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画》

时间:2022-09-08 17:20: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教案《画》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案《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案《画》

小学教案《画》1

  教材分析

  《画矩形》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内容。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应该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椭圆”工具了,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较容易掌握的。教材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身和车窗,因为有前面两课的知识的铺垫,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掌握。

  对于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可以通知知识的迁移来解决,这样不但复习了画正圆的方法,而且解决了问题。

  教材的第三部分,画车窗是对椭圆工具的复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使用先画出图形,再用“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来画大卡车,就是完全可以的,教师应加以肯定。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本课知识点较易,学生掌握应该不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学情分析

  尽管“矩形”和“圆角矩形”是本课新介绍的两种工具,但是由于学习通过前两节课已经熟练掌握了“椭圆”工具,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师只需作少许概括总结即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可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帮助掌握得比较慢的同学。

  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

  4、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看,什么来了?是大卡车。

  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讨论

  师引入课题:画矩形

  二、分析任务

  1、大家看看这辆卡车主要有几部分构成?(车身、车头和车轮)

  2、车轮会画吗?用什么工具?为什么?

  3、车身和车头可以看作什么形状呢?(课件分解出示)

  4、要画出这辆车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车身和车头,再车轮)对,在画图中我们一般要注意画图的顺序。

  三、动手实践任务

  1、学生自主画卡车,教师个别辅导。

  2、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积极评价。

  3、学生讲解其画卡车的顺序,并积极解释原因。

  4、教授用上档键(SHIFT)键可以画正方形。

  5、填色时你们和他用的方法一样吗?(三种填充模式)

  四、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样子都可以在画图中画出来,但无论你画什么画之前都要分析一下物体的形状,考虑好画这样物体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用什么工具画?

  五、感悟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练习

  画几个自己喜欢画的图形

小学教案《画》2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教案《画》3

  撕水果贴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使用废旧海报进行撕贴创作。

  2、通过撕、贴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朴实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水果

  2、画有大树图的画纸(人手一份)、废旧海报若干、胶水、小毛巾。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水果

  1、提问

  (1)水果有许多,除了我们看到的之外,你还认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哪些水果?为什么?

  二、观察范画,引起学生兴趣

  1、出示画有大树图的范画

  提问:这是果园里的一棵果树,可是它的果子被小猴子全摘走了,你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水果呢?

  2、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看法

  3、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好,那我们来给大树结出苹果来吧。

  三、示范撕贴过程

  1、先拿出纸对折后,撕出水果的形状,然后涂上胶水贴在树上。

  (注意贴好水果后把手在小毛巾上擦一擦)

  2、教师:水果还可以贴在哪里呢?

  四、学生撕贴

  学生撕贴、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评价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

  2、布置“果树园”

  (张贴学生的作品)

小学教案《画》4

  教材分析:

  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性能,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

  因为面临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主要内容是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以及文房四宝和中国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用笔这方面又分直线运笔、侧锋、滚笔和点笔等多个层次,力争从简到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工具的使用。

  2.通过尝试练习,体验中国画用笔和用水的特性。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尝试水墨的特性。

  教学难点:毛笔、水份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具:毛笔、 墨汁 、宣纸及其他各种纸影视文件、脸盆、范画等 。学具:毛笔 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老师也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就是游戏课,今天的游戏不光是你、我,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毛笔、墨水、宣纸、水,这

  些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有本领,大家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老师一一介绍墨水、毛笔、碟子、宣纸等材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为了看看那个组在游戏中最遵守游戏的规则,老师把我们四个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老师将表扬好的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有序地进行游戏,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

  师生探究:

  1、老师示范蘸墨技巧。取出毛笔,轻轻放入墨水中,取出、再在碟子边添一添,画不同的线,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有哪些变化?(粗细、干湿的变化)教师示范,试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毛笔先竖直了画,画出的线很细,用力按下去,毛笔接触纸面面积变大,所以就变粗;毛笔越画笔里含的墨越来越少,所以就越来越干)学生练习。

  2、毛笔除了可以竖直了画线外,还可以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教师示范不同运笔,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老师的示范,将新授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得以体现,从蘸墨——添笔——画线——再蘸墨——侧着、点着、滚着、逆着画,有简单的直线到“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尝试不同运笔,这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有简到繁,层层递进。)

