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知识要素
形的联想与创造
技能要求:
对树叶裁剪、拼贴或添画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课件演示,发现树叶中隐藏的变化与美丽
实践与创造:通过对树叶联想,制作独创画面
欣赏与评议:能从主题、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有效联想
教学难点
树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与导入
1.四人一组讨论欣赏各自带来的各种形状的叶片。
2.屏幕放一片特征明显的叶片,让学生联想,起到启发的作用。
3.准备放大镜,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赏树叶。
4.提问:这些树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想法?(允许学生有各种想法)
二.欣赏与议论
1.屏幕展示有树叶联想制作而成的美术作品一两幅。
2.课件分解作品完成的过程。
3.出示课题,学生畅谈自己的创意。(注意如果作品展示过多会限制学生的创意)
三.构思与绘制
1.在底版纸上摆放形状不同的树叶进行联想。
2.教师提出不同层面的作业要求。
3.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作业。
(教师提示:尽量不和别人的画面雷同。)
四.展示与设想
1.作业展示,相互欣赏,发现别人有创意之处。
2.教师提问:要是再给你一次创作的机会,你会有新的联想吗?什么联想?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动物朋友无处不在。从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主人公,到游戏中扮演的动物角色;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小动物,到生活用品上动物的图案造型,动物是儿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面部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对动物的面部进行造型设计、装饰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物面具更是儿童的宠物,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和表现。
《动物面具》是一节以观察、表现、造型为主的美术课,教师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特性,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做游戏。结合语文、音乐、戏剧表演等综合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创作、表演、赏析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合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动物面具,表现出动物的面部特征,融入童心稚趣。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表现。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挖、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面具。
3、情感领域: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综合活动中挖掘潜能,给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
重难点
不同动物的面部特征的表现及表现手法。
利用不同材料制作有趣的面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写图片和动物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教师准备:彩色画报纸、动物面具、音乐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棒、包装纸、盒、各种材料(毛线、树叶、布、麻绳、彩带、瓜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1、听听看看
欣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听听有哪些动物?让学生自由畅谈。
再欣赏音乐,看课件,动物们随着音乐一一出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面部特征和表情。
2、说说画画
启发学生概括各种动物的面部特征: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表情特征:哭、笑、愁、凶、怒等。
师:为这群快乐的动物画个像,分别画出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
3、装装扮扮
师:狮王感谢大家为动物们画像,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狂欢节。拿带的动物面具装扮起来去狂欢吧。师生戴上面具随着音乐尽情舞蹈。
师:可惜面具太少了,有点遗憾。我们去面具博物馆寻找—些有趣的动物面具吧。
观看动物面具的课件,教师介绍面具的由来:远古时代,人们认为患病、自然灾害是妖魔鬼怪带来的,于是就用树叶、兽皮、羽毛等做成模样奇怪的面具戴在睑上跳舞驱妖,祈求平安。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动物面具是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分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
制作材料可以利用废旧包装纸盒、瓜果蔬菜进行巧妙的设
4、做做玩玩
教师出示几种自制的动物面具让学生分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教师示范制作动物面具,让学生出主意,边做边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要点,教师板书:1.巧妙利用材料。2.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3.留出眼睛的位置可以看见外面。4.运用剪、挖、拼接、贴、画、卷折等手段进行装饰制作。5.做好后装上松紧带。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动物面具。教师巡回指导。出示动物简笔画图例。
作品完成后开展自评、互评。
5、编编演演
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创编动物故事、儿歌,准备节目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教师戴上狮王面具宣布:动物狂欢节正式开始。
学生们戴上面具表演自编的节目,尽情表现自己的才能。
6、活动拓展。
结合班队活动或语文课等组织学生开一个化装晚会,制作更多种面具,可以是童话人物、卡通人物、怪兽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神奇的大自然变换无穷,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等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对于小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关于风的感性体验和一定的理性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简单的描绘。本课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对象。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具等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绘画用纸等
三、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听一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回答,师揭示课题:风来了。
2、画一画:风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呢?请几位同学上台用线条尝试画一画风,师简单点评小结。
3、看一看
看课件视频,让学生观察,师提问:看到什么?还观察到什么?这样一场大风带给你们怎样的感觉?你还知道其它像这样大风的名字吗?大风来时我们周围的事物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发展阶段:
1、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柳树,让学生感知当大风吹来的时候,这棵柳树会发生什么变化?请几位学生上台画出。师点评大风来时,树形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风来了,人在大风中行走会是什么样呢?请学生上台表演(师播放风声,创设情境)。生观察,师小结并提出问题:人在大风中动作有何特点?生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一组人在大风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谁来说说看?师总结。
4、欣赏分析画家的作品,学生感受。接着欣赏小朋友的画,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可同桌互相讨论后回答)师小结
(三) 动手实践,应用创新:
看到这些同龄小朋友画风的作品,大家想不想也来画一画,师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注意画出风来了的感觉 。 学生听音乐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 交流成果,互相评价:
选择部分典型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对作品的感受并自评互评。师小结
(五)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同学们,“风”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妙而神奇的礼物,它虽有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灾难,但只要我们合理加以利用,就会造福于人类,我们就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能根据明信片的设计要求要素,手绘设计一张明信片;对明信片进行实用与装饰设计。在设计与变化中,培养创新能力,感受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教材分析
重点:能根据明信片的设计要求要素,手绘设计一张明信片
难点:能根据明信片的设计要求要素,明信片进行实用与装饰设计
教具:图片欣赏、卡纸、胶水、、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A、创设“春天的情境”:风铃草、桃花、小鸟
B、“找一找春天的色彩”活动
(1)、春天的感觉
(2)、春天的色彩
(3)、春天的想像
2、欣赏明信片
A、了解明信片的设计要素,体会明信片的装饰性和功能性特点。
(1)、明信片是一种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
(2)、信片上必须粘贴邮票
(3)、明信片的一面,必须有一种装饰。
(4)、邮票标记
(5)、明信片的功能:通信功能、宣传功能、收藏功能
B、学生根据“设计明信片的几个要素”对学生作业进行欣赏与评价。
(1)、邮政编码的位置
(2)、邮票设计美观
(3)、画面是否以“迎春”为题,做到简洁明快、色彩鲜艳。
(4)、写上关于“春天的祝福”的文字
3、设计变化
A、画面设计:
设计:方形的画面
变化:还可以设计什么形状的画面?(几何形、抽象形)
B、邮政信箱与邮票设计
设计:画面上的右上方,方形的邮票画面
变化: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邮票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课时:五课时之一
课型:教研课
授课教师:薛苇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课前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它哪里?
