走入课文。
二、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出相关的标注。
2、(课件出示:病床图)他是谁?又有怎样的遭遇?
3、对,他就是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此时他已是生命垂危。
4、孩子们,当父母得知孩子的病情时,他们怎样?(生回答)
出示:“白血病”!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他俩几乎晕倒。大夫,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啊!他们俩苦苦哀求着。
(1)那些词语让你觉得揪心?
(2)什么是“晴天霹雳”?是什么事让父母觉得犹如晴天霹雳?
(3)是啊!父母知道白血病的严重,他们年仅16岁的的儿子危在旦夕,此时父母的心情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读父母的话)
(4)此时父母已是痛切心扉,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回答),于是他们苦苦哀求着大夫,读“大夫,求你…。 …。啊!”
(5)假如我们都是少年的朋友,亲人,你将如何哀求大夫?(指名读)
(6)孩子们,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看到了一对已濒临崩溃的父母,也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评析: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做出相关的标注,出示四川省乐山县年仅16岁的白血病少年病床图课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有感悟的读、指导性读,品味“声泪俱下”、“晴天霹雷”、“苦苦哀求”的涵义,体会父母得知孩子病情时那惊呆的表情、揪心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儿子那真切的爱。
1、孩子们,父母此时想挽救少年的生命,还有谁在努力挽救他的生命?请大家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答案画出来,并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标注出来。
2、集体交流汇报。
3、品味语言,感悟“海峡两岸情”。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的先后随机引导品味)
出示
为了对俩岸骨肉同胞的生命,当天上午8时30分,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了出来。
(1)边读边想,浮现画面。
孩子们,你们试想一下:一位台湾青年静静的躺在床上,针头刺进肌肤,他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他心里会怎样想?
(2)感受台湾青年无私的爱。
他们真的是骨肉同胞吗?(不是)是啊!他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清楚,但台湾青年却能够为了一个不知名的普通少年忍受巨痛,这位青年捐献出的仅仅是骨髓吗?(生回答)
(3)引导体会,指导朗读
这是浓浓的爱,这是深深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情,这爱再来读——
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台湾青年忍受着针头刺进骨头时阵阵疼痛,这又怎能叫人不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来读——
也许台湾青年和少年永远不会在见面,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血脉亲情,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我们带着这份信念再来读——
出示:时间就是生命。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立刻派专家提着那只装有救命骨髓的小箱子,火速从花莲飞到台北,又马不停蹄地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又从香港飞往成都。
(1) 情景预设,感受紧张氛围。
孩子们,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也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此时年仅16岁的少年处于生命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骨髓顺利移植,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骨髓的保存期也仅仅只有24小时,因此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在和时间赛跑,与时间争夺生命。(指名读)
(2)谈话引导,体悟真情
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慈济医院的专家们是如何奔波的?
(课件出示:补充的资料配音解说)
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慈经医院的专家们如此奔波,如此争分多秒,这十几个小时里纵然有重重的困难,也无法阻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啊!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子“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终于,这饱含着俩岸同胞爱心的救命骨髓准时送到了手术台前。台湾同胞的骨髓植入了内地白血病少年的身体。少年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情境交隔,理解感悟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板书:台湾大陆)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少年得救了,你高兴吗?请高兴地读——(指明读)
你激动吗,你想把这个消息告诉谁?最想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是谁?
(学情预设:少年的父母、台湾青年、花莲慈济医院的专家及医护人员,所有关心少年的人。)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孩子们,此时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告诉所有关心少年的人吧!读——
评析:老师引领学生品味台湾一个年轻人把自己滚烫的骨髓捐献出来,这一感人的壮举是何等的高尚、是何等的感人。老师再引领学生从“立即”、“火速”、“马不停蹄”这些词语中感受紧张的氛围,骨髓的保存期仅仅只有24小时,在24小时内飞机从台湾花莲飞到台北,从台北转机到香港,在从香港飞往成都乐山,运送骨髓路途的遥远与辛苦,把救命骨髓准时送到手术台,成功的植入内地白血病患者的身体。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台湾慈济医院的专家们奔波、忙碌、争分夺秒,他们和时间赛跑,他们与时间争夺生命,纵有困难千重,但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这真情实感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动,通过读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题地位,让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拓展延伸,传承血脉亲情
过度:孩子们,文章学到这儿,让我们在一次回头来细细品味文章的最后几个字——跨越海峡生命桥。
1、在你心中,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桥吗?(学情预设:用爱架设的桥,延读少年生命的桥……)
2、是啊!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3、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再来回味一下这条艰难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音乐及动画)
4、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我们之间有几十年的文化隔阂,但是却能为了一个普通的生命而竭尽所能、密切合作,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两岸同胞如此心心相连?(板书:血脉亲情)(学情预设:因为我们是骨肉同胞,我们有着血脉亲情)
5、再次回味课题
(1)为什么要用“救命骨髓”做题?
(2)齐读课题,把这血脉亲情留在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课题,把这血脉心情铭记我们心中,生读——
再读,把这血脉亲情世代传承下去,生读——
6、教师小结
评析:通过学情预设,拓展延伸,再次激发学生感悟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海峡相隔,但同一国土,同一国人,同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同根同源这一血脉亲情是永远隔不断的,老师用深情、激昂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加深学生对文本涵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跨越海峡的桥是生命的桥、是爱心的桥、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骨肉相连的情感的结晶。
《救命骨髓》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少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一位身体健康的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少年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流程条理清楚,结构上一目了然,重点也凸显出来了。只是在学生找出重点语句理解感悟上,显得过于粗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朗读。而这篇课文的中心恰恰得通过这些重点语句来体现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生命的重要,和台湾小伙子在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非常重要。学生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要有关爱,应懂得关爱他人,危难之时互相帮助。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救命骨髓》优秀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