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美术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1
课 题 :神州风采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 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 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 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汇报。
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小学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培养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树立以创造意识为重点的设计观念。
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设计出各种带有学校象征意义的标志,学习和掌握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
教学重点:讨论我们学校的特色,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学校的标志,反映学校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避免将标志设计得太多、太复杂,引导学生既要正确传达信息,又要简练美观。
教学准备:
师: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剪刀、胶水、双面胶、羽毛、钮扣等材料。各类小学标志、建行、农行、中行标志。生: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分析
1、揭示标志存在的意义。
出示三个银行的标志。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这三个标志的设计意图。
引入钱币文化的介绍。
2、标志设计的特征。
3、讨论特色
同样是银行,标志设计却又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今天设计班级标志,你们能设计出学校的特色吗?我们学校有什么特色?
创作设计:你设计的学校标志,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构成?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三、巡回指导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收拾
五、激励
小学美术教案4
第一课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的:
让学生认识人体外形的四个基本部分,为今后学习人体结构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体外形的四部分。
难点:让学生记住四个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几幅不同类型(男、女、学生、工人、干部等)的`人物挂图,指出人体中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由这四大部分构成。
三、教师示范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四、引导学生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五、课堂教学总结。
六、完成思考题。
人体由几部分组成?请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课
人体健康主要条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
难点:阳光、空气、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水是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的主要原因。
三、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课堂教学总结。
五、完成思考题。
人体健康与哪些条件有关?
小学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美丽风光,感受各地不同风情特色,学画风景画。
2.在乘上列车去画画的情景驱动下,观察、感受或想象,画一幅风景画,培养孩子观察捕捉、绘画表现的能力。
3.感受美景对心田的滋养,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启发对美丽风景的.观察并进行表现。
难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表现角度描画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背景音乐。小火车的背景图版。
2.学具:彩卡、胶水、双面胶、水彩笔、剪刀、胶水、棉花、毛线等。
四、板书设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听好了,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火车开来的声音)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都去过哪儿?没坐过火车的小朋友也没有关系,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乘着小火车到祖国各地去旅游,一边玩,一边画画,那你开心吗?(板书课题)
2.我们这间教室就是一节超大车厢,看看咱们的幸福列车,你们之前剪好的自画像我已经贴上了!(展示展板并贴上黑板)现在,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播放《火车开了》的音乐,全体起立,左手搭肩,右手臂摆动开火车)
二、引导观赏,自主探究:
1.“小火车到站了,请火车停下吧”征求大家意见,你最想去哪里?(北京、上海、桂林、海南)或者(高山、大海、森林、草原)
2.依次欣赏图片,师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3.有的小朋友很厉害,都能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更厉害,除了绘画之外,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呢?(教师拿出剪刀和彩卡启发回答)
板书: 怎么办:画、剪、贴、撕、折、捏、摄影
4.突破难点:师示范重叠剪贴小树,启发白云用什么材料粘贴,师演示用棉花粘贴。
5.师归纳:刚才观赏了那么多风景,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都看到了什么?
师:天空上有有蓝天、有白云、有青山、有绿水、有大树,有小草,那我们就分成五个组:蓝天组、高山组、小河组、绿树组、建筑物组。
板书:
组团结协作,大胆表现。
四.拓展提高,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师:等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画画。我国地大物博,有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丽的上海、西安兵马俑、天涯海角海南岛等等。祖国那么雄壮、美丽,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不是?
六、教学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6
教材分析:
扎染与蜡染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本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使学生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制作起来又简单,所以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别:绘画表现课
教材分析:
扎染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通过扎捆与染色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纹样。本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充分感受扎染的天然合成之美。
教学目的:
1.了解感受扎染艺术的形式美感,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2.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扎染艺术美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准备:
教具:丝巾,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学具:生宣纸、水粉色、毛线、调色盘、毛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 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 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你们想学吗?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 将纸撮起
2. 用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二)折扎
1. 将纸折起
2. 毛线缠绕
3. 沾色
4. 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用上节课制成的扎染作品进行剪贴装饰。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 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 思
2. 选材
3. 剪贴
五.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 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发的规律。
2、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水果的基本形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难点: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
教学准备:
教具:几样不同的水果、一块小布。
学具:水果、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老师拿出一块布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并蒙上其眼睛,拿一个水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2、揭示课题:瓜果飘香。
3、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可以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去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观察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吃到过的水果。
3、观察水果的形状和颜色。
4、学生自主的形容其他吃到过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达直观感受的能力。)
三、品位体验
1、教师拿出部分水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和感受。
1)用眼睛看一看水果外形和色彩的特点;
2)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不同的香味;
3)用嘴巴尝一尝水果的不同口味。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的感受:外形、色彩、香味、口味等。
3、学生用眼、鼻、口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水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直接感受和水果内在的美。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
5、说一说哪一种水果最美丽,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鼻、口去直观的了解水果的各种不同的特点,加强对水果的了解。)
四、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与想象迁移相联系,经组合画一幅自
己喜欢的瓜果。
2、教师巡回协助辅导。
3、学生自主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也可以描绘与想象结合的新水果。
(想象创造。)
五、交流评析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2、教师总结。
3、学生互评:比一比谁画的水果漂亮。
4、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
(体验成功。)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色彩运用发展的规律,初步了解观察性绘画的基本方法,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
小学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2、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村组织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回忆: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你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在哪里?你梦想中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欣赏:师生共同欣赏不同建筑风格的图片。
教学理念:
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有着丰富的建筑格局与样式,它们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课本第36页引导学生欣赏了天坛的祈年殿,它创建于明代,有三层蓝色琉璃瓦屋顶,建在一座圆形的基座上,阳光下,蓝、红、白、金分外耀眼。
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选材:
如果你用旧报纸或旧的海报,上面的一些画面也许可以成为你的小建筑的最好的挪花纹,(赏析优秀作业)“动动脑筋,比比谁想的最巧妙?”如果我们用基本形表现,都可以用哪些形状?在童话故事里、在游乐场里、在你的想象中,建筑有哪些可爱的小窗?小门?