学生答:《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你们知道的真多。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生述: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不明显)
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通过上、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
全课结束。
板书设计(略)
课后: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片断着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实践过程中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卡通形象。从学生参与学习态度、作业效果看,这节课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时间: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雕塑中的浮雕,纸浮雕,并运用画、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纸浮雕大鲤鱼。
2、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表现、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纸浮雕大鲤鱼的制作。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其它造型。
学生用具:剪刀、水彩毛。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导入:(板书:浮雕)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浮雕?
(生:...)你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一般分为两种圆雕和浮雕。圆雕不但有高度、宽度、而且还有深度,是立体的,而 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体造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人物造型就是建国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纸来做浮雕画。这就是19课纸浮雕大鲤鱼。(板书:19......)
新授:
1、示范:怎样使大鲤鱼在平面的纸上凸起呢?请同学们看(边讲边示范)
首先在纸的背面画出鲤鱼的样子。 再沿实线剪下来。然后用刀子刻鲤鱼身上的鳞。最后沿虚线折起来,先折身体再折细部。好了,学样就做成了一条浮雕鲤鱼。
2、总结步骤:刚才老师做的时候,大家看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刚才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板书:画、剪、刻、折)
学生作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每人做一条纸浮雕大鲤鱼,然后集中在这里,(贴在鱼群背景图上)组成鱼群图。
师辅导:(双边活动)
1、可商量,可几人一起做。
2、可以给鱼染上漂亮的颜色。
3、可以设计其它造型(龟、石、水草等)
课堂小结:(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共同欣赏)
同学们说的很好,希望你们能用这节所学的方法,发挥你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浮雕造型。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蜡笔、油画棒和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1.培养想象力
2.学习在观察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
重点:学会造形并发展发散思维。
难点: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你参加一个化装舞会,你接受邀请吗?
不过舞会之前需要你绘制自己的面具最好能让大家认不出你来,
面具是虚构出来的脸,
你可以尽情发挥,大胆绘制。
二、板示课题
从原始宗教仪式,
到各种化妆舞会和狂欢的节日,
还有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游戏,
人们创作了千奇百怪的面具。
三、出示范例
每个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造形吗?你觉得怎样?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利用厚薄、色彩不同的各类纸张以及其他废旧材料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四、作业选择:
1.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面具做成有表情的面具。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画、记号笔、人手四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请小朋友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诶,那什么是顶天立地呢?
二、观察“哈哈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
教师出示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原来,顶天立地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的意思。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仿画出相同的“哈哈小人”。(第一次请个别幼儿画)
2。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三、探索“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第二次画)
师:在第二张纸上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跟刚才那张纸有什么区别吗?注意在画的时候不能把纸打开。画完后放好笔,打开来看看跟刚才画的小人有什么区别。
2。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白纸上小人的变化。
教师小结:折纸的方向和断掉的部位有关。把身体的某个部位画在折过的地方,那个部位就断了。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4。探索小人变化的原因,观察连线后小人的变化。想想出现不同变化的位置的原因。
师:有什么办法把小人断的地方连起来呢?请全体幼儿在自己的纸上把小人断的地方连接起来。连接完成后把断的同样部位的小人贴在一起,教师讲讲分别把什么部位变长了。
5。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6。幼儿再次操作,老师提操作要求。(第三次画)
师:再给你第三次画的机会,这次请你先想好要把身体的什么部位变长,再把要变长的那个部位画在折痕上。画完后打开来把断的地方连接起来,看看又有什么变化。
7。 展示幼儿的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形。
看看谁变得最有创意,评出最佳创意奖。
四、延伸活动:
引发思考,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会给变形带来什么变化。师:如果把纸斜着放再折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回家去试试看。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2-14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10-16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