  3、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与我们刚才画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墨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又是这样出来的呢?(加水)

  4、教师示范:在毛笔中加水、再加水画线、画点……甚至可以在原来不同墨色上重复着画,一层又一层,学生练习,感受水墨变化。

  (设计意图:在单色用笔的基础上,学习加水后的用笔变化,拓宽和丰富内容,有层次、有变化,把专业的中国画用笔、用墨、用水、积墨、破墨等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学生容易接受,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

  5、教师试问:刚才我们了解了毛笔、墨水、水的本领,你觉得宣纸有什

  么本领?柔软、吸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毛笔、墨水、水、宣纸功能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既是本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导入环节的呼应。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主导的地位)

  6、学生练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分小组自由练习,看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前面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放手创作,学生的练习,是对这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创作激情和情感的迸发)

  7、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很大,其中笔墨纸砚是传统水墨画的文房四宝。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练习、总结铺垫,自然引出文房四宝的知识,新鲜而不突兀,容易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

  8、今天的游戏结束,谁来给今天的游戏取个名字?——水墨游戏。谁能用学过的拼音把这四字写出来。学生写过后,老师用汉字楷书揭示课题。并小结:水墨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写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

  (设计意图:给游戏取名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也是本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先先让学生尝试用拼音写课题,老师再示范书写,既新鲜又能自然引出书法的内容,层层铺垫,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9、欣赏水墨作品,水墨不仅可以画线,还可以进行造型。鼓励学生课后尝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将传统的水墨技巧情趣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本课的设计主旨接近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特性,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注重兴趣的培养,情

  趣的形成,让学生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自由表达和体验。特别是给课题取名字、师生分别用拼音和汉字书写课题,符合、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学生兴趣高涨,把书本知识进行很好延伸和拓展,效果很好。所有的知识、体验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完成,让学生形成浓厚的水墨新趣,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体现出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小学教案《画》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形成画角技能,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作图习惯。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发散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和小组合作过程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画角的步骤,能正确地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画角技能。

  教具学具: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同桌结合说一说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那么这些角又是怎样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

  二、揭示目标:(教师口述)

  三、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4

  2、自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3、自学时间:8分钟

  4、自学要求:

  (1)自学课本第42页例4中的画角步骤

  (2)试着按例4中的画角步骤画一个65°的角。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画角的?

  四、质疑探究:

  1、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线点一个点(找点);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连线)

  4、用量角器画出以下度数的角。

  65° 40° 110°

小学教案《画》6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4个生字。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并能用一、二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写出自己的心愿。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投影、心愿树等

  【教学过程】

  基本过程

  补充说明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轻声读一段话:

  (出示)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画的公鸡会啼叫,画的犁头能耕地……多带劲啊!

  指名读、范读、齐读(适时纠错或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点:劲)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一天,在看。他们都想有一本神笔,因为。他们设想如果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自己最想画什么。他们有的想画,有的想画,最后大家一致想把机会让给,因为。

  (2)师生交流。

  2、尝试新法,学习课文。

小学教案《画》7

  一、教材分析

  根据小朋友爱在小纸片上画画写写的心理,由小变大的画画变大的画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画变大的画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纸片画面来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的画的过程。此过程需要随机应变的思考,由小变大的画依据已画的内容或是情节的需要适当拓展,既有趣又要动脑筋。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5课 由小变大的画为了呈现变大后的效果,教材编排有三种样式:

  1.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

  2.将大些的画纸折小后从一小块开始画变大。

  3.从拆开的小纸盒反面的某一块开始变大。变大只是一种形式,而目的在于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不断关连,扩大合理想象的空间。《火车跑》中的火车画到了头,而前面又需要再画些东西,这需要画面空间补充。画一位摩托车手难于构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扩大和添加。《郊外的汽车》一画中,桥下水中的故事既丰富了画的内容,又是合理的延续。所有这些想象都是从一小块画面开始的,小朋友很乐意这样去画。也许画得不美,这不要紧,在不知不觉中大脑进行了想象与表现,主动投入才是最重要的。