创作:
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各部分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摆件,如:随风飘动的窗帘、门前的小路、甚至一条跑来的小狗……也许不会非常形似,但只要儿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很轻松地表现出来了,就会是一幅好的作品。欣赏:对于学生作品的欣赏,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既对创作者起到鼓励的作用,又对集体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开拓大家的思路。
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你最想住在谁设计的建筑里?”为什么?
学生自我评价——“我最喜欢我的小建筑的那一点?”“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再让我进一步改造,我会把哪里做得更好?”
小学美术教案9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
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
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
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三、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小学美术教案12
课题:故事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故事的表现
教学难点: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准备:谚语故事vcd、故事画若干幅
学具准备:绘画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在我们的身边以及身边以外的世界里,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每天都有人把发生的故事传说,所以同学们从小就知道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孙悟空打闹天宫”、“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们应该听过很多吧。
同学反应(略)
老师:其实每个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每天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读书、游戏等,就是一个个故事。现在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老师:这几个同学多讲得很好,但是我们只知道故事的内容而眼看不到故事里这一些生动的形象,多可惜啊,要是能知道故事的内容又能看到“孙悟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这一些生动的形象,那该多好啊。请问同学们,能不能做到这样呢?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
学生回答(略)
老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卡通、图片、连环画等做到这一点。这一节课我们就是要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别人的或自己的故事,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它画出来,画成一个或几个画面,让其它小朋友也来分享你的动人的故事吧。
(引出课题)故事画
二、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欣赏时提醒学生注意动画里形象的塑造、形象的特点及形象所处的.环境。
2、教学示范:
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画出来。
4、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小组讨论如何选材、如何表现自己的故事。
5、辅导学生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6、课堂交流: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故事画”展。
三、课后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泥塑、剪纸等立体制作方式来表现一个故事。
小学美术教案13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同学了解图案表示手法和的多样性。
2. 染纸图案是民间图案的一种,通过学习激发同学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染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培养同学的设计制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
教学难点:折纸规范,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掌握。
三 、教学准备
教具:染纸范作数件,演示用的工具资料,课件
学具:生宣纸(15CM×15CM)染色颜料水
四 、作业要求
用基本的折、染法,自行设计染出1—-3种图案作业。
五、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这里上课。在新的环境中,大家能不能做得更好,表示得更好呢?
2. 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大家看(展示图案)喜欢吗?这么漂亮的图案就叫做“染纸图案”。(板书课题)
今天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研究制作这些美丽的染纸图案。
3. 讲授新课:
大家想,一张小小的白色生宣纸如何能变成这么美丽的染纸图案呢?
