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10-11 10:02:21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9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立体观念;

  2、训练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制作立方体;

  3、训练对物体进行装饰的方法;

  教学重点:

  六面画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粘贴六面画盒;

  教具准备:

  教师:各种物品的包装盒;

  学生: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

  (展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包装盒随处可见,而且制作得都非常精美,我们今天就动手来自己制作一个美丽的'《六面画盒》。(板书课题)

  二、尝试、示范

  制作六面画盒有几个步骤:

  1、画

  先把盒子表面的图画都设计好,涂上颜色;

  2、剪

  将硬纸板上面的形象剪下来,注意粘贴的地方要留得多一些,便于下面粘贴的步骤;

  3、折

  将剪好的硬纸板按照各个面的折好;

  4、粘

  在各个面的粘贴处涂上胶水,进行粘贴;

  粘贴的时候先粘相邻的面。

  三、运用

  学生练习

  四、体验

  欣赏学生制作的六面画盒,分析制作不成功的原因。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安排了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以及绘画三个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图形,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卡通形象的欲望。

  2.欣赏完卡通形象,了解卡通形象造型设计特点后,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欣赏所获得的感受,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卡通形象。

  学情分析

  1.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工作中在教学工作中一直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研究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因此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在美术世界里找到乐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2.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高,兴趣较浓。特别是对卡通画,绝大多数同学都爱看、爱画,这是有利条件。

  3.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也有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较弱,对待卡通画中的内容分辨力不强,对卡通的本质特点不够理解。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 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觉感受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主题曲的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主题曲的播放创设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熟悉的音乐声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上课的兴趣.]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刚才的歌曲同学们听到过吗?它是什么歌?

  学生答:听过,是《大耳朵图图》里的歌。

  师述:对,这就是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屏幕播放影碟《大耳朵图图》片段)

  2.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你们最喜欢看什么样喜欢看动画片呢?

  (生动、可爱、有趣的......)。

  3.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些生动、可爱而又有趣的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与动画片有关的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对卡通形象更有亲切感,让学生们回想起有趣的动画片,激发了他们对动画与卡通形象的探索)]

  三、欣赏启发视觉感受

  1.师问:认识这个卡通形象吗?它是谁?(课件分别出示白雪公主、黑猫警长、阿凡提、孙悟空、海绵宝宝、汤玛仕小火车动画片中的 卡通形象)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分别显示猫的写真图与黑猫警长卡通形象图及火车的真实图片与汤玛仕小火车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猫和火车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堂,更应利用好这门学科的特征,好好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精神,在本课中,我特别设计了一个欣赏与比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真图与卡通形象的不同的特点。培养了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发现。]

  四、分析评述掌握特征。

  教师演示人物、动物与物品的卡通设计各一(即:阿凡提、孙悟空、海绵宝宝的卡通形象),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西游记》、《雪孩子》、《喜羊羊与灰太狼》,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不同的卡通形象及老师的分类型讲授,学生能够系统地消化知识。教师的演示是直观地给予学生信息的方法。]

  五、确定思路设计表现

  师生共同一幅苹果的卡通形象。(展示苹果实物)

  教师黑板画一苹果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个苹果变化为一个卡通水果?(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评价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设计意图:[设计这种师生合作的绘画方式,也把课堂氛围创造了出来,学生在课堂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从合作的精神中得到快乐,认识团结的力量。]

  六、自我实践创作表现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设计意图:[美术课也不是一味的教的过程,积极营造一种开放、自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灵活性、独特性的发展。]

  七、展示欣赏交流小结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在展示作品时教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认识,让学生享受自己创造成功的喜悦。]

  八、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记忆创造

  2.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3.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

  4.掌握基本画法

  5.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6.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

  教学重点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过程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目标

  欣赏录象回忆我家

  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里面有你的家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观看关于各种各样的`房屋的录象资料。观赏录象完后从中找出与自己的家相象的房屋,并说一说自己的家。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回忆、比较,找己的家的特征。

  自主表现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引导学生用记忆、想象来描绘自己的家,并能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巡回辅导协助。

  学生自主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进行装饰。及时发现提出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胆的想法。训练学生的形象记忆和记忆创造能力。

  集体活动

  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老师已准备好的中间贴有学校的大纸上。

  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学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的房子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小朋友再由自己的家门口造一条通向大路的小路。

  师生讨论,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体验合作的快乐,训练学生的方位记忆能力。

  游戏活动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学生进行走路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和创作的乐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第一课:神奇的小画册

  教学目标: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第二课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

  2.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

  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

  教学用具: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播放课件请出三个伙伴。(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受

  1.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学生交流。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欣赏。了解红、黄、蓝的“性格”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3.这三个好伙伴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呢?(三原色)(出示术语解释)三原色又称为基色,是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来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用它们可以互相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三原色,他们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板书)