  教材中的儿歌,是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编写的,可以学习背诵。儿歌包含了一种快乐,也包含了一种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

  二、教学目标

  告诉儿童并使之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让儿童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三、教学设计学儿歌导入

  激励儿童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由环境保护——废纸片不乱扔——可以画画过渡到教学的中心环节。

  出示变大的画,师生问答评析范例。设问“这样的画是怎样变大的呢?”再过渡到教学的重点,即怎样变,变多大……用多媒体演示不断变大的过程。每一过程之前让学生猜想多种可能性,使学生互动,但要适可而止。联想得好的,教师应予以肯定表彰,促使举一反三。三种样式的简介。重点介绍较大纸的折小:把小于16开、大干32开的图画纸折成大小不等的多块,作业时露出其中的一小块,其余的先折叠好,作业过程中视其需要逐步展开,慢慢变大。多张小纸片拼合画大和拆开的小纸盒的变大画的样式是不难理解的。

  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每位同学自选一种样式进行创作,内容不限。也可采取分组集体作业的形式。为避免学生作业中的麻烦,教师要强调动笔之前应有所构思。要从最适当的一块开始,分散的小纸片可以编号标记等等。

  作业要求:

  学生自选一样式(多张小纸片的、拆开的小纸盒或大纸折小的)进行独立作业。内容自定,基本符合逐步变大的过程,具有一定创意和想象,未涂抹色彩也是可行的。允许画面留有一两块空白。

  四、教学建议

  本课作业也可以采用分组集体作业的形式。

  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作业纸样式,然后分组接力续画。

  同学之间的作业交换续画。这样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活泼。

小学教案《画》8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或选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写秋天图画的内容。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2.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课前准备:

  画自己看到的秋天,或找一幅展示秋景的图片

  教学重点:

  运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完成文章的创作。

  教学难点:

  会评价别人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走进秋天,秋意充盈了我们的双眼,老师眼中的秋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金风送爽,秋菊傲霜;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桃红橘绿,你争我抢,是收获的喜悦,是动物们 的秋收冬藏。(边讲用边课件出示图片)你们也发现了秋天的美丽,感受到它的美好,还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秋天。来,把自己选的画或者画的画拿出来,大家一块儿来欣赏!

  二、展示图画,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1.你的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吗?

  要求:两人一组,我说你听,说的人要表达清楚,听的人要认真听。注意做到

  学生说自己的画,老师巡视,注意发现表达是否清楚。

  2.选两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图画说秋天,学生试评。

  怎么具体说一说自己展示的秋天的图画呢?老师引出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

  回顾课文,说说课文的写法。

  《风筝》一课的顺序是:总起──做风筝──放风筝──风筝没影了──找风筝──故事的余音。特点也各有不同:用细苇做蝴蝶,起名叫“幸福鸟”。放风筝,怎么放。找风筝,突出心理活动特点。

  《秋天的雨》一课则是:总起(秋雨来了的特点)──秋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色彩的特点)──秋雨藏着好闻的气味(秋天气味的特点)──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动物准备过冬的特点)──秋雨带给丰收、欢乐的歌(这是总结)。

  3.小组内再说,注意:要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说出特点,展开想象。

  4.全班交流。

  三、写秋天的图画

  1.学生开始写,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自己秋天的图画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特点,适当展开想象。

  2.写完的学生做汇报,和大家分享交流。

  四、总结

  写完的同学誊清,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写完。下节课还要继续交流,继续学习修改。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从对课文单纯模仿的“读写结合”中跳了出来,把课文作为读写例文,从课文中挖掘“读写结合”的教学资源,在学习课文时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和表达的,习作时就指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第二个教学环节“展示图画,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就是“先说后写”的“说”。老师指导学生展示交流,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说一说,学会了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画的秋天图画是什么样的,这就为他们写下来铺好了路。

  “先说后写”是这样一种把内隐的作文构思活动外显化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说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同时和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学会书面表达。从老师教的角度来说,则可以及时知道学生要写什么,是怎么写的,他们的表达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做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这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用教学目标为教学导向,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设计得比较严谨。突出的特点是,中间两个环节采用了“读写结合”和“先说后写”的达标策略。

小学教案《画》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教案《画》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四、写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写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评阅。

  4、展示优秀作品。

  五、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小学教案《画》11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 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点:

  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难点:

  笔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 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 (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 四、欣赏书上范作P30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小学教案《画》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课文中的玲玲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她的故事吧。(范读)

  2.玲玲说同学们生字认得很好。她想加大难度,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吧!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四人一组练读,愿意分角色读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剩下一人认真听,好吗?开始练习。

  5.哪个小组先来?选两个小组比赛。(一组分角色读,一组齐读)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指导读“懒洋洋”).玲玲告诉我,她对你们的读书很满意,她说一组能得读书高手奖,二组能得读书大王奖!

