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散步》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散步》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散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1、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嫩芽(nèn)咕咕叫(gū)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āo)拆开(chāi)
(2)解释下列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意见不一致。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4)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是主要人物,一般来说,作者笔墨较多,作用较大,最能表现主题的就是主要人物。
(5)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祖孙俩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二、研读入境,感知人物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2、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3、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三、课堂总结
文章主旨:
“我”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因本文是散文,我们可把“我”理解为作者本人;又因为本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也可把“我”理解为中青年一代的代表。
写作特点:
1、视角独特,以小见大,文章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小见大,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写了“我”对妻儿的挚爱,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我的妻子”对儿子的母爱,从而有主有次地展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
2、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揭示中心,表达“我”对母亲的至诚孝心
如开头交代母亲不愿外出散步的原因后,“我”发表了与之相反的意见。从表面看,“我”没有顺从母亲,但实质上却体现了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和一片挚爱之情。惟其如此,才有“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的转变。又如,在散步中祖孙意见发生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紧接着述说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的理由。这一充满生活哲理的对照或议论,充分表达了“我”既爱幼,更尊老的深沉感情。
3、小中见大,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
本文所写的“散步”是件小事,作者又只写了几个细节,没有铺开来写,但由于不是停留在表现人之常情上,而是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所以写得既明快又含蓄,既浅显又深刻,读来引人共鸣,催人深思。
四、课外拓展
父亲的信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补写在下面的空白处。(不得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在部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3、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或“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找到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一处给)
5、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的家人说些什么呢?想为家人做点什么吗?赶快行动起来吧!带着一颗感恩的心……
课文《散步》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整体感知内容;
2、领会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品味精巧自然朴实的语言。
【 课前预习】
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1、有感情的朗读,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
分歧( ) 一shà( )时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
4、《散步》作者( ),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礼人家》等。
5、读了全文,你从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 导学探究 】
一、整体感知:(放录音或诵读)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简要的用一句话概括)
2、学生讨论,围绕“散步”这件事概述事情的经过。
3、整个散步的过程,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家庭?
二、研读探究:
4、深入探究,把握主旨,体会亲情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2)朗读文中最动人的场景,体会句子的含义“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既然母亲不算重,儿子也轻,我和妻子为什么还这样做?)
A“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表明 。
B“整个世界”表明。
(3)本文通过( ),体现了( )。
(4)我说我家的故事(通过本文学习你体会到家庭中这种尊老爱幼的浓浓亲请了吗?)
5、品味语言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的特点,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6、探究技巧
你能发现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吗?
(1)我发现: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 )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的主题,这是采用了( )的写法。
(2)我发现:文中通过对母亲进行( )和( )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对孙子的喜欢与爱护,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的描写很重要。
三、小结全篇
【 能力提升 】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嗦。”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1、 这两篇文章的他与我在对待长幼的关系上有什么异同。
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
课外阅读与积累:
1、《主题学习》丛书中找出相关亲情友情的章节,并做摘记。
2、节选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名人名言:
3、 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4、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
课文《散步》教案 篇3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课文《散步》教案 篇4
学习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构图示
散步莫怀戚
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
事件:散步——分歧——解决
“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
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
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学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品读课文、探究主旨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我”是怎么解决的?
B、结果又是如何?
C、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深情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
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散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 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 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例如北京申奥时何振梁的一席话:“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创造历史,但是只有一种决定能改变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课文《散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
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星期一晴
5点30分,家中--
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
6点,教室中--
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点50分,操场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
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morning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
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我生活在阳光中。
我爱生活的第一天。
赏析:
本文立意新颖。作者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同龄人每天都曾发生的重复着相似的生活故事,这些事由于司空见惯,而被视为平常了。但是,作者却独具慧眼,正是通过对这些看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构思巧,选材精当,表现手法别致。作者巧用日记体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时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本文所拟题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紧扣阳光,处处用阳光的温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写得很有章法。显示了作者不薄的写作基本功。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课文《散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字词,流利、生动的复述课文;通过 找—— 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找——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一幅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学生会围绕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领略这篇散文所带来的和谐与美。
二. 预习反馈,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 : 熬过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背 翘
2. 点评学生读字词。
三. 整体感知:请学生看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来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过程中主要围绕产生分歧的缘由及解决分歧的结果来复述。)
四. 体悟文章:(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课文)
1.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语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从儿子或孙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出发,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题目“散步”是从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学生带着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换一个角度为本文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会以“家”、“感动”、“三代”、“爱”……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达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牺牲、责任与理解,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才能创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综合学生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认识到贯穿散步始终的是一个“爱”的前提。
五. 拓展实践: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动的小事。
六. 布置作业:以“我爱我家”或“_______, 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七.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慈爱的母亲
课文《散步》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 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 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 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课文《散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2、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品析优美的语言。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A: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B:(或:我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二、第一遍阅读——理解文意(自读)
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遍,建议你用自己擅长的读书方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拟这个题目的理由。
(师生互动)
三、第二遍阅读——品评人物(品读)
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现在老师建议你再这样朗读课文:你把自己当作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读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一共写了几个人?哪一个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请读出文中写的感动你的人的句子。
(师生互动)
母亲:“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信赖。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
爸爸:作者为什么令你感动?作者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多出来几次散步。作者对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作者的这种感情在前面的哪一段中表露过?哪几个字应重读?——又、太。作者在内心深处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高兴。这是什么描写?——心理。(爸爸孝顺、有责任心)
孩子:说一说孩子令你感动的理由。文中小孩说了两句话,谁来读一下?这个小孩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靠自己细致的观察得出的。说明这个小孩怎么样?——聪明。(我乖巧、懂事)
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为什么这个妻子在外面总是听丈夫的呢?那是因为她维护夫妻之间在外界的美好形象,她很给丈夫什么?——面子。下面我们把文章最后一段齐读一遍。(妻子 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四、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五、第三遍阅读——品味语言(跳读、析读)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美,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同位之间探讨一下。(提示:从景物描写句、含义丰富句、对称句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
教师举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
再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由甲说到乙,再由乙说到甲,便构造成这种妙句。
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找一找。(师生互动)
六、情感生成
说一说: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在你父母生日那一天你是怎样做的?你准备怎样做?