  三、学习吹画、体验乐趣

  1.学生赏析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师引导观察:“看来三个小伙伴的作用还真了不起!它们有什么本领呢?(出示范作)这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提问:“这棵五彩树是什么样的呢?(形、色)如果是你来表现,你会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图片)

  欣赏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了解树的外形特征。

  ⑵教师示范吹“彩色树”技法:

  作业要求:“今天我们用三个小伙伴吹画一棵五彩树。”

  A.先在纸的下端滴上红蓝黄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然后从各个方向吹出树的枝条。

  B.再在纸的下端这棵树的旁边分别滴上另两种色,用同样的方法吹出树枝树干。3.学生吹画,教师指导。(并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

  A.学生自主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边吹画边观察三原色间的混合变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卫生。

  B.教师巡视,随机施教。

  指导要点:

  ⑴吹画时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气的角度尽量和纸面平行。

  ⑵色彩浓淡、色滴大小要适中,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⑶树干要粗大些树枝要细小些,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继续吹。

  六、作业展示、发现总结

  1.择优展示学生作品。提问:你在吹“五彩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边吹画边发现的规律。

  ――红和黄融合变成了橙色,黄和蓝融合变成绿色,蓝和红融合变成了紫色。

  小结:“我发现红红与黄黄重叠时变为橙色,红红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紫色,黄黄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绿色。”“这三种颜色(橙、绿、紫)被称为间色。”

  (课件播放: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2.总结: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所以他们是三个最好的伙伴。在多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颜色等待我们去认识。因此说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便于我们运用色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3.你还想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色彩大家族呢?

  学生交流。

  4.收拾整理。(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5三个好伙伴

  三原色——红、黄、蓝

  第三课五彩树

  教学目标

  1、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和拓展学习。2、认识自己手中的颜色,知道他们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学具材料的`准备的使用。

  教具学具:彩色墨水、吸管、作业本等

  课堂教学:教师引领,学生活动预设

  组织教学:情商培养,吹画作品欣赏投影片播放,三姿培养,三姿培养,纪律养成,课堂秩序的组织训练

  一、导入:情景启发

  二、自主学习:

  1、你的颜色你了解吗,你都怎样称呼他们?

  2、照着课本上的图谱把自己的颜色找出来。

  三、精讲点拨:

  1、颜色的正确名称认识。

  2、原色间色以外的颜色又是什么色?

  四、合作探究:小组内找出图谱当中的颜色,然后互相说一下他们的名称。重点认识普兰、玫瑰红、赭石、群青、橘红等颜色和他们的特点。

  3、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滴在作业本上,注意位置合适,然后用吸管按照自己拟定的方向和形状把色滴吹开。

  五、形成练习

  1、学生作业

  2、巡堂辅导

  3、交互评价

  4、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6、成果展示

  7、课堂展示评价

  六、回顾

  七、小结

  第4课顶天立地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

  2、合理添画背景,不出画面内容。

  3、能够大胆描画,体现自我肯定,彰显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

  学习难点:合理添画背景,不出画面内容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经典故事引入教学

  师:72变,火眼金睛,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只要念句咒语就可以长得很高很大,可以从地上长到天上去。

  二、构图指导

  1、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一种构图画面。

  师:现在,老师把孙大圣的金箍棒借过来,大家一起来看看金箍棒的法力到底怎么样,老师说“金箍棒”,大家一起说“长长长”。(教师将准备好的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白纸贴在黑板上,在第一张纸上从下往上竖着画一个短小的金箍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二种构图画面。

  师:“金箍棒,长长长”

  3、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三种构图画面。

  4、以描画人物为例,让学生思考构图方式。

  5、小结。

  6、思路拓展。

  三、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从构图、主题、背景三个角度欣赏大师作品和优秀学生作品:

  1、这幅画是怎样安排主要人物的?

  2、画中的主要人物在干什么,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3、背景中的人物和其他物体为什么要画的那么小?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画一个形象撑满整个画面的人物,并添加相关的背景。

  五、评价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月亮走我也走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退想。本课月亮走我也走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5课 月亮走我也走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月亮走我也走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本课绘画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让学生将自己融入进去,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由于教学内容月亮走我也走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以达到交流情感、想法,启发、开拓思路,引导他们想象,激发表现欲望的目的。教师在课前要查找资料,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歌曲。在教学中虽然对形、色不作更高的要求,但还是要将这些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极具情意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激情入境——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交流评述

  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录音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准备。

  在启发构思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注意到个人与月亮可能存在或是甚至假定的关联,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交流、互相启发。

  欣赏感受活动中,借助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学生的表现活动采用自主方式,让他们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

  本课可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评价活动的展开拟可穿插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肯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作业要求:

  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和人的故事。

  四、教学建议

  可根据学情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求可适当放宽。

  在可能的情况下渗透“月亮”相关的自然知识,以朴素动人的语言提示人与月亮相近相亲的情感内因。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剪窗花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剪窗花流行于我国西北各地,以陕西为著,许多人家的窗户上都贴有窗花。特别是过年,剪窗花在窗户上贴剪纸已成为一种习惯,剪纸成为了点缀品,所以西北人习惯称它为“窗花”。它的花样有“鸟兽、虫鱼、花卉、吉祥图案、适合纹样”等。既富有画意,又很有装饰趣味。因地域不同,南北风格各异,剪纸一般是南秀北挺,均具欣赏性。剪窗花教材上方的彩色照片,介绍陕西省剪纸能手李秀芳用窗花美化居室的情景。通过介绍使学生知道我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素负盛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材介绍“窗花的剪法”是剪“花样子”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一种。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不简单的。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讲、演并用。

  教学目的

  认识“窗花”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窗花的剪法,剪出好看的窗花。

  作业要求

  要正确地按剪法的步骤制作,特别注意相连不断。

  课前准备

  范品若干件及色纸、剪刀、浆糊等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窗花范品,让学生欣赏,问:这是什么画种、叫什么名(引出“窗花”)?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上方的彩色照片。说明窗花是西北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照片中的老大娘是陕西省剪纸能手——民间艺人。她正在做什么?她剪的窗花是什么内容?这种窗花是我国群众创造的艺术形式,在国际上素负盛名。

  2.讲解:什么是“窗花”?“窗花”是用色纸剪成的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过春节时,常把这种用纸剪出来的图案贴到窗户上,因此叫它“窗花”。它既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爱。

  3.窗花的剪法(边讲边演示):

  ①将方形色纸对角折两次或三次,要折整齐。

  ②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

  ②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④涂上浆糊,贴在窗户或底纸上。

  小结:窗花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

  三、布置作业

  用色纸剪一幅窗花。要根据窗户的大小来设计窗花图样。注意纹样要相连。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讲评:

  教师画一大窗户,选优秀作业贴上,其余的作业集中展示在课室中的某个地方。师生共同评价优劣,教师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教 材 分 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3课 猴子上树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本课猴子上树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本课猴子上树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教材为学习者呈现了三种折纸方法以供参考,使“猴子”既可以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也可以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从而较好地扩充了游戏制作的可选择性。由于教材猴子上树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也提供了一些形象,设置了一些小情境,使游戏活动的容量有了新的拓展,群体所呈现的学习结果和形式方法,将因此变得更为丰富,更富有情趣性和娱乐性。

  二、教 学 目 标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的基本制作方法的教学,到寻找折法的多样性,再到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故事情节,并进行装饰,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在教学组织方面力求寻找合适的'形式方法,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课教学过程可以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感知激趣——自主探索——表现创作——欣赏评价。

  在感知激趣学习环节,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演示或cai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使其在直观教学活动中,对游戏形式、方法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印象深刻的客观感受,产生激活学习欲望的作用。因为本课的基本折法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有接触(见《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玩具或基本的折法,自己动手折一折,教师应鼓励同学间的交流互动,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表现创作这一学习环节的任务,主要是对玩具进行装饰,追求的不仅是学生添画、粘贴的技能,同时也是低年级学生进行主题想像、创作的尝试,给传统的游戏赋予新的内容。欣赏评价阶段可以让学生玩一玩,议一议,使之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制作、绘画、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评价活动中巩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兴趣和信心,从而使学习绩效得以延伸。

  教师可以以小组学习或伙伴学习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使探究活动和设计活动更完美。

  作业要求:制作一个“猴子上树”的玩具,画上你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同学交流、玩耍。

  四、教 学 建 议

  *在折法的探究上,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进行示范讲解。若有学生找到其他新的折法,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肯定,并抓住时机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探究新的折法。

  *在对“猴子上树”进行添画装饰设计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设计的图案要适合“猴子”和“树”的形状特点。特别对“猴子”添画时要注意选择的图案要适合画在三角形中,如不适合可另外采用剪贴的形式。

  *在玩的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的方式,对玩具进行粘贴、添画,设计故事情节,边玩边说。

  *在教学策略运用方面可在路径上多一些选择,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适当调整。甚至可以从设疑反思、探究解惑进入制作活动,采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应付境遇的自主能力。

  (王琴)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培养创造力

  2、学会陶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陶艺基本方法

  2、掌握人物的动态、表情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陶艺

  2、师:调皮的小丫头,勤奋的好学生,新家的好妈妈,慈祥的`老奶奶……不同年龄和相貌,原来都是同一个人。

  你觉得有意思吗?

  3、揭示新课:我的成长变化(二)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

  2、讲解陶艺历史

  3、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4、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用黏土创作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

  1、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

  1、作品展示

  2、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