好,先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
⑴演示小实验
(边讲边演示)拿出一张生宣纸,直接浸在染色水中。生宣纸自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了(展示)
大家看,这样染出来的染纸和老师刚刚给大家欣赏的染纸相比较起来从图案的规律性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没有规律 不漂亮 / 有规律 漂亮)
所以为了使咱们的染纸更加漂亮,图案更加美丽,在我们染之前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折
好,现在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染纸图案都有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制作方法、色彩、图案形成上去逐一考虑。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再做一个实验。
⑵演示制作步骤:
① 折(板书)
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种老师想到的折法:米字格折法(课件出示折法)
将正方形纸横对折两次,再竖对折两次,成小方块后再斜折一次,这样使它成为米字格。
大家想一想除了这种折法外还有什么样的折法?(课件屏幕显示)
老师再教大家一种折法:折射状折法:将正方格的纸斜对折一次,成为三角形然后再一直对折……
其实折纸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身发明一些新的折法(结合展示图案总结)总之,折法不同,我们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
好,现在我们折好了下面要进行第2步了。
②染(板书)
我们把折好的宣纸浸在不同的染色水中,可以沾边,也可以沾角,染的角度不同面积不同,染纸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边演示边讲解)染得时候注意一点色块与色块之间要注意留白,这样染纸的效果才会更好。染还要染透,老师这里有一个染透的技巧就是:拿一张纸垫住,用手捏一捏以便让染色更好更快的渗透到纸里去。
好,我们的'第二步结束了,然后就开始最重要的一步了:揭
③揭(板书)
因为生宣纸浸水后会变的非常柔软假如不小心的话,一张美丽的染纸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大家就可以拿出一张备用的宣纸把染好的纸沾干一些,然后再慢慢地按折时的顺序揭开。这样经过我们折、染、揭三个步骤一张色彩艳丽的染纸就做出来了。
而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做出来了,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好,打开课本13课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做的染纸怎么样?大家在考虑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染纸图案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制作简单 色彩艳丽 纹样自然形成)
好,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件礼物,大家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欣赏)
4.安排作业:
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漂亮吗?想不想亲手做一做?好,现在运用刚刚学过的染纸方法来设计一幅美丽的染纸吧!
5.同学染纸,教师巡视:(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6.展评作业
7.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是不是就结束了?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美丽的染纸来装饰我们的环境。比方说,元旦快到了,大家可以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到时请老师来观赏好不好?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名字。
教具学具:
变体美术字的作品,画册、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闪光材料、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龙飞舞凤的艺术签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龙飞凤舞有特色、……
师:告诉学生要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让别人看得清、认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稍加评价,对明星艺术签名的看法、评价。(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会取这个名字?
对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画画,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假如让你做、你有什么法。
3、教师展示(实物投影)一些形式较为自由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欣赏。
4、教师取班上任一学生的名字进行设计示范,学生帮老师出主意,共同设计名字。
5、设计法
(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
(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
(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6、制作法
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些材料均匀撒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7、学生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运用什么方法(绘画、剪贴、撕贴)进行制作
8、作业要求:构图饱满,形式多样,色彩鲜艳。
三、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点评作业。
四、课后拓展
将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实物(例:叶子、布、泡沫等)厚实材料拼贴,让自己的名字站起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让学生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和课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讨论:找找名字设计变化的步骤要点,在讨论交流中明确学习任务。
2、出示教学范图,用欣赏的方式复习知识
(1)笔划双勾法,后上彩色。
(2)笔划用实物代替法。
(3)部首实意,实物替代法。
(4)给自己的名字添画背景或花边装饰。
3、欣赏另类范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创作方法(制作法)
金色材料的运用(例:彩色碎纸,闪光胶、金色鳞片、泡沫等)先将名字笔划双勾,画出名字的轮廓,再在轮廓线内涂满胶水,最后将这些材料均匀撒在上面,垫上一张干净的纸稍加按压之后,将纸竖起来,抖去未粘住部分,这样、名字就做好了。
三、布置作业
1、根据上节课所学的设计方法,展开想象,用新学的制作方法想想创作。
2、比一比,谁做的精致,设计的新颖。
四、学生练习
学生做作业,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辅导、纠正。
五、小结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一起评说各幅作品设计制作巧妙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体验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和材料的运用,让学生在采取夸张、变形、衬底、图案装饰等方法来创作自己的名字画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到制作艺术字,变体字的乐趣,发现名字的音美、形美、意义美;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15
课目 | 第8课恐龙世界 年级 4年级下册 | 执教 | 陈展 |
教学程序 | 教学活动 | 媒体运用 | |
情境导入 |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引入课题。片中的主角是谁?你想了解它们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人《恐龙世界》吧。 | :关于恐龙的传说 | |
观察了解 | 1.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 :恐龙种类图片若干 | |
方法指导 |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 粉笔徒手画出 | |
自由表现 |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 音乐 | |
欣赏评述 |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像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 :学生优秀作品图片 若干,不完善作品若干 | |
想像拓展 | 1.学生继续观赏恐龙抚育幼仔的影视故事片段,并从自己收集的.恐龙故事中获得有关物象,编一个有关恐龙的故事。 2.观看恐龙掠食与恐龙遭遇灭绝的画面,学生将原有的作业丰富完善。 | :影视 :图片 | |
集体展示 |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稍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 | T板材 1—2张全开大纸 | |
相关活动 | 登陆“中国科普网”,查看关于恐龙的详细资料,想一想: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体形巨大的恐龙是怎么飞上天的?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研究恐龙?它们还能有希望复活吗? | 校园网络资源 |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