七、结课
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八、布置作业
回到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父母的事。
课文《散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尊老爱幼。
2.体会语句的对称美。
3.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句子的含意。
4.学习课文由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课文是如何体现尊老爱幼主题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教程:
一、由《思想品德》书上的与人交往应注意的礼仪谈,到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的时候你怎么办,引出课文《散步》。
板书课题。
二、抽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一下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并写出思考题:
我在文中做了些什么?表达出我的'什么感情?
母亲做了什么?表达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妻子又做了什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读课文后,讲解一下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特别讲下各得其所的含意。 生齐读生字词。
三、解决读课文时提出的思考题,抽学生回答。
并概括出文章主题:
尊老爱幼
家庭幸福
四、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抽学生回答后,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感情的作用,并用之于作文。
五、学生自读课文,勾画自己喜爱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它。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句式对称的句子,体会对称美的作用。
抽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原因。
当有学生找出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一个世界。时指导学生讨论其蕴含的含义: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六、小结全课内容。余下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后作业第三题进行比较阅读。
附板书设计:
我 劝说母亲 委屈儿子 背母亲 孝顺 尊老爱幼
母亲 依从孙子 疼爱
妻子 尊重丈夫 贤惠 家庭幸福
景物描写 南方初春美景 暗含希望母亲身体好起来 尊老
母亲眼中美景 暗含母亲对孙子走小路的理解 爱幼
对称美 富有情趣
末句:中青年人责任重大 赡养老人 抚养孩子
课文《散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员呢?正在茁壮成长的你们可知道是谁在辛苦地支撑着你的.家,又是谁肩上的担子最重呢?也许你会说是爸爸妈妈,是啊,我们的父母是最辛苦最伟大的,他们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负担我们。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无偿无私的爱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一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课文《散步》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5’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1’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7+2’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4+6’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不是的。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7’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7’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 1’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20xx年12月4日定。
课文《散步》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 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 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 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 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 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 。
亲情是 , 。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课文《散步》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养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设备
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环节:
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
课堂导入:
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题目: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
2、研读要求:
(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2)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师生明确:
(1)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条缀接而成的。
(3)家和万事兴
(三)美读入理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赏析本文语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欢文章哪几个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师生明确: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3)集体朗读,注意读出初春的生机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读品味
(3)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四)赏读入心学习技巧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有些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请学生猜老师喜欢的原因?
2、反馈: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辅之以跟读,评价。
5、师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师生明确:以小见大,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课文《散步》教案 篇15
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目标聚焦
1.朗读体验,感受亲情与责任;
2.朗读欣赏,品味语言与构思;
3.感悟生活,珍爱亲情。
学习程序
(一)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想写了什么事。
读准字音熬______分歧_____一霎时_____水波粼粼_________
2.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重点探究
文章写的事寻常小事,但却耐人寻味,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回答问题。
1.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那样。
(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美点寻踪
1.找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语句,用心朗读,谈出感情,说说感受(语言尽量优美)
2.平凡小时都是挖掘出深意,这是什么写法?
(四)真爱亲情
美好温馨地亲情更感人至深地责任感使命感,往往表现在平凡小事中,渗透在平淡细节中。
1.讲讲你的温情故事。
2.广告画外音
(内容:周末老夫妻准备了丰盛地饭菜,儿女们却一个个不回家热切地盼望、焦急地等待、伤心地叹息,周一、周二、周五夫妻俩孤独地咽下那丰盛地饭菜)
1.对片中地儿女说几句话。
2.你自己有过这样地行为吗?
3.我用我手表达爱。
拟一条宣传语。
四、小结作业
孝心物价,豪宅矮房,华服或布衣,在爱地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对待,及时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件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相信你的父母一定会倍感欣慰。
板书:
(过去)母亲←我
承前启后
责任重大
我的妻子→儿子(未来)
【课文《散步》教案】相关文章:
散步课文教案02-15
课文《散步》教案范文02-02
散步课文教案13篇02-15
散步课文教案15篇02-16
散步课文原文03-19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05-15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05-18
初中课文散步原文07-01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03-06