  7.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看题目时提的问题吗?在你们读课文时,玲玲已经悄悄把答案塞进你们脑子里了。信不信?

  8.不信?那我们试试看: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默写达人》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订正作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渗透思想

  1.师问:爸爸催她睡觉,在她收拾画笔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你就是玲玲,你会怎样?她为什么急得直哭?此时玲玲的心情怎样?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们觉得玲玲的做法怎样?玲玲这回满意了吗?

  同桌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3.爸爸看了画后,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4.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玲玲的呢?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肯动脑筋)

  5.这两句话当中有四个字成了我们的拦路虎,就是那四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6.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表达。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请人朗读。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齐读词语。四、深层拓展,名言激励,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玲玲这样的事吗?说出来大家一起为你鼓掌吧!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地多出色啊!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大家三条名言,请认真朗读!(课件出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弗洛伊德)

  3.课堂作业。

  完成《默写达人》第19、20页。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坏事

小学教案《画》1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小学教案《画》14

  一、先让学生看利用多媒体图片结合轻松音乐来导入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课题,了解画家创作激情。

  二、带着问题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国画。

  1、什么是中国画

  2、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3、你了解中国山水画有多少?

  三、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四、了解中国画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五、中国画有那些类型?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六、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脉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七、山水画的组成包括:

  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八、19世纪以后

  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九、鉴赏中国画的角度:

  1、画的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

  2、画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达的主题思想。

  4、以及绘画技法。

  十、以傅抱石、关山月合作作品为例,让学生来分析:

  《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中国画;随后将本人曾经在太行山写生回来创作的作品《观景》谈一我在画画时的感受,这样有利于中国画的理解。1、画的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画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绘画技法,鉴赏中国画的各个角度。

  十一、作业:

  请回家后在报纸或杂志找一幅中国画,分析与理解你对中国画的认识。

小学教案《画》15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演、评价活动,从而从多角度的认识各种动物的可爱,以及了解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发展感知、形象思维、合作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

  2、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学习材料:

  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录像、各种制作动物的媒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游戏导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是动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录像和图片。

  3、调查:你还了解那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学意图: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愿意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通过你演我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然界

  中各种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如动物的动作、外形、颜色或是玩耍的时候、吃奶的时候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发现动物的可爱。

  二、欣赏感受艺术作品中可爱的动物:

  1、民间工艺品《布老虎》

  2、徐悲鸿的《奔马》

  3、《动物剪纸》

  4、米罗《鸟的爱抚》

  教学意图:通过赏析中外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探讨研究小朋友制作的可爱动物:

  1、赏析小朋友制作的可爱的动物作品。

  如:纸做的、橡皮泥、折纸??

  2、探讨制作动物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如:想好动物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决定制作动物。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欣赏,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以及制作动物的各种方法。

  四、合作设计“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小小动物园”。

  2、讨论分工合作的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会合作,学会分工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欣赏评述—我们制作的可爱的动物:

  1、“小小动物园”作品展示。

  2、评述作品。

  教学意图:抓住动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动物园”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

  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升华了解保护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拓展:

  (1)了解动物的种类。

  (2)了解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

  (3)了解我国的珍奇动物。

  2、升华:

  (1)动物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意图:通过对动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了解动物与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小学教案《画》】相关文章:

小学水果画教案04-04

小学美术扇面画教案03-31

小学《画美丽的早晨》教案08-25

小学《画美丽的早晨》教案07-14

画声音小学美术教案07-05

小学教案《手形画》03-24

小学水果画教案及反思07-20

小学美术教案:扇面画08-25

画声音小学美术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